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 > 第249章 桃木符贴在心口

还有本1978年再版的《台湾地脉与皇民化》,作者是个叫佐藤清彦的风水师,书里避重就轻地提“日据时期对台湾的地脉改造”,实则写的全是如何破坏台湾与大陆的龙脉联系。里面记载,1939年九菊一流曾在台湾阿里山挖了三道“断脉沟”,说是“疏导山洪”,实则是想切断阿里山与福建武夷山的脉气;还在台南的赤嵌楼旁埋了十二块“镇石”,每块石头上都刻着九菊图腾,书里得意地写“此石一埋,台湾脉气不与支那通”——这些文字,字字都像刀子,扎得人心里发疼。

最让我心惊的是一本未公开出版的手稿,藏在图书馆的“特别文献区”,得申请才能查阅。手稿的作者是二战时随军的九菊一流风水师,里面详细记录了1940年在台湾日月潭的“锁龙行动”:他们以“修建水电站”为名,在潭底打了九根铁桩,每根铁桩都裹着符咒,桩顶还铸了“八纮一宇”的纹样,目的是“钉死台湾龙脉的水脉”;手稿里还画着潭底的地形图,标注着“铁桩呈九宫分布,可断武夷脉气入台”——这正好印证了陈野说的“九菊一流对台湾龙脉的斩首钉腹”,不是传言,是实打实的阴谋。

除了这些旧着,我还查了近些年的出版物。2010年有本《现代都市风水与国家气运》,作者是个年轻的九菊派传人,书里不再提“武力夺脉”,转而大谈“文化渗透”,主张“以日本企业为载体,在海外建含煞气的建筑,潜移默化窃气”。书里专门提到上海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称其为“现代风水战的典范”,还建议“在华南地区多建日式风格的商业综合体,以冷色调和锐角设计散阳气”——原来他们的手段一直在变,却始终没离开“窃气镇脉”的核心。

查到兴起时,我常忘了时间,闭馆时被管理员提醒才惊觉天已黑透。走在武藏野市的小路上,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摘抄和批注,每一条都透着九菊一流的阴邪。路过一家24小时便利店,我买了瓶热咖啡,指尖触到冰凉的瓶身,忽然想起陈野说的“要把真相说给更多人听”——这些藏在图书馆里的文字,这些刻在土地里的阴谋,不能就这么埋着。

回到公寓,我把笔记本摊在桌上,就着台灯的光整理查到的线索:从1925年的《大日本地脉考》到2010年的《现代都市风水与国家气运》,九菊一流近百年的风水阴谋脉络逐渐清晰;从台湾阿里山的“断脉沟”到日月潭的“锁龙铁桩”,他们对台湾龙脉的破坏步步紧逼。我摸出手机,给陈野发了条消息,附上几张手稿的照片,末尾写着“陈先生,查到的东西比想象中更狠,等您有空,想跟您细聊”。

消息发出没几分钟,陈野就回了过来:“后生做得好!这些都是铁证,慢慢来,注意安全,别让人盯上。”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我又摸了摸胸口的桃木牌,阳台外的月光正好照在笔记本上,那些记录阴谋的字迹在月光下格外清晰。我知道,接下来的路还长,但只要能把这些真相挖出来、传出去,就算是在护着咱们的龙脉——这是我能做的,也是我必须做的。

指尖划过《大日本地脉考》的版权页,泛黄的纸面上印着“大正十四年(1925年)东京博文馆出版”,定价“金一元五十钱”,扉页还有当年读者的铅笔批注“山田氏之论,实乃大日本扩张之钥”——这些细节像针,扎得人心里发紧。我特意核对了馆内的藏书编号“和史·地3-1782”,确认这是首版原刊,不是后世翻印,书末附的“九菊一流地脉勘察路线图”上,用红墨水标注的中国东北、台湾等地的“脉气节点”,连经纬度都标得清清楚楚,可见当年的谋划有多周密。

在古籍区的密集书架里,我还翻到了一本更罕见的稿本——《台湾地脉改造实记》,没有出版信息,封皮上写着“昭和十四年(1939年)九菊一流内部刊行”,藏书编号是“秘·和史·外3-0041”,借阅记录里只有寥寥几个名字,最近一次借阅还是1987年,署名是“日本地脉学会”。翻开线装的内页,毛笔字写得工整却透着狠劲,详细记录了1939年改造阿里山龙脉的全过程:“于阿里山主峰南麓掘沟三道,深三尺、宽五尺,沟底埋铜制符咒三十又六,每符间隔一丈,以断武夷脉气入台之途”,还附了手绘的沟谷剖面图,标注着“沟底铺日本本土火山灰,以阻地气流通”——这些从未公开的细节,比公开出版物更露骨,也更让人脊背发凉。

至于那本1978年再版的《台湾地脉与皇民化》,我在现代文献区找到了“昭和五十三年(1978年)大阪创元社”的版本,ISbN编号“4-488-02176-3”,书后附有“参考文献”,竟列出了1940年九菊一流《日月潭锁龙实施报告》的内部编号“九菊秘档·台07-12”,标注“藏于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图书馆,限特定人员查阅”。我按图索骥去查这篇报告,却被管理员告知“该文献属未公开档案,需经防卫省批准方可查阅”——这更印证了陈野的话,九菊一流对台湾的风水黑手,至今还有大量证据被日本官方捂着,不愿公之于众。

近些年的出版物里,2010年那本《现代都市风水与国家气运》(东京讲谈社出版,ISbN“978-4-06--5”)的野心藏得更深。书里用大量建筑效果图对比“日式锐角建筑”与“中式圆润建筑”的“气脉影响”,还引用所谓“东京大学环境研究所数据”,声称“冷色调建筑可降低周边地脉活跃度”——看似科学的包装下,藏的还是“以邪术散正气”的老套路。我在书后的“企业合作名单”里,看到了多家日本知名房企、车企的名字,甚至还有两家曾参与上海、广州商业项目的企业,这说明九菊一流的风水阴谋,早已和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绑在了一起,不是孤立的“玄学行为”。

除了这些能公开查阅的资料,图书馆的“特别文献区”还藏着些更隐秘的东西。有一份1995年的《九菊一流海外地脉活动纪要》,是用打字机打印的,没有出版信息,只有“内部参考·阅后销毁”的字样,不知为何流落到了图书馆。里面提到“于台湾日月潭原锁龙桩旧址附近,以‘旅游开发’名义设立观测点,持续监测脉气变化”,还记录了“1998年向台湾某民间风水团体捐赠‘日式风水仪器’,实则内置脉气干扰装置”——这些内容没有任何公开渠道可查,若不是偶然发现,恐怕永远会被埋在故纸堆里。

闭馆前的最后半小时,我在微缩胶卷区找到了1941年《朝日新闻》的缩印版,其中一则不起眼的“台湾建设新闻”提到“日月潭水电站附属工程完工,埋设‘镇水碑’九座”,配图里的石碑造型与九菊一流的“锁龙碑”纹样高度相似——这说明他们当年的阴谋,还披着“建设”的外衣,连媒体报道都成了掩护。我把胶卷编号“朝新·1941-10-23·社会版”记在笔记本上,心里更清楚:九菊一流的阴邪动作,从来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地藏在历史、文化、建设的壳子里,稍不留意就会被忽略。

走出图书馆时,晚风带着凉意,我把记满细节的笔记本抱在怀里,像抱着一堆滚烫的证据。这些书的出版信息、藏书编号、隐秘档案的线索,不是凭空编造的文字,是刻在纸页上的阴谋,是九菊一流近百年不曾停手的证明。我掏出手机给陈野发消息,把查到的ISbN编号、藏书编号、未公开档案的信息一一附上,末尾加了句:“这些证据够实了,就是还有太多隐秘档案查不到,得想办法再挖。”

没过多久,陈野的消息回了过来:“这些编号很关键,后续我托人去防卫省图书馆试试。你注意安全,别在图书馆查得太频繁,容易引人注意。”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我攥紧了手机,路灯的光落在笔记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有了重量——我知道,收集证据的路还很长,但每多找到一个编号、一份文献,就是对九菊一流阴谋的一次揭穿,也是对咱们龙脉的一次守护。

武藏野市的清晨总裹着杉树林的清香,我渐渐摸清了这里的节奏:每天清晨六点半起床,在阳台对着朝阳站十分钟——柳先生说这是“采正阳之气”,桃木牌贴在掌心,能隐约觉出暖意;七点半出门,坐二十分钟电车到早稻田大学附近的华语培训机构,我找了份助教的兼职,帮来日本的中国学生适应语言环境,工作不算累,却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偶尔还能从他们口中听到些各地的风水传闻;晚上六点下班后,要么去图书馆再泡两小时,要么回公寓整理白天查到的资料,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两本,每页都贴着便签,标注着文献编号和关键信息。

这样平静的日子过了一周,手机忽然弹出沈清禾的消息,带着她惯有的活泼语气:“阿曹,我从京都研学回来啦!明天下午三点,早稻田南门的‘拾光咖啡’见好不好?我给你带了京都的宇治茶,还淘到本你上次念叨的《日本建筑风水考》,里面有不少九菊一流的冷门记载呢!”

看到消息时,我正对着笔记本上“九菊一流台湾锁龙桩”的手绘示意图发呆,指尖猛地攥紧了笔。这些天满脑子都是地脉、邪局、文献编号,几乎快忘了,在早稻田还有个满心满眼都是我的沈清禾——那个读建筑学、总爱扎着高马尾,说起建筑图纸时眼里有光,看我的时候眼神又软得像水的姑娘。我们曾在早稻田的樱花树下牵手散步,曾在她租住的公寓里一起煮火锅,她还笑着说“以后咱们住一起,省得来回跑,还能一起改模型、查资料”,可现在,我却对着她的消息犹豫了足足五分钟,才敲下一句:“好,明天见。”

第二天下午,我提前二十分钟到了咖啡馆。选了靠窗的位置,能看见从早稻田方向来的路。我特意翻出了沈清禾去年给我买的浅灰色衬衫,熨得平平整整,把桃木牌往衣领里塞了塞,指尖反复摩挲着袖口——明明是见最熟悉的人,心却跳得比面对九菊一流的和服女人时还乱,连呼吸都带着点发紧。

“阿曹!”熟悉的声音撞进耳朵,我抬头,看见沈清禾背着双肩包跑过来,额前碎发沾着薄汗,白色的建筑学系服外套搭在臂弯里,脸上带着旅途的倦色,可一看见我,眼睛立刻亮成了星星,“等很久啦?我刚去系里交了研学报告,一路跑过来的,你看我给你带的茶!”

她在我对面坐下,迫不及待地从包里掏出一个素雅的茶罐,又拿出那本深蓝色封皮的旧书,推到我面前:“这书是在京都的旧书铺淘到的,老板说以前是阴阳家的后人收藏的,里面有几页专门写九菊一流怎么改建筑格局窃气,你查资料肯定用得上。”说着,她的目光在我脸上转了转,眉头轻轻蹙了起来,语气里带着疑惑:“阿曹,我研学走之前,不是跟你说好了,等我回来咱们就一起找个大点的公寓住吗?怎么我问你,你却说自己在武藏野租了房?”

我接过书的手顿了顿,指尖触到她递过来的温度,却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只闷声说:“清禾,谢谢你,总替我操心这些。我……就是最近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自己住方便点,不用迁就彼此的作息。”

“处理事情?什么事呀?”沈清禾往前倾了倾身子,眼神里的疑惑更重了,还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担忧,“你之前不是说兼职和查资料都在早稻田附近吗?武藏野离这边不近,来回通勤多费时间啊。而且……我总觉得你这阵子有点不一样,跟我说话也躲躲闪闪的,是不是我不在的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她的话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中了我心里最不敢碰的地方。我赶紧偏过头,看向窗外的人流,声音有点发涩:“真没发生什么,就是查资料需要安静的环境,有时候要整理到半夜,怕吵到你。而且武藏野那边人少清净,适合静下心来做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