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 > 第252章 日本“右翼分子”的论调

从京都民宿的窗台望出去,晨雾还没散尽,鸭川的水面泛着冷光。手机震动时,我盯着屏幕上“美子”两个字,指尖顿了半秒才接起——自上次在东京分手,我们已经三个月没联系,连郑克瀛前几天提起“樱井文化交流株式会社”时,我都刻意避开了她的名字。

“阿曹,”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软得像浸了温水的棉线,带着点刻意压下的沙哑,尾音还轻轻晃了晃,“我在你民宿楼下的咖啡店,带了你爱吃的鲷鱼烧,还是银座那家老店的,豆沙馅没放太多糖,你上次说太甜……”

我抓起外套下楼时,一眼就看见她坐在靠窗的位置。米白色风衣搭着同色系丝巾,发尾别着枚珍珠发卡——还是我去年在银座三越给她买的那只,她居然还戴着。听见脚步声,她猛地抬头,眼底瞬间亮起来,像落了满眶的星子,连嘴角的弧度都软得发甜。可看清我紧绷的脸,那光亮又慢慢沉下去,覆上一层薄霜,却还是起身替我拉开对面的椅子,手指不经意擦过我的手背,温温的,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听说你跟苏瑶见了?是我让她找你的,知道你在查九菊派的事,她在大阪认识不少古建筑研究者,能帮上忙。”

咖啡杯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表情,可她的目光始终黏在我身上,连我指尖摩挲杯沿的小动作都没放过。苏瑶确实提过“是樱井社长让我联系您”,可我没料到,她会用这样带着旧情的姿态,不请自来地出现在我面前。“为什么现在才找我?”我声音比预想中沉,没敢看她的眼睛。

她搅动着咖啡勺,银勺碰在骨瓷杯壁上,发出细碎的响,像在打某种温柔的暗号:“森川玄一最近跟龙川启介走得近,龙川在组织一个‘中日历史文化研究会’,表面是学术交流,其实是右翼分子的外围据点——他们在找对中国文化有‘偏见’的青年,想拉去当代理人,帮九菊派在中国做‘地脉监测’的前期铺垫。”说着,她抬眼望我,睫毛轻轻颤,像蝴蝶停在眼睑上,连语气都软了几分,“我知道你在查森川和九菊派的关系,这个研究会,你得去。”

这话里的急切,倒像极了从前她帮我藏风水文献时的模样——那时我在东京查九菊派旧案,她半夜把家族收藏的《京都地脉图》偷出来给我,手指还沾着书页的墨香,也是这样,眼神里裹着担忧和依赖。我没接话,她却忽然伸手,指尖轻轻勾了勾我的手腕,还是熟悉的温度,带着点薄汗:“阿曹,我知道你还在怪我上次没跟你说实话,但这次……我身不由己。”她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要贴到我耳边,“我祖母那辈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具体的我没法多说,九菊派握着当年留下的旧物当作把柄,说要是我不配合,就把那些东西公之于众,让樱井家彻底抬不起头。”

我心里一软。从前在东京,她总翻着祖母的老照片沉默,照片背景里偶尔能瞥见中式纹饰的屏风,她却从不愿多讲来历,只在我追问时,轻轻靠在我肩上说“以后带你去看”。现在想来,那些沉默里藏着多少没说出口的委屈。“苏瑶也去?”我问,语气松了些。

“她会陪你一起,”她立刻点头,从包里拿出张烫金邀请函,推到我面前时,指尖还悄悄碰了碰我的指腹,“对了,下个月我们公司组织的‘中日青年文化溯源’,路线定了——先去西安,再走洛阳、咸阳,都是隋唐时期的都城。主题就聊‘隋唐历史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本这边会派20人的代表团。”她顿了顿,目光忽然柔下来,带着点藏不住的期待,“我希望你也来,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日本人对中国的真实认知吗?这是最好的机会。而且……这次路线会经过秦岭。”

“秦岭”两个字落进耳朵里,我指尖猛地一顿——去年深秋的风、山间的雾、她落在我肩头的发丝,那些暧昧的、没说透的片段突然涌上来,像被按了回放键。她显然也想起了旧事,耳尖悄悄泛红,却没再多说,只轻轻攥了攥衣角:“你要是愿意来,我把你的名字加到代表团名单里。”

我抬眼看向她,她的睫毛垂着,眼底泛着细碎的光。那些没说出口的怨怼和犹豫,在她带着期待的目光里,突然软了下来。我没说话,只是轻轻攥了攥手里的邀请函。她见我没反驳,嘴角慢慢翘起来,像偷吃到糖的孩子:“那我就当你同意了。明天苏瑶会提前在书房门口等你,别迟到。”

她说话时,目光始终没离开我,连呼吸都带着点小心翼翼的黏糊——情人久别重逢的缱绻,混着阴谋的冷意,像杯加了冰的清酒,入口烈,咽下去却发苦。我收起邀请函,她才恋恋不舍地收回手,眼底闪过一丝慌乱:“我……我先回公司了,鲷鱼烧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走了两步,又回头看我,眼神里裹着化不开的温柔。

她走后,我咬了口鲷鱼烧,豆沙馅还是热的,却没了从前的甜。

第二天下午,苏瑶早早就在“和风书房”门口等我,穿了件黑色风衣,手里攥着份打印好的资料,纸角都被捏得发皱。刚听完她讲橘川隆一、藤堂健和松浦奈绪的底细——专挑中国文化“漏洞”说,还总拿二战做文章,我心里的火就窜了上来,转身就要走:“跟这群人有什么好聊的?无非是听他们歪歪扭扭说一堆谬论,浪费时间!”

苏瑶连忙拉住我,语气急却稳:“你别急啊!正因为他们是右翼,我们才更该去!你不是想查九菊派吗?他们跟森川走得近,说不定能从他们嘴里套出点消息。而且,中国要想真正让别人正视,首先得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歪曲我们的——知己知彼,才能戳破他们的鬼话。”她顿了顿,又放软语气,“就当是去看看他们的底,别跟他们置气,好不好?”

我深吸一口气,想想她说的也对——总不能光靠生气,得知道对手的套路。压下火气,跟着她上了二楼。长条桌旁已经坐了七八个人,除了橘川、藤堂和松浦,还有两个中国青年——男生穿着简单的白t恤,女生背着帆布包,两人坐得有些拘谨,看模样像是被“文化交流”的名头吸引来的,眼神里满是懵懂。龙川启介见我们进来,立刻堆起笑,眼镜片都快笑成了月牙:“曹先生,苏小姐,可算等你们来了!这位是京都大学的橘川隆一教授,还有藤堂健先生、松浦奈绪小姐,都是研究中日文化的专家。”

我点头落座,橘川隆一立刻端起茶杯递过来,手指上的玉扳指泛着油光,语气里的傲慢几乎要溢出来:“曹先生研究中国风水?我倒想请教下,你们所谓的‘风水’,不就是看方位、算吉凶的迷信吗?比起我们日本的‘家纹文化’‘庭院美学’,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你们连自己的传统都没守住,把古建筑拆了盖高楼,把节气过成了购物节,谈什么研究?再说隋唐文化,你们现在能看到的唐代遗迹有多少?还不是靠文献瞎猜?我们日本的奈良、京都,可是完整保留了唐代建筑样式,连茶道、书道都是从唐朝学来的,现在倒成了我们的‘国艺’,你们却连传承都做不到,这不就是‘学不像还丢得快’?”

他说话时,手指在桌上敲着节奏,眼神扫过我,像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学生。我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旁边的藤堂健立刻接话,声音又尖又细:“橘川教授说得对!我去年去西安,看大雁塔周围全是高楼,古城墙下还摆着小吃摊,哪有半点‘古都’的样子?反观我们京都,二条城、清水寺周围连电线杆都要藏起来,这才是对文化的尊重!还有你们的年轻人,连清明节都在网上‘云祭祖’,端午就知道吃粽子,根本不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日本的年轻人,每年都要学茶道、练剑道,这才叫传承!”

那两个中国青年互相看了看,女生小声跟男生嘀咕:“咱们上次去西安,好像真的看到城墙下有小吃摊……”男生皱着眉没接话,显然也被这番话搅得有些迷茫。这时松浦奈绪推了推金边眼镜,话题突然转向二战,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狡辩:“其实说到底,二战也不是全是坏事——日本当年通过战争,从东亚获取了多少资源?那些矿产、文物,不都成了战后发展的基础?这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罢了。你们总骂日本‘侵略’,可美国不也一样?靠着战争发家,现在还在全世界驻军,说什么‘维护秩序’,本质不也是掠夺?但人家强啊,所以全世界都得服!我们日本就是学美国的‘强者思维’,才从战后废墟里站起来的——反观中国,总揪着‘受害者’身份不放,格局太小了。再说现在,你们经济是发展快,可科技、文化不还是靠模仿?芯片做不出来,电影不如好莱坞,连年轻人都喜欢日本动漫、美国游戏,这就是‘强’吗?”

这话一出,连那两个懵懂的中国青年都变了脸色,男生忍不住攥紧了拳头。我再也按捺不住,“啪”地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严肃得没半点温度:“松浦小姐说‘丛林法则’,那我倒想问问,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算不算‘弱肉强食’?最后被美国投了两颗原子弹,是不是也该认这‘法则’?至于‘战争获利’,你知道南京大屠杀里,日本士兵抢走了多少中国百姓的粮食、文物?你知道东北的煤矿被你们掠夺了多少年?那些不是‘资源’,是中国人的命!你说中国‘模仿’,可你忘了,日本的新干线技术最早源自德国,半导体产业靠美国扶持,现在倒来指责中国?我们的高铁、5G、航天技术,哪一样不是靠自己研发?你所谓的‘强者思维’,不过是‘欺软怕硬’的遮羞布!”

我顿了顿,目光扫过橘川隆一:“橘川教授说日本保留了唐代文化,可你敢不敢说,奈良东大寺的建筑图纸,是抄的中国洛阳白马寺?你敢不敢说,日本的‘和歌’,是从中国的唐诗演变来的?你一边用着中国文化的衍生品,一边骂中国‘没传承’,这不叫‘研究’,叫忘恩负义!西安的古城墙、大雁塔,经历了千年风雨,现在还在守护着这座城市,而你们所谓的‘保留’,不过是把文化当成‘展品’,连背后的历史都不敢正视!”

橘川隆一猛地拍了下桌子,茶水都溅了出来,脸色涨成猪肝色:“你这是歪曲历史!我们是在讨论文化和发展,不是要翻旧账!”

“历史从来不是‘旧账’,是用来警醒未来的镜子。”我声音不大,却让他的怒火瞬间哑了火,“你们不敢提侵略,不敢提战犯,却敢对中国指手画脚,这不是‘文化交流’,是对历史的亵渎!”

说着,我起身就要走,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再也不想跟这群颠倒黑白的人多说一句。苏瑶连忙拉住我,压低声音劝:“阿曹,别冲动!现在走了,反而让他们觉得你理亏!你不是想了解日本的真实想法吗?今天他们说的这些,才是右翼分子的真心话!只有听清楚、记下来,以后才能戳破他们的谎言!西安之行还等着我们,现在不能跟他们闹僵!”

我深吸一口气,看着苏瑶恳切的眼神,又看了看旁边两个中国青年期待的目光,慢慢压下火气。龙川启介脸色发白,想开口却插不上话,只好转移话题,又提了提西安之行,话里话外都在强调“日本对传统的保留”,却半句没提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这时我余光瞥见门口的樱井美子,她正对着我轻轻摇头,眼底满是担忧——显然是怕冲突升级,给九菊派留下发难的借口。

我重新坐下,收起手机:“今天就到这里吧,真正的文化交流,不该是偏见的堆砌,更不该是历史的歪曲。希望下次再聊时,我们能站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说罢,等苏瑶收拾好资料,我起身往外走,那两个中国青年也连忙跟上,路过樱井美子时,她悄悄说了句“小心”,声音轻得像一阵风,指尖还在我袖口轻轻碰了下,带着旧情的温度。这场“研究会”,让我彻底看清了右翼分子的荒谬与傲慢,而西安之行藏着的暗流、秦岭旧事勾着的情愫,还有九菊派藏在暗处的目光,都在提醒我——接下来的路,只会更难走,但我必须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