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阴霾尚未散去,连坞县自己却爆发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环境危机。
五月二十日深夜十一点,叶辰刚结束与汶川前方救援队的视频连线,正准备休息,手机就尖锐地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叶县长,出大事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因紧张而颤抖,“县化肥厂发生氨气泄漏事故,已经造成周边部分群众不适,附近河流也可能受到污染!”
叶辰瞬间睡意全无:“人员伤亡情况?污染范围?应急措施启动了没有?”
“目前有十几人出现呼吸困难送医,暂无生命危险。污染范围还在扩大,厂方开始自行处置,但效果不佳...”
“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叶辰斩钉截铁,“我马上到现场!通知刘县长、王书记、陆书记立即赶往现场!通知公安、消防、卫健、环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到现场集合!”
十分钟后,叶辰的车呼啸着驶向城郊的化肥厂。
夜色中,远远就能看到厂区上空笼罩着诡异的白雾,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现场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消防车和救护车的灯光闪烁不停。刘国栋比叶辰早到一步,正在组织人员疏散周边群众。
“叶县长,初步了解是液氨储罐阀门老化破裂导致泄漏。”刘国栋迎上来,脸上戴着简易防护口罩,“已经疏散了方圆一公里内的居民,消防正在喷水稀释氨气。”
叶辰眉头紧锁:“水源呢?会不会流入河道?”
这时环保局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叶县长,刘县长,情况不妙!消防用水已经流入厂区旁边的灌溉渠,灌溉渠连通青龙河,那是下游三个乡镇的饮用水源啊!”
叶辰的心猛地一沉:“立即切断污染源!在灌溉渠与青龙河交汇处构筑拦污坝!立即通知下游乡镇停止取水!”
命令刚下,王梓涵和陆亦可也赶到现场。
王梓涵立即接管了现场秩序维护工作,调集公安干警扩大警戒范围,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陆亦可则开始关注事件背后的责任问题。
现场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叶辰任总指挥,刘国栋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
消防队员冒着危险进入泄漏核心区堵漏;环保部门在河道设置多个监测点;卫健部门组织医疗队对受影响群众进行体检;公安干警维持秩序并调查事故原因...
凌晨三点,泄漏终于被控制住,但新的问题出现了。
环保局的监测数据显示,灌溉渠中氨氮含量严重超标,且已经流入青龙河。下游青龙镇水厂取水口距离污染带只有不到十公里!
“立即启动备用水源!通知青龙镇水厂停止从青龙河取水!”叶辰下令。
刘国栋面露难色:“叶县长,青龙镇的备用水源只有一个小型水库,储水量最多只能维持两天...”
就在这时,叶辰接到市里某领导的电话:“叶县长啊,听说化肥厂出了点小事故?这种事故哪个县都难免嘛,要稳妥处理,不要搞得人心惶惶...”
刚挂电话,省里某部门的电话又来了,暗示化肥厂是“重点企业”,处理要“顾及影响”。
叶辰强压怒火,对刘国栋说:“看来这个化肥厂不简单啊,这么快就有领导‘关心’了。”
gonf刘国栋低声说:“这家厂的老板赵达功能量很大,听说与很多领导关系密切。之前就有群众反映污染问题,但每次检查都不了了之。”
天亮时分,污染带已经逼近青龙镇取水口。应急指挥部决定采取极端措施:在取水口上游构筑活性炭吸附坝,最大限度净化水质。
“立即调运活性炭!越多越好!”叶辰下令。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全县库存的活性炭远远不够。
“从周边县市调运!我亲自给周边县长打电话!”叶辰毫不犹豫。
在王梓涵的协调下,公安系统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活性炭运输车辆一路畅通。刘国栋则坐镇指挥部,协调物资调运和人员安排。
上午十点,第一批活性炭运抵现场,工人们冒着危险在河道中构筑吸附坝。叶辰坚持在一线指挥,眼睛布满血丝。
就在这时,陆亦可的调查有了初步结果:“叶县长,初步查明,事故原因是设备老化失修。但令人震惊的是,该厂环保设施长期闲置,排污许可证却是齐全的!”
叶辰目光一冷:“也就是说,环保监管形同虚设?”
“恐怕不只是形同虚设。”陆亦可递上一份材料,“这是该厂近三年的环保检查记录,次次合格。但群众反映的实际污染情况与记录严重不符。”
叶辰一拳砸在桌子上:“立即责令化肥厂停产整顿!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纪委介入调查环保领域的**问题!”
命令下达后,阻力接踵而至。
先是环保局长亲自来说情:“叶县长,化肥厂是县里的利税大户,直接间接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全部停产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