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113章 改进买点:结合基本面与技术面的共振

深夜的交易室里,韩风面前摊开着两份截然不同的分析报告:

一份是详尽的基本面研究,另一份是精确的技术分析。

而他在寻找两者之间那个微妙的共振点。

2020年10月的一个清晨,韩风早早来到交易室,准备执行一个酝酿已久的计划。他打开交易软件,在宁德时代的盘前挂单界面输入了一个让团队成员都惊讶的价格——112.5元。

风哥,这个价格比现价低5%,会不会太保守了?小李忍不住问道,宁德时代的基本面那么好,直接市价买入不行吗?

韩风微微一笑:记住我们上一章学到的——读懂财报只是第一步,找到最佳的买入时机才是真正的艺术。

---

01 觉醒:从财报分析到买入艺术的升华

事情要从前一周的投资决策会说起。

团队刚刚完成对三家公司的深度财报分析,小王兴奋地展示着他的研究成果:这三家公司都通过了我们的财报质量测试,完全可以立即买入!

但韩风却出乎意料地泼了冷水:财报告诉我们这些是好公司,但并没有告诉我们现在就是好价格。

他调出其中一家公司的走势图:看看这里,虽然公司基本面优秀,但股价刚刚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涨,现在买入就像是追涨的韭菜。

小李若有所思:我明白了。就像我们上一章学到的,看懂财报只是基础,如何将这份认知转化为实际收益,还需要更多的考量。

这一刻,韩风意识到团队需要一次认知的飞跃——从读懂企业把握时机的飞跃。

---

02 破壁:两个世界的对话者

为了找到答案,韩风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他将团队分成两组:基本面组继续深入研究企业财报,技术面组则专注于分析价格走势。要求他们在不知道对方结论的情况下,分别对同一批股票做出投资建议。

三天后的汇报会上,有趣的现象出现了:

案例一:某光伏龙头

· 基本面组:强烈推荐,业绩超预期,行业景气度持续

· 技术面组:谨慎观望,股价高位震荡,动能减弱

案例二:某消费电子公司

· 基本面组:暂不推荐,业绩增速放缓,竞争加剧

· 技术面组:积极看好,底部放量突破,资金流入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这时,韩风在白板上画下了一个简单的图示:

基本面分析告诉我们为什么买,技术分析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买。两者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他继续解释:就像开车时需要同时看地图和路况一样,基本面是我们的投资地图,技术面是实时的路况信息。

---

03 筑基:共振买点的理论基础

韩风开始系统地构建他的共振买点理论。他在交易日志上写下了三个核心原则:

原则一:基本面为根基

· 只投资自己真正理解的企业

· 财务质量必须通过严格测试

· 要有足够的护城河和成长空间

没有基本面的支撑,再漂亮的技术形态都是空中楼阁。韩风在团队培训时强调。

原则二:技术面为时机

· 在好公司被市场低估或忽视时买入

· 借助技术分析识别资金动向

· 通过量价关系确认市场情绪

好公司也需要好价格,而技术分析能帮助我们找到那个甜蜜点。

原则三:共振为买点

· 基本面和技术面必须相互印证

· 买点出现在两者发出同一信号时

· 任何一方的疑虑都要谨慎对待

只有当价值和趋势形成共振时,才是真正的黄金买点。

为了让团队更好地理解,韩风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这就像相亲结婚。基本面是了解对方的品格、能力、家世——这是决定是否要结婚的基础。技术面是观察对方对你的态度、双方相处的感觉——这是决定什么时候求婚的时机。只有两者都合适,婚姻才会幸福美满。

---

04 实战:宁德时代的完美共振

理论建立后,韩风开始在实战中检验。他选择了最熟悉的宁德时代作为第一个实验对象。

第一步:基本面确认

团队对宁德时代进行了深度的财报分析: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第一(35%)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占营收6.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健康(318亿元)

· 行业处于爆发前夜(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

这是一个可以安心持有的好公司。小王的结论很明确。

第二步:技术面择时

与此同时,小李带领技术团队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

2020年3月,宁德时代股价从169元高点回落至106元附近时,出现了几个积极信号:

· 股价在100元整数关口获得强支撑

· 日线级别出现明显的底背离

· 成交量在低位持续萎缩,显示抛压枯竭

技术面显示,下跌动能已经衰竭。小李报告。

第三步:等待共振信号

韩风没有立即买入,而是耐心等待那个关键的共振信号。

2020年3月27日,期待的信号出现了:

· 公司发布公告,与特斯拉续签供货协议(基本面利好)

· 股价放量突破20日均线(技术面突破)

· 机构资金开始大幅流入(资金面确认)

三重共振,买点出现!韩风果断在112.5元挂单买入。

这个买点的精妙之处在于:既抓住了基本面确定性的公司,又把握了技术面最佳的时机。

---

05 淬炼:系统化的买点体系

初战告捷后,韩风开始系统化地完善他的买点体系。他总结出了三种典型的共振买点:

第一种:底部共振买点

特征:业绩改善 技术突破

案例:某半导体公司在业绩拐点出现时,同时突破长期下降趋势线

第二种:成长共振买点

特征:高成长性 趋势延续

案例:某光伏龙头在业绩超预期时,在上升趋势线获得支撑

第三种:价值共振买点

特征:低估值 资金流入

案例:某消费股在历史低估值区间出现机构大额买入

每种买点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风险收益特征。韩风在团队内部分享时说。

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个体系,他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

1. 初选:通过基本面分析建立股票池

2. 观察:对股票池中的标的进行技术跟踪

3. 等待:耐心等待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共振信号

4. 执行:在共振点出现时果断买入

5. 管理:根据后续走势进行仓位调整

---

06 精进:买点艺术的细节打磨

随着实战经验的积累,韩风对买点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他发现,成功的买点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特征一:多时间周期共振

· 周线显示长期趋势向上

· 日线显示中期调整结束

· 60分钟线显示短期动能转强

就像交响乐,不同周期的共振才能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特征二:多指标协同

· 价格突破关键位置

· 成交量有效放大

· 资金持续流入

· 市场情绪转暖

单一指标可能会骗人,但多个指标的协同很难作假。

特征三:风险收益比优异

· 上涨空间明显大于下跌空间

· 关键止损位置明确

· 仓位配置科学合理

好的买点不仅要考虑能赚多少,更要考虑可能亏多少。

通过这些细节的打磨,韩风的买点成功率从过去的不足50%提升到了70%以上。

---

07 心法:买点背后的投资哲学

在不断完善技术体系的同时,韩风更加注重投资心法的修炼。他总结了几个重要的心法要点:

心法一: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在市场里,有时候最好的操作就是不操作。等待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

心法二:知行合一的境界

看懂的股票要敢于重仓,看不懂的股票要勇于放弃。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心法三:概率思维的建立

不要追求每次都对,而要追求长期来看能够持续盈利。

这些心法的修炼,让韩风在实战中更加从容淡定。当别人为错过机会而懊悔时,他能够平静地说:那不是我的机会。

---

08 成效:体系化带来的蜕变

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共振买点体系开始显现威力:

投资业绩的提升

· 买入成功率:72%(提升22个百分点)

· 平均持仓收益:28%(提升15个百分点)

· 最大回撤:-8%(改善12个百分点)

投资心态的改善

· 决策时间缩短40%

· 情绪化交易减少85%

· 睡眠质量显着提升

最重要的是,我们终于能够安心持有好公司了。小李感慨地说,因为我们的买入价格给了我们足够的安全边际。

小王补充道:而且我们的卖出决策也更加理性了,不再因为短期波动而轻易放弃好公司。

---

09 悟道:买点艺术的终极悟道

曾经,我以为买点是一个精确的价格,一个神奇的数字。

如今,我明白买点是一个区域,一个过程,一种状态。

共振买点的精髓,不在于买在最低点,而在于买在最安心的点。

当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多重确认时,

那个买点可能不是最便宜的,

但一定是让我们能够安心持有的。

这个体系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提高了买入的成功率,

更在于它帮助我们建立了完整的投资世界观:

以基本面为锚,让我们不被市场情绪左右;

以技术面为帆,让我们借势而为;

以资金面为舵,让我们顺势而行。

当这三个维度达成共振时,

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市场的声音,

更是内心深处对价值的确信。

买点的改进,本质上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化。

每一次成功的买入,都是对投资理念的一次确认;

每一次失败的教训,都是对投资体系的一次完善。

我终于明白:

最好的买点,不是让你立即赚钱的点,

而是让你晚上睡得着的点。

最好的投资,不是追求暴利的投机,

而是实现财富稳步增长的修行。

写完这些,韩风平静地关上电脑。窗外,星光闪烁,夜色温柔。明天的市场还会有新的波动,还会有新的买点出现,但他知道,只要坚守这个经过千锤百炼的体系,就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找到那些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在基本面与技术面的交汇处,在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点,就是投资之美的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