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的清晨,东北的天刚蒙蒙亮,窗玻璃上结着厚厚的冰花,映着院外未化的积雪,泛着冷冽的白光。林逍背着猎枪刚走出屋,就看见虎子推着爬犁站在院门口,爬犁上绑着铁钎和绳索——开春前的山林里还藏着过冬的野物,正是打猎的好时候。
“逍哥,咱今天去东山沟,我听看林的老陈说,那片有狍子踪迹!”虎子搓着冻得通红的手,呼出的白气在鼻尖凝成霜花。他穿了件厚实的貉子皮袄,是去年林逍给他的,在这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里格外抗冻。林逍点点头,把刚热好的两个黏豆包塞进他手里:“先垫垫,山路远,别饿肚子。”
两人刚拐过农场的砖窑厂,就看见前方雪路上有个单薄的身影,正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蓝布包,牵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艰难地往前走。那身影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积雪没到脚踝,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小姑娘裹在厚厚的棉被里,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眼睛。
“那是谁啊?这大冷天的往农场里走。”虎子挠挠头,眯着眼睛往前看。林逍也觉得眼熟,加快脚步走上前,等离得近了,看清那张冻得发紫的脸,突然愣住了:“二姐?是你吗?林美娥二姐?”
那女人猛地抬头,看见林逍,原本麻木的眼神瞬间亮了,嘴唇哆嗦着,半天没说出话来。倒是她身边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躲到她身后,小声喊了句“娘”。林美娥这才缓过神,声音带着哭腔:“逍儿?是我……我是你美娥二姐啊!”
林逍心里咯噔一下。林美娥是农场林氏本家的二姐,比他大五岁,七年前嫁去了双鸭山的一个小山村,听说那边男人是个老实本分的猎户。可没过两年,二姐的爹娘相继去世,没了娘家牵挂,她就再也没回过农场,算下来整整五年没见了。
“二姐,你咋回来了?这么冷的天,还带着孩子,从双鸭山过来得走多少路啊!”林逍上前想帮她拎包,刚碰到包带,林美娥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肩膀一抽一抽的,哭得浑身发抖。虎子在一旁也慌了:“二姐,你别哭啊,是不是出啥事儿了?”
这一问,林美娥哭得更凶了,蹲在雪地里,双手捂着脸,压抑的哭声在空旷的雪地里格外揪心。小姑娘也跟着哭起来,抱着她的腿喊“娘不哭”。林逍和虎子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凝重——肯定是出了大事,不然二姐不会这样狼狈地带着孩子回农场。
“二姐,先别在这儿哭,天太冷,冻坏了孩子。”林逍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来,裹在小姑娘身上,“咱有话回家说,我家就在前面,我娘和沈歌都在。”虎子也连忙把爬犁推过来:“对,二姐,我这爬犁快,我拉你们回去!”
林美娥抽泣着点点头,虎子把母女俩的包放到爬犁上,又让小姑娘坐在爬犁中间,铺了厚厚的干草。林美娥想跟着走路,林逍拦住她:“二姐,你上来一起坐,这爬犁稳当。”说着和虎子一起拉起爬犁,积雪被爬犁板刮出“咯吱”的声响,朝着家里的方向走去。
刚到院门口,王秀兰正和沈歌在院子里劈柴,看见林逍他们拉着爬犁回来,还带着两个陌生人,连忙迎上来:“逍儿,这是……”“娘,这是美娥二姐,从双鸭山回来了。”林逍话音刚落,王秀兰就认出来了,惊讶地捂住嘴:“美娥?真的是你!快进屋,外面冻死人了!”
进了屋,沈歌连忙给炉子里添了柴火,又倒了两碗热姜汤,递到林美娥和小姑娘手里。晓梅也从里屋跑出来,看着这个陌生的二姐和小妹妹,好奇地站在一旁。林美娥捧着热姜汤,喝了两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
王秀兰拉着她的手,坐在炕边,轻声问:“美娥,到底咋回事啊?你男人呢?咋就你带着孩子回来了?”沈歌也给她递了块手帕,温柔地说:“二姐,有话慢慢说,到了这儿就到家了,啥事儿都有我们呢。”
林美娥抹了把眼泪,断断续续地说起了自己的遭遇。原来,她男人叫张建军,是个老实的猎户,去年入冬后,山里的猎物少了,他听说东边山有黄皮子踪迹,就想着下套子套几只,换点钱给孩子买件新棉袄。可谁也没想到,那片山里藏着一头没冬眠的黑熊。
“老辈人都说,没冬眠的熊是因为秋天没吃饱,最是凶性大。”林美娥声音发颤,握着姜汤碗的手都在抖,“建军去了三天没回来,村里的人去找,才在山坳里找到……就剩点残肢断臂了……”说到这儿,她再也忍不住,趴在炕沿上嚎啕大哭,小姑娘也跟着哭起来,喊着“爹”。
屋里的人都沉默了,王秀兰红了眼眶,沈歌轻轻拍着林美娥的背安抚她。林逍拳头攥得死死的,指节都泛白了——他打猎多年,知道没冬眠的黑熊有多可怕,那简直是山里的煞神。虎子更是气得浑身发抖,一拍桌子:“二姐,这也太惨了!那你婆婆家咋说?就没帮衬你一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