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85章 下 脉诊辨伪证!扁鹊初入秦宫遇下马威

第一节 秦宫验针

咸阳宫的铜灯在梁上摇晃,灯穗垂落的影子扫过金砖地,像谁的手指在无声叩问。扁鹊站在丹墀下,玄色布袍上还沾着赵国邯郸的尘土,袖口磨出的毛边在烛火下若隐若现——他刚用三针治好平原君的“风痹症”,就被墨家密探塞进运盐的马车,连夜穿函谷关,此刻靴底的盐霜还没褪尽。

“扁鹊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夏无且的声音从殿柱后传来,像冰锥扎进温暖的烛火里。这位秦宫太医令穿着绣金官袍,腰间悬着银质针盒,盒上的蟠螭纹在光线下泛着冷光。他身后跟着三名太医,皆垂手而立,目光却像淬了毒的针,齐刷刷扎在扁鹊身上。

扁鹊的药箱放在脚边,樟木盖子上刻着的“杏林”二字被摩挲得发亮。他微微颔首,没接话——墨家密探早就递来消息,夏无且是穰侯魏冉的心腹,最忌外来医者分薄权力。今日这场“接风”,怕是鸿门宴。

果然,夏无且拍了拍手,殿侧的偏门应声打开,三个身影被“扶”了进来。左边那人突然蜷缩在地,四肢剧烈抽搐,口吐白沫,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像被什么东西掐住了喉咙;中间那人身形臃肿,双手死死按住胸口,每一次喘息都带着破风箱似的嘶鸣,脸憋得发紫;右边那人拄着枣木杖,左腿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走一步便龇牙咧嘴,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在下巴凝成水珠。

“这三位是吾王近侍,”夏无且踱到抽搐者身边,用靴尖轻轻踢了踢那人的脚踝,动作轻佻得像在戏耍,“近日突然染疾,太医署束手无策。先生在赵国治好了平原君的风痹,想必这点小症不在话下?若能一一诊出病因,再谈为吾王诊病不迟。”

最后那句“不迟”说得极重,殿内的烛火仿佛都抖了抖。扁鹊注意到,抽搐者吐出的白沫落在金砖上,边缘竟异常规整,不像真呕吐物那般散乱;喘息者的胸口起伏虽大,袖口却干爽得没有半分汗渍;跛足者的木杖在地上划出的痕迹,深浅、间距竟完全一致,像用尺子量过。

“夏太医是要考较在下?”扁鹊弯腰打开药箱,里面的金针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那是长桑君传给他的“七星针”,针尾还留着他的指温。

“非是考较,”夏无且突然提高声调,声音撞在殿梁上,震得铜灯晃得更厉害,“只是医者如刀,若刀刃不利,恐伤了吾王。齐医善治小儿惊风,赵医善疗外伤,不知先生擅长哪般?若连这三位的病都诊不出……”

“可。”扁鹊打断他,已经蹲在了抽搐者面前。那人的瞳孔涣散,嘴唇青紫,却在扁鹊伸手的瞬间,睫毛极快地颤了一下——寻常中邪者,瞳孔不会有这般刻意的僵直。他三指搭上对方的腕脉,指腹下的脉搏沉稳有力,像深埋在地下的泉眼,丝毫没有急症该有的浮数乱跳。

“先生看这是何症?”夏无且的声音凑得极近,带着龙涎香的气息压过来,几乎要贴到扁鹊耳边。

扁鹊的指尖在脉上细细游走,从寸到关再到尺,三指的力度分毫不差。“此非中邪,”他突然抽出一根七星针,在烛火上燎过,针尖的火光映在抽搐者骤然收缩的瞳孔里,“若真是风邪入体,脉当浮数如乱麻,而他的脉,静如深潭,连一丝涟漪都没有。”

话音未落,抽搐者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四肢绷得像拉满的弓。夏无且刚要开口,却见扁鹊的金针快如闪电,斜刺入那人虎口的“合谷穴”——这是治惊风的要穴,力道稍重便会剧痛钻心。可那人除了喉咙里的怪响,身子竟没半分挣扎,连手臂的肌肉都没绷紧,仿佛痛觉被抽走了。

“装得再像,”扁鹊拔出金针,针尖干干净净,连血珠都没沾,“脉不会说谎。”

第二节 三指断伪

中间那名喘息者突然剧烈咳嗽,咳出的痰落在雪白雪的丝帕上,竟呈诡异的粉红色。他咳得越发厉害,腰都弓成了虾米,仿佛下一秒就要背过气去。

“先生请看,”夏无且立刻上前,将丝帕举到扁鹊眼前,帕子上的粉红痰渍像朵畸形的花,“此乃肺痨重症,吾已备下‘百部散’,连服七日却不见效。先生若能治,便是秦宫之幸。”他故意把“百部散”三个字咬得极重,这是治肺痨的常用药,寻常医者定会顺着他的话头附和。

扁鹊却绕到那人背后,手掌虚按在他后心“肺俞穴”的位置。掌下传来的震动浮而不实,像敲在空心的陶瓮上,没有真肺痨者那种深沉的共鸣。他再搭脉时,指尖感受到的脉搏轻得像羽毛,浮在皮肉之上,稍一用力便消失无踪——这是典型的“假脉”,是刻意憋气、收紧胸肌造成的。

“夏太医的百部散治不了他的病,”扁鹊收回手,目光落在那人紧抿的嘴唇上,那里泛着不正常的青紫色,是憋气太久的征兆,“他不是肺痨,是‘恐病’。”

“胡说!”喘息者猛地抬起头,胸口起伏得更厉害,脖子上的青筋根根暴起,“吾日夜咳喘,痰中带血,岂能有假?你这齐人,莫不是想欺瞒秦宫!”

“你咳喘时,肩背纹丝不动。”扁鹊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敲在青铜上,清晰有力,“真肺痨者,肺气不足,咳喘必牵动背肌,因需借力于肩。你且深吸一口气,再让我诊。”他说着,三指再次搭上那人的腕脉。

喘息者脸色骤变,嘴唇哆嗦着,竟忘了继续憋气。脉搏瞬间变得平稳有力,之前的浮虚感荡然无存。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被自己顺畅的呼吸堵得说不出话来。

夏无且的脸沉得像锅底,正想呵斥,却见扁鹊已走向那名跛足者。那人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左腿裤管空荡荡的,似乎肌肉早已萎缩。他见扁鹊靠近,急忙拄着木杖后退,枣木杖头在金砖上划出刺耳的“吱呀”声,听得人牙酸。

“吾这腿,是三年前随吾王狩猎时被熊抓伤的,”他瓮声瓮气地说,刻意拖着左腿,每一步都把木杖顿得震天响,“太医说筋骨已断,再难复原。先生若能治好,吾愿献上黄金百两。”

扁鹊蹲下身,没去看他膝盖上那道狰狞的疤痕(后来才知是用朱砂画的假疤),反而将手指按在他的脚踝“太溪穴”上。指腹下的脉搏沉而有力,像地下奔涌的潜流,藏着暗劲——若是真的筋骨断裂,此处的脉必沉涩如刀刮木,绝无这般充盈的气血。

“你的腿伤是真的,”扁鹊突然起身,动作快得让人看不清,“但早已痊愈,是你自己不肯伸直。”话音未落,他突然抬脚,看似随意地踢向那人的左腿腘窝。只听“哎哟”一声痛呼,那人竟条件反射般猛地伸直了腿,站得笔直,哪里有半分跛相?

木杖“哐当”落地,在金砖上滚出老远。

殿内死寂,只有铜灯的火苗“噼啪”爆响。三名假病者面如死灰,瘫在地上瑟瑟发抖。

“你……你如何得知?”跛足者的声音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扁鹊从药箱夹层里取出一卷竹简,是墨家密探连夜送来的《秦宫近侍起居注》,上面用墨笔密密麻麻记着三人的底细:“抽搐者是管酒的内侍赵信,前日因打翻秦王的玉杯被杖责三十,‘中邪’是他每年必用三次的避祸手段;喘息者是兵符保管吏钱不韦,近日穰侯查私兵查得紧,他夜夜难眠,才憋出这假咳;而你,郎中令李敢,”他看向那名“跛足者”,“三年前确是被熊抓伤,却因怕再被派去上郡监军,故意装作未愈——上郡苦寒,不如秦宫舒坦,是吗?”

最后那句“是吗”像重锤,狠狠砸在李敢脸上。他猛地磕头,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咚咚”的响。

夏无且猛地攥紧拳头,银质针盒被捏得变了形,尖锐的边角刺进掌心:“你竟敢私查秦宫秘事!按秦律,当诛九族!”

“医道即人道,”扁鹊将竹简卷好,声音陡然提高,震得殿梁上的积尘簌簌落下,“医者望闻问切,本就是辨真伪、识虚实。连真假病都分不清,何谈治君王之疾?以伪病试真医,是秦宫医道之耻!是对天下医者的羞辱!”

第三节 烛影权谋

“好一个‘秦宫医道之耻’!”殿外突然传来苍老的笑声,像磨盘碾过石子。

众人转头,只见穰侯魏冉披着紫貂裘,拄着玉杖,慢慢走了进来。他的背驼得厉害,像座弯弯的桥,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扫过谁,谁就忍不住打哆嗦。夏无且脸色煞白,“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官帽都掉了。

“无且啊,”魏冉的玉杖顿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笃”声,“本侯让你考较先生,你就是这么考的?拿三个装病的奴才戏耍天下名医,传出去,我大秦的脸面往哪搁?”

夏无且磕头如捣蒜:“属下该死!属下只是想试试先生的手段……”

“手段?”魏冉的目光转向扁鹊,像鹰隼盯着猎物,“先生的手段,本侯算是见识了。三指断伪,比廷尉审案还准。”他话锋一转,突然提高声调,“赵信、钱不韦、李敢三人,欺瞒君上,亵渎医道,拖下去杖毙!”

侍卫们立刻上前拖人,三人的惨叫声刺破殿宇,听得人心头发麻。扁鹊却上前一步:“穰侯请恕,他们虽装病,却也是可怜人。赵信怕再受杖责,钱不韦怕丢了性命,李敢怕去苦寒之地——皆是‘恐’字作祟。不如让在下为他们‘治’好这‘心病’?”

魏冉眯起眼:“哦?先生还能治心病?”

扁鹊没说话,取出三根金针,分别刺入赵信的“人中穴”、钱不韦的“膻中穴”、李敢的“阳陵泉”。不过片刻,抽搐的不抽了,喘息的平稳了,跛足的能走了。“赵信缺‘勇’,刺人中以醒神;钱不韦缺‘安’,刺膻中以宽胸;李敢缺‘行’,刺阳陵泉以通络。”他收回针,“心病还需心药医,他们缺的不是药,是直面困境的胆气。”

魏冉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大笑:“好!好一个‘心病需心药医’!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见识更是不凡。明日起,你便在太医署候命,随时为吾王诊病。”他转身离去时,袖口的玉佩撞在玉带钩上,发出“叮”的脆响,像在敲打某种暗号。

夏无且等人灰溜溜地退下,殿内只剩扁鹊一人。铜灯的影子在墙上摇晃,忽明忽暗,像无数双监视的眼睛。他从药箱里取出《五十二病方》,翻到“佯病”篇,上面用朱砂写着:“人有佯病者,或缩颈,或鼓腹,或跛足,皆为避事也。其脉浮虚,其气散乱,虽形病,实无病也。”字迹苍老,是长桑君的批注,与今日所见一一对应。

“脉有真假,治有虚实,”扁鹊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医人先医心,医国先医政。脉伪则身病,政伪则国衰。”烛火将字迹映在墙上,与秦宫的阴影交织,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

第四节 医道立威

次日天刚亮,扁鹊就在太医署的石阶上晒药草。艾草、当归、独活……摊开的药草在晨光中泛着绿,像一片小小的田野。

夏无且带着几名太医从石阶下走过,故意把药碾子推得震天响,石碾子碾过药渣的“嘎吱”声,像在故意捣乱。“扁鹊先生倒是清闲,”夏无且站在石阶下,仰头看着扁鹊,语气里的酸气能腌咸菜,“昨日那手断伪的本事确实厉害,只是不知遇上真病,还能不能这么神?”

扁鹊翻动着艾草,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石阶上砸出小小的湿痕。“夏太医可知,为何他们偏要装中邪、肺痨、跛足?”他没抬头,声音被风吹得很轻,却字字清晰,“中邪属‘神’,肺痨属‘气’,跛足属‘形’。神、气、形,人之三宝,也是国之三宝。装病装这三样,恰是因为他们丢了这三宝——失了神则胆怯,失了气则心虚,失了形则懦弱。”

夏无且的脸瞬间涨红,像被人扇了耳光——他昨日向魏冉谎报,说扁鹊医术平平,不堪大用,此刻听这话,分明是在暗讽他也丢了医者的“三宝”。

“你少在这里妖言惑众!”一名年轻太医忍不住呵斥,“医就是医,哪来那么多歪理!”

“歪理?”扁鹊直起身,目光扫过众人,“《素问》有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连病之真伪都辨不出,何谈医人?连人之虚实都看不清,何谈医国?夏太医让装病的奴才考验医者,就像让奸臣评判忠良,不是蠢,就是坏。”

这话像针,刺得夏无且等人脸色铁青。正在这时,一名小内侍跌跌撞撞跑来,发髻都散了:“不好了!吾王突然头痛欲裂,满地打滚,请各位太医即刻进宫!”

夏无且等人顿时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收拾针药。扁鹊却慢悠悠地将晒干的艾草捆成束,放进药箱。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昨日那三场假病只是序幕,秦王的病才是真正的“脉”,藏着秦宫最深的虚实,也藏着他能否在咸阳立足的关键。

他最后看了眼初升的太阳,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太医署的石阶上,又直又长。“走吧,”他背起药箱,七星针在箱中轻响,像在应和他的脚步,“去看看这大秦的‘脉象’。”

石阶下,夏无且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佝偻,而扁鹊的脚步却沉稳有力,每一步都踩在艾草的清香里,踩在医道的根基上。咸阳宫的铜钟突然敲响,声浪漫过城墙,震得药草叶上的露珠纷纷坠落,像一场无声的雨,洗去尘埃,也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而扁鹊知道,无论风暴多烈,他手中的针、心中的道,永远是最稳的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