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21章 粮仓里的新法子

丐帮神丐 第21章 粮仓里的新法子

作者:爱吃馋嘴蛙的郑辉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3:53:33

我蹲在襄阳西城门的土坡上,看着底下流民们排队领粥,心里头总算松了口气。这是襄阳保卫战结束后的第十天,天刚蒙蒙亮,丐帮弟子们就推着板车往这边运粮,蒸笼里的粟米糕冒着热气,混着清晨的露水味儿,闻着就踏实。

“林长老,今日又来盯粮了?”旁边传来赵老栓的声音,这老舵主脸上的伤还没好利索,颧骨上一道疤结着痂,却还是精神头十足,手里攥着个粗瓷碗,正给一个瘦得只剩骨头的小孩盛粥。

我点点头,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流民安置点刚搭好,粮食不能断。昨天账房说粟米还够撑五天,麦麸得省着点用,要是后续粮草跟不上,麻烦就大了。”

这话没说完,就见远处尘土飞扬,三辆马车轱辘轱辘往这边跑,车辕上插着丐帮的杏黄旗,车帘掀着,露出满车的麻袋——是从外地分舵调运的粮草到了。我眼睛一亮,刚要迎上去,就被赵老栓拽住了胳膊:“别急,先看看这批粮的成色。上次苏州分舵送的粟米里掺了不少沙子,煮出来的粥都牙碜。”

我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我让铁匠铺打的细铁筛子,比寻常筛子的网眼密一倍。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法子,现代筛粮食都用这个,能把沙子、石子全筛出来。我走到马车旁,叫住卸粮的弟子,抓了一把粟米倒在筛子里,手腕轻轻一抖,细沙簌簌往下掉,留在筛子里的全是饱满的颗粒。

“林长老,您这玩意儿好使啊!”卸粮的弟子眼睛都直了,旁边的流民也凑过来看热闹,有个老头忍不住问:“小郎君,这筛子哪买的?俺家囤的麦子里也有沙子,正愁没法子呢。”

“不是买的,是让铁匠铺打的,回头我把尺寸画出来,你们拿去就能打。”我把筛子递给赵老栓,“以后所有入仓的粮食都得过一遍筛子,不光是去沙子,还能挑出坏粮,免得存久了发霉。”

赵老栓接过筛子翻来覆去地看,嘴里不停念叨:“还是林长老有办法,这要是在以前,咱们得用手一颗一颗挑,一天也挑不完一袋粮。”

正说着,就见情报堂的陈默急匆匆跑过来,脸上带着急色:“林长老,耶律帮主让您去总部一趟,说是在蒙古军的战利品里发现了件要紧东西,跟传功钵有关。”

我心里“咯噔”一下,传功钵的线索是方鹤鸣长老临走前叮嘱我的大事,之前在苏州、钱塘找到的线索都指向了“三魂石”,现在蒙古军的战利品里居然有相关的东西?我不敢耽搁,跟赵老栓交代了句“粮食入库的事就拜托你了,记得让账房把每车粮的数量、成色都记清楚”,就跟着陈默往襄阳总部跑。

丐帮总部在襄阳城中心的一座大宅院里,以前是个辞官的御史的府邸,后来捐给了丐帮当总部。我刚进大门,就见耶律帮主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个牛皮纸信封,脸色严肃。旁边还站着执法堂的周沧长老,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林越,你来了。”耶律帮主把信封递给我,“这是在蒙古将领阔端的帅帐里搜出来的,上面有蒙文,我们找了懂蒙文的先生翻译,你看看。”

我接过信封,里面是一张折叠的羊皮纸,上面用蒙文写满了字,旁边还有汉文的翻译。我快速扫了一遍,越看心越沉——上面写着,蒙古大汗窝阔台已经知道丐帮有“传功钵”这件信物,认为传功钵里藏着“掌控江湖势力”的秘密,下令让阔端在攻宋期间寻找传功钵的下落,还提到“传功钵的最后线索藏于漠北蒙古王庭,需用‘魂晶’激活”。

“魂晶?”我抬头看向耶律帮主,“之前在敦煌找到的山魂石是‘三魂石’之一,现在看来,这魂晶应该就是最后一块了。”

周沧长老哼了一声,拳头砸在旁边的石桌上:“蒙古人真是贪心不足,不仅想灭了南宋,还想控制咱们丐帮!这漠北王庭咱们是一定要去的,绝不能让他们先拿到魂晶。”

耶律帮主点点头,看向我的眼神里带着信任:“林越,这件事只有你去最合适。你有传功钵(青铜丐钵)在手,又懂情报分析,而且你的格斗技巧和那些现代法子,在漠北也能派上用场。只是漠北凶险,蒙古王庭戒备森严,你需要带多少人手?”

我琢磨了一下,漠北是蒙古人的地盘,人带多了容易暴露,带少了又怕应付不了突发情况。我想起苏晴,她是峨眉派的高手,剑法精湛,而且之前多次跟我合作,默契十足;陈默擅长追踪和侦查,在钱塘、敦煌都立过功;还有丐帮的“破蒙军”里,有十个弟子是我亲手训练的,格斗、潜行都很厉害。

“帮主,我想带苏晴、陈默,再加上十个‘破蒙军’的弟子。”我说出自己的想法,“人不用多,关键是精,这样方便伪装潜入。”

耶律帮主同意了:“好,我这就让人去通知苏晴和陈默,让他们三天后在城门口集合。另外,我给你准备了通关文牒,伪装成西域商人,这样在漠北行动能方便些。”

我刚要道谢,就见账房先生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本账簿:“帮主,林长老,咱们襄阳城的存粮只够维持半个月了,周边分舵的粮道还没完全恢复,有些分舵还得靠咱们接济,这可怎么办啊?”

我心里一紧,流民安置点每天要消耗大量粮食,丐帮弟子的口粮也不能断,要是粮食不够,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我接过账簿翻了翻,上面记录着每天的粮食支出,流民有三千多人,丐帮弟子有一千五百人,每天要消耗两石粟米、一石麦麸,还有不少蔬菜。

“周边的农田怎么样了?”我突然想起一件事,襄阳保卫战期间,城外的农田被蒙古军糟蹋了不少,但肯定还有没被破坏的。

账房先生叹了口气:“城外的农田倒是有不少,可流民里大多是老弱妇孺,能种地的没几个,而且现在正是春耕时节,要是错过了播种,今年就没收成了。”

我眼前一亮,春耕!这正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我之前在现代学过农耕知识,知道怎么选种、怎么施肥,还能改良农具。我跟耶律帮主说:“帮主,咱们可以组织流民开垦荒地,丐帮出种子、农具,让能种地的流民去种地,收获后按比例分给他们,这样既能解决流民的生计,又能补充粮食。”

耶律帮主有些犹豫:“可流民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力气种地?而且他们也不一定会种啊。”

“这个好办。”我胸有成竹,“首先,咱们每天给种地的流民多补一碗粥,保证他们有力气;其次,我来教他们怎么种地,选颗粒饱满的种子,用草木灰当肥料,还能改良锄头、犁铧,提高种地效率。另外,咱们可以把农田分成小块,让流民们自己负责,收获后他们能拿到三成,这样他们才有干劲。”

周沧长老听了眼睛一亮:“这法子好!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让流民有了事做,免得他们在城里闲逛惹麻烦。”

耶律帮主也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林越,这件事也交给你负责,需要什么物资,尽管跟账房要。”

接下来的三天,我忙得脚不沾地。白天组织流民开垦城外的荒地,教他们选种、耕地,还去铁匠铺指导铁匠改良农具——把锄头的刃磨得更锋利,在犁铧上加了个小铁片,这样耕地更省力。晚上则在总部整理襄阳防御经验,把巷战防御、陷阱设置、急救知识都写成手册,准备交给南宋将领曹友闻。

曹友闻是南宋少有的主战派将领,在襄阳保卫战中跟丐帮合作得很愉快,要是能让朝廷在其他边境城池推广这些防御经验,后续抗蒙就能多一分胜算。我把手册写好后,特意让人抄了三份,一份给曹友闻,一份给耶律帮主,还有一份留给丐帮的传功堂,供后续弟子学习。

第三天傍晚,我收拾好行李,背着青铜丐钵,来到城门口集合。苏晴已经到了,穿着一身青色的劲装,背上背着长剑,看到我就笑着迎上来:“林越,没想到你真要带我们去漠北,我早就听说漠北的草原一望无际,正好去见识见识。”

陈默也来了,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侦查用的工具:“林长老,我已经打听好了,从襄阳到漠北要走一个多月,路上要经过西夏境内,咱们得小心蒙古的游骑。”

十个“破蒙军”的弟子也都到齐了,他们穿着统一的黑色劲装,腰里别着短刀,背上背着弓箭,个个精神抖擞。我看了看众人,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些人都是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有他们在,就算到了凶险的漠北,我也有信心完成任务。

“都准备好了吗?”我高声问道。

“准备好了!”众人齐声回答,声音洪亮。

我点点头,翻身上马:“那咱们就出发,目标漠北蒙古王庭,找到魂晶,绝不能让蒙古人得逞!”

马蹄声响起,十几匹马朝着北方疾驰而去,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襄阳城的轮廓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我回头望了一眼,心里默念:襄阳,等我们回来,一定会带着魂晶,让丐帮更加强大,让南宋不再受蒙古人的欺负。

青铜丐钵贴在我的背上,微微发热,像是在回应我的决心。我知道,这趟漠北之行必定充满凶险,但只要有传功钵在,有身边的兄弟在,我就不会退缩。传功钵的最后线索,魂晶的秘密,蒙古王庭的阴谋,很快就要一一揭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