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小镇炊烟米其林 > 第119章 “食珍”新篇

小镇炊烟米其林 第119章 “食珍”新篇

作者:花树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1 15:25:03

王栋的“挑战”如同一段小插曲,不仅没有掀起波澜,反而让他成了老林菜馆的常客。他放下了之前不切实际的“颠覆”念头,开始沉下心来,跟着我们认识各种基础食材,学习传统的处理手法,偶尔也会提出一些基于他之前“脑洞”但经过理性思考后的、更具可行性的融合想法。我们乐于见到他的转变,也愿意分享我们的经验和理解。

与此同时,我们对《林氏食珍》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有了林怀仁亲笔笔记的指导和那次梦穿带来的深刻体悟,我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复刻某一道菜品,而是开始尝试将古籍中的智慧,系统性地融入老林菜馆的日常运营和菜品创新中。

苏琪是这方面的急先锋。她将“玉簪投河”中领悟到的“极致清鲜”理念,运用到开发夏季新菜单上。她不再依赖鸡精、味精,而是潜心研究如何用菌菇、火腿、干贝、蔬菜等天然食材,吊制出层次更丰富、口感更醇和的本味高汤,作为许多菜品的基底。一道简单的“上汤苋菜”,因为用了这精心吊制的高汤,味道瞬间提升了几个档次,鲜得让人掉眉毛,成了点击率极高的夏日清爽菜品。

她还大胆地将“忆奶奶卤味”的香料逻辑,与食珍中记载的一些宫廷熏烤、风干技法结合,试验出了一款“古法陈皮熏鸭”。选用肥嫩的麻鸭,用陈皮、丁香、糯米等材料低温慢熏,成品皮色金红油亮,带着浓郁的陈皮的甘香和果木烟熏气,鸭肉紧实入味,风味独特,一推出就受到了老街坊和年轻食客的共同追捧。

陈默则继续他的“学术研究”。他将林怀仁的笔记与《林氏食珍》原文进行交叉比对、分析,梳理出了一套更为清晰的“林氏厨艺心法”脉络,重点关注其对“火候”、“刀工”和“调味”的论述。他将这些理论整理成通俗易懂的要点,配上简单的示意图,贴在厨房显眼处,成了我们日常操作的“武功秘籍”。

而我,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甜品和饮品的创新上,尝试将中式食材与西式技法、以及《林氏食珍》里记载的一些古老甜汤配方结合。我用优质的赤小豆、莲子、百合,按照古法慢火熬煮,做成细腻的“红豆沙莲子羹”,冷却后搭配一点点自制的桂花冻和脆米,做成一道中西合璧的“桂花脆米红豆慕斯”,口感丰富,甜而不腻,充满了东方韵味。我还用食珍里提到的“醪糟”为基础,混合当季水果和苏打水,创作了几款“新中式特调饮品”,在炎炎夏日里极受欢迎。

这些尝试,并非每一次都成功,但我们乐在其中。老林菜馆的菜单,在保持经典家常菜的同时,悄然增添了许多带有“食珍”印记和现代巧思的新品。它们不像王栋最初那些猎奇作品般突兀,而是在尊重传统、理解食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温和而巧妙的演进,既有新意,又不失根本,完美地融入了老林菜馆温暖、实在的基调之中。

连最挑剔的我爸,在尝过苏琪的“古法陈皮熏鸭”和我做的“桂花脆米红豆慕斯”后,也只是哼了一声,含糊地评价道:“……还算没走歪路。”

我们知道,这已是他能给出的最高赞誉。

一天打烊后,我们围坐在一起,翻看着这段时间根据实践心得补充、修订的“新编食珍笔记”,上面不仅记录了成功的菜品,还有失败的经验和思考。

“咱们这算不算是……给《林氏食珍》写续集了?”苏琪托着腮,看着满满当当的本子,眼中闪着光。

陈默点点头:“任何有价值的传统,都不是僵化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长的活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核心,这正是让它保持生命力的最好方式。”

我抚摸着那本泛黄的《林氏食珍》和林怀仁的笔记,心中充满敬意与感激。正是这些来自过去的智慧火花,点燃了我们当下的灵感,也让老林菜馆的烟火气,拥有了更加深厚而动人的底蕴。

传承,从未止步。它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炊烟袅袅、锅碗瓢盆中,静静地流淌,生生不息。

喜欢小镇炊烟米其林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小镇炊烟米其林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