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梁山泊内厉兵秣马,工坊谷日夜不息,转眼已是三年光景。
这三年里,梁山在朱瞻基的统领下,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
“广积粮”之策成效斐然。精盐、白糖、琼浆玉液(蒸馏酒)、天香露(香水)、凝脂皂(高档香皂)五大奇货,通过卢俊义和燕青构建的庞大而隐秘的商业网络,源源不断地行销南北。
其惊人的品质和巨大的利润,如同滚雪球般为梁山积累了难以想象的财富。
工坊谷规模扩大了数倍不止,在朱瞻基“工序分拆、物理隔离”的严密保密制度下,运转高效而隐秘。
吴用主持修订的《梁山规约》日益完善,赏罚分明,山寨管理井井有条,人心凝聚。
“高筑墙”亦非虚言。晁盖督建的梁山主寨,依托险峻山势,关隘重重,碉楼林立,藏兵洞、滚木礌石、陷坑壕沟一应俱全,早已不是草寇山寨,而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军事要塞。
阮氏三雄和张顺、张横统领的水军,战船数量翻番,水寨扩建数倍,水战操练娴熟,八百里水泊成了梁山的天然屏障和进可攻退可守的根基。
刘唐统领的步军护卫队,装备着金钱豹子汤隆军械坊打造的精良刀枪铠甲,士气高昂,负责核心区域防卫及对外威慑。
更令人欣喜的是,朱瞻基那份“人才名单”上的英杰,几乎尽数汇聚梁山!
神机军师朱武的加入,使得山寨阵法操演和军事规划更上层楼,与吴用相辅相成。
圣手书生萧让和铁面孔目裴宣,一个主理山寨文书印信、伪造公文路引,一个执掌内部法度刑名,将梁山治理得如同一个运转精密的微型王朝。
鼓上蚤时迁的“察听营”触角遍及江湖朝野,源源不断的情报汇聚梁山,让朱瞻基总能料敌机先。
神医安道全坐镇医馆,紫髯伯皇甫端悉心照料战马牲口,后勤保障无忧。
江南豪杰庞万春(神射无双)、庞秋霞(武艺精熟)、杜微(飞刀绝技)的加入,更添强援。
最关键的,轰天雷凌振,在吴用精心策划、卢俊义与时迁完美执行的“釜底抽薪,引凤来仪”之计下,终于被“赚”上了梁山!
初来时,凌振还对被设计革职耿耿于怀,但当朱瞻基将他召至工坊谷深处,一间戒备森严的独立院落。
展示了他亲自绘制、远超时代认知的火炮、火药改进图纸,并点出他现有技艺的诸多弊端和改进方向后,这位火器天才彻底折服。
那“炮管加长镗刻螺旋线”、“硝硫炭精确配比提纯”、“开花弹”等匪夷所思的构想,如同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凌振的郁结瞬间化为狂热,一头扎进了朱瞻基提供的“金山”之中,在梁山雄厚财力支持和朱瞻基超越时代的指导下,一门门试验性质的新式火炮开始秘密铸造。
梁山,拥有了划时代的战略力量!
随着梁山声威日隆,“武天王”朱瞻基的名号在江湖上如日中天,竟也引来了一些宵小之辈的觊觎。
一时间,河北、山东等地,竟陆续冒出几个打着“武天王”旗号招摇撞骗、甚至为非作歹的冒牌货。
消息传到梁山,朱瞻基眼中寒光一闪。
“查!”
吴用时迁立刻行动,察听营效率惊人,很快便将那几个冒牌货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吴用汇报道。
“大哥,有三个是纯粹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的泼皮无赖。还有一个……在青州一带,倒是学着我们‘替天行道’的样,劫了为富不仁的豪强,接济了贫苦,杀了个作恶多端的恶霸,也自称是‘武天王’麾下。”
朱瞻基闻言,神色稍霁。
“恃强凌弱,敲诈勒索者,杀!以儆效尤。告诉江湖同道,武天王的旗号,不是谁都能扛的!至于那个在青州行侠仗义的……”
他沉吟片刻:“派人找到他,亮明身份,问问他愿不愿意来梁山,入伙共襄义举。若愿来,便是兄弟;若不愿,也不强求,但不可再冒用梁山名号。”
命令迅速执行。
那几个招摇撞骗的冒牌货,很快就被梁山派出的精锐小队雷霆清除,头颅悬于案发地,警示世人。
而那位在青州行侠的汉子,在见识了梁山来人的手段和气度后,心折不已,欣然同意上山。
梁山又添一位好汉,江湖上对“武天王”朱瞻基明察秋毫、赏罚分明、唯才是举的敬畏更深一层。
就在梁山蓬勃发展之际,汴京朝堂也发生了剧变。
高俅,这个因蹴鞠得宠的小人,竟真的一路钻营,爬上了殿帅府太尉的高位!
他上位后第一件事,便是排除异己。曾与他有过节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首当其冲。
王进早知高俅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见其得势,心知不妙,果断带着老母离开汴京这个是非之地,避祸至华阴县史家村,教导史家庄少庄主史进武艺。
朱瞻基在汴京的情报网一直关注着王进动向,得知其避走史家村,立刻亲笔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力邀王进携史进一同上梁山聚义,共图大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