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202章 唯一的活路,异地搬迁与特色产业结合

第202章:唯一的活路,异地搬迁与特色产业结合

办公室里寂静无声,只有老式挂钟秒针走动的“咔哒”声,像在为那一个个宣告失败的模拟结局一下下地钉上棺材钉。

沈铭靠在椅背上,额角渗出的细汗已经干了,留下一片微凉的紧绷感。他从未感到如此挫败。过去在青云镇,无论难题多棘手,总有可以发力的支点。可石头村,就像一个被玻璃罩子封死的盆景,看得见里面的枯败,却找不到任何可以伸进去的手缝。

就在他心底那股无力感即将满溢时,脑海中那冰冷的机械音,带着一种算法重构后的奇异韵律,再次响起。

【推演完成。】

【已锁定唯一幸存方案。】

沈铭的身子瞬间绷直,几乎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双眼死死盯着前方虚无的黑暗,连呼吸都屏住了。

来了。

那条在九十九条死路里,开辟出的唯一生路。

【方案名称:釜底抽薪,挪天换日。】

【核心思路:放弃在原有地理环境中的一切无效投入,将核心资源——“人”,从无效环境中剥离,进行异地安置,并围绕新的安置点,构建可持续的替代产业。】

【具体执行步骤如下:】

【第一步:异地搬迁。】

【理由:石头村的贫困根源在于其极端的地理隔绝,任何试图在原地改造自然环境的方案,其投入产出比都趋近于负无穷。修路的成本足以在平原地区建起一座小镇,产业扶持的利润会被物流成本完全吞噬。与其将资金投入到改造“地”这个无底洞,不如将有限的资源全部用于安置“人”。】

【选址建议:陵川县南麓,青云镇以东十五公里处,有一片国有废弃林场。该地块地势平坦,土壤条件中等,最关键的是,紧邻203省道,交通便利,距离县城四十分钟车程。】

【资金预估:通过整合扶贫专项资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资金、以及向市里申请的特殊困难补助,初步预估可筹集启动资金三百万元。该笔资金足以完成首期安置点的“三通一平”及主体房屋建设。】

一连串的信息流涌入沈铭的脑海,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

异地搬迁!

这四个字,让沈铭的心脏狠狠地抽了一下。

他不是没想过,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就被他自己掐灭了。这太疯狂了。一个村子,一百多口人,从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悬崖上,整体搬迁到几十公里外的平原上?

这已经不是扶贫了,这是社会工程,是只有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时,才敢去触碰的浩大项目。他一个县委办副主任,一个专项工作组的组长,凭什么去推动这件事?

这其中牵涉的部门协调、资金审批、土地规划、户籍变更……任何一个环节,都足以让一个正处级干部焦头烂额。

更何况,还有最难的一关——人。

故土难离。这四个字,对那些一辈子没下过几次山的老人来说,重于千钧。让他们离开祖坟所在的地方,离开那片贫瘠却熟悉的土地,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他们会愿意吗?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沈铭的脑子里一团乱麻,他甚至能预想到,当他把这个方案拿到县里的会议上时,会收获怎样惊愕、嘲讽甚至愤怒的目光。

“疯子。”

他们一定会这么想。

然而,模拟器冰冷的声音没有给他太多胡思乱想的时间,继续向下展开。

【第二步:特色产业结合。】

【思路:搬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必须在新安置点为村民构建起能够自我造血的产业,否则搬迁只是将“山上的穷人”变成了“平地的穷人”。】

【产业方案一:成立“陵川县高空作业工程队”。】

【理由:石头村村民,尤其是青壮年,常年在悬崖峭p上劳作,天生具备远超常人的平衡能力、胆识和对山地环境的适应力。这是一种被贫困逼出来的、独一无二的“特长”。可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考取高空作业证,承接县里乃至市里电力塔架设、桥梁维护、高楼外墙清洁、山体加固等高附加值的特种工程。此为“人尽其才”。】

【产业方案二:发展“石头记忆”文旅品牌。】

【理由:石头村的物质载体虽然被放弃,但其“悬崖上的村庄”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和故事性。可在新安置点规划一片区域,由村里的老人作为“文化顾问”,指导复建几栋具有代表性的石头房,作为“石头村博物馆”。同时,收集村里的老物件、口述历史,结合照片、影像,打造一个名为“石头记忆”的小型展览馆。该展览馆可与青云镇的旅游线路联动,成为一个展示陵川县扶贫攻坚历史的人文景点。此为“留住乡愁”。】

【产业方案三:土地流转与劳务输出。】

【理由:新安置点周边有大量可开发的土地。可将村民原有的“挂壁田”置换为新安置点的平整土地,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同时,富余劳动力可就近进入青云镇的工厂或县城的企业工作。此为“安居乐业”。】

……

当模拟器将整个方案的细节全部呈现完毕后,沈铭呆坐在椅子上,久久没有动弹。

办公室里那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感,不知何时已经悄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让沈铭头皮发麻的震撼。

他原以为模拟器会给出一个巧妙的“奇招”,却没想到,它给出的,是一个如此宏大、如此颠覆,却又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阳谋”。

这个方案,没有回避任何一个难题。

它承认了石头村地理上的“死局”,所以选择跳出棋盘,釜底抽薪。

它看到了搬迁后村民可能面临的“失根”困境,所以规划了“石头记忆”博物馆,为他们在新家园里留下精神的根。

它更精准地洞察了村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那几分贫瘠的土地,而是他们被艰苦生活磨砺出的、独一无二的生存技能。把在悬崖上种地的本事,转化为在城市高楼上作业的技能,这个思路,简直是神来之笔!

这已经不是扶贫了。

这是在为一个群体,重新规划他们的命运。

沈铭的呼吸渐渐变得粗重,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那冰冷的模拟推演画面,和档案里村民们麻木空洞的眼神,在他脑海中交替闪现。

风险大吗?

大到无边。

这个方案,每一步都走在钢丝上。资金、政策、民意,三座大山,任何一座崩塌,他都会粉身碎骨。

这绝对是所有方案里,最“莽”,最不计后果,最惊世骇俗的一条路。

可……

沈铭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三个惨烈的bE结局。

是眼睁睁看着几十万扶贫款打水漂,换来村民更深的失望?还是豪赌一场,最终导致山体垮塌,毁掉他们的家园和自己的前途?

所有“稳妥”的路,都通向地狱。

而这条看起来最疯狂、最不可能的路,却是模拟器认证的,唯一的活路。

沈铭缓缓地吐出一口长气,那口气仿佛带走了他心中最后的一丝犹豫。他拿起桌上的那份石头村档案,指尖摩挲着封面上“产出:零”那几个字。

零。

是啊,现状已经是零了,还能更差吗?

不,能。如果什么都不做,或者用错误的方法去做,只会是负数。

他忽然想起了王景山把这份档案交给他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或许,这位县委书记,也已经隐约意识到,对于这些“硬骨头”,常规的敲敲打打已经毫无用处。他需要的,是一个能用雷霆手段,砸碎旧世界,建立新秩序的人。

而自己,带着这个“官场模拟器”,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想到这里,沈铭的眼神彻底变了。

那是一种看清了所有艰险,衡量了所有利弊之后,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拿起电话,没有打给县里任何一个部门,而是拨通了孙镇长的手机。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传来孙镇长带着睡意的声音:“喂?沈铭?这么晚了,出什么事了?”

“孙镇长,打扰您休息了。”沈铭的声音平静而清晰,“我想跟您打听个人,咱们青云镇出去的,搞建筑的,专门做山体加固和爆破工程的,有没有路子比较野,胆子特别大的?”

电话那头的孙镇长明显愣住了,半晌才道:“有倒是有个,叫‘王大炮’,以前在矿上干过,后来自己拉了个队伍,专门接些别人不敢干的险活。你问这个干嘛?你那边……要搞什么大动作?”

沈铭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弧度。

“没什么大动作。”

他看着窗外深沉的夜色,和夜色中县委大院那栋庄严肃穆的办公楼,轻声说道。

“我就是想找人去悬崖上,看个风景。”

挂掉电话,沈铭将明天要去石头村的决定,在心中又过了一遍。

这一趟,不再是迷茫的摸底,而是带着“最终答案”的实地验证。

他要亲眼去看看那道悬崖,去感受那条骡马道,去触摸那些裂着缝的土坯墙,更重要的,是去看看那些生活在绝境中的人。

他要从他们的眼睛里,找到支撑自己推动这个疯狂计划的,最后一份力量。

就在这时,脑海中,冰冷的机械音再次不期而至。

【叮!】

【检测到宿主已选定“唯一幸存方案”,相关支线任务自动生成。】

【新支线任务开启:攻坚深度贫困,异地搬迁的困境。】

【任务目标:成功说服石头村至少80%的常住村民,同意异地搬迁方案。】

【任务难度:极高。】

【任务提示:语言的承诺,远不如眼见为实的冲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