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17章 秦军的“生化武器”:毒箭里的蛇毒

第一节 毒箭破阵

赵军防线的晨雾还没散,秦军的箭雨就劈头盖脸砸下来,带着哨音钻进帐篷、扎进泥土,像群饿疯的毒蜂。林越刚给一个骨折士兵换完药,就听见前沿阵地传来不同寻常的惨叫——不是中箭的闷哼,是带着抽搐的窒息声,像被人捏住喉咙的困兽在嘶吼。

“怎么回事?”他抓起药箱往外冲,麻布褂子被风掀起,露出里面磨破的里子。

两个士兵抬着个伤兵狂奔而来,伤兵四肢僵硬地抽搐,像条被扔在岸上的鱼,每抽一下,骨头缝里就发出“咯吱”的响。林越扑过去按住他肩膀,掌心触到的皮肤滚烫,肌肉硬得像块烧红的铁。

“拔箭!”林越吼道,声音劈了叉。

士兵哆嗦着拔出箭,箭头是三棱形的,凹槽里凝着黄绿色黏液,像春蚕褪的渣,腥甜的怪味钻进鼻腔,刺得人太阳穴突突跳。再看伤口,周围皮肤已经黑透了,像被泼了墨,边缘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肉里爬,像无数条细小的黑虫。

“是五步蛇毒!”刘老根拄着断矛凑过来,老人的指甲缝里还嵌着泥,“俺老家山货队的老三,就被这玩意儿咬了,抽着抽着就没气了,前后不到一炷香!”

林越的后颈瞬间爬满冷汗。他见过蛇毒,却没见过淬在箭上的——这哪是打仗?是用毒在刨活人的根!他想起扁鹊先生在药圃里解剖毒蛇时说的“毒能杀人,亦能误人,用毒者终被毒噬”,此刻才懂这话的分量,一股火直冲脑门:“这群畜生!这是在打毒战!”

更多伤兵被抬回来,帐篷很快堆不下,只能摆在外面的空地上。有的嘴角淌着白沫,像头瘫软的羊;有的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抽气声,胸口起伏得像破风箱;最惨的一个,眼睛瞪得滚圆,瞳孔散得老大,已经没了呼吸,伤口周围的黑晕爬满了整条胳膊。

“林郎中!快想想办法!”一个年轻士兵抓住林越的胳膊,指节发白,“再不想辙,前沿的弟兄们都要被毒成黑炭了!”

林越甩开他的手,蹲下身掰开一个抽搐士兵的嘴——舌头僵硬,牙齿咬得死死的,这是神经毒素在攻中枢!他抓起那支带毒的箭,箭头的凹槽里,黄绿色黏液还在慢慢往下滴,滴在草叶上,叶子瞬间蜷成了团。

“都别慌!”林越的声音突然定了,像块砸进乱水的石头,“刘老根,你山里来的,认不认识解蛇毒的草?”

刘老根蹲下来扒拉着伤兵的伤口,眉头拧成疙瘩:“俺们那叫‘半边莲’,开小紫花,贴地长,根须白生生的,能解五步蛇毒!就是……营地里能有这玩意儿?”

“找!”林越扯下头上的布巾,往伤兵额头一按,“所有人,去水沟边、帐篷角找!见着开紫花、叶子对生的,连根拔回来!记住,带泥拔,别伤了根!”

士兵们像疯了似的散开,脚步声踏碎晨露,惊起一群麻雀。林越捡起块尖锐的铜片,在石头上磨得发亮——没有专门的刺血针,这玩意儿能顶用。他盯着伤兵发黑的伤口,心里默念先生的话:“毒来如山倒,排毒如抽丝,快一步,就多一分生机。”

远处秦军的箭还在飞,有的落在空地上,箭头扎进土里约莫半寸,凹槽里的毒液渗进泥土,冒起细小的泡。林越看着那片冒泡的土地,突然抓起铜片往自己胳膊上划了道小口子——血珠鲜红,没发黑,不是血液毒素,是神经毒!

“瞄准心脏和肺来的。”林越咬着牙,铜片在手里转了个圈,“给我拿十个陶罐来!越大越好!”

第二节 血罐求生

铜片划破皮肤的“嘶”声,混着伤兵的抽搐声,在帐篷里织成张密不透风的网。林越捏着磨尖的铜片,指尖稳得不像刚怒火烧心的人——先生说过,“临毒要静,静能生慧”,当年他给条被毒蛇咬的狗排毒,手一抖,先生就用竹尺抽他手背:“你抖,毒就跑得更快。”

“按住他!”林越对两个士兵说,目光钉在伤兵的伤口上。那伤口像朵腐烂的花,黑晕已经爬到了手肘,“血点要离伤口两寸,太深伤筋,太浅排不出毒。”

铜片落下,八个血点在伤口周围绽开,像圈带血的星子。黑紫色的血珠冒出来,挂在汗毛上,迟迟不滴落。

“火罐!”林越喊。

士兵递过个缺口的陶罐,是伙房熬粥用的,边缘还沾着米渣。林越抓把干草点燃,火苗“腾”地窜起来,他甩灭火苗,把陶罐“啪”地扣在血点中间。罐口的热气一缩,像只贪婪的嘴,死死吸住皮肤。

“滋滋——”黑血被慢慢吸进罐里,刚开始是稠得像浆糊的黑,后来渐渐淡成了紫,最后泛出点红。伤兵的抽搐轻了,不再是全身乱扭,只剩手指还在微微颤抖。

“管用!”刘老根蹲在旁边,眼睛瞪得溜圆,“俺们那拔罐都是治风寒的,没想到还能吸这黑血!”

林越没搭话,正忙着给第二个伤兵刺血。这个伤兵中箭在腿,黑晕已经过了膝盖,再不排,毒就要攻心脏了。他的铜片划得更快,血点扎得更密,像在布一张拦毒的网。

“林郎中,找到了!”外面传来喊叫声,几个士兵捧着堆野草冲进来,草上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星星点点的,根须上还沾着湿泥,“水沟边多得是,俺们连根刨的!”

林越瞥了一眼,心脏猛地一松——是半边莲!叶子对生,茎秆半边紫红,跟先生药圃里种的一模一样。“捣成汁!”他头也不抬,“加井水,捣得越烂越好!”

石臼里很快响起“咚咚”的捣药声,淡绿色的汁液顺着石臼缝往下滴,混着泥土,像道小小的绿泉。一个士兵舀起半勺,刚要递过去,被林越喝住:“先给我!”

他尝了尝,清苦中带着点涩,是半边莲没错。“灌!”他指着那个抽搐最轻的伤兵,“撬开嘴,慢点灌,别呛着。”

药汁顺着伤兵的嘴角往下淌,流过脖子,渗进粗布衣衫,留下道绿痕。没过多久,那伤兵突然咳嗽了一声,虽然微弱,却像道惊雷劈开了帐篷里的死寂。

“活了!”士兵们爆发出低低的欢呼,有人抹了把脸,不知是汗还是泪。

林越却没停,他的铜片换了个角度,在第三个伤兵的伤口周围游走。阳光透过帐篷的破洞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映着他紧绷的下颌线。陶罐里的黑血换了一罐又一罐,石臼里的药汁捣了一臼又一臼,帐篷外的毒箭还在“嗖嗖”地飞,可帐篷里的人,已经没空怕了。

“记着时间!”林越突然喊,“中箭到现在过了多久?”

“沙漏漏了一半!”一个士兵喊道。

“还剩一半时间!”林越的铜片又扎下一个血点,“毒发最快一炷香,咱们得跟毒赛跑!”

他想起先生教的“排毒三诀”:快、准、狠。快拔箭,准刺血,狠排毒。当年觉得是顺口溜,现在才懂,这三字里藏着多少人命。

第三节 莲汁救命

石臼里的半边莲汁越捣越绿,像揉碎了一捧春天。林越捏着个粗瓷碗,往一个伤兵嘴里灌药,药汁顺着嘴角流到下巴,滴在地上,溅起细小的绿花。

这伤兵叫孙二柱,中箭时正举着盾牌,箭穿透盾牌缝隙扎进了腰。刚才还抽得像触电,灌了两碗药汁后,眼珠能慢慢转了,喉咙里的“嗬嗬”声也变成了粗重的呼吸。

“再灌半碗。”林越对旁边的士兵说,自己则拿起块炭笔,在木板上飞快地写——“中箭后5分钟内灌药,抽搐减轻率70%;超过10分钟,仅20%”。这是他刚才趁换药间隙记的,先生说过,“医道如做账,一笔笔都得清”。

“林郎中,你看这花!”刘老根捏着朵半边莲的紫花,凑到林越眼前,“俺们那说这花像半边脸,所以叫半边莲,没想到真能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林越抬头看了看,花瓣确实只开半边,像被人掐掉了一半,却透着股倔强的活气。他想起药圃里先生种的半边莲,总在石缝里钻,再旱的天也能抽出芽,当时先生还说:“这草不起眼,却最懂跟毒较劲。”

帐篷外突然一阵骚动,一个士兵连滚带爬冲进来:“林郎中!前沿又抬来三个!都中了毒箭,抽得快没气了!”

林越心里一紧,刚松下去的弦又绷直了。他把碗递给刘老根:“按刚才的法子灌药,我去看看。”

新抬来的三个伤兵,情况比之前的都重。一个已经没了抽搐,脸紫得像茄子,嘴唇乌青;另两个舌头咬出了血,涎水混着血沫往下淌。

“快!刺血!”林越抓起铜片就往最紫的那个伤兵身上扎,血点扎下去,冒出的还是黑得发稠的血,“火罐!给我最大的罐!”

士兵递过个装水的陶罐,林越点燃一把干草塞进去,等罐壁发烫,“啪”地扣在伤兵胸口——这是险招,心脏附近拔罐风险大,但再不用力,人就没了。

“起!”林越猛地拔起罐,黑血“哗”地涌出来,溅了他一胳膊。伤兵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却总算有了自主呼吸。

“灌药!”林越吼道,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刘老根捧着药汁冲过来,一勺勺往伤兵嘴里灌。药汁顺着嘴角流进脖子,浸湿了衣领,却像道救命的泉,慢慢渗进了干涸的生命。

太阳升到头顶时,帐篷里总算静了些。抽搐的士兵大多缓了过来,能哼哼着要水喝;没缓过来的,也被妥善安置在角落,盖着干净的麻布。林越靠在帐篷杆上,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铜片从手里滑落在地,发出“当啷”一声。

“林郎中,你看这个!”一个士兵举着块木板跑过来,上面是林越刚才写的记录,“俺们都抄了,贴到前沿阵地去,让弟兄们都记着!”

林越接过木板,上面的字迹被汗洇得有些模糊,却一笔一划透着劲。他想起先生总让他记病例,说“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药方”,当时觉得麻烦,现在看着这些字,突然明白——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是一条条人命堆出来的活路。

“刘老根,”林越把木板递给老人,“让弟兄们多采些半边莲,洗干净晾着,磨成粉收起来,万一……万一后面还用得着。”

刘老根点点头,眼里的红血丝更明显了:“俺这就去,保证晾得干透,磨得比面粉还细。”

林越走出帐篷,阳光晃得他眯起了眼。远处秦军的阵地静悄悄的,像头蓄势的毒蟒。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胳膊上的血渍,黑的是毒血,红的是自己的血,混在一起,像幅狰狞的画。

“这不是打仗,是下毒。”林越低声骂了句,拳头攥得死紧,指甲嵌进肉里,“医学是救人的,不是用来杀人的。”

风卷起地上的半边莲花瓣,吹过他的脚边,像在应和他的话。

第四节 毒战止戈

暮色像块浸了墨的布,慢慢盖下来。医疗帐篷里点起了火把,光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毒箭急救流程”的木板上,像群晃动的鬼影。

林越正在给孙二柱换药,伤口周围的黑晕已经褪成了淡紫,像块快要散尽的淤青。孙二柱能坐起来了,虽然还没力气说话,却能对着林越咧嘴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

“再喝碗药汁就差不多了。”林越把碗递给他,里面的半边莲汁还冒着热气,是刚熬的。

孙二柱接过碗,咕咚咕咚喝下去,药汁沾在胡子上,像挂了层绿霜。

帐篷外传来脚步声,刘老根捧着个布包走进来,里面是晾得半干的半边莲,绿得发黑。“林郎中,晾得差不多了,俺让弟兄们剪成小段,好存。”

林越点点头,掀开布包闻了闻,清苦的药味里带着点阳光的暖香。“再找个陶缸,把这些装起来,埋在阴凉的地方,防潮。”

“哎!”刘老根应着,却没走,搓着手说,“俺们前沿的弟兄都说,要不是你这法子,今天最少得躺倒一半。他们还说……等打完仗,给你立块碑,就刻‘半边莲神医’。”

林越笑了,笑得有点涩:“立碑就不必了,能让他们少挨几箭,少中几次毒,比啥都强。”他顿了顿,声音沉下来,“这毒箭太阴了,根本不讲规矩。医学本该是救命的,现在却成了杀人的凶器,这叫什么事。”

刘老根叹了口气,蹲在地上拨弄着火堆:“谁说不是呢。俺爷爷说,以前打仗,输赢靠刀枪,现在却靠毒……这世道,是越来越邪门了。”

林越没说话,走到那块“毒箭急救流程”的木板前,又添了几笔:“若箭簇带倒钩,先剪去倒刺再拔;半边莲汁可加少量蜂蜜,便于入口;抽搐停止后,需再灌药三日,防余毒复发。”

写完,他摸了摸木板上的字,炭笔的痕迹被火烤得有点卷边。这些字,是用今天的血泪换来的,他多希望永远用不上。

“刘老根,”林越转过身,“你说,这仗打完了,这些毒箭、这些毒,会不会就没了?”

刘老根抬头看了看帐篷顶的破洞,星星正从洞里钻进来:“会的。等把秦军打跑了,天下太平了,谁还弄这伤天害理的玩意儿?到时候,这半边莲啊,就只用来治治被蛇咬的山民,再也不用灌给穿军装的弟兄了。”

林越点点头,心里却没底。但他看着帐篷里渐渐恢复生气的伤兵,看着石臼里剩下的药渣,看着刘老根手里那包半干的半边莲,突然觉得有了点盼头。

火把的光跳动着,照在每个人脸上,疲惫里带着点硬气。远处秦军的营地没了动静,大概也在舔伤口。林越知道,明天可能还会有毒箭,还会有抽搐的伤兵,但他不怕了。

他有铜片,有火罐,有能跟毒较劲的半边莲,还有一群信他的弟兄。更重要的是,他心里清楚,不管对方多毒,只要他们守住“救人”的本分,守住这一点点医学的底线,就总有赢的那天。

先生说过,“医道的终极,是止战”。以前他不懂,觉得医道就是看病抓药。现在看着这些从毒箭下活过来的士兵,突然懂了——治好他们的伤,是在守;用医术对抗这阴毒的手段,是在争;而最终的盼头,是再也不用做这些,让刀枪入库,让毒药成灰,让半边莲只在田埂上开着它的半朵花。

夜深了,帐篷里的呼吸声渐渐匀了。林越吹熄了最后一把火,只留了盏油灯。灯影里,那支带毒的三棱箭静静躺在角落,箭头的凹槽里,黄绿色的黏液已经干透,像块丑陋的疤。

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可能还会有恶战,还会有险境。但只要手里有铜片,缸里有半边莲,心里有那份“医学该救人”的念想,就总能从毒雾里,趟出条活路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