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 > 第197章 我被袭击受了伤

路过佐藤家时,门后的收音机还在唱,只是换成了播报天气的男声。屋檐下的排水沟里,漂着片刚落的紫阳花瓣,顺着水流拐了个弯,恰好停在雨帘的铁环下,像被什么人轻轻托住了。

“魏教授说‘人居是人的影子’,”她忽然放慢脚步,踢到块硌脚的石子,我们的影子在地上依偎着,“你看这些屋子挤在这儿,像不像一群人挨着坐,既不想碰着对方,又怕离得太远。”我想起研究室里那幅镰仓工人町的老地图,每栋屋子的间距都标得清清楚楚,精确到寸,忽然觉得她的话像枚图钉,轻轻就把眼前的景象钉在了记忆里。她转过头,我们的目光在阳光里缠了会儿,她先移开视线,往巷口走了两步,“快到车站了。”

快到若宫通时,沈清禾指着一户人家门口的信箱:“你看那上面贴的便签,用透明胶带封着,写着‘快递请放隔壁便利店’,字里行间都在说‘别来打扰’,却又把路指得明明白白。”风掀起她的刘海,我想说点什么,却看见她眼里的光,像此刻町屋檐角的风铃,轻轻晃着。

阳光渐渐热起来,巷子里的风铃响得更欢了。我望着那些挤在一处的屋顶,忽然觉得它们像一群沉默的人,肩膀挨着肩膀,却都在自己的檐角下,藏着片小小的天空。

回程的新干线穿过隧道时,沈清禾正对着笔记本画雨帘的纹样。车窗外的海渐渐沉进暮色里,橘红色的光漫过她的笔尖,在纸页上晕开淡淡的暖。她忽然把本子往我这边推了推,我们的手臂贴在一起,“你看这铁环的弧度,和你上次画的四合院影壁弧度,是不是有点像?”

隧道出口的光涌进来时,我看见她睫毛上沾着点夕阳的金,忽然想起今早出门时,她帆布包上挂着的那枚银杏叶挂坠——和我书桌上那枚桐木书签上,她补画的那片叶子,连脉络都长得一样。车过横滨时,邻座的老太太正把吃剩的梅子核用纸包好,放进随身的布袋里,说要带回家种在院子里。沈清禾看着窗外掠过的灯火,忽然轻声说:“你觉不觉得,这些细碎的认真,其实和我们老家的‘过日子’,也没那么不一样?”她的头慢慢靠过来,抵在我的肩膀上,像靠在熟悉的屋檐下,列车的震动里,我闻到她发间的柑橘香,和来时一样。

回到东京后的日子,像被新干线的速度拉长,窗外的街景匆匆掠过,脑海里却总浮现镰仓工人町的屋檐。研究室的灯光下,我对着摊开的图纸发呆,沈清禾从资料架后转出来,手里拿着本《日本民居史》,“还在想镰仓的事?”她把书往桌上一放,手指点着封面上的和式木屋,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

“我在想,”我把铅笔在图纸边缘敲了敲,“那些连栋屋挨得那么近,可屋里的人,好像都隔着层看不见的东西。”她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把马尾辫往肩后一甩:“你是说,那种既在一处,又互不干扰的感觉?”她说话时,窗外的暮色漫进屋里,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图纸上,像两尊剪影。

那天傍晚,我们沿着学校旁的运河散步,河面上漂着从街边樱花树落的花瓣,被路灯照得发白。“你发现没,”沈清禾忽然停住脚,“在日本,人和人之间,好像都习惯保持距离。”她弯腰捡起片花瓣,手指轻轻捻着,“就像那些町屋,屋檐挨着屋檐,却各有各的院子。”

我想起在镰仓的那几天,无论是巷子里碰到的主妇,还是食堂里的老头,大家都客客气气,笑容礼貌又疏离。“他们爱喝生冷的东西,”我望着运河对岸亮着灯的居酒屋,“内心好像也像被冰镇过,少了点温度。”沈清禾笑了笑,胳膊轻轻碰了碰我的:“相比之下,国内的人情味,就像老家冬天的热炕头,暖烘烘的。”

路过一家小杂货店时,门口的风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店里的老板正坐在柜台后看报纸,见我们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又低下头去。沈清禾拿起架上的一个小摆件,是个绘着富士山的陶瓷杯,“你看,就算店里没别的客人,他也不会主动搭话。”她把杯子放回原位,手指在杯沿上滑过,“不像在国内,老板早凑过来问东问西了。”

从杂货店出来,我们在河边的长椅上坐下。对岸的居酒屋里传出笑声,间或夹杂着几句日语的寒暄,但都像被河水隔开,传不到这边来。“在日本,邻里之间也很少串门吧?”我问。沈清禾点点头,把腿上的帆布包抱得更紧:“他们觉得贸然去别人家,是很失礼的事。”她望着河面上闪烁的灯光,“这种疏离,有时候让人觉得安静,可久了,又有点寂寞。”

“还记得在镰仓的那个老太太吗?”我想起蔬果店门口,那个送我们紫苏叶的老人,“她虽然笑着和我们说话,可眼神里,还是透着点拒人千里的意思。”沈清禾把下巴搁在包上,“但在国内,随便走进哪家院子,主人都会拉着你喝茶唠嗑,生怕招待不周。”她转过头看我,眼睛在路灯下亮晶晶的,“那种热络,是刻在骨子里的。”

运河的水缓缓流淌,像在诉说着这个国度的沉默。我想起国内老家的四合院,邻里间共用一个院子,孩子在院里追跑打闹,大人们在树下摇着蒲扇聊天,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端出来分享。“国内的人情味,是烟火气里的热闹,”我对沈清禾说,“大家的生活,像拧在一起的麻绳,分不开。”她笑了,伸手把我肩头的一片花瓣拿掉:“可在日本,每个人都像独自行走的旅人,就算身边有人,也还是孤单的。”

起身离开时,沈清禾的手在我的手心里轻轻碰了一下,像被风吹落的花瓣,带着转瞬即逝的暖。“走吧,”她轻声说,“回去接着看那些图纸。”我们沿着运河往回走,影子在路灯下拉得很长,偶尔重叠在一起,又很快分开,像在这异国的土地上,寻找着熟悉的温度 。

研究室的晨光斜斜切过书桌,将摊开的镰仓町屋测绘图照得透亮。沈清禾用红笔在连栋屋的间隙画了道细线:“你看这三寸屋檐的距离——既避了邻火,也断了檐角的交叠。”她指尖划过图纸上的排水沟,“就像他们喝的生鱼片配冰酒,讲究个‘清寂’,却把温度也隔开了。”

我想起鱼町横丁每户门口紧闭的玄关拉门,木格窗后总拉着半幅白色障子,看得见屋内暖黄的灯光,却摸不到一丝人气。“禅宗讲‘一期一会’,”我用笔尖点了点图上的町内会公告栏,“表面是珍惜相遇,骨子里却是把每次碰面都当成最后一次,少了牵念。”沈清禾忽然笑了,从帆布包里掏出个保温杯,拧开时冒着白汽:“所以咱们带的茉莉花茶,才显得格外烫嘴。”

午后去图书馆查资料,路过校园里的樱花树时,见两个日本学生并肩走着,间距始终保持在两拳左右。“你注意过吗?”沈清禾往我身边靠了半步,声音压得很低,“他们连走路都像在保持社交礼仪,不像咱们,勾肩搭背挤在一块儿也不觉得别扭。”她想起镰仓食堂里,邻桌老头用公筷把纳豆分到小盘里,“连吃饭都透着‘别麻烦别人’的谨慎,活得像株盆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却没了野趣。”

傍晚从图书馆出来,刚拐进僻静的小巷,就见四个穿黑夹克的男人堵住去路。为首的那个嘴角有道疤,盯着我的眼神像淬了冰:“曹先生,黑川先生想请你聊聊。”我下意识把沈清禾往身后拉,她的指尖攥住我的袖口,冰凉的,却很用力。

没等我开口,左边的男人已经挥拳过来。我侧身躲开时,听见沈清禾低呼一声,余光瞥见她被推得撞在墙上。怒火猛地窜上来,我抄起墙角的废木箱砸向疤脸男,趁他捂脸的空档拽住沈清禾的手往巷尾跑。她的手掌很软,被我攥得发红,皮鞋踩在碎石子路上打滑,身后的骂声越来越近。

“你先走!”我把她往铁门后一推,转身迎上去。第二个男人的拳头擦着我下巴过去,我反手扣住他的手腕,借着惯性把他甩向追来的同伙。巷子里堆着的啤酒箱被撞翻,玻璃碎裂的声音混着骂声炸开。疤脸男抄起根拖把杆扫过来,我弯腰躲开时,额头被旁边的铁桶沿磕得生疼,热流瞬间糊了眼睛。沈清禾在门后喊我的名字,声音抖得像风中的叶子,我却只能吼回去:“别出来!”

混乱中不知踹倒了几个,直到听见远处传来警笛声,那伙人才骂骂咧咧地消失在巷口。我扶着墙喘气,额头上的血滴在衣领上,晕开小小的红。沈清禾从门后冲出来,手抖得厉害,掏出手帕往我额头上按:“流了好多血……”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平时总是挺直的肩膀此刻微微发颤。

“没事,”我想笑,却扯到嘴角的伤口,“皮外伤。”她咬着唇看了看巷口,又看了看我淌血的额头,手指在口袋里攥得发白——我知道她在犹豫,这异国的小巷深处,带一个异性回住处,对素来谨慎的她来说,需要多大的决心。

“学校医务室关门了,”她忽然拽住我的胳膊,力道大得不像她,指尖都掐进我胳膊的皮肉里,“我住的地方有医药箱,就……就拐两个弯。”说这话时,她没敢看我,只是低着头往巷外走,耳后那缕碎发都在发颤。

她的公寓在一栋老式集合住宅的三楼,楼梯是磨得发亮的木台阶,踩上去“吱呀”作响。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淡淡的艾草香漫过来——后来才知道是她晾在阳台的草药包。玄关处铺着块靛蓝色地垫,摆着两双拖鞋:一双是她常穿的米白色帆布鞋,鞋边绣着朵小雏菊;另一双是崭新的深蓝色男款,鞋码恰好合我的脚。“之前给我弟备的,他放暑假说要来,结果没来成。”她低头换鞋时,耳尖红得快要滴血,手指在鞋帮上蹭了好几下。换鞋时,我注意到鞋柜上摆着个小小的青瓷瓶,插着两枝干枯的薰衣草,是她喜欢的味道。

二十平米的房间被收拾得像幅工笔画。靠墙的书架顶天立地,建筑杂志按年份排得齐齐整整,间隙里塞着几个巴掌大的陶瓷小房子,细看都是她亲手捏的——有镰仓的连栋屋,有京都的町家,最顶层摆着个四合院模型,院门上还贴着张极小的红福字。窗边的小桌上,青瓷碗里养着株绿萝,藤蔓顺着窗框爬上去,在玻璃上投下细碎的影,叶尖还挂着颗刚浇过的水珠。

房间尽头有扇推拉门,推开便是个窄窄的阳台,晾衣绳上搭着几件衣物:一件浅粉色的棉质内衣,肩带处绣着细巧的蕾丝;一条米白色的内裤,边角缝着小小的蝴蝶结;还有件洗得发白的棉布睡衣,领口松松垮垮的。风从阳台吹进来,带着衣物上淡淡的洗衣液香,我忽然觉得脸颊发烫,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下,慌忙转过头,心跳得像要撞开胸膛——这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碰到她的私密空间,那些平日里藏在得体衣着下的柔软,此刻都晾在风里,让人怦然心动。

榻榻米上铺着块浅灰色棉垫,墙角堆着两床叠成方块的被子,被角都对齐了地面的木纹。床头柜上摆着本翻旧的《营造法式》,书脊用牛皮纸包着,夹着的书签是片晒干的银杏叶,和她帆布包上的挂坠一模一样。最让人心头一动的是墙上——贴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是她写的小楷,“广厦千万间”几个字笔锋温润,旁边用铅笔淡淡画了个小人,正踮脚往房梁上贴春联。

我站在门口,忽然有点手足无措,像个闯进别人家果园的孩子,既想凑近看那些挂在枝头的果子,又怕踩坏了脚下的菜畦。这种感觉很奇怪,明明和她在研究室并肩看过无数次图纸,此刻站在她的小屋里,却像第一次和女生单独相处的少年,连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可空气中的艾草香、阳台上的衣香,还有她身上淡淡的薄荷味,混在一起竟让人觉得安稳,像回到了老家的屋子,有种说不出的宾至如归。

“坐吧。”她把我按在榻榻米上,转身从柜子里翻出医药箱。那是个粉色的小箱子,上面贴着张卡通创可贴,打开来,碘伏、棉签、纱布分门别类摆得清清楚楚,连剪刀都套着布套。酒精棉擦过额头时,我疼得缩了下,她的动作立刻轻了,指尖在我眉骨处悬了悬,“忍忍,马上好。”暖黄的灯光落在她睫毛上,能看见上面沾着的细小灰尘,她的呼吸轻轻扫过我的脸颊,带着点薄荷牙膏的清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