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丐帮神丐 > 第2章 毒水疑云

丐帮神丐 第2章 毒水疑云

作者:爱吃馋嘴蛙的郑辉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23:53:33

我刚从西城墙下来,就被后勤堂的弟子拉着往城西北的水井跑。那弟子姓王,脸上沾着泥,嘴唇发白,跑起来一颠一颠的,急得话都说不完整:“林长老!不好了……水井……弟兄们喝了水都闹肚子,有的还吐血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昨晚刚毁了蒙古人的回回炮,今天就出这事儿,未免也太巧了。跟着王弟子穿过几条挤满流民的街巷,远远就看见水井边围了一圈人,有丐帮弟子,也有百姓,吵吵嚷嚷的,还夹杂着咳嗽和呕吐声。

“让让!让林长老过来!”陈默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正帮我疏散人群。他刚从城外侦查回来,肩上还挎着弓箭,看到我就皱眉:“刚查完蒙古军营的动向,就听见这边出事。已经清点过,半个时辰内,喝了这口井的人里,有十七个弟子、九个百姓出现症状,最严重的已经昏过去了。”

我蹲下身,查看一个昏过去的老乞丐。他脸色蜡黄,嘴角还挂着呕吐物,手腕搭上去摸脉,脉搏又弱又快。再看旁边几个捂着肚子呻吟的弟子,症状都差不多——上吐下泻、浑身发冷,这明显是中毒的迹象。

“水呢?有没有留着没喝的?”我抬头问王弟子。他赶紧从旁边一个木桶里舀出一碗水,递到我面前。我没直接碰,先让陈默拿根干净的木筷蘸了点,凑近鼻子闻了闻——有股淡淡的苦杏仁味,还夹杂着一丝土腥味,不仔细闻根本察觉不到。

“不是井水本身的问题。”我站起身,往井里看了一眼。井水很清,能看到井底的碎石,“这口井是去年刚挖的,深三丈,底下通着地下河,之前喝了大半年都没事。肯定是有人故意投毒。”

周围的百姓一听“投毒”,顿时炸开了锅。有个穿粗布衫的汉子急得跳脚:“这可咋整啊!城里就这几口深井,要是都被下了毒,咱们还活不活了?”还有人小声嘀咕:“是不是蒙古人搞的鬼?他们攻不进来,就用阴招!”

“大家别慌!”我提高声音,压下骚动,“先把这口井封了,派两个人守着,谁也不许靠近。陈默,你让人去通知其他几口井,暂时停止打水,先查清楚有没有问题。王弟子,你去把医堂的张大夫请来,让他给中毒的人看看,能不能先缓解症状。”

几个人连忙应声去办。我盯着那碗水,心里琢磨开了:蒙古人被挡在城外,怎么把毒投进城里的井里?难道城里有内奸?

正想着,苏晴提着剑跑来了。她刚在南城墙巡防,听说这边出事就赶过来了,额头上还带着汗:“林越,情况怎么样?我已经让峨眉的弟子去协助疏散百姓,防止恐慌蔓延。”

“是投毒,但投毒的人还没找到。”我把那碗水递过去,“你闻闻,有苦杏仁味,像是某种植物毒素,可能还掺了其他东西。关键是,对方怎么把毒送进井里的?这口井在城西北,离城墙还有两里地,周围都是民居,想偷偷下毒不容易。”

苏晴蘸了点水闻了闻,脸色也沉下来:“这种毒我在峨眉古籍里见过,叫‘断肠草’,晒干磨成粉,少量就能让人中毒,量大了半个时辰就能致命。但断肠草的毒性会随水扩散,要是真投了足量的毒,这口井周围的人恐怕早就死一片了,不会只这么点人。”

她这话提醒了我。我又看了看那碗水,突然想到什么:“会不会是毒不是直接投进井里的?比如……投在井边的打水工具上?”

陈默立刻反应过来:“我去查!”他快步走到井边,仔细查看旁边的水桶、绳子、木瓢。那些工具都摆在井台边,沾着湿泥,看起来没什么异常。但他蹲下身,用手摸了摸一个木瓢的内侧,然后把手指凑到我面前:“林长老,你看这个。”

我凑过去一看,他手指上沾着一点淡黄色的粉末,不仔细看就像泥垢。我用指尖捻了点,放在鼻尖闻了闻——和刚才水里的苦杏仁味一模一样!

“就是这个!”我心里豁然开朗,“有人把毒粉涂在打水的工具上,别人用工具打水时,毒粉就溶进水里。因为每次溶进去的量少,所以不会立刻致命,但喝多了就会中毒。而且这种方式不容易被发现,要是没人中毒,恐怕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

苏晴皱着眉:“那投毒的人肯定对这口井的情况很熟悉,知道什么时候打水的人多,也知道大家常用哪些工具。说不定就是住在附近的人,或者……混在流民里的内奸。”

正说着,医堂的张大夫背着药箱来了。他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常年在丐帮医堂坐诊,医术不错。他给几个中毒的人把了脉,又看了看那碗水,摇着头叹气:“这毒霸道得很,我只能用甘草、绿豆熬汤,先给他们灌下去缓解症状,能不能救回来,还要看各人的体质。但关键是,得找到解毒的方子,不然再有人中毒,我这里也没办法。”

“解毒的方子您知道吗?”我问他。他想了想:“断肠草的解毒方我有,但这里面好像还掺了‘腐心散’,两种毒混在一起,就难办了。腐心散的解药需要‘七星草’,但这种草只有城外的凤凰山才有,现在蒙古人围着城,根本采不到。”

城外的凤凰山离襄阳城有十里地,现在被蒙古军的外围部队控制着,想出去采草,跟送死没区别。我揉了揉太阳穴,觉得头都大了——一边要防着蒙古人攻城,一边要查内奸,现在还多了个毒水危机,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按张大夫说的,熬甘草绿豆汤给中毒的人喝。”我跟陈默交代,“你再派几个细心的弟子,去这口井周围的民居打听,看看今天早上有没有陌生人出现,或者有没有人看到可疑的人靠近井台。苏晴,你跟我去其他几口井看看,别再出什么事。”

我们先去了城东南的一口井。这里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听说西北井出事,来看看自己常喝的井有没有问题的。陈默派来的弟子正在检查打水工具,见我们来了就汇报:“林长老,查过了,工具上没发现毒粉,井水也闻不出异味。”

我还是不放心,让弟子舀了一碗水,又仔细闻了闻,确实没问题。但为了保险,还是让他们暂时停止打水,等彻底确认安全了再用。

接着又去了另外三口井,情况都差不多,没发现异常。最后回到西北井时,张大夫已经熬好了甘草绿豆汤,正给中毒的人灌下去。有几个症状轻的弟子,喝了汤后,脸色稍微好了点,能坐起来说话了。

“林长老,”一个叫小柱子的年轻弟子看到我,虚弱地开口,“我……我早上打水的时候,好像看到一个穿灰布衫的人,在井台边晃悠。他戴着草帽,低着头,看不清脸,我以为是来打水的百姓,就没在意。现在想想,他好像没打水,就站在那里摸了摸木瓢,然后就走了。”

“什么时候的事?”我赶紧追问。

“大概辰时(上午7点到9点)左右。”小柱子回忆道,“我那时候刚换班,过来打水准备烧开了给弟兄们喝,看到他在井台边,还跟他说了句‘早啊’,但他没理我,转身就往西边走了。”

西边是流民安置点的方向。城里的流民大多住在城西的破庙里,有上千人,鱼龙混杂,想找一个穿灰布衫、戴草帽的人,跟大海捞针一样。

“陈默,你带几个人去流民安置点查查。”我对陈默说,“重点找辰时左右从西北井方向过来的人,穿灰布衫、戴草帽的。跟流民里的头领打好招呼,让他们帮忙留意,但别声张,免得打草惊蛇。”

陈默点头,带着几个弟子走了。我又跟苏晴商量:“现在只封了一口井,但百姓和弟子的饮水问题得解决。总不能一直不喝水。我想把城外的河水引一部分进来,用过滤的方法处理一下,应该能喝。”

苏晴有点担心:“城外的河水离蒙古军营不远,他们会不会在河里下毒?而且河水比井水脏,过滤了真的能喝吗?”

“蒙古人要是在河里下毒,波及的范围太大,他们自己的士兵也可能会用到,应该不会这么做。”我解释道,“至于过滤,我之前在现代学过,用细沙、木炭、麻布层层过滤,能去掉水里的杂质和大部分毒素。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但总比没水喝强。”

说干就干。我让人去城外的护城河取水,又找来十几个大木桶、细沙、木炭和麻布。先把木桶底部钻几个小孔,铺上一层麻布,然后铺一层细沙,再铺一层木炭,最上面再铺一层细沙和麻布,一个简易的过滤器就做好了。

等河水取来,我亲自试验。将河水倒进过滤器,看着水慢慢渗过细沙和木炭,从底部的小孔流出来,滴进下面的空桶里。过滤后的水虽然还是有点浑浊,但比原来清澈多了,闻起来也没有异味。

“先找几个没中毒的弟子试试。”我舀了一碗过滤后的水,递给旁边一个叫李三的弟子。李三犹豫了一下,还是端起碗喝了下去。过了半个时辰,他没出现任何不适,还笑着说:“林长老,这水喝着还行,比直接喝河水甜多了。”

确认安全后,我让人多做了几十个过滤器,分放在城里的几个主要路口,让百姓和弟子轮流打水。同时,又组织人在城内挖掘新的深井,争取尽快解决饮水问题。

忙到中午,陈默回来了。他脸上带着疲惫,摇着头说:“没找到人。流民安置点里穿灰布衫的人太多了,而且很多人都是刚来的,互相不认识。问了几个头领,都说没注意到辰时左右有可疑的人进来。不过,我们在安置点西边的一个破院子里,发现了这个。”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递到我面前——是一顶草帽,边缘已经破了,上面还沾着一点淡黄色的粉末,和之前在木瓢上发现的毒粉一模一样。

“这草帽是在破院子的墙角发现的,旁边还有一个空的纸包,里面残留的粉末和毒粉一样。”陈默补充道,“但院子里没人,周围的流民说,早上看到有个人在那里待过,后来不知道去哪了。”

线索又断了。我拿着草帽,心里有点烦躁。投毒的人很狡猾,知道用完的东西要销毁,还专门挑流民多的地方藏身,想抓他不容易。

“会不会不止一个内奸?”苏晴突然开口,“蒙古人既然能派人投毒,说不定还安排了其他眼线在城里,收集情报或者搞破坏。我们不能只盯着投毒的人,得把所有内奸都找出来。”

她这话有道理。之前蒙古人派死士伪装成丐帮弟子混入城内,现在又搞投毒,说明他们在城里肯定有内应。要是不把这些内奸揪出来,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

“这样,”我想了个办法,“陈默,你让人在城里散布消息,就说我们已经抓住了投毒的人,正在审问,很快就能查出同伙。然后,你带着几个弟子,乔装成流民,在流民安置点和各个城门附近盯着,看看有没有人听到消息后表现异常,比如想逃跑或者偷偷传递消息的。”

“好主意!”陈默眼睛一亮,“要是真有内奸,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慌,说不定会露出马脚。”他立刻转身,安排人手去了。

我又跟苏晴去了医堂,看看中毒的人的情况。张大夫正在给一个中毒严重的老乞丐施针,看到我们就说:“多亏了那碗甘草绿豆汤,大部分人的症状都缓解了,只有这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孩还没醒过来,能不能挺过去,就看今晚了。”

我走到病床边,看着那个昏迷的小孩。他才五六岁,是个孤儿,跟着丐帮弟子一起生活,平时很活泼,现在却脸色苍白,一动不动。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乱世里,最苦的还是老百姓,连喝口水都要提心吊胆。

“张大夫,您再想想,除了七星草,还有没有其他能解毒的药材?”我问。他叹了口气:“我已经把医堂里所有能解毒的药材都用上了,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除非……能找到‘九转还魂丹’,但那是皇宫里的贡品,咱们这里哪有啊。”

九转还魂丹?我心里一动。之前在整理蒙古军的战利品时,好像看到过一个锦盒,里面装着几颗药丸,当时没在意,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我去看看!”我转身就往外跑,苏晴也跟着我一起。回到我的住处,我从一个木箱里翻出那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三颗暗红色的药丸,散发着淡淡的药香,盒子上还刻着“九转还魂丹”五个小字。

“真的是这个!”苏晴惊喜地说,“没想到蒙古人手里还有这种好东西,肯定是从哪个官员手里抢来的。”

我赶紧拿着锦盒,跑回医堂。张大夫看到九转还魂丹,眼睛都亮了:“就是这个!有了这个,那三个重症患者有救了!”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颗药丸,用温水化开,给老乞丐灌了下去。过了一会儿,老乞丐的手指动了动,眼睛慢慢睁开了。

“有效!”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我松了口气,看来这九转还魂丹真的管用。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我和苏晴、陈默轮流在城里巡查,一方面盯着饮水过滤器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留意内奸的动静。陈默那边传来消息,说有几个流民听到“抓住投毒者”的消息后,显得很紧张,已经派人盯着他们了。

傍晚的时候,负责守卫西城墙的弟子来报,说蒙古人又开始攻城了,这次用的是云梯,还派了不少弓箭手掩护。我赶紧和苏晴往西城墙赶。

到了城墙边,只见蒙古兵像蚂蚁一样往上爬,云梯一架接一架地靠在城墙上,城楼下的弓箭手不停地往城上射箭,城墙上的弟子们一边躲避箭雨,一边用石头、滚木往下砸。

“林长老!蒙古人好像疯了,比之前攻得更猛了!”负责指挥的七袋长老看到我,大声喊道,“他们的将领在下面喊,说要是今天攻不进城,就把所有士兵都杀了!”

我往城下看了一眼,果然见一个蒙古将领骑着马,手里拿着大刀,在阵前指挥,时不时还砍几个后退的士兵。看来蒙古人是急了,想趁我们城里出了投毒事件,军心不稳的时候,一举攻破城墙。

“大家坚持住!”我拔出短刀,大声喊道,“蒙古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我们守住,他们迟早会撤退!苏晴,你带峨眉弟子去支援东南角,那里的云梯最多!陈默,你让人去把改良后的投石机推上来,对准蒙古人的弓箭手阵地!”

两人立刻应声而去。我站在城墙边,看着身边的弟子们奋勇杀敌,心里既感动又着急。感动的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弟子们都没有退缩;着急的是,城里的内奸还没抓到,要是他们在这个时候搞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腰间的青铜丐钵突然发热,一股强烈的危机感传来——是“预警”技能!我赶紧抬头,往城下望去,只见蒙古人的阵形突然变了,一部分士兵开始往北边移动,像是要绕到城墙的另一侧。

“不好!蒙古人想声东击西!”我大喊一声,“快派人去北城墙支援,防止他们从那边进攻!”

话音刚落,就见北城墙方向传来喊杀声。我心里一紧,看来蒙古人早就计划好了,一边从西边猛攻,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一边派主力去北边,想找机会突破。

“苏晴,你继续守着西城墙,我去北城墙看看!”我对苏晴喊道,然后带着几个弟子,往北城墙跑。

北城墙的防守相对薄弱,只有两百多弟子和一百多宋军士兵。此时,蒙古兵已经架起了几架云梯,有十几个蒙古兵已经爬上了城墙,正在和弟子们厮杀。

“杀!把蒙古人赶下去!”我冲上去,一刀砍向一个蒙古兵的后背。那蒙古兵惨叫一声,从城墙上掉了下去。旁边的弟子们见我来了,士气大振,纷纷拿起武器,向蒙古兵发起反击。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直到天黑,蒙古人才撤退。城墙上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弟子们也伤亡惨重,有三十多个弟子牺牲,五十多个受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