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203章 实地调研,恶劣的生存环境触目惊心

第203章:实地调研,恶劣的生存环境触目惊心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县委大院里还笼罩在一片清冷的薄雾中。

一辆半旧的依维柯停在办公楼前,车身溅着泥点,像是刚从乡下跑了一趟长途回来。周文海靠在车门上,嘴里叼着根没点的烟,正跟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农业局的赵阳和文旅局的陈静站在一起,赵阳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水土样本采集工具。陈静则穿了一身方便活动的运动装,但她不时搓着手臂的动作,还是透露出几分紧张。

发改委的小李是最后一个到的,他戴着眼镜,背着一个双肩包,怀里还抱着个文件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不好意思,昨晚查资料睡晚了。”

周文海把烟从嘴里拿下,夹在指间,瞥了他一眼:“查什么资料?查怎么在悬崖上跳得更好看?”

小李脸一红,推了推眼镜:“我查了全国类似地质条件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成功案例和补贴政策。”

这话一出,原本有些松散的气氛瞬间凝固。

搬迁。

这个昨天在沈铭办公室里谁也不敢提,却又在每个人心头盘旋的词,就这么被小李捅破了。

赵阳和陈静的脸色都变得有些复杂。那是一个理论上最优,现实中却近乎不可能的选项。

就在这时,沈铭从办公楼里走了出来。他换上了一身简单的夹克和运动鞋,手里什么都没拿,步伐沉稳。

“都到了?”他目光扫过众人,“上车。”

依维柯发动,在清晨的宁静中驶出县委大院,朝着陵川县最偏远、最崎岖的东南方向开去。

车厢里很安静。一开始,周文海还想讲两个段子活跃一下气氛,但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越来越荒凉的景象,他也渐渐没了声音。

平整的柏油路变成了颠簸的水泥路,水泥路又变成了坑坑洼洼的土路。车子像一艘在浪涛里颠簸的小船,每一次起伏都让人的五脏六六腑跟着翻腾。

小李的脸色开始发白,他紧紧抓着前面的座椅靠背。陈静从包里拿出一瓶水,小口小口地喝着,视线却始终盯着窗外。那些在照片上看到的山,此刻正以一种极具压迫感的姿态,一重重地围拢过来。

“前面,车过不去了。”司机在一个稍微宽敞点的拐弯处停下车,指着前方。

所谓的“路”,到这里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被雨水冲刷得沟壑纵横的陡峭山坡,依稀能分辨出一条宽度不足一米、蜿蜒向上的痕迹。

“这就是去石头村的路?”周文海探头出去,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黝黑干瘦的老人,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路边,他肩上扛着一把锄头,脚上是一双看不出颜色的解放鞋。他就是村里派来接他们的向导,石头村的村支书,石老三。

“这是前两年下大雨冲出来的,以前的路还要再窄些。”石老三的声音沙哑,像是被山风磨砺过无数遍的石头,“走吧,赶在天黑前,能走到。”

他话不多,说完就转过身,扛着锄头,脚步不停地朝那条“路”走去。

众人下了车,真正站在这山脚下,才切身感受到那股来自大山的蛮横压力。仰头望去,灰色的岩壁几乎是垂直向上,云雾缭绕,根本看不到顶。那条小径,就像是巨人身上的一道划痕,脆弱得仿佛随时会断裂。

赵阳从包里拿出几双防滑的登山鞋递给大家:“换上,山路滑。”

小李换鞋的时候,手都有些抖。他扶着车门,看着那条路,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怀里的文件夹。那些打印出来的、关于“搬迁可行性”的数据和报告,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苍白和可笑。

“走吧。”沈铭第一个跟上了石老三的脚步。

他没有回头,也没有催促。但他的背影,给了后面几人一股无形的力量。

周文海骂骂咧咧地把烟屁股扔在地上踩灭:“他娘的,老子当年在部队搞武装越野,都没走过这种鬼路。”嘴上虽这么说,脚下却第二个跟了上去。

赵阳、陈静、小李,三人对视一眼,也默默跟上。

真正的考验,从脚踩上那条小径的第一步开始。

路面全是松动的碎石,一脚踩下去,总会带下几颗石子,咕噜噜地滚落到旁边的悬崖下,很久都听不到回响。左手边是粗糙冰冷的岩壁,能让人扶着借力,右手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山风从谷底呼啸而上,灌进人的衣领,吹得人头皮发麻。

走了不到半小时,小李的腿肚子就开始转筋。他是个文职干部,平时最剧烈的运动就是从办公室走到食堂。此刻他脸色煞白,汗水浸透了衬衫,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

陈静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作为女性,体力上的劣势也渐渐显现。她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有好几次脚下打滑,幸亏赵阳在后面及时扶了一把。

最夸张的是周文海,他嘴里一直嘟囔着脏话,声音却越来越小,到后来只剩下粗重的喘息。这个在酒桌上能吹一晚上的老油条,此刻额头上青筋毕露,一张脸憋成了猪肝色。

只有两个人显得还算正常。

一个是向导石老三。他扛着锄头,走在最前面,脚步不快,但节奏均匀,仿佛脚下的不是悬崖小径,而是平坦的田埂。

另一个,就是沈铭。

他走在石老三身后,呼吸虽然也有些急促,但步伐始终稳健。他的眼睛没有一直盯着脚下,而是不时地停下来,观察着周围的山体结构,观察着路边那些从石头缝里顽强钻出来的杂草。

他在用自己的身体,去印证模拟器给出的结论。

这条路,修不了。

不是钱的问题。山体结构太不稳定,风化严重,任何大规模的开凿,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地质灾c。过去那三十七万的投入,恐怕连给这座山挠痒痒都不够。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队伍停下来休息。周文海一屁股坐在地上,也顾不上脏,从包里拿出水壶,像头老牛一样猛灌。

“老……老支书,”他喘着气问,“你们……平时下山,就走这条路?”

石老三蹲在一块石头上,从腰间摸出旱烟袋,慢悠悠地装着烟丝:“嗯。”

“那……那村里要是有个急病啥的,咋办?”小李扶着膝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

石老三的动作顿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用烟杆敲了敲石头,把烟丝压实。

“抬。”他吐出一个字。

“抬?”

“四个年轻人,用门板绑上,轮流抬。顺利的话,一天能抬到山下公路边。”石老三终于点上了烟,深深吸了一口,吐出的烟雾很快被山风吹散,“不顺利的话,就抬到半路,找个地方埋了。”

车厢里一般的寂静再次降临在这悬崖半山腰。

周文海刚喝进去的水,感觉在胃里都变成了冰碴子。小李的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陈静转过头,不忍再看老人那张平静得近乎麻木的脸。

沈铭看着石老三,问道:“上次抬人是啥时候?”

石老三吧嗒着旱烟,浑浊的眼睛望着远处的云海:“前年冬天,我老婆子。夜里发病,天亮就断气了,没来得及抬。”

他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别人家的事。

队伍继续上路,但气氛已经完全变了。如果说之前,大家感受到的是物理上的艰难,那么现在,一种沉重到令人窒息的精神压力,开始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下午四点多,当太阳开始西斜,将山峦染上一层凄艳的金色时,石老三指着前方一处被云雾遮挡的坳口。

“到了。”

绕过最后一道山梁,石头村,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与其说是一个村庄,不如说是一堆被随意丢弃在山坳里的石块。低矮的土坯房,墙壁上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许多房子都用碗口粗的木头歪歪斜斜地撑着,仿佛下一秒就会垮塌。

村里没有任何像样的路,脚下全是坑洼不平的石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混合着牲口粪便和腐烂草木的复杂气味。

村口的大石头上,坐着几个老人,正就着夕阳的光,眯着眼缝补着什么。几个浑身脏兮兮的孩子在旁边玩泥巴。

看到石老三带着一群陌生人回来,他们只是抬起头,用一种空洞而茫然的眼神看了一眼,然后又低下头,继续做着手里的事。

那种眼神,沈铭在档案的照片里见过。但当它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时,那种冲击力,足以击碎任何人的心理防线。

那不是好奇,不是警惕,甚至不是冷漠。

那是一种彻底的、长年累月的绝望所沉淀下来的……麻木。仿佛生活已经不会再有任何变化,来的是谁,是什么干部,都与他们无关。

周文海站在村口,嘴巴张了张,那句习惯性的“老乡们好”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赵阳的拳头在身侧悄悄握紧。

陈静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小李手里的文件夹“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里面的纸张散落一地,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数据是冰冷的,报告是平面的。

可眼前的贫穷,是立体的,是带着气味的,是会呼吸的。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死寂中,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从一个门后探出头来。她的脸蛋黑乎乎的,只有一双眼睛,还保留着一丝孩子应有的清亮。

她小心翼翼地走到沈铭面前,仰着头,看着这个和村里人完全不一样的“高个子叔叔”。

然后,她摊开一直攥着的小手,手心里躺着一块被磨得十分光滑的、彩色的石头。

她把小手举到沈铭面前,用细弱蚊蝇却又充满期盼的声音,轻声问道:

“叔叔,这个……能换一个白面馍馍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