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
没人愿意在老虎嘴里抢食!
尤其朱标正处盛年!
体魄强健!
若他将来登临皇位!
再回过头来清算今日局面!
实在不算明智之举!
唯有顺从才是上策!
这是朱标兄弟二人想要传达给满朝文武的信号!
“你们的用意。”
“是说朕的话不管用?”
“非要朕的儿子们亲自下旨才作数?”
朱元璋仿佛看透了刘伯温的心思,稍作沉思后点头笑道:“看来朕的确该让贤了。朕的两个儿子把大明治理得井井有条,朕也能安心把江山托付给他们。群臣敬畏,这才是真正的君王之道,而不是一味宽厚!”
其实朱元璋一直不太喜欢朱标的宽仁性格!
总觉得他缺少几分果决!
可自从那日在锦绣大明宫发生的事!
彻底改变了他对朱标的认知!
他的儿子并非懦弱无能!
也非仁慈可欺!
而是深藏不露!
心思缜密!
谋略过人!
敢于担当天下重任!
若没有这份果敢与威势!
朱元璋还真得慎重考虑是否退位!
他朱家的儿子,个个都是人中俊杰!
这是老朱家的福分!
也是大明朝的幸运!
更是百姓的福祉!
“陛下不可!”
“两位殿下毕竟年轻,尚需陛下亲自执掌国政!”
“为他们出谋划策!”
“何况今日局面动荡不安!”
“陛下若在此时退位,恐怕会引发朝堂震动!”
“更何况陛下正值壮年!”
“身体强健!”
“无病无灾!”
刘伯温与李善长同时劝阻朱元璋,“陛下当以社稷为重,眼下仍有众多不法的淮西旧臣未受惩处,两位殿下虽有能力,要压制这些老臣却并非易事,除非陛下将他们尽数诛杀!”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明能有今日江山!
全赖当初朱元璋拉拢浙东文臣与淮西功臣!
所以这些旧臣,根本无法全部铲除!
就连当初太子朱标娶吕氏为侧妃,也只是朱元璋想借助江南大族之力,为朱标铺平前路。
否则。
吕本之女岂能轻易嫁入皇族!
即便如此!
吕家被满门抄斩之时,朱元璋仍对江南氏族束手无策!
原因无他!
人家并未犯错!
若无缘无故施以屠戮,必激起民愤!
动摇大明根本!
“朕懂。”
“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你说他们到底图什么!”
“朕给他们的恩宠还少吗?”
“难道真要朕把江山让给他们?”
“锦衣玉食。”
“公侯之位。”
“什么时候亏待过他们?”
“可他们偏偏不肯顺从!”
“这群功臣老将!”
“真是叫朕失望!”
朱元璋叹了口气,轻轻摇头。当初赐下免死铁卷,原是担心他们将来犯错,如今却成了他们横行乡里的倚仗,欺压百姓,这些尚可容忍,唯独不能容忍他们造反!
哪怕。
淮西那些功臣有一百块免死铁券!
只要胆敢谋反!
那便只有灭族一途!
“老哥哥这么做没错。”
“都是那帮混账不懂感恩。”
“大明还没有强盛到顶峰时,就让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
“甚至每顿都有肉吃!”
“这样的生活还不够舒服吗?”
“但他们始终不满足,几次到我徐王府,要我替他们说话,可这种事我如何开口?这是要命的事!”
徐达也不满地看着朱元璋,缓缓摇头说道:“依我看,要是他们还不知悔改,真敢动手,那就直接杀,一点情面都不留。连自己的荣华富贵是谁给的都不知道,留着这群蛀虫做什么!”
“可是子孙不肖,又怎么办?”
“要是他们的父辈还在世。”
“他们敢如此放肆?”
“像那武靖侯赵辅,虽说有些功劳!”
“但若不是他叔爷爷还在,他敢这么胡作非为?”
汤和也叹了口气,看向朱元璋和徐达:“终究是我们这些长辈没教好他们。”
“德胜啊。”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怀念。他们口中的“德胜”,正是赵辅的叔爷爷——梁国公赵德胜,可惜在开国前就战死沙场,只留下赵家一根独苗。
可惜这根独苗也不争气!
靠着那点战功!
就被封了侯爵!
还是看在已故赵德胜的面子上!
否则,封个伯爵都勉强!
“所以还是我们这些老兄弟眼光高!”
“我们的儿子怎会是纨绔子弟!”
“还不是多亏了太子殿下和摄政王殿下!”
“邓镇、邓铭兄弟二人威震一方!”
“徐允恭已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还有我汤家汤鼎坐镇辽东,谁敢来犯!”
“更别提常大哥的儿子常升,堂堂大明猛将之后,文武双全,不比我们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