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七年,晨光熹微,却驱不散南京城上空的阴霾,也化不开保密局大楼内凝固的紧张。郑耀先一身利落劲装,腋下枪套隐现轮廓,大步流星地走向楼下早已备好的测向车。他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停车场周围——不出所料,几个看似闲散的身影在林寒办公室窗口可视的范围内晃悠。
“处座,都准备好了。”刘宝和迎上来,低声道,“技术人员是老手,车也检查过了,油满,设备运行正常。”
郑耀先微微颔首,拉开车门坐上副驾。“出发,城南,按预定路线。”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测向车驶出大院,天线缓缓转动。郑耀先透过后视镜,清晰地看到一辆不起眼的黑色轿车不远不近地缀了上来。林寒的尾巴,果然没让他“失望”。
与此同时,电讯处“技术侦防中心”内,刘铭章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督查室的那位李督查官,带着两名面色冷峻的调查员。
“刘副处长,根据内部审查程序,以及近期技术操作日志存在的若干‘疑点’,”李督查官亮出证件和一纸公文,语气公事公办却透着寒意,“我们需要对你的办公室、个人储物柜及相关技术终端进行例行核查。请配合。”
刘铭章心脏一沉,面上却波澜不惊,推了推眼镜:“可以。需要我回避吗?”
“最好不过。”李督查官皮笑肉不笑。
刘铭章被“请”到隔壁的空会议室,由一名调查员“陪同”。他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听着隔壁办公室传来翻动文件和操作电脑的细微声响,每一秒都如同煎熬。他们果然冲着操作日志来的!林寒是想找到他使用“信号伪装模块”的确凿证据,还是想发现他与郑耀先联系的蛛丝马迹?
他必须冷静。他回想自己每一次操作,清理痕迹是否彻底?那些加密应答是否足够隐蔽?他的技术笔记……还藏在那个自以为安全的地方……
就在刘铭章内心天人交战之际,郑耀先的测向车已驶入城南错综复杂的街巷。他指挥着车辆看似随意地穿梭,时而停在某个路口采集数据,时而又快速驶离。后面那辆黑色轿车始终如影随形。
“前面左拐,进槐安里。”郑耀先突然下令。槐安里是一片迷宫般的窄巷,仅容一车通过,且岔路极多。
司机依言拐入。测向车在狭窄的巷道中缓慢前行,天线几乎要刮到两侧的屋檐。后面的黑色轿车也跟了进来。
就在通过一个近乎九十度的急弯时,郑耀先对刘宝和使了个眼色。刘宝和会意,趁着车辆转弯、视线盲区的瞬间,极其敏捷地推开车门,滚入旁边一个堆满杂物的角落,身影瞬间被阴影吞没。而测向车速度不减,继续向前。
黑色轿车紧跟着转过弯,显然并未察觉少了一人。
郑耀先透过后窗看着那辆依旧紧跟的轿车,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甩掉一个明处的尾巴容易,但他知道,暗处的眼睛恐怕更多。他真正的目的,并非完全摆脱监视,而是创造一个刘宝和能够自由行动的短暂窗口。
“信号强度如何?”郑耀先问道。
“目标区域背景噪音依然偏高,但未再捕捉到类似昨天的强信号。”技术员回答。
郑耀先点点头,心中思索着刘铭章留下的警告——“自身危,暂停接触”。他必须想办法确认刘铭章的情况,但又不能直接联系。
测向车驶出槐安里,重新回到相对开阔的街道。郑耀先目光扫过街边一家挂着“冯福记眼镜店”招牌的店铺——那是潘万年(老算盘)牺牲前经营的联络点,早已暴露废弃。但他的目光只是在招牌上停留了一瞬,便自然地移开。就在这电光石火间,他注意到店铺二楼一扇紧闭的窗户后面,窗帘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是巧合?还是组织的人在使用这个被认为废弃的点进行观察?或者是敌人设下的又一个陷阱?
他不能冒险。测向车匀速驶过,没有停留。
而在保密局大楼内,对刘铭章办公室的搜查已接近尾声。李督查官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日志记录,走到刘铭章面前,指着一处被高亮标记的数据:“刘副处长,请你解释一下,这个时间点的系统资源占用率异常峰值,对应的是什么样的‘常规设备维护’?”
刘铭章看去,那正是他昨夜植入加密应答时操作的时间点!他心中凛然,面上却露出技术人员的专注,凑近仔细看了看:“这个时间点……哦,我想起来了,当时在进行冗余数据清除,这是周期性维护任务,偶尔会引发短暂的资源占用飙升。具体的任务编号和指令,在调度日志里应该能查到。”他早已准备了对应的、看似合理的常规任务记录作为掩护。
李督查官盯着他,似乎想从他眼中找出破绽,但刘铭章的眼神清澈而坦然,只有对技术问题的专注。李督查官挥挥手,让手下继续核对调度日志。
就在这时,一名调查员从刘铭章锁着的抽屉底层,摸出了一个硬皮笔记本!“李督查,发现这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