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222章 侯府夜宴—新旧势力的“瓜分”

正阳门前的献俘仪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北京城这潭深不见底的政治湖泊之中,激起的余波,久久未能平息。然而,就在外界还在纷纷议论着那千万两白银的去向,以及顾昭那如日中天的圣眷之时,这场风暴的中心——新晋的镇北侯府,却在夜幕降临之后,展现出了一种与外界喧嚣截然不同的热烈与庄重。

侯府之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一场精心安排的夜宴,正在这里举行。这并非一场为了庆功的普通宴席,而是一场新旧势力的交接,一次未来权力版图的秘密“瓜分”。

前来赴宴的客人,每一位都经过了顾昭的深思熟虑。他们,是这个帝国中被压抑、被排挤,却又心怀抱负、掌握着真正力量的“少数派”。

军方的代表席位上,坐着的是以辽东宿将赵率教为首的几位将领。他们大多是袁崇焕的旧部,在袁督师含冤而死后,备受排挤,空有一身战功却报国无门。在他们身旁,则是几位在京营整顿中,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干,从底层被提拔起来的、非勋贵出身的少壮派军官。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顾昭的感激与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他们,代表着大明军队中最渴望建功立业,也最痛恨腐朽勋贵集团的一股新生力量。

文官的席位上,则是一番别样的风景。没有内阁大学士,没有六部尚书,在座的,只有几位面容清瘦、眼神中带着一丝落寞与傲骨的“清流”官员。他们或是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却因不愿依附于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温体仁而被打压排挤;或是才华横溢,却因出身寒门而始终无法进入权力的核心圈层。他们,是这个文官体系中的“失意者”,却也是最渴望改变现状,实现心中政治理想的一群人。

与他们同席的,是以孙元化为首的技术官僚们。这些来自军械总局和工部的官员,个个不善言辞,但谈论起火炮的口径、冶炼的配方、乃至水利工程的图纸时,双眼便会放出灼人的光芒。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务实的改革者,却长久以来,因为“奇技淫巧”的偏见,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资源。

而在整个宴会厅最尊贵的位置上,赫然坐着一位身穿锦袍,面容白净,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的中年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东厂提督的王承恩。他是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是皇帝安插在所有权力场合的“眼睛”与“耳朵”。他的出席,本身就代表着皇帝对这场宴会的默许,乃至是支持。

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厅中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时,作为主人的顾昭,缓缓站起了身。他没有端起酒杯,而是用一种平静却充满了力量的目光,环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喧闹的宴会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年轻得过分的侯爷身上。

“诸位同僚,诸位将军,”顾昭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今夜,将诸位请来,并非为了庆贺我顾昭个人的一点微末功劳。南下之行,所得的每一两银子,所签订的每一份条约,其功,皆在陛下之神武,在诸位同仁的戮力同心。”

他先用一番滴水不漏的话,将基调定了下来。随即,他话锋一转,开始抛出今夜真正的“主菜”。

“陛下将千万两白银,尽数拨入‘皇家商会’,此乃陛下对我的信任,更是对在座诸位的期许。这笔钱,不是我顾昭的私产,而是我大明重整旗鼓,再造乾坤的火种!”

他首先看向了孙元化,目光灼灼:“孙大人,我大明北有建奴铁骑,内有流寇四起,京营与边军将士,至今仍有许多人手持着老旧的火铳,身披着破损的甲胄。兵不利,则国不强!我在此宣布,将从‘皇家商会’的款项中,即刻拨出白银三百万两,作为军械总局的专项资金!我不要多,一年之内,我要看到京营的三万新军,全部换装上最新式的燧发枪与虎蹲炮!此事,孙大人可能做到?!”

孙元化“霍”地一下站了起来,他那张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上,此刻涨得通红,嘴唇都在微微颤抖。三百万两!这笔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巨额资金,足以让他将脑海中所有关于火器革新的构想,全部付诸实践!他重重地一抱拳,声音嘶哑地道:“侯爷放心!若是一年之内,卑职做不到,愿提头来见!”

顾昭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将目光转向了赵率教等人。

“利器,还需坚兵来持!赵将军,还有在座的各位将军,你们的忠勇,陛下看在眼里,我也记在心里。尸位素餐者,当去!勇毅有为者,当进!稍后,我便会向陛上上书,举荐诸位,前往京营,或是即将重组的天津卫,担任要职!我希望,大明的军队,未来是由真正能打仗的将军来统领,而不是一群只知吃空饷的国朝蛀虫!”

赵率教这位在辽东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铁血汉子,此刻眼眶竟微微泛红。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猛地站起身,对着顾昭,行了一个标准到无可挑剔的军礼。身后那些年轻的军官们,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胸膛挺得笔直。一个能够实现他们抱负的上升通道,在顾昭的承诺中,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眼前。

最后,顾昭的目光,落在了那几位神情复杂的清流文官身上。

“兵强马壮,只能保国之一时。而要让我大明长治久安,则需文教昌明,人才辈出。”他缓缓说道,“如今朝堂之上,东林诸公,高谈阔论,口言心性,却于国计民生,一无所用。此乃空谈误国!”

他的话,说到了这几位失意文官的心坎里。

“因此,我欲出资,在京师西山,成立一座‘西山书院’!”顾昭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此书院,不仅要教授儒家经典,更要广纳贤才,教授算学、格物、律法、乃至万国地理等‘实学’!我们要培养的,是能治国、能理财、能强军的实干之才,而非坐而论道的腐儒!届时,还要请在座的几位先生,屈尊前往,担任书院的山长与教师,为我大明,开一派新学!”

此言一出,那几位文官瞬间激动得站了起来!成立书院,开宗立派,这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顾昭不仅给了他们一个摆脱困境的平台,更是给了他们一个实现自己政治理想与学术抱负的崇高舞台!

军械订单、人事任命、新式书院……

顾昭的每一项决定,都精准地切中了在场每一个群体的核心诉-求。他不是在单方面地施舍,而是在用南下之行的胜利果实作为资本,为所有人描绘了一幅可以共同奋斗、共享利益的宏伟蓝图。

在这巨大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抱负面前,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紧紧围绕在了顾昭的周围。一个以他为绝对核心,涵盖了军队少壮派、文官清流、技术官僚的新兴政治军事集团——“新政派”的雏形,在这一夜,正式宣告诞生。

而将这一切,默默看在眼里的王承恩,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他只是在顾昭描绘完蓝图之后,端起酒杯,对着顾昭,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一饮而尽。

他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他看到的,不是一个权臣在结党营私,而是一个忠勇无双的能臣,正在用最高效的方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他那位焦头烂额的皇帝,披荆斩棘,分担解忧。

今夜之后,他呈给崇祯的,必将是一份“镇北侯忠心耿耿,团结各方为陛下效力”的完美奏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