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 > 第227章 熔炉初炼 将星云集

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 第227章 熔炉初炼 将星云集

作者:杨二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15:51:14

时光在延安特有的、混合着黄土尘埃与革命热情的空气中,悄然流逝了两天。这两日里,李云龙并未闲着,他拉着陈旅长,有时也叫上王涵东,几乎走遍了抗大校园和延安的主要机构。

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急切地想要了解这里的一切——从学员们的学习状态,到教官们的授课方式,甚至是对延安保卫部队的布防和训练,他都投去了职业军人那敏锐而挑剔的目光,私下里还不忘跟陈旅长品头论足一番。

然而,越是了解,他内心深处那丝对课堂学习的轻视便越发淡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隐约的期待和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识。

更重要的是,这两日里,抗大为他们这批高级科学员准备的窑洞宿舍区,肉眼可见地变得热闹起来。不断有风尘仆仆的干部从全国各地、各个战场赶来报到。

他们大多和李云龙、陈旅长一样,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脸上带着长期征战留下的风霜与坚毅,眼神锐利,步履生风。彼此见面,或是一阵爽朗的大笑伴随着当胸一拳,或是紧紧握手用力摇晃,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诉说着别后的经历与战场的见闻。

这天下午,李云龙正和陈旅长在窑洞前晒太阳,讨论着一种新的步兵班组突击战术,就听见一阵熟悉的大嗓门由远及近:“哈哈哈!我就说嘛,远远看着像俩门神,果然是你们俩!李云龙!陈大个子!”

两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敦实、面色黝黑、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汉子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正是原771团团长,如今已是新编第四旅旅长的许旅长!他也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老资格,一把大刀在长征路上砍出了赫赫威名。

“老许!你个老小子也来了!”李云龙兴奋地跳起来,迎上去就和许旅长来了个结实的拥抱,互相拍打着后背,砰砰作响。

陈旅长也笑着上前握手:“老许,听说你在冀南搞得动静不小啊,鬼子悬赏你的大洋又涨了吧?”

许旅长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比不上你们山西战场打得热闹!尤其是李云龙这小子,现在可是名声在外,老子在冀南都听说他又发大财了!”他用力捶了李云龙一下,“行啊你小子,闷声不响就端了鬼子一个加强联队!这下可把咱们老兄弟的脸面挣足了!”

几人正说笑着,又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略显斯文,但眉宇间同样透着干练之气的干部走了过来,微笑着打招呼:“云龙同志,陈旅长,许旅长,你们都到了。”

来人是新编第十一旅的旅长秦伟。他虽然不像许旅长那般外露,但也是从鄂豫皖根据地杀出来的老革命,以心思缜密、善于谋划着称。

“老秦!你也来了!这下可好,咱们四方面军的几个老兄弟,快在延安凑齐一桌了!”李云龙热情地招呼着。尽管过去在战场上或许有过不同的看法甚至争执,但在这革命的熔炉里,那份同出一源的战友情谊显得格外珍贵。

除了这些八路军系统的老战友,院子里还出现了许多新面孔。有来自新四军的旅级指挥员,他们身上带着江南水乡的灵秀与长期在敌伪顽复杂环境下斗争所历练出的沉稳;还有来自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副司令员,他们或许名声不显,但无一不是在各自区域独当一面、让敌人头疼不已的悍将。

大家虽然初次见面,但共同的理想和相似的经历,使得彼此之间很快就能找到共同语言,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流着各战场的敌情、我情,探讨着战术心得,小小的院落里,俨然成了一个浓缩的中国敌后抗战高级指挥员交流中心。

李云龙也趁机结识了几位新四军和山东军区的同志,听着他们讲述在平原水网、在滨海山区与敌人周旋的故事,只觉得眼界大开,以往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观念,似乎也松动了不少。

两天后的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划破了延安宁静的天空。高级科的开学典礼,在抗大那座最大的、依山开挖而成的大礼堂里隆重举行。

礼堂内部朴素而庄重,土坯的墙壁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最高领导、总指挥的画像,下方悬挂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训。

能够容纳数百人的礼堂此刻座无虚席,来自八路军、新四军各个主力部队的旅级指挥员们济济一堂,人人正襟危坐,神情肃穆中透着激动。

李云龙、陈旅长、许旅长、秦旅长等人自然坐在一处,周围都是熟悉或不熟悉但同样久经沙场的面孔,整个会场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凝聚的杀伐之气与求知若渴的氛围。

当一行人走上主席台时,全场瞬间响起了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走在最前面的,正是八路军的总指挥!

(注:此处模糊处理)他身材不算高大,却如山岳般沉稳,穿着和普通战士一样的灰布军装,面容清癯,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时,仿佛能洞察每个人的内心。跟在他身后的,是抗大的几位负责人,包括德高望重的副校长。

总指挥双手虚按,掌声才渐渐平息。他没有拿讲稿,站在台前,目光缓缓扫过台下这一张张饱经战火考验的脸庞,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清晰地传遍礼堂的每一个角落: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抗日军政大学高级科的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党中央、也代表最高领导,欢迎你们的到来!”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坐在台下的你们,已经不是普通一兵,也不是连排长。”总指挥的声音沉稳而极具穿透力,“你们是我们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是独当一面的将领!

你们的手底下,指挥着成千上万的部队,肩负着保卫根据地、消灭日本侵略者的重大责任!党和人民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你们,是对你们的信任!”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当前,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最关键的相持阶段。日军虽然在我们连续的打击下,攻势受挫,但其军事实力依然强大,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正在调整策略,企图用更残酷、更频繁的‘扫荡’和‘囚笼政策’来困死我们!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为什么还要把你们这些前线最重要的指挥员,从火线上抽调回来,集中到延安学习?”总指挥提出了一个在场许多人心中的疑问,包括李云龙。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更加锐利,“答案很简单:为了将来更好的指挥部队,为了给予日本侵略者更大、更致命的打击!为了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长起来的。这一点没错!但是,光有实战经验还不够!我们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系统的总结,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需要研究敌人,更研究我们自己!

需要把我们在各个根据地、各个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集中起来,提炼出来,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战略战术!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他肯定了近期各战场的成绩:“必须承认,我们的仗打得不错!尤其是华北敌后战场,在刚刚过去的百团大战和反扫荡作战中,我八路军各部密切配合,英勇作战,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其妄图摧毁我根据地的阴谋!”

说到这里,总指挥的目光似乎有意无意地在台下搜寻,最终定格在了李云龙所在的区域。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表扬!新一旅的李云龙同志!”

“到!”李云龙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唰”地一声站了起来,挺直了腰杆,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全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他身上,有好奇,有赞许,也有审视。

总指挥微笑着向他压压手,示意他坐下,然后继续说道:“李云龙同志,指挥他的新一旅,在山西太岳地区,面对敌人的围攻,沉着应战。

他能够敏锐地捕捉战场瞬息万变的机会,利用敌人行军部署中出现的间隙,果断抓住战机!集中了优势兵力,在远寨山地区,打了一个极其漂亮的歼灭战!一举全歼了日军关东军第24师团下属的山口加强联队,毙伤俘敌近六千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总指挥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这一仗,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它彻底粉碎了日军精心策划的三路扫荡计划,极大地鼓舞了我华北军民的抗战信心!

打出了我们八路军的军威!体现了我们指挥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李云龙坐在台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心脏“砰砰”直跳,一股混合着巨大荣耀、激动以及一丝不好意思的热流涌遍全身。他努力保持着正襟危坐的姿势,但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上扬。他能感觉到旁边陈旅长、许旅长等人投来的带着笑意的目光,也能感觉到来自其他区域那些陌生或熟悉指挥员们的注视。

“当然,”总指挥的话将大家的思绪拉了回来,“胜利值得庆祝,经验更值得总结。李云龙同志这一仗为什么能打赢?除了指挥员的果敢和部队的英勇,是不是也有其必然性?

我们在战术运用、兵力调配、情报侦察、群众支援等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提炼?又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深入探讨和研究!”

他环视全场,语气恳切而充满期望:“同志们,我们举办这个高级科,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你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战场的优秀指挥员,能够坐在一起,放下过去的成见和包袱,敞开心扉,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把你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拿出来分享,也把你们遇到的难题、困惑提出来探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就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敌后环境下,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如何有效地进行破袭战,如何应对敌人越来越狡猾的扫荡和清乡,如何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我们八路军、新四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战斗的。我们最大的法宝,就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这个‘长’,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我们这支队伍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希望你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沉下心来,深入钻研,密切联系实际,在接下来近半年的学习时间里,在军事理论、政治水平、指挥能力上,都能有一个长足的、飞跃式的进步!

将来回到各自的岗位,能够带领部队,打出更多、更漂亮的远寨山那样的歼灭战!为早日赶走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做出你们更大的贡献!”

总指挥的讲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铿锵,掷地有声,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激荡起无穷的斗志与思考。礼堂里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次,掌声中更多了深思与共鸣。

接着,叶副校长也发表了讲话。他着重阐述了抗大的教学方针和学习要求,鼓励大家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民主学风,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学习军事,也要学习政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开学典礼在激昂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声中结束。“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雄壮的歌声在礼堂中回荡,也在这群高级指挥员的心中激荡。

走出礼堂,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李云龙深吸一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似乎更重了,但方向却前所未有的清晰。他看了一眼身边同样神情振奋的陈旅长、许旅长等人,用力挥了挥拳头:“他娘的,这下是真要好好学点东西了!总不能辜负了老总的期望!”

陈旅长笑道:“怎么,李大旅长,感受到压力了?”

“压力?”李云龙一瞪眼,“那是动力!老子倒要看看,这书本里的道理,能不能让老子的部队以后打仗更省劲儿,杀鬼子更利索!”

新的学习生活,就在这庄重的开端和豪迈的誓言中,正式拉开了序幕。这片黄土高原上的熔炉,已经开始熊熊燃烧,淬炼着这群共和国的未来将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