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26章 青铜镜下的寄生虫:比显微镜更早的“观察仪”

第一节 腹泻疑云

日头刚过晌午,毒辣的阳光把赵军营地晒得像口大蒸笼,连空气都泛着热气,可茅房外却排着一条蔫头耷脑的长队,士兵们个个弓着腰、捂着肚子,脸色蜡黄得像陈年的草纸,时不时有人“哎哟”一声,踉跄着往茅房里冲,裤腰带都来不及系紧,脚步虚得像踩在棉花上,走一步晃三晃。

“又拉了?”林越刚给吴栓柱换完脱肛的药,指尖还沾着药膏的清凉,就看见他捂着肚子往茅房跑,后腰的布条松了半截,露出红肿的肛门,“慢点!别再挣裂了!刚换的药又要白费!”

吴栓柱没回头,只含糊地应了声“知道了”,身影就消失在茅房那挂破麻帘子后,紧接着里面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呻吟,听得旁边排队的士兵都忍不住皱眉。林越皱着眉往医疗帐篷走,心里的疑云越来越重——这三天,腹泻的士兵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从最初的十几个涨到了上百个,营地里的米汤熬了一锅又一锅,胡郎中一口咬定是“水土不服”,说换了新营地,肠胃不适应,扛扛就过去了,可事实是,喝了米汤的士兵没一个好转,反而有五个像吴栓柱这样脱肛的,还有个小兵拉得便血,躺在床上连睁眼的力气都没了。

“林郎中!”身后传来粗声粗气的喊,粮官孙满仓扛着一袋小米走过来,腰间的粮袋晃得“啪啪”响,他脸上满是横肉,络腮胡里还沾着饭粒,一看就是刚从伙房过来,“又去看那些拉肚子的?我早说了,是水土不服!老子管粮这么多年,哪次换营地没几个拉稀的?灌点米汤,饿两顿,保准好!你别小题大做,耽误弟兄们训练!”

林越停下脚步,目光落在他手里的粮袋上,袋子边角有点发霉,还沾着几粒散落的米:“孙粮官,这米是哪批的?我记得上次运粮是上月,按理说该吃完了。”

“就是上月的!好米!”孙满仓拍了拍粮袋,米粒从缝里漏出来,落在地上滚了两圈,“就是有点受潮,我晒了两天,翻了三遍,绝对能吃!你别往粮食上赖,士兵拉肚子,说不定是喝了河边的脏水!”

“河边的水我让士兵烧开了才喝。”林越的声音沉了些,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怀里的《本草》残页,那是扁鹊先生批注过的,“而且水土不服不会集体发作,还个个带腹痛、便血,这不对劲。”

孙满仓不耐烦地摆摆手,扛着粮袋往伙房走:“你懂个屁!医书里的字认识你,你不一定认识它!再瞎琢磨,弟兄们都要拉脱水了!”

林越没跟他争,转身往医疗帐篷走,刚到拐角就听见吴栓柱的惨叫声:“哎哟!我的屁股!又裂了!血!好多血!”

他跑过去掀开麻帘子,看见吴栓柱蹲在地上,手捂着肛门,指缝里渗出血,滴在地上积成小血珠,脸色白得像张纸,嘴唇干裂得能看见血丝:“林郎中……我拉不动了……但肚子还疼……像有东西在钻……一下一下的,比挨刀还疼……”

林越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掀开他的裤腰,脱肛的部分又红又肿,还裂了道小口子,渗着血。他伸手轻轻按了按吴栓柱的肚子,左边靠近肚脐的位置一按,吴栓柱就疼得龇牙咧嘴,额头上的汗瞬间冒了出来:“别按!别按!疼!”

“不是水土不服。”林越心里突然亮了一下,扁鹊先生的话在耳边响起来——“集体腹泻,若伴腹痛、便血、里急后重,多为虫积,非水土之过,需寻虫源,方可得解”。当时他还在先生的药圃里翻土,觉得这症状离自己很远,现在才懂,这“虫积”可能就藏在士兵们每天吃的饭里。

“孙满仓!”林越朝着伙房的方向喊了一声,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劲,连他自己都没察觉,语气里有了几分扁鹊先生当年的果断,“把你晒过的米拿两斤来!再找面青铜镜!要最亮的!军需处肯定有!”

孙满仓从伙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个铁勺,一脸不耐烦:“找镜子干啥?你要给米梳妆?林郎中,你别疯了!”

“少废话!赶紧去!”林越的声音更沉了,“晚了士兵们都要拉垮了!你负得起责吗?”

孙满仓被他吼得一哆嗦,嘟囔着“疯了疯了”,却还是放下铁勺往军需处跑。林越扶着吴栓柱往医疗帐篷走,吴栓柱的腿软得像面条,全靠林越架着才走得动:“林郎中……你真能治好我?我这屁股……再拉下去怕是要废了……”

“能。”林越的声音很稳,“只要找到那‘虫’,就有办法治。先生说过,‘凡病皆有因,找到因,病自解’,咱们先找因。”

第二节 镜下惊现

正午的阳光烈得能晒化石头,地面烫得脚底板发疼,连吹过的风都带着热气,刮在脸上像针扎。林越把青铜镜斜架在两块石头中间,镜面擦得锃亮,是军需处最好的一面,据说是前朝贵族用过的,映得天上的云彩像块碎掉的蓝宝石,连地上的草叶都能照出清晰的纹路。

孙满仓拎着半袋米过来,身后还跟着个叫小吏的小兵,手里拿着块薄竹片,竹片削得比纸还薄,边缘磨得光滑,是林越特意让他准备的:“镜子来了!米也来了!你要干啥?真要照米里的虫?那虫能有多大?镜子能照见?”

林越没说话,先从医疗帐篷里拿了个粗瓷碗,从吴栓柱刚拉的粪便里取了点样本——颜色发暗,还带着黏液,看着就不正常。他用竹片蘸了点样本,小心翼翼地涂在另一块薄竹片上,刮得薄薄的,像层透明的蝉翼,薄到能看见下面石头的颜色:“孙粮官,你看好了,别眨眼。”

他把涂了样本的竹片放在青铜镜前,调整镜子的角度,让阳光正好落在竹片上,再反射到旁边一块雪白的石灰石上。一开始,石灰石上只有模糊的影子,像团浑浊的雾,什么都看不清。孙满仓嗤笑一声,抱着胳膊靠在石头上:“我就说没用吧!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熬点米汤……”

话还没说完,林越突然喊了声“别动”,他微微低下头,额头上的汗滴在镜面上,晕开一小片水痕,他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指尖捏着竹片微调位置,把青铜镜的角度压得更斜,让阳光聚焦在竹片的正中央。

就在这时,石灰石上的影子突然清晰起来——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像撒了把磨碎的黑芝麻,每个黑点都只有米粒大小,有的还在慢慢蠕动,虽然慢,却能明显看出移动的痕迹,看得人头皮发麻,后颈直冒凉气。

“那是啥?”孙满仓的声音突然发颤,刚才的嚣张全没了,他往前凑了两步,眼睛瞪得像铜铃,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腰间的粮袋,指节白得吓人,“这……这是啥玩意儿?从哪儿来的?”

“虫卵。”林越的声音很沉,每个字都像砸在石头上,“钩虫卵。士兵们拉的不是水土不服,是钩虫在肚子里捣乱——钩虫会吸人血,还会啃食肠壁,所以会腹痛、便血,长期腹泻会导致脱肛,就是吴栓柱这样。”

周围的士兵本来都在远远看着,听见这话都围了过来,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士兵看见石灰石上的小黑点,倒抽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我的娘!肚子里有这玩意儿?怪不得我总觉得肚子里有东西在爬!”“我昨天拉了血,是不是也有这虫?”“林郎中,快救救我们!”

吴栓柱也被人扶着过来看,他凑到石灰石前,看见那些蠕动的小黑点,脸瞬间白得像纸,腿一软差点跪下:“林郎中……我肚子里……也有这东西?这么多?”

“有,但不多。”林越扶了他一把,声音放软了些,“钩虫是从嘴里吃进去的,虫卵在肚子里孵化成幼虫,再长成成虫,只要把虫打出来,就好了。”

孙满仓的脸涨得通红,又慢慢变得惨白,他蹲在地上,双手抓着头发,声音带着哭腔:“不可能……我晒过米的……我翻了三遍……怎么会有虫卵……是我的错……我不该省那点时间……我该把米扔了的……”

林越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责怪的话,只是拿起那袋米,倒出一点在石头上,用青铜镜照了照——虽然没粪便里的虫卵多,但也能看见几个小黑点,藏在米粒的缝隙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钩虫卵很顽固,普通的日晒杀不死,得用开水煮半个时辰才行。你晒米的时候没翻透,虫卵藏在米缝里,煮成粥也没煮透,士兵吃了,虫卵就进了肚子。”

孙满仓突然爬起来,抹了把眼泪:“我这就去军需处找槟榔!上次运粮带了几袋,说是给士兵解乏的,先生的医书里是不是说槟榔能驱虫?”

林越愣了一下,没想到孙满仓还记着医书里的内容,随即笑了:“对,槟榔里的槟榔碱能麻痹钩虫的肌肉,让它们不能附着在肠壁上,随粪便排出来。你快去,越多越好!”

孙满仓“哎”了一声,拔腿就往军需处跑,脚步比来时快了一倍,连鞋跑掉了一只都没顾上捡。林越继续调整青铜镜的角度,把找到的最佳角度记在竹片上——“45度角,正午强光,竹片取样厚度不超过1毫米”,他还在竹片边缘刻了个小记号,方便以后用。

“都排队!”林越对围着的士兵喊,“每个人都取点粪便样本,用竹片涂薄了,我用镜子照,有虫卵的先喝药,没虫卵的也得注意,别吃没煮透的米!”

士兵们赶紧排起队,没人再抱怨,脸上满是紧张和期待。林越拿着青铜镜,一个一个地照,阳光晒得他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贴在身上像层泥,可他没停——他想起扁鹊先生当年在民间义诊,也是这样不顾劳累,先生说过“医者行医,当以救人为先,累点算什么”,现在他终于懂了这句话的重量。

第三节 槟榔破局

军需处的槟榔装在粗布袋子里,一袋袋堆得像小山,打开袋子就飘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像晒干的果子,带着点木质的醇厚。孙满仓扛着两袋槟榔跑回来,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连络腮胡都湿透了:“林郎中!都在这儿了!有五十斤!够不够?不够我再去别的营借!”

“够了。”林越接过一袋槟榔,打开看了看,槟榔果个个饱满,颜色是深棕红,表面有自然的纹路,是上好的槟榔——上次运粮时他见过,当时还好奇这果子能干嘛,没想到现在成了救命的药,“胡郎中!生火熬药!大锅!要最大的!”

胡郎中早就支好了一口行军大锅,是平时给士兵煮米汤用的,锅里的水已经烧开,“咕嘟咕嘟”地冒泡,热气往上冒,在阳光下形成一道白雾。林越和孙满仓一起把槟榔敲碎,槟榔壳硬得像石头,敲起来“砰砰”响,碎块掉进锅里,很快就被开水淹没,清香慢慢弥漫开来,盖过了营地里的药味和汗味,闻着让人精神一振。

“林郎中,这槟榔真能驱虫?”孙满仓蹲在锅边,看着锅里翻滚的槟榔碎,眼里满是期待,又带着点不确定,“我小时候听老人说过槟榔能解腻,没听说能驱虫啊。”

“能。”林越点头,手里还在敲槟榔,“先生的医书里写得很清楚,‘槟榔煎剂,晨空腹服之,虫出如线,日服一次,三日即愈’。槟榔碱能麻痹钩虫的神经和肌肉,让它们失去附着力,跟着粪便排出来,比任何草药都管用。”

孙满仓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添柴火,火苗“呼呼”地舔着锅底,锅里的槟榔煎剂慢慢变成了深褐色,像浓茶,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清香里多了点苦涩的味道。周围的士兵都围过来,闻着香味,脸上的愁容少了些,有的士兵还小声议论:“这味儿还行,比苦草药强。”“只要能把虫打出来,再苦我也喝!”

吴栓柱被两个小兵扶过来,坐在草席上,脸色还是白的,但眼里有了点光,不再像之前那样死气沉沉:“林郎中……我能先喝吗?我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刚才又拉了一次,还是带血……”

“再等会儿。”林越摸了摸他的脉,脉搏比之前稳了些,不像之前那样跳得又快又弱,“药得熬浓点,效果才好,再等一刻钟,熬好了先给你盛。”

吴栓柱点点头,双手放在肚子上,轻轻地揉着,脸上露出点安心的表情——这三天,他从绝望到看见希望,全靠林越的坚持,他现在只信林越。

一刻钟后,槟榔煎剂熬好了,林越用勺子舀了一勺,颜色深褐,黏稠得能挂在勺上,他尝了一口,苦涩中带着点槟榔的清香,不算难喝。“胡郎中,给士兵们分药!每个人一碗,空腹喝,喝了别吃东西,等一个时辰再吃饭!”

胡郎中点点头,拿着个大勺子,给排队的士兵分药。孙满仓也过来帮忙,他拿着碗,给每个士兵递过去,还小声说:“对不住了弟兄们,是我没把好粮食关,让你们遭罪了,这药我陪你们一起喝!”

说着他自己也盛了一碗,仰头喝了下去,苦涩的味道让他皱紧了眉头,却没吐出来,还砸了砸嘴:“还行!比黄连水强!”

士兵们被他逗笑了,气氛轻松了些,没人再抱怨药苦,一个个端着碗喝了下去,有的士兵喝得太快,呛得咳嗽,却还是把碗底舔得干干净净。

吴栓柱喝了药,躺在草席上,盖了层薄布,林越坐在他旁边,时不时问他感觉怎么样。一个时辰后,吴栓柱突然坐起来,捂着肚子喊:“林郎中!我想拉!肚子里有东西在动!”

林越赶紧扶他去茅房,孙满仓也跟了过去,想看看效果。没过多久,茅房里传来吴栓柱的声音,带着惊喜和激动:“出来了!真的出来了!白色的!像细线一样!好多条!”

孙满仓跑出来,兴奋地喊:“真的有虫!我看见了!白色的,有手指长,还在动!林郎中,真管用!”

周围的士兵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眼里满是惊喜。林越笑了笑,让胡郎中给吴栓柱换了药——脱肛的部分已经不那么肿了,裂口子也止住了血。“虫排出来就好了,再喝两天药,巩固一下,别吃生冷的东西,多喝热水。”

接下来的半天,越来越多的士兵跑去茅房,回来的时候都一脸轻松,有的士兵手里拿着竹片,上面挑着几条白色的钩虫,兴奋地跟同伴说:“我排出来了!肚子不疼了!”“我排了十几条!怪不得我总觉得没力气,原来是被这玩意儿吸了血!”

孙满仓忙着给士兵们分药,还让人把没煮透的米都倒了,换成新的干粮,脸上的愧疚少了些,多了点踏实。他走到林越身边,递给他一个水囊:“林郎中,喝点水吧,晒了一下午,你都没歇过。”

林越接过水囊,喝了一口,水是凉的,顺着喉咙下去,舒服多了。他抬头看了看天,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营地里的茅房外终于没人排队了,士兵们有的在晒被子,有的在聊天,有的还在练习劈柴,营地里又有了活气,不再像之前那样死气沉沉。

林越把青铜镜和竹片收起来,放进药箱里——这面青铜镜,以后就是他的“显微镜”了,比任何仪器都管用,因为它藏着扁鹊先生教给他的智慧,藏着对生命的敬畏。

第四节 粮袋真相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越就起来给士兵们复查,大部分士兵的腹泻都停了,脸色也红润了些,只有几个严重的还需要再喝一天药。他正给一个小兵摸脉,孙满仓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脸都白了:“林郎中!不好了!出大事了!昨天剩下的那袋米……被人偷了!”

“偷了?”林越皱起眉,手里的动作停了下来,“谁会偷生虫的米?那米不能吃,吃了还会拉肚子。”

孙满仓急得直跺脚,手里的粮袋晃得厉害:“我也不知道啊!我早上去军需处检查,发现少了一袋米,袋子还在地上,里面的米没了!肯定是被人偷了!”

林越跟着他去了军需处,地上果然有个空粮袋,袋口有被撕开的痕迹,边缘还沾着几粒散落的米,米粒上有细小的黑点——和之前的钩虫卵一模一样。林越捡起一粒米,用青铜镜照了照,没错,是钩虫卵,而且还活着,在阳光下能看见微弱的蠕动。

“不对劲。”林越的目光落在粮袋内侧,上面有块深色的印记,像油渍,还带着点汗味,“这米不是被偷了,是被人倒了。你看,袋口的撕痕很整齐,像是用刀划开的,而且地上没有散落的米,只有几粒,说明是有人故意把米倒在别的地方,不是偷着吃。”

“倒了?”孙满仓愣了愣,挠了挠头,“谁会倒米?那可是粮食!现在营地里粮食本来就紧张,倒了多可惜!”

林越没说话,转身往营地的后山走——那里有个废弃的灶台,是之前行军时留下的,平时没人去,只有砍柴的士兵会偶尔在那里歇脚。刚到后山,就看见灶台边有堆灰烬,里面还残留着几粒米,米粒已经被烧焦了,旁边还有个空碗,碗里有褐色的痕迹,像槟榔煎剂的颜色,碗边还沾着点米汤。

“有人在这里煮过米。”林越蹲下来,摸了摸灰烬,还有点温度,说明刚煮没多久,“而且还喝了槟榔煎剂,应该是咱们营里的人。”

孙满仓的脸色突然变了,嘴唇哆嗦着:“是……是我手下的小吏,王二!他昨天跟我说,他娘病了,孩子也饿,想借点米,我没同意……我说米里有虫,不能吃,让他再等等,我跟伙房说给他们留点干粮……他是不是……是不是没听我的,偷了米来这里煮?”

林越站起来,往王二的帐篷走,脚步很快——王二要是吃了生虫的米,肯定会拉肚子,而且他娘和孩子要是吃了,后果更严重。刚到帐篷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王二的咳嗽声,还有孩子的哭声:“娘……我饿……我想吃粥……”

“别闹!”王二的声音很虚弱,带着点喘息,“等爹把粥煮好就给你吃……乖……”

林越掀开帐篷帘,看见王二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和之前腹泻的士兵一模一样,旁边的小床上躺着个五六岁的孩子,正在哭,还有个老妇人靠在墙边,脸色也不好,像是生病了。王二看见他们,脸色瞬间白了,挣扎着想起身,却没力气,只能躺在床上:“林郎中……孙粮官……你们怎么来了?我……我没偷米……”

“你没偷,但你倒了米,还在这里煮了吃,对不对?”孙满仓的声音有点发颤,眼里满是失望,“我跟你说过米里有虫,不能吃,你怎么不听?你想害死你娘和孩子吗?”

王二低下头,眼泪掉了下来,滴在被子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我知道……我知道米里有虫……但我娘病了,三天没吃东西了,孩子也饿得哭,我没办法……我想把米煮得久一点,应该能杀死虫卵……没想到……我自己先拉肚子了……我不敢去领槟榔煎剂,怕被你们发现……”

林越蹲下来,摸了摸王二的脉,脉搏微弱,肚子有点胀,是典型的钩虫感染症状,不算严重,喝两剂槟榔煎剂就能好。他从药箱里拿出一包槟榔粉,是昨天剩下的,用开水冲就能喝:“先喝这个,能驱虫,喝了就不拉肚子了。以后别做傻事了,有困难可以跟我说,跟孙粮官说,我们不会不管你的。”

王二接过槟榔粉,哭着说:“谢谢林郎中……我错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我不该偷米……”

孙满仓看着王二,也叹了口气,从腰间的粮袋里倒出一些干粮,放在桌上:“这些你先拿着,给你娘和孩子吃,别再煮生虫的米了。以后跟我去军需处帮忙,我给你开份粮,按月发,别再愁吃的了。”

王二愣了愣,没想到孙满仓会原谅他,还给他干粮,眼泪掉得更凶了:“谢谢孙粮官……谢谢……我以后一定好好干活,不偷懒!”

林越走出帐篷,孙满仓跟在后面,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林郎中,谢谢你,没让我冤枉好人,也没让我把事做绝。以前我总觉得粮食重要,现在才知道,人更重要。”

“先生说过,‘医者要见病更见人’,治病的同时,也要懂人的难处。”林越笑了,“你能这么想,比什么都强。”

夕阳西下,林越坐在烽火台边,手里拿着青铜镜,镜面映着晚霞,像块红色的宝石。他想起扁鹊先生当年说的“医学不是冷冰冰的仪器和药方,是有温度的,要懂病,更要懂人”,今天他终于做到了——不仅治好了士兵的腹泻,还解开了王二和孙满仓的心结,让营地里多了份温暖。

他把青铜镜放进药箱,心里默念:先生,我没让你失望。

远处的秦军阵地静悄悄的,林越知道,以后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疾病,但他不怕——他有青铜镜,有槟榔,有身边的战友,还有先生教给他的智慧和温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因为他不仅是个医者,更是扁鹊精神的传承者。

营地的炊烟袅袅升起,士兵们的笑声传来,林越站起来,往医疗帐篷走——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还有很多士兵等着他复查,还有很多事要做,但他充满了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