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在东瀛打拼的日子 > 第172章 我进了早稻田大学

茶室内的空气仿佛被沈砚舟折断的罗盘割裂,烛火在青铜碎片上跳跃,将墙上《清明上河图》里汴河商船的影子扭曲成狰狞的形状。我攥紧茶盏,滚烫的茶汤沿着杯壁漫出,在虎口烙下刺痛的印记。

所以我们困在这异国他乡,不是坐以待毙的看客。江隐锋突然合上笔记本电脑,金属外壳碰撞的声响惊得侍应生手中的茶盘轻颤,去年我在神奈川做建筑测绘,发现某个新建的商业综合体地下竟埋着北斗七星状的铸铁阵。那些铁桩穿透地下水位,把原本流向富士山的地脉灵气生生截断——他扯松领口,露出锁骨处半褪的太极纹身,我带着国内的师父连夜去破阵,结果第二天,测绘公司就以数据造假为由把我开除了。

陆昭陵将地图卷成筒状,重重敲在八仙桌上:八纮一宇塔的邪术虽在战后被拆除表面,但地脉损伤已成定局。如今他们又借着文化遗产保护的名义,在北海道重建类似结构的观光塔。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得像淬了冰,去年有位中国留学生误入施工现场,回来后高烧不退,说看见塔基下埋着镇脉的邪术!

沈砚舟将檀木手串缠在腕间,起身走到窗边。大阪的霓虹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身上,勾勒出破碎的光影:破解之法,首在守护自身文化根基。你们可知为何早稻田大学每年招收大量中国建筑系留学生?他转身时,身后的《清明上河图》仿佛活过来般,汴河的商船竟像是要冲破画框,那些日本教授看似倾囊相授,实则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日本建筑正统论。他们篡改古建筑测绘数据,将源自中国的榫卯结构说成和式智慧,这比八纮一宇塔的明抢更阴毒!

我想起沈清禾在早稻田图书馆讲解建筑史的模样,那些被她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典籍,突然变得沉甸甸的。喉咙发紧,我开口道:我正准备去早稻田进修建筑文化课程,原本只是想补足理论,但听了诸位所说......我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如果有需要我做的事,我想加入你们。

江隐锋突然笑出声,笑声里带着几分癫狂:好!当年我师父临终前攥着《撼龙经》,说龙困浅滩尚可跃,文脉断绝再无回。你这一去,记得多留意建筑学院的地下资料库——他压低声音,听说那里藏着关东军当年的风水勘探日志。

陆昭陵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展开后是半块刻着符文的青砖:这是我从八纮一宇塔遗址捡回来的。砖面暗红的痕迹不知是朱砂还是血渍,破解地脉锁局,需寻回被夺走的镇山之石。但谈何容易?这些石头早已被磨成粉,掺进东京市政厅的混凝土里。

沈砚舟重新落座,太师椅发出吱呀声响:文化破局比风水斗法更难。你们看靖国神社的五鬼抬轿阵,若不是参拜者心怀邪念,单凭阵法又怎会生效?他端起茶盏轻抿,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中国人明白,日本的野心从未消失——从百年前的军事侵略,到如今的文化渗透,换了皮囊,内核依旧。

窗外忽然炸响惊雷,暴雨倾盆而下。归墟阁的飞檐在雨幕中若隐若现,仿佛一艘即将破浪的战船。我望着手中逐渐冷却的茶汤,倒映出众人凝重的面容,忽然意识到这场在异国他乡的茶话会,早已超越了风水学术的探讨。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守护战,而我即将踏入早稻田的校园,或将成为最前沿的哨兵。

等我入学后,一定想办法摸清建筑学院的情况。我将茶盏重重放在桌上,虽然我现在还没什么经验,但会尽全力配合各位。

沈砚舟抚掌而笑,眼中闪过赞许:好!记住,真正的破局之法,不在罗盘与符咒,而在人心。当文化自信的根基稳固,任他什么八纮一宇五鬼运财,都不过是蚍蜉撼树!

雨势渐歇时,归墟阁的琵琶声再次响起。我握着江隐锋塞给我的《日本地脉勘破手记》,踏入潮湿的巷道。远处大阪城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而我知道,一场无声的战争,已经将我裹挟其中。

不久,我回到了东京。东京的梅雨淅淅沥沥下了整周,我和雪子坐在华月馆二楼的茶室里,望着窗外氤氲的雨幕。远处霓虹灯牌在雨雾中晕成斑斓色块,桌上摊着这次从东京到大阪考察风俗业的厚厚笔记,墨迹被水汽晕染得有些模糊。

阿曹,真要去早稻田大学进修?雪子放下青瓷茶盏,和服袖口扫过桌面,带起一阵若有若无的沉水香,这次大阪考察你也看到了,风俗业的建筑布局里藏着多少门道,这些可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我摩挲着笔记本边角,忽然想起遇到的中国女学生沈清禾。那时她穿着素雅的学院风制服,站在我跟前讲解建筑风水的模样,像极了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此刻窗外的雨幕与记忆里的樱花重叠,我轻声说:正因为看了太多实际案例,才更觉得自己欠缺理论基础。雪子,我想去系统学习建筑文化,以后或许能帮到更多人。

雪子沉默良久,起身拉开雕花木门。潮湿的风卷着东京特有的都市气息涌进来:东京的风俗店,往后还是得仰仗你。她背对着我,声音混着雨声,每天处理那些繁杂事务,一抬头要是看不到你,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我走到她身边,看着雨水顺着屋檐滴落。雪子忽然转身,目光灼灼:但我知道,拦不住你。去做你喜欢的事吧,阿曹。她伸出手,我们的手掌相握,温度透过指尖传来,缘分真是神奇,当初怎么也没想到,会和你在异国他乡相遇。我相信,我们之间一定有前缘。

她松开手,指尖轻轻拂过我肩头:追求上进是好事,我支持你。只要想到,我们还站在同一片土地上,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离别的那日,雪子塞给我一个锦囊,里面除了叠好的日元,还有一张字条:东京诸事繁杂,若有难处,随时回来。华月馆的灯,永远为你亮着。

东京的细雨再次沾湿华月馆的雕花窗棂时,我正将叠好的衬衫放进藤编行李箱。雪子踩着木屐的声响由远及近,她捧着青瓷茶碗推门而入:阿曹,真你几时去学校进修?

我接过茶盏,温热的抹茶香氤氲开来,跟着学者考察越久,越觉得需要系统学习建筑文化理论。指尖摩挲着母亲寄来的护身符,攒下的钱刚好够第一年的学费。

雪子从和服袖中取出个素白锦囊:千鹤小姐让转交给你,说是早稻田大学周边的导览图。锦囊边角绣着半朵樱花,系着的银色铃铛轻晃时,发出风铃草般的清响。记忆突然闪回沈清禾也曾送过我手绘地图,那时地图上标注的是校园里最适合背书的角落。

次日清晨的咖啡馆飘着现磨咖啡香,千鹤川子坐在靠窗位置,浅紫色针织开衫上别着小巧的木质校徽。见我进门,她起身整理了下膝头的文件袋,发间樱花发卡随着动作轻颤:曹同学,这些是入学需要的材料,我标注了重点流程。她推来的拿铁杯壁凝着水珠,在木纹桌面上晕开淡淡的痕。

听说你在考察中记录的古建筑测绘图,被教授拿去当范例了?她垂眸搅拌咖啡,睫毛在眼下投出细密的影,家祖父常说,真正的建筑研究者,既要懂典籍里的规制,也要有丈量砖瓦的耐心。说到这里,她忽然抬头,眼尾弯成月牙,或许我们可以互相学习?

当我提到还未告知考察学者进修一事时,千鹤川子从帆布包取出烫金名片:昨天去拜访过先生,他托我转交这个。名片边缘压着烫银的建筑纹样,他说期待在学术期刊上看到你的研究。

入学当日,位于东京新宿区的早稻田大学红砖拱门被阳光镀上金边。我在喷泉旁找到千鹤川子时,她正低头核对平板电脑里的日程表。听见脚步声,她迅速切换界面,耳尖泛起薄红:教务处系统今天崩了三次,我帮你预约了人工窗口。她递来的流程单上,连各办公室的楼层平面图都画得清晰。

缴费时,收费员看着我递出的现金愣住:预付全年学费?现在的学生......千鹤川子适时将自己的单据放在柜台上:麻烦一起办理。她转头解释:助教有优先通道,刚好顺路。发梢掠过我手背时,带着若有若无的雪松香。

办好手续后,她展开的手绘地图让我意外——不是传统意义的导览图,而是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各教学楼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式穹顶采光最好包豪斯风格阶梯教室的声学设计值得研究。她指着地图右下角两个并肩的小人涂鸦,耳尖又红了:是社团前辈帮忙画的,说这样更生动。

暮色漫过校园时,千鹤川子带我经过建筑学院公告栏。她驻足在一张海报前,帆布鞋尖无意识地蹭着地面:明天的破冰活动,要用积木还原经典建筑。她将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露出后颈一小片樱花刺青贴纸,如果你不介意,或许可以......组队?

地铁站告别时,她递来的保温饭盒还带着温度:梅子饭团,家传的腌渍方法。列车进站的风掀起她的裙摆,她后退半步扶住栏杆,发间樱花发卡闪了闪:明早七点,我在校史馆前等你。转身时,帆布包上挂着的木质鹤形挂坠轻轻相撞,发出风铃般的脆响。

深夜整理行囊,展开雪子转交的锦囊。泛黄宣纸上,千鹤川子的字迹工整隽秀:附了几处适合写生的角落,愿新环境如春日晴空。纸张边缘用铅笔勾勒着教学楼的速写,连窗户的比例都精准到分毫。窗外月光流淌,银色铃铛在夜风里摇晃,恍惚间,我仿佛又看见沈清禾在图书馆前的樱花树下微笑,而千鹤川子清脆的讲解声,正为我的东京求学路掀开新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