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331章 退位的“皇帝”与登基的“吉祥物”

南京的“昭武大典”,如同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将旧时代的最后一点尊严与体面吹刮得支离破碎。在那宏大的汽笛轰鸣声中,每个人都清晰地听到,一个属于皇帝的时代,已经无可挽回地落下了帷幕。

然而,顾昭深知,一场盛大的典礼,可以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却无法彻底埋葬一个旧时代的幽灵。那个幽灵,盘踞在北方的紫禁城,盘踞在天下士人的心中,它的名字,叫做“君权神授”。

为了给这个幽灵举行一场最盛大、最体面的葬礼,在昭武元年的深秋,顾昭陪同着或者说,押送着那个名为朱由检的“立宪君主”,从南京回到了那座他阔别已久的故都北京。

这座古老的都城,此刻的气氛庄严、肃穆,又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诡异。顾昭将这场终结皇权的最终仪式,选在了它开始的地方。他要在这座象征着至高皇权的城市里,当着天下人的面,亲手为那张龙椅,套上一个名为《宪章》的、永不磨损的法制牢笼。

吉时已到。

第一场仪式,在太庙举行。

这座供奉着大明历代皇帝牌位的恢弘殿宇,今日的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重。朱由检身穿着他此生最为华丽,也或许是最后一次穿上的衮龙袍,那十二章纹在昏暗的殿内闪烁着微光,仿佛在无声地哭泣。他的面色苍白如纸,一步一步,走过冰冷的金砖,走到了朱元璋那巨大的牌位之前。

他的身后,站着以顾昭为首的新内阁成员,以及帝国议会的议长团。他们没有下跪,只是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姿态,注视着这位即将完成历史使命的皇帝。

朱由检从总管太监王承恩颤抖的手中,接过了一卷由首辅大学士和西山书院法学院的学者们共同撰写、并由顾昭亲自审定的《告慰祖宗书》。

他深吸一口气,展开丝绸卷轴,用一种不带任何感情的、如同木偶般平直的声调,开始宣读。

“不肖子孙,皇帝由检,谨以至诚,告祭于太祖高皇帝及列祖列宗之灵……”

殿内所有的旧臣遗老,在听到这熟悉的开场白时,纷纷跪倒在地,许多人已经开始低声啜泣。他们以为,这会是一场痛心疾首的罪己诏,一场对列祖列宗的忏悔。

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让他们的哭声,愕然卡在了喉咙里。

“……朕承大统十七载,兢兢业业,然内有流寇四起,外有强虏叩关,国事日非,民生多艰,此皆朕之不德也。幸赖天命未绝,国家有镇国公顾昭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其外平东虏,南定诸夷,内安黎庶,更张新政,实乃我大明二百余年来未有之柱石。”

听到这里,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这哪里是罪己?这分明是在为那个权臣歌功颂德!

朱由检没有停顿,声音依旧平稳地读了下去,而下面的话,才真正如同巨石,砸碎了所有旧时代维护者的心脏。

“……镇国公数次上奏,言天下之弊,非一人之过,而在祖制之未尽善也。今世界大变,非复往昔。若固守成规,则国祚难永。思我太祖皇帝,驱逐蒙元,再造华夏,其开创之功,正在于应天顺人,变革旧法。为承继太祖开创之伟业,为顺应此万国竞争之天时,朕决意,更张祖制,与民更始!”

“朕将效仿上古尧舜禅让之德,还政于天下,与万民共享治权。君主之位,非为独夫之尊,而为国家之象征。自此,立法归于议会,行政归于内阁,司法归于律法,以求江山万代,永续国祚。此非失德,实乃为朱氏江山,计深远之策,为更高明之守业之道也!伏请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洞察朕心,佑我华夏,永世昌隆!”

读毕,朱由检将手中的《告慰祖宗书》,恭敬地放置在祭台之上,然后,对着那满堂的牌位,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每一个头磕下去,都仿佛是在与一个时代告别。

跪在地上的老臣们,终于明白了。这哪里是告慰?这分明是一份最无耻的“出卖祖宗”的契约!他们将一场彻头彻尾的“篡逆”,粉饰成了一场“为了江山永固”的伟大变革。他们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哭喊着“纲常沦丧,礼崩乐坏”,但他们的声音,在这座巨大的、见证了权力交接的殿宇里,显得那样的苍白而无力。

太庙的仪式结束,紧接着,是第二场,也是最核心的大典——皇极殿之仪。

皇极殿内外,早已挤满了人。文武百官、帝国议会上下两院的全体议员、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节团,共同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殿内,泾渭分明地形成了两个世界。一边,是那些穿着深蓝色“中山装”式制服的年轻官员和议员们,他们眼神明亮,腰杆挺直,交头接耳间,充满了对新时代的兴奋与憧憬。另一边,则是那些依旧身穿传统绯红青绿官袍的旧臣们,他们形容枯槁,眼神黯淡,如同参加一场盛大的葬礼。

朱由检在礼乐声中,最后一次,坐上了那张象征着无限权力的龙椅。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那些兴奋的、悲伤的、好奇的、麻木的脸孔。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静静站在丹陛之下的身影——顾昭。

他依旧穿着那身象征着最高行政权力的首席大学士的礼服,没有佩戴任何武器,神情平静如水,仿佛眼前这场颠覆乾坤的剧变,与他无关。

朱由检的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荒谬感。就是这个人,毁灭了自己的一切,却又为自己安排了这场“体面”的落幕。

总管太监王承恩用嘶哑的声音,宣读了由内阁拟定的诏书。当读到“皇帝朱由检,自愿辞去无限君主之权力,以顺天应民……”时,朱由检的身体,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宣读完毕,最关键的仪式到来了。

两名内侍,捧着一个覆盖着黄绸的紫檀木盒,缓缓走上御阶。木盒中,装着的,是那枚从秦始皇开始,象征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朱由检站起身,亲自从木盒中,捧起了那方沉重而冰冷的玉玺。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感受着它所承载的两千年的皇权重量。

然后,他走下御阶,一步,一步,走向了站在那里的帝国议会议长。

议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朝老臣,也是最早投向顾昭的“开明派”之一。他看着走向自己的皇帝,神情复杂。

朱由检将手中的玉玺,递了过去。

“天下公器,非一人之私。今日,朕……不,我,将它,交还给天下。”

当议长的手,接住那枚玉玺的瞬间,跪在殿内的几十名老臣,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嚎哭。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枚印章的交接,这是天命的转移,是神权的崩塌!

一个时代,在这一刻,被实实在在地终结了。

然而,仪式并未结束。

朱由检在内侍的引导下,走入了皇极殿后方的偏殿。片刻之后,当他再次走出时,已经换下了那身繁复的衮龙袍。他穿着一身由顾昭亲自设计的、更为简约、更接近于西式军礼服的深蓝色“君主礼服”,肩上和袖口,用金线绣着象征皇室的纹章,显得庄重而又干练。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一个面目一新的“国家元首”。

他走到了大殿中央那个新搭建起来的宣誓台前。台上,没有祭品,没有香炉,只有一本用精美皮革装订的、厚重的《大明帝国宪章》。

在他的左手边,站着顾昭,代表着行政权力的巅峰。在他的右手边,站着议长,代表着立法权力的归属。

在首席**官常宇的监誓下,朱由检将自己的右手,缓缓地、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般,按在了那本由他的“敌人”亲手撰写的宪章之上。

入手冰凉,却仿佛烙铁一般,灼烧着他的灵魂。

他抬起头,目光空洞地看着前方,用一种近乎背诵的语调,一字一句地念出了那段将永远改变他命运的誓词:

“我,朱由检,于此宣誓。自今日起,我将作为大明帝国之立宪君主,忠实履行宪章所赋予之职责。我将尊重议会之立法,支持内阁之行政,维护司法之独立。我将以国家之荣耀为荣耀,以国民之安康为己任。此身为国家之象征,此心为国民所寄托。此誓!”

当最后一个字从他口中吐出时,他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曾经可以为一句话、一个念头而决定数万人甚至数百万人命运的崇祯皇帝,已经死了。活下来的,只是一个名为朱由检的、被关在制度牢笼里的“吉祥物”。

他的内心,涌动着无尽的屈辱和不甘。他恨那个站在他旁边,平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的顾昭,恨他毁灭了自己的皇权,更恨他连一个殉国的机会都不给自己,而是要用这种方式,将自己永远地钉在历史的陈列柜里。

然而,在这无尽的屈辱之下,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隐秘的解脱感,却悄然升起。

他不用再为北方的边患而彻夜难眠了。他不用再为国库的空虚而焦头烂额了。他不用再在那些口蜜腹剑的文官和骄横跋扈的武将之间,艰难地维持着平衡了。

这个帝国的兴衰成败,福祸荣辱,再也与他个人的能力和德行,没有关系了。

那个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的、名为“天下”的担子,终于,被卸下了。

他,自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