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 > 第102章 周府初访贤,稚子露锋芒

拜别蔡邕返回庐江后,许褚除了处理政务,心中还记挂着一件事 —— 舒城周氏。作为庐江本地传承数代的文化世族,周氏不仅声望卓着,更有传闻称族中出了个神童,名为周瑜,虽年仅十一岁,却已通诗文、晓兵法,是江淮一带少有的奇才。

中平二年秋,芍陂水利工程一期竣工的消息传遍庐江,流民安置渐入佳境。许褚趁此间隙,备了一份薄礼 —— 两卷蔡邕手书的《诗经》拓片、一坛改良后的新酿米酒,带着周仓一人,前往舒城拜访周氏家主周尚。

周仓虽身材魁梧,却懂分寸,一路上只默默跟在许褚身后,不多言语,只在许褚需要时递上茶水,尽显沉稳。

周氏府邸位于舒城东门内,没有豪强坞堡的森严,却透着一股书香门第的雅致。朱漆大门上挂着 “周氏宗祠” 的匾额,门前的石阶干净整洁,院内隐约传来孩童读书的声音。通报后不久,一个身着儒衫、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快步迎出,正是周尚。

“仲康公子大驾光临,周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周尚拱手行礼,语气谦和,眼中却难掩好奇 —— 他早听闻许褚年少勇武,平定黄巾、安定庐江,今日见其身形挺拔,眉宇间透着沉稳,竟不似传闻中那般只懂武勇的少年。

“周公客气了。” 许褚拱手回礼,笑着递上礼物,“晚辈听闻周公喜好诗文,特带了两卷蔡伯喈先生的手拓《诗经》,还有一坛庐江新酿的米酒,不成敬意。”

周尚见是蔡邕的手拓,眼中顿时亮了起来,连忙接过:“伯喈先生乃天下文宗,其手迹千金难求,公子这份礼物,实在贵重。快请入内,咱们边饮边谈。”

两人走进正厅,分宾主落座。周仓则站在厅门旁,身姿笔挺,像一尊守护神,既不打扰两人交谈,又能随时留意周围动静。侍女奉上茶水后,周尚便忍不住问道:“公子在庐江推行‘以工代赈修水利’‘设市舶兴商业’,周某早有耳闻,尤其是芍陂竣工,惠及沿岸数县百姓,实乃大功一件。只是不知,仲康对庐江后续的吏治整顿,可有良策?”

许褚放下茶盏,语气沉稳:“晚辈以为,吏治之要,在于‘赏罚分明’与‘任人唯贤’。此前严惩雷氏、整顿乡亭,是为‘罚’;如今提拔吕岱、王磊等寒门干吏,是为‘赏’。后续晚辈计划联合周公这样的贤达,在各乡设立‘乡评’制度,由百姓与士绅共同评议官吏政绩,优者升、劣者免,如此才能确保吏治清明。”

这番话既有实际举措,又兼顾了地方世族的话语权,周尚听后连连点头:“公子所言极是!庐江此前因豪强把持吏治,才致民生凋敝。若能推行‘乡评’,不仅能约束官吏,更能让百姓有发声之地,实乃良策。”

两人越谈越投机,从吏治谈到文教,从农事谈到商业,不知不觉便到了午后。正当周尚要留许褚用膳时,厅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孩童声:“叔父,今日的《孙子兵法》,侄儿还有一处不解,想向您请教。”

话音未落,一个身着锦袍的孩童走了进来。那孩童约莫十岁光景,身高虽不及成人,却身姿挺拔,面容俊秀,一双眼睛明亮如星,透着一股远超同龄人的聪慧与沉稳。他看到厅内的许褚,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却没有丝毫怯生,反而拱手行了一礼:“侄儿周瑜,见过叔父。不知这位公子是?”

“阿瑜,快来见过仲康公子。” 周尚笑着招手,“这位便是庐江太守许临之子许褚,仲康公子。他年少有为,平定黄巾、安定庐江,可是咱们江淮一带的少年英雄。”

“周瑜,见过仲康公子。” 周瑜再次拱手,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仿佛在打量眼前这位 “少年英雄” 是否名副其实。

许褚看着眼前的周瑜,心中早已掀起波澜。他比谁都清楚,眼前这个十一岁稚子,未来会成为江东的大都督,助孙策平定江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是汉末三国少有的帅才。可此刻的周瑜,虽年幼却已显露出非凡的气度,让他不得不惊叹 “自古英雄出少年”。

“周瑜贤弟不必多礼。” 许褚笑着起身,语气平和,没有丝毫长辈的倨傲,“早听闻贤弟神童之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方才听闻贤弟在研读《孙子兵法》,不知可有心得?”

被称作 “贤弟”,周瑜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 他本以为许褚会因年长而轻视自己,没想到竟如此平等相待。他当即答道:“瑜以为,《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如公子平定雷氏,未动刀兵便先收集罪证,再依法处置,让其他豪强不敢异动,便是‘上兵伐谋’的典范。”

这番话一出,不仅周尚面露惊讶,连许褚也忍不住点头赞叹。一个十岁孩童,竟能将兵法理论与实际政务结合,这份见识,远超常人。“贤弟所言极是。” 许褚笑着追问,“那你觉得,如今庐江初定,若遇外部侵扰,当以何策应对?”

“当以‘守’为基,以‘和’为辅。” 周瑜不假思索地答道,“庐江历经战乱,百姓需休养生息,不宜轻动刀兵。可加强边境防御,训练郡兵,同时与周边郡县修好,互通有无,形成‘唇齿相依’之势。若真遇侵扰,再以逸待劳,一举破敌 —— 这便是《孙子》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许褚心中越发惊叹,这哪里是十岁孩童的见解,分明是久经沙场的谋士之言。他看着周瑜,语气中满是欣赏:“贤弟年纪虽小,却有如此见识,日后定能成为栋梁之才。褚在兵法上也只是略懂皮毛,日后若有机会,还望能与贤弟多交流。”

周瑜闻言,眼中露出欣喜:“仲康兄若不嫌弃,瑜愿随时向公子请教。”

当日傍晚,许褚辞别周尚与周瑜,周尚执意送至府门,周瑜也跟在一旁,眼神中满是不舍。返程路上,周仓忍不住感慨:“主公,那周瑜虽年幼,却比许多成年人都有见识,您称他‘贤弟’,真是一点不亏!”

“是啊。” 许褚望着舒城的方向,轻声道,“庐江有此奇才,是庐江之幸,也是大汉之幸。今日与周瑜贤弟一见,不仅见其锋芒,更知江淮一带藏龙卧虎。日后若能得此等人才相助,庐江定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而周府内,周尚看着周瑜仍在研读《孙子兵法》,笑着问道:“阿瑜,今日与仲康公子交谈,你觉得他如何?”

周瑜抬起头,眼中满是敬佩:“仲康公子虽年少,却无半分傲气,还称我‘贤弟’,待我平等,且见识深远,既有武勇,又懂政务,实乃难得的英雄。若日后庐江有难,我定要助公子一臂之力。”

周尚闻言,眼中露出欣慰的笑容。今日许褚的到访,不仅拉近了周氏与许家的关系,更让周瑜结识了一位值得相交的挚友。而这份初遇的缘分,终将在未来的乱世中,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