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坞县的清晨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县委大院里的梧桐树叶上还挂着露珠。叶辰站在办公室窗前,目光越过院落,望向远处依稀可见的街道。罗建明书记回归已经一周,县里的政治空气明显变得微妙起来。
表面上,一切如常。罗建明对叶辰主持工作期间的成绩表示肯定,在各种场合都笑容可掬。但叶辰能感觉到,自己推行的改革措施遇到了无形的阻力。就像此刻窗外的薄雾,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远方的景色变得模糊。
秘书小张轻轻敲门进来,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
“叶县长,这是本周的日程安排。”小张将文件夹放在办公桌上,“另外,刘县长想问您今天是否有时间,商量一下政务大厅设备采购的事。”
叶辰转过身,接过日程表快速浏览:“告诉国栋县长,十点在我办公室见面。还有,让办公室准备一下,我打算建立县领导定期接访制度,直接听取群众意见。”
小张略显惊讶:“接访制度?这个...要不要先和罗书记沟通一下?”
“我会在常委会上正式提出。”叶辰语气平静但坚定,“领导干部不能总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要走到群众中去,听真话、察实情。”
小张点头记下,轻轻带上门离开。
叶辰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阳光渐渐强烈,穿透薄雾,在梧桐树叶间洒下斑驳的光影。这景象让他联想到连坞县当前的局势——明暗交错,真相与表象并存。
十点钟,刘国栋准时来到叶辰办公室,脸上带着几分忧虑。
“叶县长,政务大厅的设备采购遇到了麻烦。”刘国栋开门见山,甚至顾不上寒暄,“财政局突然要求重新招标,说之前的采购流程‘需要完善’。”
叶辰皱眉:“不是已经走完招标程序了吗?中标的那家公司资质、报价都是最优的。”
“是啊,但财政局说接到‘群众反映’,质疑采购的公平性。”刘国栋推了推眼镜,压低声音,“我查过了,所谓的‘群众反映’根本子虚乌有。这明显是有人故意拖延。”
叶辰沉思片刻。政务大厅建设是他推动“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一环,设备采购延误将直接影响大厅投入使用时间。
“这样,你让纪委介入,对采购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叶辰最终决定,“既然有人质疑,我们就用最严格的标准来回应质疑。同时,通知财政局,重新招标可以,但必须给出具体的不合规之处,并且所有参与决策的人员都要签字背书。”
刘国栋眼睛一亮:“好主意!我这就去安排。有纪委监督,看谁还敢玩花样!”
送走刘国栋后,叶辰开始准备下午常委会的材料。他特意将接访制度提议放在最后,预计这会引发一番讨论。
果不其然,下午的常委会上,当叶辰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的建议后,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罗建明首先表态,笑容可掬:“叶县长的建议很好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应该坚持。”但他话锋一转,“不过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接访要有选择、有重点,注意引导,不能变成诉苦会、闹事会。”
叶辰立即回应:“罗书记说得对,要注重实效。所以我认为接访不能有选择,要来者不拒;不能有重点,群众反映的任何问题都是重点;更不能‘引导’,要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哪怕是批评意见。”
两人的理念差异显而易见。罗建明强调控制和秩序,叶辰则追求开放和真实。
会场再次陷入寂静。这时,王梓涵适时发言:“我建议可以采取轮值接访制,每位县领导每月至少接访一次。接访情况定期汇总分析,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
刘国栋接着说:“政府这边可以立即落实接访场所和工作人员,确保接访活动规范有序。”
陆亦可表示:“纪委可以对接访中发现的干部作风问题进行跟踪督办。”
看到大家都支持,罗建明也不好再反对,只得说:“既然大家都认为可行,那就先试行一段时间看看吧。叶县长,就由你带头第一次接访,如何?”
“没问题。”叶辰爽快答应,“我会做好准备的。”
会议结束后,罗建明特意叫住叶辰:“叶县长,接访是好事,但要注意方式方法。连坞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稳定压倒一切啊。”
叶辰听出了言外之意,但仍坚持己见:“罗书记,我认为真正的稳定来自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群众有地方说话,有渠道解决问题,社会才能真正稳定。”
罗建明拍拍叶辰的肩膀,笑容有些勉强:“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也要注意工作方法。好了,去忙吧。”
回到办公室,叶辰立即着手安排接访事宜。他让小张通知信访办,做好接访准备工作,并要求广泛宣传,让更多群众知道这个反映问题的渠道。
“叶县长,要不要设置一些条件?比如提前登记、筛选议题?”小张试探着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