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顾同的“手谕”,叶辰几乎没有停留,立刻赶往市政府大楼。
市长成汉雯显然已经接到了顾同办公室的电话,她在小会议室接待了叶辰,旁边只坐着她的秘书长。
“叶辰书记,顾书记那边已经沟通了。说说你的详细计划吧,时间紧迫。”成汉雯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客套,雷厉风行的作风展露无遗。
叶辰直接将那份厚重的策划案递了过去,然后开始进行更为深入和具体的阐述。
他不再仅仅是描绘蓝图,而是详细解释每一个项目的战略意义、初步选址、投资估算、融资设想(特别提到了争取中央资金、省级配套和发行地方债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汉雯翻阅策划案的速度极快,眼神越来越亮。
她是懂经济的行家,一眼就看出这份策划案的价值——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扎实调研和清晰逻辑之上的、极具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更让她心惊的是,这些项目的投向,与她凭借专业嗅觉模糊感知到的政策方向高度契合,但叶辰的版本更具体、更系统、更超前!
“你判断政策出台的具体窗口期是?”成汉雯抬起头,目光如炬。
“11月上旬,大概率就在第一周。”叶辰回答得毫不犹豫。
成汉雯深吸一口气,不再有任何疑虑。她当机立断,对秘书长命令道:“立刻做三件事:第一,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紧急通知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环保局……‘一把手’,半小时后到第三会议室开会,不得缺席。”
“第二,立即起草成立‘照海市抢抓政策机遇重大项目突击领导小组’的通知,我任组长,叶辰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副市长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
“第三,会议结束后,立刻将叶书记这份策划案复印,分送各相关单位,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依据!”
秘书长记录完毕,立刻转身小跑着去安排了。
成汉雯这才看向叶辰,语气斩钉截铁:“叶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这个领导小组的实际操盘手。”
“你的任务,就是带着这份策划案,指导、督促各个部门,用最快的速度,把每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到极致!”
“需要我协调的,随时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们要打的,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突击战!”
“明白!成市长,我一定全力以赴!”叶辰感到一股热血在胸腔涌动。
成汉雯的果断和信任,让他看到了将蓝图变为现实的强大执行力。
半小时后的市政府第三会议室,气氛紧张得如同战前指挥部。
被紧急召集来的局长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何等大事。
当成汉雯宣布领导小组成立,并下达了“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迎接可能到来的国家级投资机遇”这道近乎不可能完成的命令时,会场一片哗然。
但当叶辰开始讲解策划案,尤其是当他精准地分析政策走向、阐述项目必要性时,所有的质疑和困惑,都逐渐被震惊和信服所取代。
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展现出的视野和对政策的“预感”,让他们这些老江湖都感到匪夷所思。
照海市这台庞大的行政机器,在叶辰这只“先知”之手的推动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功率和效率,轰然启动,向着那个尚未正式公布的历史性机遇,发起了全力的冲刺。
照海市的“重大项目突击领导小组”如同一台加满了燃油的涡轮发动机,在成汉雯的坐镇和叶辰的具体指挥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
市政府大楼的灯火,彻夜通明。
叶辰深知,仅仅在市级层面准备还不够,必须将触角向上延伸,在政策正式出台前,就在省里乃至部委层面,埋下照海市的种子。
他拨通了老师,省发改委主任徐箐的电话。
“老师,没打扰您休息吧?”
“是叶辰啊,这么晚,有事?”徐箐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显然也在为应对危机而忙碌。
“老师,我们照海市,基于对形势的一些研判,准备了一批重大项目,想提前向您和委里做个非正式的汇报,听听您的指点。”叶辰语气恭敬,但内容明确。
“哦?你们动作这么快?”徐箐有些意外,“说说看,什么方向?”
叶辰没有透露具体时间判断,而是将策划案中的核心项目和思路,简明扼要地进行了汇报,重点强调其紧迫性、必要性和与可能的国家政策方向的高度契合。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徐箐带着赞许的声音:“叶辰,你们的嗅觉很敏锐啊!思路完全正确!不瞒你说,国家层面确实在酝酿重大举措,方向和你判断的几乎一致。你们能提前准备,非常好!材料尽快报上来,我会重点关注。记住,质量是关键,第一批上报的项目,必须是精品!”
“谢谢老师!我们一定把工作做扎实!”挂了电话,叶辰心中更有底了。徐箐的肯定,意味着照海市的行动方向完全正确,并且已经在省级层面占据了先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