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13章 断粮七日:我在煮皮革汤

第一节 炊皮之争

断粮第七天,赵军营地的炊烟稀得像老人的呼吸,风一吹就散,连一丝痕迹都留不下。

灰蒙蒙的天空压得很低,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悬在头顶,仿佛随时会塌下来,把这片绝望的营地砸个粉碎。帐篷的帆布被这无形的气压坠得往下塌,边角在风中无力地耷拉着,像垂死者的手指。士兵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粗麻衣服沾满泥污和干涸的血迹,肚子饿得瘪瘪的,像被掏空的麻袋,贴在脊骨上,能数清每一节骨头的形状。

有人有气无力地拔着地上的枯草,草叶发黄发脆,一捏就碎。他们把草塞进嘴里机械地嚼着,草叶的苦涩混着泥土的腥味刺激着喉咙,引得他们一阵阵地反胃,却还是艰难地往下咽——至少能占点地方,让肚子不那么空得发疼,那种空洞的绞痛,比刀割还难受。

“再这么下去,不用秦军打,我们自己就饿死了!”一个年轻士兵蜷缩在帐篷角落,他的腿在前几天的战斗中被弹片划伤,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已经开始发炎肿胀。此刻他脸色蜡黄,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的破锣,嘴唇干裂起皮,嘴角还沾着草屑,说话时牵动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

“饿死也比被秦军砍死强!”另一个士兵翻了个身,露出嶙峋的肋骨,像晒干的鱼骨架,在单薄的衣服下清晰可见,“至少死得痛快!被秦军抓住,指不定怎么折磨我们呢!”

林越靠在医疗帐篷的木杆上,胃里的绞痛一阵紧过一阵,像有只无形的手在里面用力拧。他摸了摸怀里,最后半块发硬的麦饼早就给了那个断了腿的少年兵——那孩子才十四岁,爹妈都死在秦军的铁蹄下,抱着他的腿哭着喊“饿”的时候,林越实在不忍心。现在怀里只剩个空荡荡的布包,贴着胸口,粗糙的麻布硌得皮肤生疼。

“都起来!有吃的了!”一个粗嗓门突然炸开,像块石头砸进死水,激起一圈涟漪。是张屠户,以前在营里负责杀猪宰羊,一手屠刀耍得干净利落,后来被流矢射穿了胳膊,留下个歪歪扭扭的伤疤,就成了伙夫,管着营里的一口破锅。他扛着一捆东西,踉踉跄跄地走来,胳膊上的旧伤因为用力而渗出血迹,染红了包扎的麻布,在灰扑扑的衣服上格外刺眼。

士兵们像被针扎了似的,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瞬间迸出光来,那光芒里有渴望,有怀疑,还有一丝不敢相信的怯懦。

张屠户把那捆东西扔在地上,“哗啦”一声——是一堆各式各样的皮带、皮靴、还有几副破旧的铠甲碎片。这些东西大多磨得发亮,显然是用了很久的,上面还沾着干涸的血迹和黑褐色的污渍,散发着一股经年累月的汗臭、铁锈味和皮革特有的腥气,混杂在一起,闻着就让人头晕。

“这……这能吃?”一个士兵挣扎着爬起来,腿软得像煮熟的面条,扶着旁边的石头才勉强站稳。他的目光在那些硬邦邦的皮革上扫来扫去,像在打量什么怪物。

“怎么不能吃?”张屠户捡起一根磨得发亮的牛皮腰带,那腰带边缘已经磨损,上面还留着密密麻麻的针脚——显然是断了之后又被缝补过好几次。他用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咚咚”地把皮带剁成小块,刀刃钝得厉害,每一下都要使出浑身力气,“煮烂了就能吃!当年我在乡下,闹灾年的时候,连观音土都吃,拉不出来屎,用棍子抠都认了!这皮带总比观音土强,至少是肉做的!”

他找来一口黑黢黢的铁锅,锅沿缺了个口,是之前炮击时留下的,边缘还能看到烧灼的痕迹。他费力地把锅架在三块石头上,往里面倒了些浑浊的水,那水是从营地旁边的小溪里打来的,里面还飘着草屑和泥沙,沉淀了半天也没清透。他把剁好的皮带块扔进锅里,用燧石生火,火星“噼啪”溅起来,落在他粗糙的手背上,他浑然不觉,只是专注地吹着火星,想让火快点燃起来。

很快,锅里冒出了白汽,一股更浓烈的腥臊味弥漫开来,像煮臭了的死老鼠,又像没洗干净的生肉,引得几个士兵捂着嘴直反胃,有人忍不住“哇”地一声吐了出来,吐的全是清水和草渣。但即使这样,他们也舍不得挪开脚步,喉咙里“咕咚咕咚”地咽着口水,那是身体最本能的反应,压倒了理智和厌恶。

“不能吃!”林越突然站直身体,胃里的绞痛都被这股急火压下去了。他几步冲到锅边,指着那些在水里翻滚的皮带块,声音因为急切而有些发颤,“这些皮革不能直接煮!”

张屠户回头瞪他,眼睛里布满血丝,像头被惹急的困兽,额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你说什么?都快饿死了,你还挑三拣四?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老子比你清楚!”

“不是挑拣,是有毒!”林越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了几分,他想起扁鹊先生在药圃里教他辨识毒物时的样子。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先生拿着一块被铅污染的泥土,上面长出来的草药叶子都发了黑。先生的脸色很严肃,指着泥土严厉地说:“凡入口之物,必察其性,铅性酷烈,入体则噬骨,肝脾肾皆受其害,不可不慎!”现在,这些皮革里就藏着这“酷烈”的铅——他记得现代知识里说,古代常用铅盐来鞣制皮革,让皮革变得柔软耐用,可这铅,是要命的东西!

“中毒?我看你是饿疯了!”张屠户把刀往地上一插,刀身“嗡嗡”颤抖着,刀尖深深扎进泥土里,“老子杀了一辈子猪,什么荤腥没吃过?还不知道什么能吃?铅是什么玩意儿?能填饱肚子吗?能让我们活下去吗?”

士兵们也炸开了锅,议论纷纷。有的挠着头,露出犹豫的神色,显然被“有毒”两个字吓到了;有的却饿红了眼,往前挤了挤,眼睛死死盯着锅里的皮革:“管他什么毒,先填饱肚子再说!毒死也比饿死强!饿死太难受了,一点力气都没有,连死都死得窝囊!”“就是!林越兄弟,你是大夫,我们敬你,但你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拿出吃的来!拿不出来就别挡着我们活命!”

林越急得额头冒汗,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胸前的布包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他知道铅中毒的厉害——先是恶心、呕吐、腹痛,接着手脚发麻,像有无数根针在扎,最后连握刀的力气都没有,整个人会变得痴痴呆呆,比饿死还难受,死得更痛苦,更没有尊严。他看着锅里那些渐渐变软的皮革,又看了看士兵们蜡黄的脸和渴望的眼神,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过气来。

“铅是一种重金属,”林越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解释,他知道“重金属”这个词他们可能不懂,只能打比方,“就像烧红的烙铁,吃了会烧坏肚子,让人手抖,连弓都拉不开!我们现在虽然饿,但至少还有力气打仗,还有力气拿起刀保卫自己,吃了这个,就彻底成了秦军的活靶子,只能任人宰割!”

张屠户冷笑一声,嘴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块拧干的抹布,满是不屑:“我看你就是不想让大家活!有本事你变出米来!变不出来就别挡着我们活命!我张屠户今天把话撂在这,这锅汤,我喝!死了我认!”

“我不是挡着大家活命,是想让大家活得久一点!”林越的声音拔高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先生说过,‘宁肯饿三分,不贪毒一口’,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痛快,把命搭进去!活着,才有希望,不是吗?”他脱口而出,提到了扁鹊,仿佛先生就在身边,给他撑腰,给他力量。

锅里的皮革煮得更软了,边缘都烂成了糊状,在浑浊的水里翻滚,像一团团丑陋的泥块。腥臊味越来越浓,刺激着每个人的嗅觉神经,也刺激着每个人濒临崩溃的理智。一个脸上带疤的士兵忍不住了,他的胳膊在之前的战斗中被砍了一刀,因为缺医少药,一直没好利索,此刻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用树枝捞起一块煮软的皮带,吹了吹就要往嘴里塞。

“别吃!”林越一把打掉他手里的树枝,皮带块“扑通”掉回锅里,溅起的泥水溅了两人一身,在他们灰扑扑的衣服上添了几道深色的印子。

“你他妈疯了!”疤脸士兵急了,拳头攥得咯咯响,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再拦着老子,老子对你不客气!”

林越梗着脖子,没退后半步,眼神坚定:“要打就打,但这东西不能吃!”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迷了所有人的眼。等大家揉开眼睛,就看见林越抱着胳膊,挡在锅前,像块钉在地上的石头,纹丝不动。张屠户举着刀,脸涨得通红,青筋暴起,却迟迟没砍下来,刀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映出他纠结的脸。士兵们围成一圈,大气不敢出,只有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像在催促他们做决定,又像在为这场荒唐的争执伴奏。空气里,皮革的腥臊味、士兵的汗臭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这幅绝望而混乱的画面。

第二节 烈酒脱毒

林越的手悬在半空,紧紧攥着那半坛烈酒。酒坛是粗陶做的,表面坑坑洼洼,还沾着些褐色的药渍——这是他从医疗帐篷的角落里翻出来的,原本是用来消毒伤口的,度数极高,平时哪怕只是闻一下,都觉得喉咙发呛。此刻,这半坛酒成了救命的稻草,也成了他和张屠户较劲的唯一砝码。

“你想用这酒干什么?”张屠户的刀还举着,却没再往前递,眼睛死死盯着那坛酒,喉结不自觉地上下动了动——在这断粮的日子里,酒比水还金贵,不仅能御寒,还能暂时麻痹神经,忘记饥饿和疼痛。

“脱毒。”林越的声音很稳,刚才的急躁被一种冷静取代。他知道,现在冲动没用,必须让大家相信他。“酒精能溶解一部分铅,把皮革用酒泡过再煮,毒性能小一半,至少不会让我们马上倒下。”他想起先生教他的“以酒制毒”之法,虽然当时学的是解蛇毒,但道理相通,都是利用酒精的渗透性和挥发性,对抗那些顽固的毒素。

“用酒煮皮带?”张屠户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突然爆发出一阵粗粝的笑声,笑完,他把刀“哐当”一声扔在地上,刀身与石头碰撞,发出刺耳的响声,“你知道这酒有多金贵吗?上次王二被箭射穿了大腿,消毒全靠它!李三发烧烧得迷迷糊糊,喝两口也能缓过来!用它煮这破皮带,你疯了?”

“现在保命最要紧!”林越拧开酒坛盖子,一股浓烈的辛辣味“腾”地窜出来,像条小蛇钻进每个人的鼻子,瞬间盖过了皮革的腥臊味,引得几个士兵打了个激灵,连打喷嚏。“酒没了可以再找,等我们活下来,打败了秦军,什么好酒没有?可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士兵们也议论起来,意见不一。有的觉得可惜,纷纷点头附和张屠户:“是啊,这酒太金贵了,用来煮皮带,太浪费了!”有的却看到了希望,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光:“林越兄弟说得有道理,用酒换条命,值!总比不明不白地毒死强!”“可……这酒真能解毒吗?别到时候毒没解了,酒也浪费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林越没说话,只是举起酒坛,对着铁锅就要倒。他知道,说再多都没用,只有做出来,让他们看到效果,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

“等等!”张屠户突然拦住他,粗糙的手按住坛口,掌心的老茧磨得坛口“沙沙”响。他的眼神很复杂,有怀疑,有不甘,还有一丝挣扎:“要是没用怎么办?我们既没吃到东西,又浪费了酒,到时候连哭都找不到地方!弟兄们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个责任你负得起吗?”

林越看着他,又看了看周围的士兵。他们的脸上,大多是同样的疑虑和不安。他深吸一口气,胸腔里充满了酒精的辛辣味,也充满了决心:“我先喝。要是有毒,我第一个倒下,绝不连累大家。”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眼神坚定得像块石头,不容置疑,“但我相信先生的话,也相信这法子管用。先生说过,‘物性相制,如兵之相克’,总有办法能对付这些毒物。”

张屠户盯着他看了半晌,眼睛一眨不眨,仿佛要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最后,他突然松开手,往旁边退了一步,脸上的表情像是做出了某种艰难的牺牲:“好!我就信你这一回!要是真能成,以后这伙夫的差事,我让给你!我张屠户服你!”

林越点点头,手腕一斜,琥珀色的酒液“哗啦”一声倒进锅里。

酒一进热水,立刻“噼啪”沸腾起来,像滚油里滴进了水。表面浮起一层灰黑色的泡沫,像肮脏的棉絮,还冒着细小的气泡,发出“滋滋”的声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挣扎、融化,然后随着泡沫浮上来。那股混合着酒香和皮革腥气的味道变得更加浓烈,呛得人忍不住咳嗽。

“这是什么?”一个离得最近的士兵指着那些泡沫,声音里带着惊讶和一丝恐惧,仿佛那是什么妖魔鬼怪。

“是铅和酒精反应后的东西。”林越找来一根树枝,在锅里轻轻搅动,让酒液和皮革充分接触,确保每一块皮革都能被酒浸泡到。“这些泡沫就是毒,等会儿撇掉,毒性就小了。”

他的动作很专注,像在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眼神紧紧盯着锅里的变化,连呼吸都放轻了。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照在他脸上,映出他紧抿的嘴角和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那双总是带着温和笑意的眼睛里,此刻布满了血丝,却亮得惊人,像黑夜里的星辰。

张屠户蹲在灶边,往里面添着柴。干树枝“噼啪”作响,火苗舔着锅底,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地上,随着火苗晃动,像个跳动的鬼影。他时不时抬头看一眼锅里的变化,眉头皱得像个疙瘩,心里一半是怀疑,一半是期待,两种情绪在他脸上交替出现,让他的表情看起来有些狰狞。

“你怎么知道酒精能溶铅?”张屠户突然问,添柴的手停了停,目光落在林越专注的侧脸上。他不是不信,只是实在好奇,这年轻的大夫怎么懂得这么多奇奇怪怪的道理。

林越搅动的动作没停,声音里带着点回忆的味道:“先生教的。他说‘物性相克,如阴阳相济’,酒精性烈,能攻能散,善驱沉滞之毒;铅性重浊,易沉积于脏腑,正好需要酒精这种烈性来化解。”他没说这是现代化学知识,只把功劳归于扁鹊——在他心里,这些应对绝境的智慧,归根结底,都是先生当年“逼”他学的那些基础医理的延伸。先生总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以前他还嫌先生啰嗦,现在才明白,那些看似枯燥的知识,正是此刻保命的根本。

张屠户“哦”了一声,没再追问。他虽然还是觉得这法子有些荒唐,但看着林越认真的样子,心里的怀疑渐渐少了些。他低下头,继续往灶里添柴,只是动作轻柔了些,仿佛怕惊扰了锅里正在进行的“解毒仪式”。

时间一点点过去,像锅里慢慢变稠的汤,显得格外漫长。士兵们饿得头晕眼花,有人靠在石头上打盹,却睡得不安稳,时不时被饿醒,发出一两声呻吟;有人盯着锅直发愣,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经出窍,只剩下一具躯壳还在等待那锅救命的汤。没人再催,仿佛这锅奇特的“酒煮皮带汤”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支撑着他们熬过这绝望的时光。

林越一直守在锅边,时不时用树枝搅动一下,观察泡沫的变化。他发现,随着时间推移,灰黑色的泡沫越来越多,渐渐沉淀在锅底,酒的辛辣味也越来越浓,慢慢盖过了皮革本身的腥气,形成一种新的、同样难闻却似乎安全了些的味道。

“差不多了。”林越站起身,因为蹲得太久,腿麻得差点摔倒,他赶紧扶住旁边的石头才站稳。他从怀里掏出一根银钗——这是他之前从一个牺牲的小吏身上找到的,那小吏死的时候还紧紧攥着这根钗子,像是握着什么宝贝。林越一直带在身边,本想留着给伤兵挑箭头用,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你拿银钗干什么?”张屠户不解地问,眼睛盯着那根亮晶晶的银钗,有些好奇。

“测试毒性。”林越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这是他第一次在实战中用这个方法,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心里还是没底。“银遇铅会变黑,变黑越慢,说明毒性越小。”

他用银钗挑起一块没经过酒浸泡的皮革——他刚才偷偷留了一小块,藏在袖口里,就怕出现意外情况,现在果然派上了用场——放进另一碗清水里;然后又用银钗挑起一块经过酒浸泡的皮革,放进另一碗清水里。

周围的士兵都凑了过来,伸长脖子看着那两碗水,连呼吸都屏住了,营地里安静得只剩下风吹过帐篷的声音和锅里轻微的咕嘟声。张屠户也放下手里的柴,走到碗边,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奇迹发生了:没经过酒浸泡的那碗水,银钗表面迅速蒙上一层黑色,像被烟熏过,又像生了锈;经过酒浸泡的那碗水,银钗变黑的速度慢了一半,颜色也浅了很多,只是淡淡的灰黑色,远没有另一根那么吓人。

“看到了吗?”林越举起两根银钗,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他把银钗递到士兵们面前,让每个人都看清楚,“这就是酒的作用!虽然不能完全去毒,但至少能让我们活下来!能让我们有力气等到找到真正的粮食!”

士兵们发出一阵惊叹,看向林越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信服,刚才的怀疑一扫而空。有人甚至鼓起了掌,虽然掌声微弱,却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

“你小子,真有你的!”张屠户一巴掌拍在林越肩上,力道不轻,却带着真诚的佩服,“我张屠户服了!以后你说怎么煮,就怎么煮,我听你的!”

林越笑了笑,揉了揉被拍疼的肩膀。他看着那两根银钗,心里忽然很踏实——这不仅是方法的成功,更是先生教导的胜利。当年先生逼着他背诵《本草》里各种毒物的特性和解药,逼着他练习辨识毒物的技巧,哪怕是最细微的颜色变化、最轻微的气味差异都不能放过,当时觉得繁琐枯燥,现在才明白,那些被“逼”出来的严谨,正是此刻保命的关键。

“张大哥,麻烦你再煮一煮,”林越把银钗收好,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多换两次水,把浮沫撇干净,尽量把毒去得彻底些。”

“哎!好!”张屠户答应得很爽快,拿起木勺,开始往锅里加水,小心翼翼地撇掉表面的浮沫,动作比刚才温柔了许多,仿佛那些皮革块是什么珍贵的食材,而不是救命的无奈之举。

锅里的水再次沸腾起来,这次的味道变了,辛辣的酒味混着淡淡的皮革香,虽然依旧算不上好闻,却让士兵们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那火苗跳跃着,映在每个人的脸上,驱散了一些绝望的阴霾。

林越看着翻滚的汤,心里忽然有种感悟:医道不仅是望闻问切,不仅是开方抓药,更是在绝境中寻找生机,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而这份能力,正是先生用无数个“必须如此”“不可懈怠”“再仔细点”逼出来的。先生的严厉,先生的唠叨,此刻都化作了支撑他的力量,让他在这绝境中,能为这些士兵撑起一片小小的、安全的天空。

第三节 难咽之饮

皮革汤终于煮好了。

灰褐色的汤里飘着几块胀得发白的皮革,边缘烂糊糊的,像泡发的海绵,失去了原本的坚韧,变得软塌塌的。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是酒精和皮革里的油脂混合而成的,在浑浊的汤里显得格外油腻。散发着一股奇特的味道——既有酒的辛辣,又有皮革的腥臊,还有点泥土的腥气,混合在一起,像打翻了的药罐,又像没洗干净的屠宰场,闻着就让人胃里翻江倒海。

士兵们排成歪歪扭扭的一队,每人手里拿着个豁口的粗陶碗,碗沿还沾着之前的药渣和干涸的污渍。没人说话,只有肚子“咕噜咕噜”的叫声在空地上此起彼伏,像一群饿坏了的青蛙在集体鸣叫,声音里充满了原始的、对食物的渴望。

“都愣着干什么?”张屠户拿起一个豁口的木勺,在锅里搅了搅,木勺碰到锅底,发出“当当”的轻响。“再难喝,也比饿死强!想活命的,就端碗!”他先给自己盛了一碗,深褐色的汤里飘着一块巴掌大的皮革,他端起来,皱着眉头,捏着鼻子,仿佛那不是汤,而是毒药,犹豫了一下,还是闭着眼睛就要往嘴里灌。

“等等。”林越拦住他,从怀里掏出那根银钗,再次插进汤里,停留了片刻,拿出来看了看——银钗表面只微微变黑,比刚才测试时的颜色浅了很多,说明毒性确实降低了不少。

“可以喝了,”林越点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欣慰,“但记住,每人最多喝三碗,喝多了还是会中毒!这汤只是权宜之计,不是什么好东西,能少喝就少喝。”

张屠户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巨大的决心。他端起碗,闭上眼睛,“咕咚”喝了一大口。辛辣的酒劲瞬间冲上来,呛得他剧烈地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眼泪都流了出来。他把碗放下,捂着胸口,好半天才缓过劲来,咧着嘴骂道:“妈的……比马尿还难喝!又辣又腥,还有股怪味!”骂完,却又端起碗,喝了第二口,“但……确实能填肚子。”

士兵们看着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一个个上前盛汤。动作快的,已经捧着碗,皱着眉头小口抿着;动作慢的,急得直跺脚,生怕锅里的汤不够分,眼神里的渴望压过了对味道的恐惧。

一个年轻的士兵端着碗,皱着眉头,试探性地喝了一小口,立刻龇牙咧嘴,把碗推得老远,舌头伸得长长的,像被烫到了一样:“哇!这什么玩意儿!又辣又腥,还有股怪味,比黄连还难喝!这玩意儿能喝吗?”

“忍着点!”旁边的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兵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从额头一直延伸到下巴,是当年和秦军打仗时留下的。他自己端起碗,一饮而尽,虽然喝得龇牙咧嘴,喉咙里发出“咕咚”的响声,却还是硬咽了下去,“当年我在乡下,闹灾荒的时候,连树皮都吃,那树皮又苦又涩,拉不出屎来,这汤算好的了!至少能咽下去!”

林越也盛了一碗,汤很烫,他吹了吹,喝了一小口。辛辣的酒劲像刀子一样刮过喉咙,火辣辣的疼,仿佛喉咙被划破了一样。皮革的腥臊味在嘴里弥漫开来,像嚼了一口没处理干净的生肉,胃里立刻翻江倒海,一股恶心感直冲喉咙,差点吐出来。

他强忍着恶心,用舌头把那口汤顶下去,感觉那口汤像块石头,沉到了肚子里,带来一丝微弱的、沉甸甸的饱腹感。这感觉虽然难受,却真实得让人安心,至少证明,肚子里不再是空的了。

“慢点喝,”林越对士兵们说,声音因为喉咙的灼痛而有些沙哑,“小口抿,让胃适应一下,喝太快容易吐。吐了就白瞎了,还得挨饿。”他自己又喝了一口,这次感觉稍微好点,至少恶心感没那么强烈了,或许是味蕾已经被那股怪味麻痹了。

士兵们都学着他的样子,小口小口地喝着,脸上的表情痛苦万分,眉头皱得像包子,嘴角撇着,眼睛里甚至含着泪,显然是难喝到了极点。但没人放弃,哪怕喝一口皱一下眉,也坚持把碗里的汤喝完。他们知道,这难喝的皮革汤,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是对抗饥饿的最后武器,哪怕它再难喝,再难以下咽,也必须喝下去。

那个之前被林越打掉树枝的疤脸士兵,喝了两碗汤,抹了抹嘴,打了个酒嗝,酒气混着皮革味从他嘴里喷出来,难闻至极。但他脸上却露出一丝古怪的满足:“妈的……虽然难喝,但肚子里确实有东西了,不那么空得慌了,也有力气了。”他活动了一下受伤的胳膊,虽然还是疼,但确实感觉比之前有力气了。

“是啊,至少有力气拿起刀了。”另一个士兵说,他刚才还饿得趴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现在能靠着帐篷杆坐起来了,眼神也亮了些,不再是之前那种死气沉沉的样子。

林越看着他们,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这碗难喝的汤里,不仅有皮革和酒,还有一种叫“活下去”的勇气,一种在绝境中互相扶持的温暖。他想起先生说的“医道即人道”,此刻才算真正明白——有时候,能让大家喝上一碗难咽却能保命的汤,比开一副精妙的药方更重要。医道的本质,是让人活着,而不是追求完美的形式。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突然捂着肚子蹲在地上,疼得直打滚,嘴里发出“哎哟哎哟”的惨叫:“我的肚子……好疼……像被刀割一样……肠子都要断了……”

林越心里一紧,赶紧跑过去,扶起他。这士兵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发紫,额头上布满了冷汗,身体因为疼痛而剧烈颤抖,显然情况不妙。“怎么了?是不是喝多了?”

“我……我喝了四碗……”士兵疼得几乎说不出话,每说一个字都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觉得……觉得有点上头,还挺好喝的……就多喝了点……”

林越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是铅中毒的症状——虽然经过脱毒,但喝多了还是不行,铅在体内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发作。他赶紧从医疗帐篷里拿出一小把甘草——这是他前几天在山谷里采的,一直晾着备用,先生说过甘草能解百毒,虽然效果有限,但此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他把甘草塞进嘴里嚼烂,对着士兵的嘴灌下去:“这是甘草,能解点毒,忍着点,会好起来的。”

士兵们都吓坏了,看着地上打滚的士兵,又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碗,没人再敢多喝,有的甚至把碗里剩下的汤倒回了锅里,生怕自己也会像他一样疼得死去活来。

“都说了最多三碗!”张屠户也急了,对着士兵们吼道,“不要命了?林越兄弟好心救你们,教你们怎么保命,你们自己作死!喝那么多干什么?贪心不足蛇吞象!”

林越一边给士兵按摩腹部,试图缓解他的疼痛,一边说:“没事,他喝的不算太多,甘草能缓解一下。大家记住,这汤只是权宜之计,不是好东西,能不喝就不喝,等找到粮食,谁还喝这破玩意儿?到时候我们杀猪宰羊,喝好酒,吃好肉!”他说着,声音里带着一丝憧憬,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盼头。

过了一会儿,在甘草的作用和林越的按摩下,那个士兵的疼痛渐渐缓解了,虽然还在哼哼,但不再打滚了,脸色也稍微好看了些。他看着林越,眼里充满了感激,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因为虚弱而没能说出来,只是用力点了点头。

林越让两个士兵把他抬到帐篷里休息,然后对剩下的人说:“都记住了,三碗,不能多喝!谁要是再不听话,出了问题,别怪我不管!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活下去,不是图一时之快!”

士兵们纷纷点头,这次没人再敢侥幸,脸上都露出敬畏的神色。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群疲惫却坚韧的雕像,守着那口铁锅,守着活下去的希望。那锅难喝的皮革汤,此刻在他们眼里,不再仅仅是难喝的食物,更是生命的象征,是他们在绝境中,用智慧和勇气换来的、活下去的机会。

第四节 生之底线

喝了三天皮革汤,士兵们的脸还是蜡黄,眼窝深陷,颧骨高耸,嘴唇干裂得像树皮,但至少没人再饿晕过去,也没人再因为铅中毒倒下——他们严格遵守着“最多三碗”的规定,每天煮汤时,都会有人主动提醒“少放点皮革,多加点水”,甚至还有人学着林越的样子,找来银钗(营里能找到的银器不多,有人把自己家传的银戒指都献出来了)测试汤的毒性,虽然动作笨拙,方法也未必完全正确,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林越把“每斤皮革加半斤烈酒,浸泡两小时,最多喝三碗”的脱毒标准,用炭笔写在了一块平整的树皮上。他找了根木杆,把树皮挂在营地中央,像一面奇特的旗帜,迎风飘动。炭笔的字迹虽然算不上好看,却一笔一划,清晰可辨,在阳光下,仿佛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光芒。

“林越兄弟,你这法子真管用,”一个老兵看着树皮上的字,感慨道。这老兵参加过大小几十场战役,见多了生死,此刻他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要是换了别人,我们说不定早就死在这鬼地方了,要么饿死,要么毒死,哪能像现在这样,还有力气等着粮食。”

林越笑了笑,擦了擦额头的汗——他刚给一个伤兵换完药,用的就是那坛烈酒剩下的底。那伤兵的伤口感染严重,必须用烈酒消毒,虽然心疼那点酒,但救人更重要。“是大家信我,愿意听我的。要是没人信,我这法子再好也没用。”他知道,这份信任比什么都重要,是在绝境中一点点攒起来的,像沙堆成塔,不容易,却很坚实。

这天下午,阳光难得地穿透了云层,洒下一片温暖的光芒。派出去找粮食的侦察兵回来了,是个脸上带着稚气的少年兵,他连滚带爬地冲进营地,嗓子都喊哑了,声音因为激动而变调:“找到粮食了!在西边的山谷里,有秦军丢下的几车粮草,好像是撤退时来不及带走的!好多好多!”

“什么?”士兵们像被针扎了一样,瞬间从地上弹起来,刚才还蔫蔫的,此刻眼里迸出的光,比太阳还亮。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片刻,才爆发出一阵欢呼。

“真的有粮食?”张屠户一把抓住少年兵的胳膊,激动得手都在抖,力气之大,捏得少年兵龇牙咧嘴。他不敢相信,幸福来得这么突然。

“真的!有小米、麦子,还有几头活猪!”少年兵喘着粗气,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我亲眼看见的!秦军好像是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慌慌张张地跑了,好多东西都没带走,连锅都扔了!”

营地瞬间沸腾了!士兵们互相拥抱,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欢呼声、喊叫声震得帐篷都在抖,连那些受伤的士兵,也挣扎着坐起来,脸上露出激动的笑容。饿了七天,他们终于有真正的粮食吃了!这消息像一道光,照亮了他们绝望的心头,驱散了所有的阴霾。

“太好了!”张屠户激动得直拍大腿,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也顾不上擦,“我们有救了!终于不用喝那破皮革汤了!”

林越也松了口气,紧绷了七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他感觉浑身的骨头都在疼,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看着营地里剩下的那些皮革碎片,被太阳晒得发硬,像一块块丑陋的石头,散落在地上,无人问津。这些难咽的皮革汤,虽然难喝,甚至有毒,却陪着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像个丑陋却可靠的朋友,在最绝望的时候伸出了手,拉了他们一把。

“把剩下的皮革收起来吧,”林越对士兵们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说不定以后还会遇到难处,知道怎么活下去,总是好的。”

士兵们虽然不情愿,脸上露出厌恶的神色,但还是照做了。他们更想快点去山谷里搬粮食,吃顿真正的饱饭,谁也不想再碰这鬼东西,但他们也明白林越的意思,居安思危,总是没错的。

出发前,林越把那块写着脱毒标准的树皮取下来,小心翼翼地卷好,放进医疗帐篷的角落里,像珍藏一件宝贝。那里放着他最重要的东西:先生留下的几本医书,他记录病例的本子,还有那根用来测试毒性的银钗。

“留着这个干什么?”张屠户扛着刀,已经迫不及待要出发了,他的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以后有粮食了,谁还吃这破玩意儿?看着就恶心!”

林越看着树皮上的字,炭笔的痕迹被风吹得有些模糊,边角也卷了起来,却依旧清晰可辨。他笑了笑,把树皮放好:“留着,说不定以后还会遇到难处。先生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知道怎么在绝境中活下去,比知道怎么享受好日子更重要。”他想起先生当年逼他学各种野外生存技能时的严厉,先生拿着一本《救荒本草》,指着上面的野菜图说:“连树皮都能辨认出毒性,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才算半个医者。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救命,在没药没粮的时候,能让人活下来,才是最大的本事。”当时觉得这些都是旁门左道,现在才明白,那些被“逼”着学的“旁门左道”,恰恰是保命的根本,是生的底线。

士兵们跟着侦察兵,浩浩荡荡地向西边的山谷出发,脚步轻快得像风,连伤员都拄着拐杖跟在后面,没人愿意留下,生怕晚了一步,粮食就被别人抢光了。林越走在队伍中间,看着士兵们兴奋的背影,他们互相搀扶着,笑着,说着,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希望。他忽然觉得自己从临床医生变成野外生存专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反而让他更明白了“医道”的含义——不仅要治好身体的病,还要给人活下去的希望和方法,哪怕这方法看起来很“土”,很“狼狈”,却能在绝境中,守住那道生的底线。

山谷里的粮草果然不少,几车小米堆得像小山,金黄饱满,散发着粮食特有的清香;还有几头肥猪被拴在树上,哼哼唧唧地叫着,肉质看起来很鲜嫩,是秦军撤退时没来得及带走的。士兵们像饿狼一样扑上去,有的生火做饭,有的杀猪宰羊,有的直接抓起生米往嘴里塞,咀嚼着,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里,像一首迟来的胜利之歌,驱散了连日来的绝望和压抑。

林越坐在谷堆上,看着士兵们狼吞虎咽地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喝着热乎乎的肉汤,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他们吃得那么急,那么香,仿佛那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有人吃得太快,噎得直翻白眼,却还是停不下来。看着他们,林越心里忽然很踏实,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满足感包围了他。他知道,最难的日子过去了,他们守住了生的底线,也守住了作为士兵的尊严。

夕阳把山谷染成了温暖的金黄色,余晖洒在每个人的脸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林越看着远处的战场,那里还弥漫着淡淡的硝烟,断壁残垣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苍凉,但他的心里却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无论未来还有多少困难,多少挑战,只要守住“活下去”的信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就像他们靠着那难喝的皮革汤,熬过了这断粮的七天一样。

而那碗难喝的皮革汤,那段用烈酒脱毒的日子,会永远刻在他的记忆里,提醒他:医学的底线,首先是让人活下去,然后才是活得好。这或许就是先生说的“医道至简,求生为要”,也是他在这场断粮危机里,学到的最深刻的一课。

夜色降临,山谷里的篝火亮起来,烤肉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盖过了皮革和酒精的味道,温暖而诱人。林越坐在篝火旁,手里捧着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粥,粥里还飘着几块肉。他慢慢地喝着,感受着米粥的香甜和肉的鲜美,这平凡的味道,在此刻却胜过世间所有珍馐。他知道,从临床医生到野外生存专家,这一步跨越,让他对“医道”有了更深的理解——生之底线,亦是医之底线,而守护这条底线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那份在绝境中不放弃的坚韧,和那份被先生“逼”出来的、深入骨髓的严谨与智慧,那份对生命最本能的敬畏和守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