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镇国驸马:从流放皇子到万古一帝 > 第97章 文脉新铸,格物启明

吏治与法度的铁腕整顿,如同在北疆这具强健而略显粗糙的躯体中梳理通了关键的经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秩序与效率。然而,林枫的目光早已越过眼前的井然有序,投向了更为深远的地方。他深知,刀剑可以开疆拓土,律法可以约束行为,但若要让北疆真正拥有超越时代、引领未来的力量,必须从根本上革新人才的培养与思想的土壤。在“固本培元”的宏大框架下,他将教育的革新,这项关乎北疆百年气运的基石工程,提上了紧迫的日程。

这一日,王府东暖阁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教议政”悄然举行。与会者除了教化司、户政司的主官外,更有林枫特意下帖邀请而来的几位人物:须发皆白、曾因钻研“奇技淫巧”而被正统官场边缘化的老匠师;眼神清亮、在算学上颇有造诣却苦无进身之阶的寒门学子;甚至还有两位对西洋历法、几何略知一二、被视为“异端”的落魄文人。他们与身着官袍的诸司主官同席而坐,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却又难掩眼中的激动与期盼。

林枫端坐主位,并未穿着正式王服,仅是一袭青衫,显得平和而专注。他环视在场这些代表着“实学”边缘力量的面孔,开门见山,声音清晰而坚定:

“诸位,以往朝廷取士,多重经义文章,视圣贤典籍为唯一正途。此固然有助于教化人心,维系纲常。然,观西洋诸夷,船何以坚?炮何以利?其国何以跨海万里,寇我疆域?究其根本,在于格物、算学、匠造等实学之兴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老匠人和寒门学子,看到他们眼中骤然亮起的光芒。

“我北疆,起于边陲,立于危局,欲图存继而强盛,乃至未来与天下争锋,绝不可重蹈覆辙,空谈误国!故,本王决定,大力兴办新学,革新教育,为我北疆铸就不同于旧朝的新文脉!”

他随即宣布了几项石破天惊的决策:

首先,在北疆治下各主要城镇,由王府拨付专款,设立“蒙学堂” 。强制招收所有适龄童子,无论出身贫富贵贱,皆需入学,接受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摒弃空洞的经义初解,转而以实用识字、基础算术、北疆律法常识以及忠勇爱国(核心是忠于北疆共同体,忠于林枫领导)的思想启蒙为主。“要让北疆的下一代,至少能看懂告示,会算明白账,知道何为法纪,何为荣辱!”

其次,也是最为核心的举措,便是在镇海堡设立 “北疆高等官学” 。此官学明确宣布,暂不设科举常科,不以此作为步入官场的唯一正途。官学之下,分设三院:“文政院”,培养熟悉北疆新政、能处理具体政务的文吏;“格物院”,专研数学、物理之理(虽无其名,但探究物质本性、力学规律、乃至初步化学变化)、天文地理、博物知识;“军工院”,则直接与军工司对接,培养造船、铸炮、火药配制、冶金、机械等领域的专门匠师与工程人才。学员由各地蒙学堂择优推荐,或由各司衙、军营、匠坊保送有潜力的年轻人入学。

“蒙学旨在扫盲启智,普及常识;官学则重在培养专才,学以致用!”林枫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凡官学之优异者,结业后无需经过传统科举,可直接进入各司衙担任相应职务,或进入军工司等核心部门,其品级待遇,参照同阶文官,绝无轻视!在北疆,通晓格物之理、精于匠作之艺者,其地位与贡献,绝不逊于皓首穷经的学士!”

此议一出,暖阁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教化司的几位正统出身的老学究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与忧虑。一位姓王的老夫子终于忍不住,颤巍巍地起身,拱手谏言:“王爷……王爷三思啊!如此重‘术’而轻‘道’,恐……恐非治国长久之计。士林清议,天下悠悠之口,只怕会非议我北疆不尊儒术,舍本逐末啊!长此以往,人心不古,纲常何在?”

这话代表了在场许多传统文官的心声。然而,那位受邀而来的老匠师,双手因长年劳作而布满老茧,此刻却激动得浑身微颤,他不敢直视王爷,只低头盯着自己的粗布鞋面,浑浊的眼中却有泪光闪烁。他们这些匠户,世代被视为“贱业”,何曾想过能有朝一日进入官学,成为“院士”,与官员平起平坐?

林枫目光平静地看向王老夫子,并未动怒,语气却斩钉截铁:“王先生,儒术自有其教化人心、维系伦理之大用,文政院便是其传承之地,本王从未欲废之。然,请问先生,儒术可能造出驰骋四海、不惧风浪之巨舰?可能铸出威震天下、让夷狄胆寒之利炮?可能让我北疆百姓织出更暖之衣,种出更多之粮?若不能,则格物、算学、匠造之学,便是强国富民之‘大道’!至于士林非议……”他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若这非议能挡住西洋人的炮弹,能填饱我军民之腹,本王自当虚怀纳谏。若不能,这等迂腐之论,于北疆何益?此事,关乎北疆存续强盛,本王意已决,毋庸再议!”

林枫的强势与清晰的逻辑,如同冰水浇熄了反对的声音。王老夫子张了张嘴,最终颓然坐下,长叹一声。

林枫不再理会,转而看向孙乾和那些眼含期待的匠人学子,语气缓和了些许:“孙师傅,官学教材编纂、格物院与军工院之初创,便要多倚重您与诸位了。王府库银会全力支持,俘获的西洋书籍、图纸、器械,军工司的研究笔记、数据,皆可抄录副本,作为教学与研究之基。本王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是能动手、能思考、能创新的实干之才!”

“王爷……王爷知遇之恩,开万古之先河!老朽……老朽代天下匠人,叩谢王爷!”孙乾声音哽咽,竟要推金山倒玉柱般拜下,被林枫抬手拦住。

“北疆的未来,需要你们。”林枫扶住他,沉声道。

新政颁布,如同在北疆这片崇尚武勇的土地上,投入了一颗关于知识与技术的火种。起初,响应者确实寥寥,尤其是格物院与军工院,在许多人看来仍是“奇技淫巧”,远不如文政院吸引人。蒙学堂的推行也遇到了阻力,一些贫困家庭更希望孩子早点帮忙干活补贴家用。

但在林枫不遗余力的资源倾斜、政策引导和王府的强制推行下,情况逐渐改变。王府宣布,蒙学堂学生家庭可获少量钱粮补贴;官学学生不仅食宿全免,还有优厚津贴,成绩优异者其家庭更能减免赋税。更重要的是,几个最早进入军工院学习的年轻匠人,在孙乾等人指导下,成功改进了钻炮膛的工具,效率提升三成,获得了林枫亲自颁发的重奖和“技官”头衔,事迹被广为宣传。

实实在在的利益和荣誉,胜过千言万语。渐渐地,一些家境贫寒、渴望改变命运的聪慧少年,以及不少对技术本身充满好奇与热情的年轻匠人、甚至军中略有文化的士卒,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踏入了那扇对他们而言曾经遥不可及的知识殿堂。北疆高等官学内,开始传出不同于诵读经典的争论声、演算声和敲打试验声。

一股重视实证、鼓励探索、崇尚技艺的新风尚,如同悄然融化的雪水,开始浸润北疆的土地。虽然这株幼苗尚且稚嫩,但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顽强地破土而生。文脉于此新铸,格物由此启明,北疆的筋骨之中,开始被注入更为持久而强大的智慧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