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指尖刚触到声能站控制台的调频旋钮,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带着草木气息的脚步声。转头看时,青芜正捧着个陶碗走进来,碗里盛着乳白色的脉脂,指尖还沾着点未干的树汁——自从脉气医馆步入正轨,她每天清晨都会先去厂区老槐树下提炼脉脂,再赶来给声能站补充能量。
“今天的量还是差些。”青芜将脉脂倒进声能站的能量槽,看着控制台上缓缓爬升的数值,眉头轻轻蹙起。声能站是林舟团队按声能车原理放大建造的,能为半个厂区供电,可脉脂作为声能转化的核心介质,全靠青芜手工提炼,一天最多两斤,刚够设备断断续续运行四个小时,厂里的声能设备生产线常因供电不稳被迫暂停。
沈砚刚要开口,声能站的大门突然被推开,一阵裹挟着静心草香气的风涌了进来。青岚穿着天织界特有的青布短打,腰间系着嵌有声纹玉牌的腰带,身后跟着两个背着竹篓的少年,竹篓里的槐树枝还滴着露水,正是青木门的弟子青禾与青木。
“青芜,沈砚,”青岚的声音比上次见面时多了几分沉稳,他走到能量槽前看了眼剩余脉脂,“我在天织界听说声能站供能不足,便带着门里最机灵的两个弟子过来了。”
沈砚恍然——青木门是天织界专司“草木凝脂”的宗门,弟子们虽擅长从植物中提炼脉气结晶,可一直沿用石臼捣制的古法,效率远不及青芜结合现代技术的提炼方式。
“你是想让他们学现代制器术?”沈砚指着角落的脉脂提炼机,那是林舟按青芜的手法改造的,用超导线圈替代手工搅拌,还能通过显示屏精准控制脉气凝结温度。
青岚点头,拍了拍青禾和青木的后背:“这俩小子在门里炼脉脂最快,可一天撑死炼半斤。你们这机器看着新鲜,说不定能让他们开窍。”
青禾攥着衣角凑到提炼机旁,指尖刚碰到冰凉的金属外壳就缩了回去,小声对青木嘀咕:“这铁疙瘩没石臼顺手吧?万一炼坏了脉脂……”
青芜忍不住笑了,拉开提炼机的进料口:“你们看,把净化后的槐树枝放进去,线圈共振会让树脉气和天脉气快速融合,比你们捣一下午还省事。”她按下启动键,机器发出轻微嗡鸣,视窗里的树枝渐渐碾成碎末,淡绿色的脉气光晕中,乳白色的脉脂慢慢凝结成形。
青木瞪圆了眼睛,伸手想去按控制台上的按钮,被青岚轻轻敲了下手背:“先看仔细步骤,别毛手毛脚。”
接下来的十天,青禾和青木跟着林舟团队扎进了提炼车间。林舟从电路基础教起,讲如何根据树枝湿度调温度,怎么看显示屏数值判断脉气纯度。起初两人总出岔子——要么把温度调得太高,炼出的脉脂带着焦味;要么没控制好共振频率,脉脂稀得像水。可他们肯下苦功,每天捧着记满符号的本子追着林舟问,连吃饭时都在琢磨参数。
这天午后,沈砚刚走进车间,就听见青禾和青木争得面红耳赤。“我觉得该把共振频率再提两档!”青禾指着显示屏上的曲线,“刚才试的时候,频率高一点,脉气流动更快!”
“不行!”青木拽着他的胳膊,“昨天频率高了,脉脂里混了杂质,青芜姐说过,纯度比速度重要!”
沈砚走过去,手指点在“温度补偿”键上:“试试把温度降三度,同时开补偿模式,既能保纯度,又能提速度。”
青禾半信半疑地按下按键,机器嗡鸣声变缓,视窗里的绿光却更亮了。没过十分钟,一块饱满的脉脂从出料口落下,青芜拿起闻了闻,眼底泛起笑意:“纯度没降,凝结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半。”
青木兴奋地跳起来,赶紧把脉脂放进陶碗:“这机器太神了!比我们在门里用石臼快三倍都不止!”
青岚这天特意来验收成果,刚进车间就看见陶缸里堆了大半缸脉脂,青禾和青木正熟练地往提炼机里加槐树根。“这是……”他拿起一块脉脂,指尖感受到充沛的脉气,语气里满是惊讶,“你们一天能炼多少?”
“六斤!”青禾挺了挺胸,“我们发现槐树根的脉气比树枝足,炼出来的脂更纯!”
青岚眼睛一亮,转身抓住沈砚的胳膊:“沈砚,这法子必须带回青木门!要是让门里弟子都学会,脉脂产量肯定能翻番!”
沈砚笑着点头:“我们可以把提炼机图纸简化,改成木质结构,用声纹共振代替电力,这样在天织界也能用。”
青岚用力拍了下大腿:“就这么办!我明天就带青禾、青木回去,让他们当教头,把这现代法子教给全门弟子!”
次日清晨,青岚一行人背着装满提炼笔记和简化图纸的竹篓,通过声纹通道返回天织界。青禾临走前塞给沈砚一个布包:“这里面是我们总结的参数表,要是缺脉脂,就用声纹传讯器喊我们!”
接下来的日子,沈砚和青芜每天通过传讯器和青岚联系。起初青木门的老弟子们不适应新法子,觉得“铁疙瘩不如石臼靠谱”,可看着青禾和青木一天炼出六斤纯脉脂,也渐渐动了心,跟着学起了现代制器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