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184章 沈铭的应对,高效完成,并从中发现价值

第184章:沈铭的应对,高效完成,并从中发现价值

三天。

对陵川县委办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三天过得波澜不惊,唯一的谈资,就是角落里那座日益雄伟的“公文山”,以及它那神秘失踪的主人。

这已经不是一座山了,它成了一道景观,一个符号。

它象征着刘源副主任不容置疑的权威,也象征着那个叫沈铭的新人,短暂而充满戏剧性的“职业生涯”。

人们上班时会看它一眼,下班时也会看它一眼。一开始是幸灾乐祸,后来是麻木,到了第三天,甚至生出了一丝荒诞的敬畏。

周三的早晨,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洒在办公室里,给灰尘增添了几分活跃的质感。

刘源照例端着他的紫砂杯,从办公室里踱步出来。他的心情很不错,这几天,县委大院里关于沈铭“畏难潜逃”的流言已经发酵到了顶点。他听说,连县委书记王景山都在一次小会上,状似无意地问了句:“办公室新来的那位年轻同志,熟悉工作了吗?”

周文海当时脸色铁青,支吾了半天,只说沈铭同志“身体不适,请了几天假”。

这个回答,在刘源听来,就是一曲宣告胜利的凯歌。

他走到那座公文山前,伸出手指,轻轻弹了弹最上面一份《陵川县志·风物篇》的书稿,灰尘簌簌落下。

“三天了。”他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大,却像磁石一样吸走了办公室里所有的杂音,“周主任还是心善,还替他瞒着。依我看,这种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的干部,就不配待在县委办。等今天下班,他要是再不出现,我就亲自去跟王书记说,我们县委办,不养闲人,更不养逃兵!”

话音刚落,办公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了过去。

门口站着一个人,身形挺拔,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衬衫,袖子整齐地挽到小臂。他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虽然带着一丝熬夜后的倦意,但那双眼睛,却亮得像浸在冰水里的黑曜石,平静而锐利。

是沈铭。

他回来了。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连呼吸声都消失了。人们的表情凝固在脸上,惊讶,错愕,还有一丝看好戏的期待。

刘源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看着沈铭,仿佛在看一个本该躺在坟墓里的人,却自己爬了出来。

沈铭的目光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没有在任何人脸上停留,最后,落在了自己那张几乎被文件淹没的办公桌上。他看着那座蔚为壮观的“山”,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愤怒,没有委屈,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意外。

他只是平静地走过去,将公文山最顶上那叠书稿抱了下来,放在旁边的空地上。然后是第二摞,第三摞……

他像一个耐心的愚公,沉默地,一下一下地,将那座象征着刁难与羞辱的大山,分解开来。

办公室里的人都看傻了。

他们预想过无数种场景:沈铭暴怒掀桌子,沈铭低声下气地去给刘源道歉,沈铭灰溜溜地收拾东西走人……但他们唯独没想过这一种。

他就这么……开始干了?

刘源的脸色由白转青,又由青转红。他感觉自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方非但没受伤,还把他的棉花拿去做了件棉袄。这种无声的回应,比任何激烈的反抗都让他感到难受。

“哼,现在知道回来了?”刘源冷哼一声,试图找回场子,“还以为你要在外面躲一辈子呢!这些,都是组织上交给你的工作,一件都不能少!”

沈铭没理他,他只是将所有文件分门别类地在地上摊开:会议纪要区、旧报纸区、县志校对区、摄影作品区……他的动作不快,但每一下都精准而高效,没有丝毫多余。

整个办公室,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张文博站在刘源身后,小声嘀咕:“刘主任,他这是……认怂了?”

刘源眯着眼,死死盯着沈铭的背影。他也不确定。这小子的反应,完全超出了他的剧本。但他转念一想,认怂了也好,只要他肯干这些活,就等于当众承认了自己的失败。等他被这些垃圾工作磨平了棱角,还不是任自己拿捏?

想到这里,刘源的心情又舒畅了些,他背着手,像个监工一样,站在不远处,等着看沈铭的笑话。

然而,接下来的场面,让所有人的眼珠子都快掉了下来。

沈铭搬了张椅子,坐在那堆小山一样的旧报纸前。他没有一份一份地去登记,而是像一部高速扫描仪,拿起一沓,手指飞快地在报纸边缘一拨,哗啦啦一阵响,眼睛从上到下那么一扫,然后就扔到另一边,拿起下一沓。

整个过程,不超过十秒。

“他在干嘛?翻着玩儿呢?”一个年轻科员忍不住小声问。

没人能回答他。

整理完报纸,沈铭又坐到那堆发霉的会议纪要前。他依旧是那种快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翻阅方式,一目十行,但与刚才不同的是,他的右手边多了一支笔和一个本子。他的眼睛在纪要上飞速掠过,左手翻页,右手偶尔在本子上记下几个字,快得只留下一串残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办公室里的人,渐渐地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沈明。

那是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效率。

那堆积如山的旧报纸,在半小时内,被他全部分类、清点完毕,旁边一张纸上列出了清晰的年份、报刊名称和数量统计。

那几大箱受潮的会议纪要,一个小时后,也被他处理干净。他非但将纪要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旁边还多了一份几页纸的《重要决议索引》,上面标注着某年某月某次会议的某个关键议题,在哪一卷的哪一页。

最让县志办那几个老学究头疼的《陵川县志·风物篇》校对工作,沈铭只花了四十分钟。他没有逐字去读,而是像看图片一样,一页一页地翻过。翻完后,他直接拿过一张白纸,在上面写:

“p17,第三行,‘源远流长’误作‘渊源流长’。”

“p29,第五行,‘斑竹’应为‘癍竹’,此处指地方特产。”

“p58,关于清河镇‘铁木砧板’的记载有误,其工艺并非‘盐水浸泡’,而是‘活水冲刷,风干三年’,建议与地方史料核对。”

……

他一口气写了三页纸,全是密密麻麻的校对意见,不仅指出了错别字,甚至连一些史实错误和工艺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办公室里,已经是一片死寂。

如果说一开始人们还在看笑话,那么现在,他们感觉自己的后颈窝在冒凉气。

这不是在工作,这是在表演,一种凡人无法理解的神迹。

刘源站在原地,嘴巴半张着,手里的紫砂杯都忘了合上。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他扔给沈铭的,明明是一堆足以把人逼疯的垃圾,怎么到了他手里,反倒成了展现其非人能力的舞台?

尤其是那份校对意见,关于清河镇砧板工艺的细节,连他这个陵川本地人都不知道,沈铭一个外地人,是怎么知道的?

他不知道,沈铭在青云镇时,为了发展特色产业,几乎把陵川县所有能找到的地方志和特产录都翻了个遍,这些知识,早已刻在了他的脑子里。而那些看似无用的会议纪要,在他【过目不忘】的扫描下,迅速构建起了一张陵川县数十年发展的脉络图,其中某些关于教育投入、土地政策的历史决议,恰好能为他那两份报告提供坚实的论据。

就连那几千张“美丽陵川”的摄影作品,在他眼中也不是枯燥的图片,而是一幅活的、立体的陵川县全域地图。哪里的山路最崎岖,哪里的村庄最破败,哪里的土地最适合规模化种植,这些照片给了他最直观的答案。

刘源想用这些垃圾埋掉他,却不知,这些“垃圾”在沈铭眼里,全是未经筛选的原始数据。他用三天时间,在招待所里搭建了框架,又用这一个上午,将这些原始数据完美地填充了进去。

临近中午,当沈铭将最后一张摄影作品分类放好后,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肩膀。

那座雄伟的“公文山”消失了。

取而代代之的,是地面上被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几大摞文件,每一摞上面,都附着一张清晰的清单或报告。

整个办公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看着沈铭,眼神里充满了敬畏与不解。

沈铭没有看任何人,他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两个厚厚的、用牛皮纸封好的文件袋。

他走到自己焕然一新的办公桌前,将那两个文件袋,轻轻地、平稳地,放在了桌子正中央。

做完这一切,他才抬起头,目光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落在了呆若木鸡的刘源脸上。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平静地与他对视了一眼。

然后,他转身,迈开长腿,径直朝着走廊尽头,那间挂着“办公室主任”牌子的房间走去。

咚,咚,咚。

沈铭的敲门声,在死寂的走廊里,清晰地响起。

办公室里,刘源猛地回过神来,他看着沈铭桌上那两个神秘的文件袋,又看着他毫不犹豫走向周文海办公室的背影,一股强烈的不安,像毒蛇一样,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他想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