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凤栖梧宦海龙吟 > 第172章 帝心难测

凤栖梧宦海龙吟 第172章 帝心难测

作者:乔尼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0:56:59

景琰在偏殿守了林夙整整一夜,直到天际泛白,程太医再次诊脉,确认林夙脉象虽弱但已趋于平稳,只是心神损耗过度,陷入了深沉的昏睡,他才勉强松了口气。

他轻轻替林夙掖好被角,指尖拂过他依旧微蹙的眉间,试图抚平那刻骨的愁绪与痛苦,却是徒劳。那苍白面容上残留的泪痕与血渍,如同烙印,深深灼痛了他的心。

“殿下,您去歇息片刻吧,这里有老臣和卓公公守着。”程太医看着景琰布满血丝的双眼和难掩的疲惫,低声劝道。

景琰摇了摇头,声音沙哑:“孤无事。”他顿了顿,看向程太医,目光锐利,“程太医,他的病……究竟如何?为何一点流言,就能让他呕血至此?”

程太医叹了口气,面露难色,斟酌着词句:“殿下,林公公此症,根源在于‘郁结’。早年积劳、旧伤暗疾皆是表象,真正的病灶在于心。他心思过重,凡事皆藏于心底,忧思过虑,早已伤了心脉根基。此次流言如同引线,将他积压已久的惶恐、自卑、乃至……自我厌弃之情悉数引爆,故而急火攻心,血不归经。此乃心病,汤药针灸只能治标,若心结不解,恐……恐难根治,稍受刺激便可能复发,一次比一次凶险。”

景琰的心随着程太医的话语不断下沉。心病……自我厌弃……原来那些恶毒的言语,真正击中的是林夙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他想起林夙昏迷前那句“不能再连累您了”,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蔓延至全身。

他必须尽快解决流言,也必须让林夙明白,他从来都不是负累。

就在这时,赵怀安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外,神色凝重地对他使了个眼色。

景琰心中一凛,知道必有要事。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榻上昏睡的人,转身走出偏殿。

“殿下,”赵怀安压低声音,“宫里又来人了,陛下……再次召见。”

景琰瞳孔微缩。距离上次深夜召见不过几个时辰,父皇再次急召,绝非寻常。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沉声道:“更衣,入宫。”

御书房内,气氛比昨夜更加凝滞。

皇帝萧彻今日的气色似乎更差了些,靠在软榻上,眼皮耷拉着,仿佛随时会睡去,但偶尔抬眼间,那锐利的目光依旧让人不敢直视。他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漫不经心地听着下方几位大臣的禀报。

景琰行礼后,垂首立于一旁。他注意到,今日在场的有首辅方敬之、吏部尚书(李阁老党羽)、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健。这阵容,俨然是一次小型的御前会议。

几位大臣禀报的皆是些日常政务,景琰耐心听着,心中却警铃大作。他预感到,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

果然,待琐事议毕,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病弱的沙哑,却字字清晰:“太子。”

“儿臣在。”景琰上前一步。

“昨日朕与你说的那些流言,”皇帝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无形的压力,“你可有查出些眉目?打算如何处置?”

景琰心头一紧,知道这才是今日召见的重点。他稳住心神,躬身回道:“回父皇,儿臣已命人彻查,初步锁定了一些散布流言的源头,多与市井无赖、以及某些府邸的下人有关。儿臣定会严惩不贷,以正视听。”

“哦?”皇帝不置可否,手指轻轻敲击着榻沿,“只是惩处几个下人,恐怕难以平息这满城风雨吧?朕听闻,今日一早,都察院便收到了几份联名的奏章。”

他目光转向一旁的左都御史刘健:“刘爱卿,可有此事?”

刘健面色肃然,出列躬身:“回陛下,确有此事。都察院共收到七份奏章,联名御史达十数人,皆……皆弹劾太子殿下宠信宦官林夙,行为不检,德行有亏,有损国本储君之望。”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章,“此为首份弹劾奏章副本,请陛下御览。”

内侍接过奏章,呈给皇帝。

皇帝并未立刻翻阅,只是拿着那奏章,目光再次落在景琰身上,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景琰,你怎么看?”

景琰只觉得那目光如同实质,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他强迫自己挺直脊梁,声音沉稳:“父皇,儿臣昨日已然陈情。林夙于国有功,于儿臣有义。此等弹劾,无非是借题发挥,攻讦构陷,意在动摇东宫,其心可诛!儿臣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皇帝轻笑一声,带着几分嘲弄,“好一个问心无愧。可这天下人,看的不是你问心无愧,而是你身为储君的一言一行!你与一个太监过从甚密,冷落新婚妻子,惹来如此非议,便是失职!便是授人以柄!”

他语气陡然转厉:“朕昨日便告诫过你,平衡朝堂,维系后宫,是你的责任!你可有将朕的话放在心上?你可有去安抚你的太子妃?可有做出任何姿态,以平息物议?”

景琰哑口无言。他昨夜至今,心力皆系于林夙一身,确实未曾刻意去与苏静瑶扮演恩爱,也未来得及做出更多“平息物议”的表面功夫。

皇帝见他沉默,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语气更冷:“看来是没有了。你只顾着守在那个太监身边,可曾想过,你这般作为,落在朝臣眼中,落在镇北侯耳中,会是如何光景?他们会认为你萧景琰,是个沉溺私情、不分轻重的昏聩之徒!”

“父皇!”景琰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与不甘。

皇帝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够了。朕不想再听你的辩解。”

他拿起那份弹劾奏章,随手扔在榻边的小几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此事,朕会压下。这些奏章,留中不发。”

景琰一怔,有些意外父皇竟会在此事上维护他。

然而,皇帝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如坠冰窟。

“但是,”皇帝盯着他,一字一句道,“那个林夙,不能再留在你身边了。”

景琰浑身一震,难以置信地看向皇帝。

皇帝的目光冰冷而残酷:“他如今已成了你的污点,成了攻击你的利器。无论他是否有功,是否无辜,他的存在本身,就是麻烦。一个总是给你带来麻烦的臣子,哪怕他再有能力,也该懂得取舍。这是为君者,必须学会的冷酷。”

“父皇!”景琰急声道,“林夙他……”

“朕意已决!”皇帝厉声喝道,因激动而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得脸色涨红。内侍连忙上前伺候。

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皇帝喘着气,疲惫地挥挥手:“朕会下旨,调林夙去南京司礼监任职,即刻启程。你……好自为之,莫要再让朕失望。退下吧!”

去南京?那等于变相的流放!而且以林夙如今的身体状况,长途跋涉,无异于要他半条命!

景琰还想再争辩,却见皇帝已闭上双眼,脸上写满了不容置喙的决绝。首辅方敬之对他使了个眼色,微微摇头。

他知道,此刻再说什么都是徒劳。父皇这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逼他做出选择,也是在警告他,皇权的威严不容挑战,储君的声誉不容玷污。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愤怒席卷了他。他死死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带来尖锐的刺痛,才勉强维持住表面的平静。

“……儿臣,遵旨。”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躬身行礼,退出了御书房。

阳光刺眼,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有彻骨的寒冷。父皇的“维护”,代价竟是牺牲林夙。

回到东宫,景琰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赵怀安和柳文渊早已等候在书房,见他神色,便知情况不妙。

景琰将御书房发生的事简要说了一遍,末了,一拳砸在书案上,震得笔架乱颤:“去南京?他如今这般模样,如何去得了南京!父皇这是要逼死他!”

柳文渊面色凝重:“殿下息怒。陛下此举,虽是冷酷,却也是目前平息舆论最快的方式。将林公公调离漩涡中心,既可暂时堵住悠悠之口,也保全了他的性命。若强行留在京中,下次来的,恐怕就不只是流言和弹劾了。”

道理景琰都懂,但他无法接受。他无法想象将病弱的林夙独自送往陌生的南京,那和抛弃他有何区别?

“殿下,当务之急,是两件事。”赵怀安冷静地分析,“其一,是如何应对陛下的旨意,尽可能为林公公争取更好的条件和拖延时间。其二,便是反击!三皇子党以此毒计相逼,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

景琰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暴戾。他知道,赵怀安说得对。愤怒和悲伤解决不了问题。

“盐税案的证据,石虎那边进行得如何了?”他再睁开眼时,眼中已恢复了冷静,只是那冷静之下,翻涌着冰冷的杀意。

柳文渊立刻回道:“石虎昨日密信,关键账册已到手,涉及三皇子母族张家及李阁老家乡淮州府数名官员,贪墨数额巨大,证据确凿。只是……若要一举扳倒三皇子,还需更直接的、能指向他本人的证据。”

“够了。”景琰冷声道,“不必等到指向他本人。先将这些蛀虫挖出来,断其臂膀,让他也尝尝痛的滋味!文渊,你立刻着手,将现有证据整理润色,准备好弹劾奏章。怀安,加派人手,确保石虎和证据的安全,同时,给孤盯死三皇子府和李阁老府,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是!”两人齐声领命。

“还有……”景琰顿了顿,目光看向正殿方向,闪过一丝复杂,“备轿,孤要去见太子妃。”

他需要苏静瑶的帮助。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和睦,他需要她更深层次的“合作”,来共同应对眼前的危机,以及……或许,能为林夙争取一线生机。

正殿内,苏静瑶正在临帖,姿态端庄,神情宁静。见景琰进来,她放下笔,敛衽行礼。

“殿下。”

“免礼。”景琰虚扶一下,在她对面的榻上坐下。宫人奉上茶点后,便被屏退。

殿内只剩下他们二人,气氛有些微妙的凝滞。

景琰看着苏静瑶平静无波的脸,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直接要求她配合演戏?还是坦言需要她父族的支持?

倒是苏静瑶先开了口,声音温和:“殿下神色疲惫,可是为了流言与弹劾之事烦忧?”

景琰有些意外于她的直接,点了点头:“是。父皇今日召见,已下旨,要将林夙调往南京。”

苏静瑶执壶为他斟茶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将茶杯轻轻推到他面前:“陛下此举,意在平息物议,保护殿下。”

“保护?”景琰嗤笑一声,带着苦涩,“将他送去千里之外,任其自生自灭,这便是保护?”

苏静瑶抬起眼,清澈的目光看向他:“至少,陛下没有顺应弹劾,治林公公的罪。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对如今的林公公而言,未必全是坏事。京中局势波谲云诡,他留在这里,才是真正的靶子。”

景琰怔住了。他没想到苏静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她看得如此透彻,语气如此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你……不介意?”景琰忍不住问道。毕竟,流言也将她卷入其中,称她受到冷落。

苏静瑶微微垂下眼帘,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轻声道:“妾身既入东宫,便与殿下荣辱与共。外界流言,妾身从未放在心上。只是……殿下若想真正平息此事,或许……并非只有将林公公送走一途。”

景琰心中一动:“你的意思是?”

苏静瑶抬起眼,目光坚定了几分:“殿下可向陛下陈情,言林公公病体沉重,不堪长途跋涉,请求准许其留在京中养病。同时,殿下与妾身,或许可以……更‘积极’地出现在人前。宗室宴饮,宫中节庆,乃至……寻常的夫妻相处。流言如沙,根基不稳,当更真实的景象呈现于人前时,那些污秽之语,自然不攻自破。”

她顿了顿,继续道:“至于镇北侯府那边,妾身可以修书一封给父亲,阐明利害,请父亲在朝中代为周旋,至少……不要在此事上推波助澜。”

景琰看着她,心中一时百感交集。她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在为他,甚至是为林夙谋划出路。这份冷静、理智与胸怀,远超他的预期。

“静瑶……”他第一次如此郑重地叫她的名字,“多谢你。”

苏静瑶微微摇头,唇角泛起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苦笑:“殿下不必言谢。这是妾身的分内之事。只是……殿下需知,此法虽可暂缓,却难根除。只要林公公仍在殿下身边一日,此类攻讦便不会停止。殿下……需有长远之计。”

长远之计……景琰默然。他何尝不知?只是那“长远之计”意味着什么,他不敢去想。

与苏静瑶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后,景琰离开了正殿。苏静瑶的建议给了他新的思路,或许……真的可以一试。他必须再去面圣,尽力一搏。

然而,当他回到书房,准备更衣再次入宫时,赵怀安却带来了一个让他心头骤沉的消息。

“殿下,偏殿那边……林公公醒了。”

景琰心中一喜,正要过去,却见赵怀安神色有异。

“但是……”赵怀安迟疑道,“林公公醒来后,异常平静。他……他向程太医询问了自己的病情,然后……便让卓公公准备了纸笔,说……要写一份‘陈情书’。”

陈情书?景琰的心猛地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林夙他想做什么?

“他写了什么?”景琰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紧张。

赵怀安低下头:“卓公公被赶了出来,并不知晓内容。但林公公说……待他写完,要卓公公直接呈送……司礼监存档,并……抄送一份给陛下。”

景琰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直接呈送司礼监和陛下?林夙这是要……自陈罪状?还是……请辞?

他再也顾不上其他,猛地转身,朝着偏殿狂奔而去。

殿门近在眼前,他却感到一股巨大的恐惧。他害怕推开门,看到的是林夙决绝的眼神,听到的是他彻底划清界限的话语。

那只无形的手,似乎正要将他在世间唯一的温暖,彻底推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