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 > 第287章 生与死轮回不止

宴席间,人们谈论的不仅是政事,更多是见闻。

一位刚从中亚回来的都督洪声笑道。

“…陛下,您是没瞧见,那泰西之地(欧洲)的几个国王,见了咱们的铁甲舰和送去的丝绸瓷器,眼睛都直了!争相请求开通商埠,派子弟来我大明求学呢!”

“求学?怕是更想求咱们的武功吧!”

另一位从南洋回来的官员接口,语气中带着自豪。

“如今这天下谁不知道,天下武功出大明!甭管是吐蕃喇嘛的密宗功夫,还是天竺传来的瑜伽术,要想更进一步,都得来咱们大明寻根觅源,参详陛下传下的武学至理!”

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一片附和。

“正是!如今在海外,若能得陛下亲传的《基础锻体诀》全本,足以建立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大宗门了!那些番邦的所谓高手,练出点粗浅内力就敢称宗师,若来大明见识了禁军操演,怕是要吓得跪地叩首!”

“何止!听说西域以西的那些什么圣殿骑士伊斯兰圣战士,仗着几分蛮勇,起初还不服王化。”

“后来卢大将军派了一小队修炼《铁血诀》的精锐,一夜之间踏平了他们最坚固的城堡,这才乖乖跪下唱征服!如今也都嚷嚷着要来大明,学习真正的武艺。”

“说起来,陛下仁德,允诺天下武者,无论华夷,只要心向大明,皆可来中土游历切磋。但有一条——凡修炼出内力、有所成者,晚年皆需来京师一趟,觐见陛下。美其名曰武圣指点,荣归故里,实则是…”

一位老臣压低了声音,周围几人都会意地点头微笑。

他们都明白,这既是陛下施恩于天下武者,彰显武圣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一种无形的掌控。那些异邦高手,来大明见识了天朝上国的武学深不可测、陛下神威如狱后,哪还敢有半点异心?

最终都会心甘情愿地将其一身武学精华、乃至带来的异域武技,留在武圣皇帝亲自督建的“寰宇武库“之中,反而更加丰富了大明的武学底蕴。

这便是阳谋。

以绝对的实力和文化向心力,让万邦来朝,让天下武者心归大明。

朱瞻基听着臣子们的议论,面色平静,只是偶尔微微颔首。

他的神念,却能细微地感受到,在这座辉煌的宫殿之外,在整个汴京城,甚至在整个大明疆域内,无数或强或弱的气息正在流动、汇聚。

其中有熟悉的大明官气,有海外子民的愿力,更有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武者那或好奇、或敬畏、或虔诚的精神波动。

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他体内那已浩如烟海、深不可测的万相真元之中。

他的修为,早已超越了第六层,迈向一个他自己都难以言喻的玄妙境界。

他甚至能模糊地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极限“正在隐隐松动,或许与他强行推动文明进步、汇聚全球气运有关。

宴至酣处,一群来自非洲的使者献上战舞,动作刚猛,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

舞毕,为首的黑人使者以生硬的汉语高呼。

“伟大的武圣皇帝,世界的共主!您的光芒比太阳更耀眼,您的力量比尼罗河更浩瀚!我们愿永世臣服,只求能派遣子弟,学习天朝的文字和…和那神奇的武功!“

朱瞻基微微一笑,举杯示意。立刻有礼部官员上前,安排后续事宜。

他看着殿下万邦使节、封疆大吏、文武勋贵济济一堂,看着殿外灯火璀璨、日新月异的汴京城,看着脑海中那幅已几乎被龙旗插满的寰宇全图。

十年。

弹指一挥间。

他成功地将一个古典帝国,强行推上了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的快车道,并以其无上武力与威望,强行弥合了其中的无数矛盾与阵痛。

如今的大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心。文明的中心,武学的圣地。

然而,他心中那探索更高境界的渴望,却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强烈。

武圣七十年,春。

汴京皇城,深宫静室。

朱瞻基(武镇岳)缓缓睁开双眼,眸中并非精光四射,而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混沌与平静,仿佛容纳了万古星空。

他周身气息圆融无瑕,与整个静室、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隐隐共鸣。

五十年。

自他定鼎大明,已过去整整七十个寒暑。

对外,他是威加海内、功盖三皇五帝的武圣皇帝,统治着一个亘古未有的、横跨寰宇的日不落帝国。对内,他则是武道通神、寿元悠长的神话本身。

这五十年,他并未停止扩张的脚步,大明的龙旗早已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真正的“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明土“。

格物院在他的指引下,已将文明推至蒸汽时代的巅峰,电报网络连接各省,铁甲舰队巡航四海,世界在他的意志下高效运转。

然而,他真正的精力,早已从凡俗政务转移。

帝国机器已能自行运转,内阁与太子处理绝大部分事务。

他追求的,是自身武道的终极突破,是打破此界桎梏,追寻那虚空之外的更高层次。

《万相神功》虽已臻至一个他自己都难以命名的极高境界,但距离那冥冥中的“破碎虚空“,总感觉还差那临门一脚,需要难以想象的庞大能量积累。

于是,在约五十年前,他开始悄然收获“布武天下“的最终果实。

他传下的武功,早已超越了初期的《铁血诀》、《破阵杀拳》。通过格物院下属的“武典阁“和遍布天下的官办学堂,更高深的武学被有计划、有选择地传播出去。

《易筋经》锤炼根骨,底蕴深厚;《龙象般若功》专修气力,刚猛无俦;《九阳功》至阳至刚;《太极功》以柔克刚;《紫霞神功》中正平和,绵延悠长。《混元功》包罗万象等等,甚至那速成诡异、却最能精纯内力的《葵花宝典》全本,也经由特殊渠道,在宫内培养了一批忠心太监修炼。

朱瞻基的目的很简单:培育。培育出更多、更强大的“内力作物“,如同精心栽培的韭菜,一茬又一茬。

整个世界,尤其是那些被征服、被融入大明体系的异域高手,为了追求力量巅峰,或为了获得大明官方认可的地位,无不疯狂修炼这些源自“武圣“的至高武学。

五十年耕耘,天下武者数量与质量暴涨,形成了一个以大明为中心的、前所未有的武道大世。

无数天才涌现,各门各派繁荣昌盛,但所有人都清楚,武道的源头与巅峰,只在汴京皇城深处的那位存在。

而如今,收获的季节到了。

朱瞻基心念微动,身形已如鬼魅般消失在静室,下一刻,出现在一座位于皇城深处、守卫森严程度更胜国库的密殿之中——“归真殿“。

殿内气息肃穆,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药味。数十个蒲团上,端坐着一位位气息磅礴、最低也是一流高手境界的武者。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各异,年纪皆已苍老,脸上布满寿元将尽的灰败之气,但眼神中却充满了狂热、敬畏与一种得偿所愿的平静。

见到朱瞻基出现,所有人,无论此前是叱咤风云的宗师,还是隐世不出的耆老,都挣扎着想跪下行礼。

“无需多礼。“

朱瞻基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让所有人重新坐稳。

他的目光扫过这些“果实“。这些都是自愿前来“献功“的武者。他们毕生苦修,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却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按照大明武律暨皇帝谕令,天下武者,修炼至一流境界以上,晚年皆可申请入京,得蒙“武圣“召见,予以“指点“。

而“指点“的代价,便是将其一身精纯内力,奉献于武圣大道,美其名曰“化入天轨,荣归武源“,实则是成为朱瞻基修炼的资粮。

这对许多毕生追求武道、却前路已断的老者而言,并非惩罚,而是一种无上的荣宠和归宿。

他们的内力能成为武圣突破的一部分,他们的名字将铭刻在归真殿外的“奉献碑“上,光耀门楣,泽被后世。

这已成为大明武道界最高荣誉之一。

朱瞻基走到第一位老者面前,伸出手指,轻轻点在其眉心。

《万相神功》运转,体内那枚早已圆满无瑕、进而不断蜕变升华的金丹微微一动,产生一股玄奥无比的吸力。

老者身躯微微一颤,脸上瞬间掠过一丝痛苦,但随即被一种朝圣般的虔诚和释然取代。

他毕生苦修的、精纯无比的《紫霞神功》内力,如同百川归海,汹涌却又温顺地涌入朱瞻基体内,被《万相神功》瞬间吞噬、炼化、吸收,没有激起丝毫波澜。

过程很快,不过数息。老者气息迅速萎靡下去,脸上却带着满足的微笑,缓缓闭上双眼,溘然长逝。自有宫内修为精深的太监上前,无声无息地将其遗体抬下,以高官规格妥善安葬,并记录名讳于奉献碑。

下一个是修炼《龙象般若功》的漠北高手,内力刚猛霸道……

再下一个是修炼《葵花宝典》的宫内老太监,内力阴柔诡异却极为精纯……

又一个是将《易筋经》修炼至极高境界的天竺番僧……

朱瞻基如同最精准的收割者,有条不紊地吸收着这些凝聚了他人一生心血的内力精华。

他的气息没有丝毫外泄,反而越发内敛深沉。

唯有他自己能感受到,体内那浩瀚如星海的能量,正在以缓慢却坚定的速度增长,向着某个临界点不断逼近。

这样的收割,并非每日进行,但频率越来越高。仅仅最近三年,吸收的内力总量,若以年限计算,已远超万年!

这足以造就成千上万的绝世高手,但对于朱瞻基而言,却仍感觉不够。

他心中默念。

“世界的极限……还在提升……但我的需求更大。”

又过了三十年。

武圣一百年。

这是一个足以令史书震颤的年号。

在位百年,亘古未有。

朱瞻基依旧保持着青年模样,只是眼神中的沧桑与威严,已非言语所能形容。

他几乎不再临朝,帝国由他已执政超过七十年的太子武国瀚监国。

武国瀚,这位名字带“水“的嫡长子,因修炼《长春功》并得父皇百年功力灌顶,虽已百岁高龄,看上去却仍是四五十岁的中年模样,精力充沛。

他做了整整七十多年的太子,兢兢业业,将父皇打下的庞大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天下称其为“仁宗太子“,威望极高。

然而,父皇却如同巍峨的神山,始终屹立在那里,岁月仿佛无法在其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太子执政时间已超过历代任何皇帝,儿孙都已成群,甚至曾孙都已年过古稀,他却依旧只是太子。

朝野上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甚至产生了一种近乎神话的认知。

武圣皇帝陛下,早已超脱凡俗,乃真神临世,永恒不朽。太子殿下,则是神选的管理世间的代理人,同样长生久视。

只有最核心的圈层才知道,老皇帝并非不理世事。

帝国发展的每一个重大方向,依旧来源于深宫之中简短的旨意。而老皇帝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着外人无法理解的修炼。

太子心中没有丝毫怨言,也不敢有。只有他才真正明白,父皇的修为达到了何等恐怖的境界,那是一种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空的可怕力量。

他在父皇面前,依旧如同婴儿般脆弱。

相比之下,他的其他兄弟姐妹们就没有这般幸运了。

朱瞻基并未给予他们灌顶传功的待遇,最多传授一些延年益寿的功法。

百年光阴流逝,他们早已化作黄土,甚至连他们的子孙辈也大多老死。

太孙武安梁在四十年前便已寿终正寝,如今太孙之子武邦烈也已年逾古稀,白发苍苍。

反倒是朱瞻基的皇后妃嫔们,如沈婉蓁、赵福金、扈三娘、潘金莲等人,因早年便得朱瞻基以《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及诸多驻颜秘术悉心调养,更兼不时渡入精元。

百余年过去,非但不显老态,反而容光焕发,肌肤莹润,看上去竟似二八少女,比她们实际年龄超过百岁的太子儿子还要年轻娇嫩许多。

她们常伴朱瞻基左右,深居简出,几乎成为了活着的传奇。

这种极端的长寿与近乎停滞的传承,导致皇室继承序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尴尬。

太子之下,理论上最有继承资格的儿孙辈大多已凋零,曾孙辈甚至玄孙辈都已垂垂老矣,而皇帝和太子却依然健朗。

那些名义上的“皇子皇孙“们,私下里难免心生怨怼。他们眼睁睁看着岁月流逝,自己从青丝等到白发,再从白发等到濒死,而皇位上的老祖宗和东宫里的“老太子“却似乎能与天地同寿。

“老不死…真是老不死…“

有些脑子冲动的宗室子弟,在酒后常会如此怨毒地咒骂,抱怨皇帝老祖宗霸着位置不放,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

然而,无论是多么才华横溢、多么贤名在外的宗室,但凡有此言论传出,哪怕是在最私密的场合,当晚必有锦衣卫上门“请“人,从此圈禁宗人府,永不释出。百年来,无一例外。

归真殿内的收割,从未停止。百年来,奉献碑上的名字早已密密麻麻,难以计数。吸收的内力总量,已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颠覆乾坤。

这一日,朱瞻基自深定中缓缓苏醒,双眸开阖间不见精芒乍现,唯有渊深似海的宁定。

他微微蹙起剑眉,感应着体内那已磅礴到足以翻江倒海的浩瀚真元,它们如星云般盘旋于丹田金丹周遭,却始终未能踏出那最终的蜕变一步。

“总量早已无可估量,可这质变之机,仍非纯粹力量的堆砌所能触动。”

他无声低语,声音仅在方寸之间回荡。

他长身而起,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的阻隔,越过了汴京城的繁华街巷,投向了远方云雾缭绕的群山与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感受到的不是某一具体地点的召唤,而是整个天地自然所蕴含的、无声却磅礴的韵律与道痕。

“庙堂之高,深宫之静,终究是人为之境。真正的突破契机,或许藏于这天地最本真的呼吸之间,在未经雕琢的万物生长消亡之中。”

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心中浮现:是时候离开这权力的中心,以最朴素的方式,融入这滚滚红尘、茫茫山河了。

他需要的不是远征海外的异域,而是一场返璞归真的行走,去触摸,去聆听,去感悟这方天地最原始的脉搏。

“便如此吧,孤身一人,入世而行。”

朱瞻基行事,向来雷厉风行,念头既起,便不再有半分迟疑。

他并未大张旗鼓,甚至未曾惊动皇后妃嫔与太子,只是心念微动,一身磅礴如海的气息便彻底内敛,返璞归真。

身上那袭象征无上权柄的玄色龙袍,无声无息地化为一件寻常的青灰色布袍,华贵的玉冠亦化作一根普通的木簪,束住墨黑的长发。

顷刻间,那位威压寰宇、容颜不老的武圣皇帝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气质略显沉静、眸光深邃的普通文士模样,唯有那历经无尽岁月洗礼的淡漠眼神,依稀能窥见一丝不凡。

他一步踏出,身形便如清风般消散于深宫静室,再出现时,已是在汴京城外一条人烟渐稀的官道旁。

回首望去,远处那座雄踞天地间的巨城灯火璀璨,依旧散发着吞噬一切的帝国心脏的磅礴气息。

然而,朱瞻基的心境却奇异地平静下来。

他刻意收敛了所有神念,不再去感知那无所不在的龙气、愿力与武者气息,而是将五感沉浸于最直接的凡俗体验之中。

他嗅到了晚风中带来的泥土气息、道旁野花的淡淡芬芳,以及远处农家隐约的炊烟味。

他听到了归巢倦鸟的啼鸣、秋虫的唧唧声、还有车轮碾过路面的碌碌声响;他看到了天际最后一抹晚霞的褪去,以及星辰初升时的微弱光芒。

这种纯粹依靠**凡胎去感知世界的感觉,对他而言,已是暌违了太久太久。

一种难以言喻的新奇与轻松感,悄然取代了深宫之中那掌控一切的绝对理性。

他负手于后,并不施展任何惊世骇俗的身法,就如一个真正的游学士子般,沿着官道,缓步而行。方向,并非特定的名山大川,只是随心所至,信步由缰。

一路上,他见过押送货物的镖师队伍,那些汉子太阳穴高鼓,眼神精亮,显然都练过《基础锻体诀》,身手远比前朝的镖师矫健,言谈间对朝廷、对武圣陛下充满着敬畏与自豪;

朱瞻基路过熙攘的镇甸,看到官办学堂外,稚嫩的童声正在朗诵圣贤文章,亦有武师教导少年们练习最粗浅的拳脚,打下根基;

他也曾在茶棚歇脚,听南来北往的行商脚夫高谈阔论,吹嘘着海外见闻,或是抱怨着漕运衙门的新规,言语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望与烦恼。

这一切,都是他通过奏章、通过神念无法完全体会的、帝国最真实、最鲜活的脉搏。

他就这样走着,看着,听着。

遇雨则避于檐下,天晴便露宿荒野。渴饮山泉,饥食干粮,完全将自己融入这红尘俗世。

体内的《万相神功》依旧在自行缓缓运转,炼化着那浩瀚无匹的真元,但他追求突破的焦躁之心,却在天地自然的洗礼与人间烟气的浸润下,渐渐平复。

他仿佛不再是那个高踞九天之上、收割天下武运的武圣,而是重新变回了许多年前,那个刚刚穿越、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野心的少年。

朱瞻基途经卢俊义老家时,特意去了一趟卢俊义墓前上了一炷香。

他的这些老兄弟们,如今也死了有几十年了。

朱瞻基不禁想到了以前明朝的那些故人。

朱棣、朱高炽、张妍、林清浅、朱祁铭……

“生与死轮回不止……唯我长生不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