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 > 第173章 唐韵宅邸的邀约与夜宴

早稻田大学的红砖拱门在晨雾中泛着暖光,我捏着洪水建筑学预科班的入学通知,指尖却沁出薄汗。报到时才得知,预科班学生不纳入校内住宿分配,而周边的公寓价格早已在公示栏上标出令人咋舌的数字——单月租金几乎抵得上我半个月的生活费。昨日缴纳全年学费时,银行卡余额已像被秋雨冲刷过的池塘,见底的边缘还泛着拮据的凉意。

曹君,发什么呆呢?千鹤川子抱着一摞绘图板从走廊那头走来,藏青色制服的袖口沾着些许铅笔灰。她是预科班的助教,父亲是东洋建筑学界的泰斗,这层身份让她在一众学生中自带光环,却总在看向我时,眼尾弯出温和的弧度,是不是在找教务处?往前第三个门就是。

我接过她递来的课程表,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手背,两人都像被静电蛰了下似的缩回手。我......在想住宿的事。话一出口就有些懊悔,这种窘迫实在不该对初识者诉说。

千鹤川子却没露出丝毫异样,只是低头用红笔圈出课程表上的重点:预科班太抢手了,周边房源早就被订光了。她忽然抬头,发间的樱花发卡随着动作轻晃,说起来,我家就在鹤卷町,离学校走路不过十分钟。是祖父留下的老宅,虽然是日式庭院,但主体是按唐式规制建的——她的声音低了些,二楼有间空房,如果你不介意,房租可以按市价的一半算。

我刚想婉拒,她已补充道:父亲收藏了很多东亚古建筑的孤本,从《营缮令》到《考工记》都有,对曹君的课程应该有用。而且......她抿了抿唇,耳尖泛起薄红,中午刚好要回家取资料,要不要顺路去看看?看完再决定也不迟。

正午的阳光透过樱花树隙,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跟着千鹤川子拐进一条爬满紫藤的巷道,喧闹的街市声突然被一道乌漆木门隔绝在外。门楣上的鹤川家匾额是典型的颜体书法,两侧的斗拱却藏着玄机——七踩单翘的形制,正是唐代《营缮令》中规定的士大夫宅邸规格,只是在昂嘴处巧妙地雕成了樱花形状。

推开木门的刹那,庭院布局让我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不同于常见的日式枯山水,这里的庭院竟是中轴对称的方正格局:前厅在入院处设着悬山顶门房,门房内的案几摆着青瓷双耳瓶,瓶中插着两枝含苞的梅花,墙上挂着临摹的《唐六典》拓片。穿过门房,中央是按《洛阳伽蓝记》记载复原的曲水流觞台,青石铺就的水道蜿蜒至东南角的假山,水流撞击石蟾蜍的声响清脆如磬。

东西两侧各植一株合欢树,树影恰好落在两侧的抄手游廊上。主房在庭院正北,是面阔三间的唐式建筑,中间一间做客厅,格扇门绘着《韩熙载夜宴图》片段,厅内的八仙桌配着四把官帽椅,椅背上的缠枝纹雕刻刀工细腻,墙角的落地灯做成唐代烛台样式,黄铜灯座上錾刻着缠枝莲纹。

主卧在客厅东侧,千鹤川子踩着木屐走上回廊,和服下摆扫过栏杆,露出栏杆上雕刻的卷草纹,西侧是祖父的书房,现在空着的就是那间。她指向二楼靠东的房间,楼上的客房原本是招待贵客用的,你看那窗棂,是唐代的直棂窗,但在四角加了樱花纹的铜包角,是祖父特意让工匠做的融合。

绕到主房后侧,后院竟藏着一方小小的药圃,种着薄荷与紫苏,圃边的石井栏刻着开元十七年字样,井绳在石头上磨出深深的凹痕。千鹤川子说这是祖父按《千金方》记载辟出的,平日里她会自己采摘草药泡茶。

二楼的空房原是书房,障子门拉开时,整面墙的书架豁然映入眼帘。房梁是少见的十字抱厦结构,斗拱与梁枋的结合处没有用一根铁钉,完全靠榫卯咬合,正是《营造法式》中记载的勾心斗角技法。靠窗摆着一张唐代样式的书案,案头的端砚上还留着淡淡的墨痕,窗外正对着庭院里的铜鹤香炉,阳光穿过直棂窗,在榻榻米上投下整齐的光斑,竟有种穿越到长安宅邸的恍惚。

千鹤川子站在书架前翻找典籍时,宽大的和服袖子滑落肩头,露出皓白的手臂,她慌忙拢袖的动作,倒有几分唐人诗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她说话时语速舒缓,提到古建筑细节时眼神清亮,讲解《营造法式》里的材分制时,指尖在书页上轻轻点划,姿态从容又带着书卷气,倒像从唐俑里走出来的仕女。

房租......我望着这远超预期的环境,喉结动了动,恐怕还是......

话未说完,千鹤川子已轻轻摇了摇头,双手交握在膝前,指尖紧张地绞着和服腰带的流苏。其实......她垂着眼帘,长睫毛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声音轻得像飘落的樱花瓣,我家并不缺这点租金的。只是看曹君是值得信赖的人......

她顿了顿,木屐尖在榻榻米上轻轻蹭了蹭,才鼓起勇气抬头:父母在京都修复寺庙,半年才回来一次。家里除了每周三来做卫生的山田太太,平时就只有我一个人。说到这里,她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耳尖红得快要滴出血来,这房子太大了,晚上风穿过回廊时,总像有人在走动......有时候听见榻榻米的声响,会突然惊醒......

她飞快地垂下眼,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蒲团边缘:若是曹君愿意住下,其实......是帮了我的忙。最后几个字说得极轻,几乎要被窗外的风声吞没,肩膀却微微绷紧,像是说出这番示弱的话耗尽了全部力气。

我看着她低垂的眉眼,那副腼腆又带着恳切的模样,突然觉得再拒绝反倒显得自己太过固执。这栋融合了唐风和和韵的老宅,此刻因她这番话染上了几分烟火气的柔软。

是我该多谢你才对。我端起茶碗,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底,那就打扰了。房租我会记着,等找到兼职立刻补上。

千鹤川子猛地抬起头,眼里像落进了星光,瞬间亮了起来。她慌忙点头,起身时动作太急,木屐在榻榻米上打滑,手里的茶碗差点晃出茶汤。我、我这就去给你找被褥!她转身小跑着拉开障子门,和服的下摆在空中划出温柔的弧线,走到走廊时又突然停下,回头望了我一眼,飞快地低下头,脚步轻快地消失在楼梯拐角,只留下帆布包上的鹤形挂坠碰撞的轻响,像落在心尖的细雨。

暮色漫过直棂窗时,千鹤川子已将二楼南间的客房收拾妥当。新换的榻榻米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壁龛里插着两枝初绽的山茶,与北墙悬挂的《捣练图》摹本相映,竟有种恰到好处的安宁。

曹君暂且先住这里吧。她跪坐在门槛边,将叠好的棉麻薄被放在矮榻上,木屐尖轻轻抵着门框,东边那间是我的房间,离这里不过十步路。夜里若有响动,随时叫我就好。

我望着她忙碌的身影,忽然注意到她已换了身装扮:米白色的棉麻衬衫配着浅灰色阔腿裤,长发松松挽成个髻,几缕碎发垂在颊边。褪去制服的正式与和服的温婉,此刻的她更像幅淡墨山水画,眉眼间的东方韵味愈发清晰——鼻梁秀气却不纤弱,唇线柔和如新月,尤其是那双眼睛,黑亮得像浸在清泉里的黑曜石,笑起来时眼尾弯成好看的弧,带着种不染尘俗的澄澈。

行李还没带来吧?她转身时发现我空着的双手,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拍了下额头,祖父和父亲总说待客要周全,衣帽间里备了些客人用的衣物,曹君不嫌弃的话......

跟着她穿过回廊时,廊下的铜铃被晚风拂动,发出清越的声响。衣帽间藏在客厅西侧的耳房,推门便看见樟木衣柜里挂着各式衣物:既有印着家纹的素色和服,也有藏青色的唐装马褂,甚至还有几件改良式的汉服曲裾。

这些都是祖父当年请苏州裁缝做的。千鹤川子取下件月白色的唐装,袖口绣着暗纹的云纹,他说唐代服饰最得天地灵气,穿在身上能静心。曹君若不介意是旧物......

我接过唐装时,指尖触到布料细腻的纹理,忽然想起归墟阁里那些关于文化传承的对话。多谢费心。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暖了下,其实便装就好,不必如此讲究。

她却已打开另一个衣柜,取出几件棉质t恤和休闲裤:这些是现代样式的,洗得干净,曹君先凑合用着。说话间,她的长发从肩头滑落,几缕贴在白皙的颈侧,衬得耳垂像染了胭脂般粉嫩。

厨房飘来食物的香气时,我正坐在客厅的官帽椅上翻看她父亲的手稿。那些关于唐招提寺建筑形制的笔记里,夹着几张手绘的长安古城草图,笔触间竟有几分《清明上河图》的神韵。

曹君是云南人吧?千鹤川子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轻快的回响,早上听你打电话提到过桥米线,我特意让町口的中华料理店送了些食材过来。

走进厨房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愣住:料理台上摆着两个砂锅,一个盛着冒着热气的豚骨汤,里面浮着昆布与柴鱼;另一个则装着红白相间的过桥米线,配菜码得整整齐齐——鸡丝、火腿、鹌鹑蛋、豌豆尖,甚至还有云南特有的酸浆豆腐。而她正系着米白色的围裙,站在灶台前翻动平底锅里的天妇罗,侧脸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纤细的手腕转动间,竟有种说不出的雅致。

第一次做米线,不知道合不合口味。她转身时脸颊微红,将一碗刚盛好的米线推到我面前,指尖不小心碰到碗沿,慌忙缩回去的样子,像只受惊的小鹿,天妇罗是母亲教的,她说油炸的食物要外酥里嫩才好......

我低头时,看见她放在料理台上的手。那双手确实纤细,指节分明却不突兀,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透着淡淡的粉色,此刻正握着竹筷,小心翼翼地将米线挑进汤里。

尝尝看?她仰起脸时,睫毛在灯光下投下细密的影,眼睛亮得像盛着星光,町口的老板说,正宗的云南米线要先放荤菜,再放素菜,最后放米线......

热气模糊了视线时,忽然觉得这场景有些不真实。客厅里《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从老式唱片机里流淌出来,混合着食物的香气与她轻声的讲解,竟像极了记忆里外婆家的厨房。这种感觉太过陌生,却又该死的熟悉——是归墟阁的茶烟没有的暖意,是大阪居酒屋的喧嚣欠缺的安宁,是独在异乡漂泊许久后,突然撞进怀里的归属感。

很好吃。我舀起一勺汤时,发现她正歪着头看我,嘴角噙着浅浅的笑意,比我在东京吃过的任何一家中华料理都地道。

她的脸颊瞬间染上绯红,慌忙低下头去盛天妇罗,耳尖却红得透亮:能合曹君口味就好。油炸的滋滋声里,她忽然轻声说,其实我不太会做饭,平时都吃便利店......

窗外的夜色渐浓,庭院里的石灯笼被点亮,暖黄的光晕透过直棂窗洒进来,在她纤瘦的侧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看着她专注地将天妇罗摆进青瓷盘,忽然明白沈砚舟说的文化根脉是什么——或许就藏在这碗跨越山海的米线里,藏在她系着围裙的身影里,藏在这栋融合了唐风和和韵的老宅每一处细节里。

曹君在看什么?她抬头时恰好撞上我的目光,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手里的筷子差点掉落。

我连忙移开视线,端起碗掩饰自己的失态:在想......这里很像家。话一出口就有些懊悔,这样的话太过暧昧,却看见她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像被点燃的灯笼。

能让曹君有这种感觉,太好了。她低下头,用筷子轻轻拨弄着盘子里的天妇罗,声音轻得像叹息,我一直觉得,房子要有人气才叫家。

唱片机里的琵琶声转了个调子,晚风穿过回廊的声响里,混着她细不可闻的轻笑。我望着碗里漂浮的豌豆尖,忽然觉得,这场在异国他乡的寄居,或许会比想象中更温暖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