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87章 下 药渣验毒!芈八子寝宫的生死诊断

第一节 咳血疑云

芈八子的寝宫总飘着一股苦杏仁味,不是甜香,是带着涩味的苦,像熬焦的药汤,黏在纱帐上、金砖缝里,连进来伺候的内侍都得屏着气。

青铜熏炉里的炭火明明灭灭,红焰舔着炭块,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将她的影子投在绣着凤纹的纱帐上,忽大忽小,像一朵正在枯萎的芙蓉。她刚咳完一阵,雪白的丝帕上又添了几点猩红,那红比凤纹的丝线更艳,像落在雪地里的梅花,触目惊心。

“夏太医,”她的声音从纱帐里透出来,带着气音,像被水浸过的棉线,提不上力气,手指捏着帕子的边角,指节泛白,“这固本汤喝了半月,怎么咳得更凶了?昨夜咳到后半夜,五脏六腑都像被翻了过来。”

夏无且跪在地上,官帽的翅子歪在一边,额头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金砖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很快又被炭火烤干。他刚被从太医署的冷板凳上召回——自从巫蛊案后,他就被武王晾在一边,这次芈八子咳血,武王才勉强让他来看看,说是“毕竟伺候太后多年,顺手”。

“回太后,”他的声音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膝盖在砖上蹭了蹭,想离纱帐再近点,“您这是肺痨重症,虚火太旺,需慢慢补……就像枯树浇水,得一点点来,急不得。”

“慢慢补?”纱帐里传来一声冷笑,带着金属划过玻璃的锐响,“再补下去,哀家的血就该流光了,到时候你给哀家坟头浇固本汤吗?”

这时,殿外传来宦官尖细的通报:“扁鹊先生到——”

夏无且的脸“唰”地白了,像被泼了一盆冰水。他怎么忘了,武王为了表示对芈八子的“孝心”,特意请扁鹊来调理她的“产后风”。这老东西眼睛毒得很,当年在赵国,隔着三层纱帐都能看出平原君的风痹是外伤引起的,要是被他看出药里的破绽……

扁鹊提着药箱走进来,樟木的香气混着药草的清苦,冲淡了那股腻人的苦杏仁味。他的目光先落在熏炉上——里面除了常用的艾草,还混着少量的“曼陀罗子”,这东西磨成粉掺在炭火里,能让人嗜睡,却会加重咳血,是阴毒的法子。再看案上那碗没喝完的汤药,残渣浮在水面上,其中一块“川贝”颜色偏暗,边缘带着土黄色,不像道地的秦地川贝(秦贝多为雪白,带淡青色)。

“太后的产后风近来如何?”扁鹊躬身行礼,动作不疾不徐,三指轻轻搭上芈八子搭在帐外的腕脉。指腹下的脉搏浮数而弱,像风中残烛,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躁动——这不是肺痨该有的脉,肺痨脉应沉细而数,绝不会有这般“浮燥”。

“腰还是酸,”芈八子的声音从纱帐里传来,带着一丝试探,尾音拖得很长,“先生上次开的‘独活寄生汤’很管用,喝了三剂,夜里能睡安稳了。只是这咳血……夏太医总说是肺痨,哀家心里没底。”

“臣先看看夏太医的方子。”扁鹊打断她,目光落在案上的药方上。夏无且的字迹潦草,像是急着写完交差,唯独“川贝三钱”被圈了又圈,墨色深重,像是特意强调。他拿起一根银簪,挑起一块药渣里的“川贝”,迎着从窗缝透进来的月光(这时已近子夜),那“川贝”的断面在光线下泛着暗白。

“夏太医用的是哪的川贝?”扁鹊突然问,指尖捏着那块“川贝”,轻轻转动,“秦地川贝以终南山所产为最佳,断面呈‘菊花心’,色白,味微苦而后甘。”

夏无且心里一紧,膝盖在砖上磕了磕,强笑道:“自然是终南山的贡品,太卜令亲自从药库取的,错不了!先生怕是太久没来秦地,忘了秦贝的样子了吧?”

“是吗?”扁鹊的指尖在“川贝”上轻轻一刮,断面露出极细微的纹路,像车轮的辐条,“终南山的川贝断面是‘菊花心’,纹路细密如花瓣;这东西的断面却是‘车轮纹’,一圈套一圈,间距宽,是商陆根的特征。夏太医行医多年,连川贝和商陆都分不清吗?”

纱帐里的芈八子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比刚才更凶,像是被什么呛到了,纱帐都跟着抖,“咳咳……你说什么?这不是川贝?是商陆?”

夏无且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跳起来,袍角带起一阵风,吹得烛火晃了晃,差点熄灭:“扁鹊你休要胡说!商陆有毒,谁敢拿来给太后入药?你是想挑拨太后与太卜令的关系,还是想借机污蔑老夫!”

扁鹊没理他,将那块“川贝”放回药碗,银簪在碗沿轻轻一敲,发出清脆的“叮”声:“太后若信得过臣,今日先停了这固本汤,臣为您换一副‘清瘀汤’,保管喝了就见效。”他说着,提笔在药方上写下“仙鹤草三钱、藕节五钱、绿豆衣一两”,字迹苍劲,力透纸背,每一笔都像一根金针,扎向无形的黑暗。

纱帐里沉默了片刻,传来杯盏落地的脆响,是芈八子打翻了手边的玉杯:“就按先生说的办。哀家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在哀家的药里动手脚。”

夏无且看着扁鹊从容地吩咐内侍去抓药,牙齿咬得咯咯响,后槽牙都快碎了。他知道,那药渣里的“川贝”根本不是太卜令换的,是他自己偷偷换的——太卜令许诺,只要芈八子的病“加重”,让武王背上“不孝”的名声,就保他官复原职。可他没想到,扁鹊连药材的断面纹路都记得清清楚楚,连0.1毫米的差异都能看出来。

熏炉里的曼陀罗子还在燃烧,冒出淡紫色的烟,将夏无且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扭曲的鬼,随着烛火摇来晃去。

第二节 药渣辨伪

暮色像浓墨一样泼进寝宫,渐渐漫过金砖、熏炉、纱帐,最后只剩下烛火那点微光,在黑暗中挣扎。扁鹊坐在案前,面前摆着三样东西:夏无且药方里的“川贝”、他从药箱里取出的秦地正宗川贝、还有一个墨家密探送来的“机关镜”。

这镜子是墨家的巧匠用西域水晶打磨的,镜片凸起,能放大十倍,边缘镶着铜圈,刻着细密的齿轮,可以调节焦距。此刻,扁鹊正用它仔细观察那“川贝”的断面——果然是“车轮纹”,一圈套一圈,像老槐树的年轮,纹路间距约0.3毫米;而正宗的秦贝断面,是细密的“菊花心”,纹路像绽放的花瓣,间距只有0.2毫米,这0.1毫米的差异,就是生与死的界限。

“商陆根……”扁鹊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指尖捏着那枚伪药,指腹能感受到它的粗糙,“性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能泻下利水,消肿散结,却被人拿来冒充川贝,治咳嗽,真是草菅人命。”

药箱里的《秦地药谱》被翻到了“商陆”一页,上面是他亲手画的图谱,旁边用朱笔批注:“商陆,别名‘山萝卜’‘见肿消’,根有毒,断面车轮纹,误作川贝用,轻则咳血、气短,重则呕血、昏迷,状似肺痨,实则中毒。秦地近年药商常以之冒充川贝,需细辨:川贝质硬而脆,断面白;商陆质韧,断面偏黄,味淡而后麻。”

他想起上午在药库外看到的情景:太卜令的亲信李四鬼鬼祟祟地提着个黑布药袋进去,出来时袋口的绳结换了种打法——之前是活结,出来时变成了死结,这是药库的暗号,表示里面的药被动过手脚。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想来,定是他换了川贝。

“先生,药抓来了。”内侍捧着新药材进来,托盘上的绿豆衣翠绿新鲜,带着淡淡的豆香,仙鹤草的叶子上还沾着露水,显然是刚采的。这绿豆衣是扁鹊特意加的,商陆毒遇绿豆衣便会化解,且性子温和,不会损伤脾胃,最适合芈八子这种体虚的人。

扁鹊接过药材,指尖捻起一点绿豆衣,放在鼻尖轻嗅,清香扑鼻:“夏太医最近常来给太后送药吗?”

内侍愣了愣,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可不是嘛!自从太卜令说太后的病‘需温补’,夏太医就天天来,每次都亲自盯着煎药,连奴婢们都不让碰药罐,说是‘怕冲撞了药性’。”

扁鹊的目光落在那碗没喝完的汤药上,里面的商陆根残渣正在慢慢沉淀,像一颗颗黑色的针,扎在浑浊的药汁里。他突然明白,下毒者的心思有多阴毒——商陆的剂量拿捏得极微妙,每次三钱,刚好让人咳血、气短,看着像肺痨加重,却不足以致命。这是想让芈八子病重,却又死不了,好让世人觉得武王“苛待太后”,动摇他的根基。

“把这药渣送到我住处,好生收好。”扁鹊将药碗递给内侍,又从药箱里取出个小陶罐,里面是他特制的“独活膏”,“里面的药膏你按时给太后敷腰,产后风要外治内调才好,光喝汤药不够。”

内侍捧着东西退下后,扁鹊拿起机关镜,再次对照两种药材。商陆根的断面在镜下清晰可见,“车轮纹”粗犷,边缘还有细小的毛刺;川贝的“菊花心”则细腻得多,像精心雕琢的玉。他取出竹简,开始写《秦地药辨》的续篇:“辨药如辨人,貌合而神离者,必藏奸伪。秦地川贝与商陆,形似而性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医者当具慧眼,察其微,辨其真,方不负性命所托。”

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竹简上,像个专注的匠人。他知道,这不仅是在记录药材,更是在记录秦宫的暗流——芈八子是武王与魏冉之间的平衡者,她若倒下,秦宫必乱。下毒者的心思,比商陆的毒更阴狠。

窗外传来夜露滴落的声音,“滴答,滴答”,像在计时。扁鹊收起竹简,指尖还残留着药材的土腥味。他派弟子子阳去盯梢药库了,那小子机灵,带着墨家的“听声筒”,定能抓住换药的现行。现在,他只需等。

第三节 暗布罗网

子夜的梆子声刚过三遍,药库的后窗被撬开一条缝,发出“吱呀”的轻响,像老鼠磨牙。

子阳躲在假山后,手里握着扁鹊给他的“听声筒”——这是墨家的巧匠做的,用两节竹筒套着,能听到百步外的动静,连呼吸声都能放大。他看见一个黑影溜进药库,穿着粗布短打,手里提着个布袋,正是太卜令的亲信李四,白天在药库见过他。

“快点换,耽误了太卜令的事,有你好果子吃!”黑影里传来压低的声音,是药库管事王二,他手里拿着一串钥匙,正在开靠墙的药柜。

“知道知道,”李四的声音带着不耐烦,一边从布袋里往外掏东西,一边嘟囔,“这商陆根跟川贝长得一模一样,泡过药水后连味都像,谁能看出来?扁鹊那老东西就算有本事,也未必识得秦地的药材……再说了,剂量这么小,死不了人,顶多咳点血,太卜令说了,这样才好栽赃给武王。”

子阳屏住呼吸,握紧了手里的“信号弹”——这是扁鹊用硫磺、硝石和炭粉做的,装在竹管里,点燃后会发出绿色的光,在夜里格外醒目。他看见他们将药架上标着“川贝”的陶罐里的东西倒出来,换成布袋里的商陆根,动作熟练得像做过千百遍,显然不是第一次干。

就在这时,药库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李四和王二吓得赶紧躲到药架后,大气不敢出。子阳眯起眼,看清来人是夏无且,他手里拿着个精致的药盒,嘴里嘟囔着:“太后的药得再加点曼陀罗子,让她睡得沉些,咳得更厉害点,这样才像肺痨晚期……”

子阳眼睛一亮,时机到了!他迅速掏出火石,“咔嚓”一声点燃信号弹,绿色的火焰“嗖”地窜上夜空,像一颗绿色的流星,划破了咸阳城的夜幕。

扁鹊正在芈八子寝宫的小偏殿煎药,看到绿光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药罐里的“清瘀汤”正冒着热气,绿豆衣的清香混着仙鹤草的苦涩,在空气中弥漫,驱散了那股苦杏仁味。他特意多放了些藕节,这东西既能止血,又能“引药归经”,让绿豆衣的解毒力直攻肺腑,比单用绿豆衣见效快三倍。

“先生的药闻着倒清爽,不像固本汤那么腻。”芈八子的声音从纱帐里传来,比傍晚时有力了些,带着点好奇,“刚才喝了半碗,咳得确实轻了,胸口也不那么闷了。”

“太后的病不是肺痨,是‘药毒’。”扁鹊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像锤子敲在青铜上,震得人耳朵发麻,“有人用商陆根冒充川贝,这东西有毒,会让人咳血、气短、胸痛,看着像肺痨,实则是慢性中毒。”

纱帐里的人沉默了片刻,突然传来杯盏落地的脆响,接着是芈八子拔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愤怒:“你说什么?有人敢给哀家下毒?是谁这么大胆子!”

“不仅是下毒,”扁鹊的声音更沉,像压着块石头,“剂量拿捏得极微妙,每次三钱,刚好让您病重,却不足以致命。这是想让您病着,好趁机夺权——您病得越重,太卜令他们就越有借口干涉朝政,说武王‘不孝’,逼他放权。”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喧哗声,夹杂着呵斥和求饶。子阳带着侍卫押着李四、王二和夏无且进来了,三人被反绑着,嘴里塞着布,像三条待宰的狗,挣扎着发出“呜呜”的声音。

“太后请看,”子阳举起从他们身上搜出的商陆根,还有夏无且药盒里的曼陀罗子,“这就是换药的证据!李四和王二负责换川贝,夏太医负责往熏炉里加曼陀罗子,互相配合,想让您的病越来越重!”

夏无且的脸白得像纸,眼睛瞪得溜圆,拼命摇头,嘴里“呜呜”叫着,像是在辩解,却发不出清晰的声音。

扁鹊走上前,将两种药材放在案上,拿起机关镜递给内侍,让他呈给纱帐里的芈八子:“太后请看,这是商陆根,断面车轮纹;这是真川贝,断面菊花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却关乎性命。”

纱帐猛地被掀开,芈八子站在里面,凤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脸上没什么血色,眼神却锐利如刀,扫过地上的三人,像在看三只蝼蚁:“把他们嘴里的布拿开,哀倒要听听,是谁指使你们的!”

李四被拿开布后,吓得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额头撞在金砖上“咚咚”响:“是太卜令!是太卜令指使我们干的!他说只要太后病重,武王就会被天下人骂‘不孝’,他就能趁机掌政,还说事成之后给我们升官发财……”

夏无且也哭喊起来,涕泪横流:“是太卜令逼我的!他说只要我帮忙,就恢复我的太医令之位,否则就把我参与巫蛊案的事捅出去……我也是被逼的啊!”

芈八子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杀气,像数九寒冬的风:“拖下去,严刑拷打,看看太卜令背后还有谁!哀家倒要看看,是谁的胆子比天还大,敢动到哀家头上!”

扁鹊躬身行礼:“太后息怒,怒则伤肝,对病情不利。臣的清瘀汤还得再喝三剂,才能彻底清除余毒。至于这些人,交给廷尉审问便是,您安心养病最重要。”

他看着侍卫将三人拖出去,知道这场“药毒案”背后,藏着的是秦宫权力的厮杀。太卜令想借芈八子的病夺权,夏无且想趁机复职,而他们都忘了,芈八子能在秦宫立足这么久,从一个八子爬到太后之位,绝不是省油的灯,她的手段,比商陆的毒更狠。

第四节 尘埃落定

三日后的朝会上,武王将一叠厚厚的供词摔在太卜令面前,竹简散落一地,上面的血字触目惊心。

供词详细记录了太卜令如何指使李四、王二换药,如何威逼夏无且配合,如何计划借芈八子的病抹黑武王,一步步夺权。太卜令面如死灰,瘫在地上,像一摊烂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牙齿打颤的“咯咯”声。

“拖下去,凌迟处死!”武王的声音响彻朝堂,带着压抑了许久的怒火,“夏无且、李四、王二,斩立决!曝尸三日,让天下人看看,谋害太后、构陷君王是什么下场!”

芈八子坐在旁听席的珠帘后,脸色虽还有些苍白,眼神却锐利如鹰隼。她看着太卜令被侍卫像拖死狗一样拖出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场风波,看似是她受了委屈,实则借扁鹊之手,清除了魏冉留在宫中的最后势力——太卜令本就是魏冉的心腹,这下魏冉在咸阳城彻底没了眼线。

散朝后,芈八子特意留下扁鹊,在偏殿见了他。殿里的熏炉换了新的艾草,没有曼陀罗子,空气清新了许多。

“先生的医术,哀家佩服。”她递过一个锦盒,里面是一颗鸽卵大的明珠,珠光是柔和的粉白色,在烛火下流转,“这点薄礼,还请先生收下,算是哀家的一点心意。”

扁鹊没有接,只是躬身行礼,青布袍的褶皱里还沾着药草的碎屑:“臣治病,不为钱财,只为医道。太后若真要谢臣,就请下旨整顿药库,让秦地的药材不再有伪品,让天下医者能放心用药,让百姓能吃上真药,这比任何明珠都珍贵。”

芈八子愣了愣,随即大笑起来,笑声爽朗,不像之前那般虚弱:“好!先生说得对!哀家这就下旨,让各郡县的药材都要刻上‘道地’二字,由太医署亲自验看,发现伪药就严惩不贷,抄家灭族!”

扁鹊离开秦宫时,阳光正好,洒在咸阳城的街道上,金灿灿的。子阳跟在他身后,手里捧着武王赏赐的黄金,兴奋地说:“先生,您写的《秦地药辨》被武王拿去刻成书了,说要发给天下医者,还说要在各郡县建‘药辨馆’,让您当馆长呢!”

扁鹊的药箱里,那枚机关镜正闪着光,镜片上还残留着商陆根的“车轮纹”印记。他想起昨夜芈八子说的话:“这秦宫就像个大药罐,里面什么药都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先生能辨药,却未必能辨人。”

他笑了笑,指尖抚过药箱里的金针,针尾的“鹊”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辨不辨得清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守住医道。就像那0.1毫米的差异,看似微小,却是生与死的界限,是医者必须守住的底线。

马车驶出咸阳城,路边的田野里,农民正在采药,其中就有川贝,叶片上还沾着露水,在阳光下闪着光,绿油油的。扁鹊知道,只要还有人坚守“道地”,还有人能辨清那0.1毫米的差异,医道就永远不会消亡。

而秦宫的药库里,新换上的川贝正散发着清苦的香气,断面的菊花心在阳光下,像一朵朵永不凋零的花,见证着这场由药渣引发的权力洗牌,也见证着医者的锋芒,比任何权谋都更锋利,更长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