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已下,整个应急处置机制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高速运转。
车间内,以王院长为首的技术组,调集了厂内所有能调动的技术骨干,连同连夜从理工大学请来的几位软件和自动化专家,组成了临时的技术攻坚团队。
他们将主控系统拆解,逐行检查代码日志,搭建模拟环境进行故障复现,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线索。
叶辰没有离开车间,他就在现场坐镇。他没有去干涉具体的技术排查,而是选择了一个能纵览全局的位置,沉默地观察着,思考着。
他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张赫实时将外面的舆情动态和各方反馈汇总给他。
网上的负面舆论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有发酵扩大的趋势。
除了攻击项目本身,开始更多地将“背景论”、“拍脑袋决策”与叶辰个人捆绑。
张赫汇报,已经发现有几个网络水军账号在集中发帖带节奏。
“让网信办固定证据,暂时不做大规模删帖,但要准备好澄清的通稿和素材。”叶辰冷静地指示,“现在回应,只会陷入口水战。等我们这里有了确切的结论,才是反击的最佳时机。”
他也接到了市长成汉雯和市委书记顾同关心的电话。
叶辰没有隐瞒,如实汇报了现场的严峻情况和初步判断,也汇报了自己已成立的应急指挥体系和采取的措施。
成汉雯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只说了两个字:“顶住!”
顾同的指示则更为具体:“技术问题,交给专家。稳定人心,是你的责任。市委会支持你的工作,但你要确保,不能因为这次事件,动摇高新区建设的根本。”
两位主要领导的态度,给了叶辰莫大的支持,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头的责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由墨黑转为深蓝,再透出晨曦的微光。
车间里的技术人员已经连续奋战了七八个小时,每个人眼中都布满了血丝,脸上带着疲惫和焦虑,但故障原因依然没有头绪。
供应商的专家虽然已经抵达,加入了排查,但面对这个诡异的系统锁死,似乎也一时束手无策。
一种压抑的、近乎绝望的气氛开始在现场弥漫。
马国栋的嘴角急出了燎泡,来回踱步。连王院长的眉头也锁成了川字,不时摘下眼镜,用力揉着太阳穴。
难道……真的无法解决了吗?叶辰的心也一点点往下沉。
如果这条生产线最终被判定为“先天缺陷”或无法修复,不仅数千万的投资打了水漂,更可怕的是,“智造赋能”的战略将受到致命质疑,他个人的政治生涯也可能因此蒙上巨大的阴影。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压力达到顶点的时刻,车间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赫带着一个人快步走了进来。
“市长!梁教授来了!”
叶辰抬头,只见梁永康教授背着一个双肩包,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和专注。
“叶市长,我在国外处理过几次类似的复杂系统故障,有点经验,接到张秘书电话就立刻改签机票赶回来了。”梁永康没有任何寒暄,直接说道,“情况张秘书在路上跟我大致说了,让我看看。”
叶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新的希望。他立刻起身:“梁教授,辛苦你了!快请!”
梁永康走到主控台前,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静静地听了王院长和供应商专家对排查过程和现有结论的详细介绍,又仔细翻阅了厚厚的运行日志和错误报告。
他的目光锐利,不时提出几个关键问题,都直指核心。
听了十几分钟,梁永康突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笃定:“我觉得,你们的排查方向可能有点偏差。”
一句话,让所有疲惫的技术人员都抬起了头。
“这种深层次的、难以复现的逻辑锁死,未必是主控程序本身的设计缺陷。”
梁永康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画了起来,“现代工业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系统。有没有可能,问题出在某个不起眼的边缘计算节点或者数据采集模块上?这些模块的微小故障或数据扰动,在某些特定工况叠加下,可能会通过内部通讯协议,向上层主控系统发送了错误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状态信息,导致主控系统的安全协议被异常触发,从而引发全局性锁死?”
他提出的这个思路,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亮了一盏新的灯!王院长和供应商专家先是愕然,随即陷入了沉思,然后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有道理!”
“对啊!我们一直盯着主控程序本身,忽略了底层数据链路的完整性!”
“快!按照梁教授的思路,重点排查所有边缘节点和传感器数据通道!”
新的方向确定了,技术团队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重新焕发出活力,在梁永康的指导下,开始了更有针对性的排查。
叶辰看着在技术人群中沉着指挥、条理清晰的梁永康,心中感慨万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