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34章 估值的方法(二):市净率估值法(PB)

掌握了市盈率这把估值领域的“万能钥匙”后,韩风感觉自己对公司的定价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他兴致勃勃地将这套方法应用于所有他关注的公司,但很快,他就撞上了一堵坚实的墙壁——周期性行业。

他选择了一家大型钢铁公司作为案例。这家公司规模庞大,是行业内的龙头之一,拥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护城河。然而,当他运用市盈率法进行分析时,却得出了令人困惑甚至荒谬的结论。

在行业景气度巅峰的年份,钢铁价格高企,该公司利润暴增,每股收益达到惊人的数字。计算出的市盈率低至个位数,看起来“极其便宜”。然而,这恰恰是行业周期见顶的信号。如果他此时买入,随后行业转入下行周期,钢铁价格暴跌,公司利润迅速萎缩甚至亏损,股价也随之腰斩再腰斩。那个看似“低估”的市盈率,成了一个标准的“估值陷阱”。

反之,在行业最萧条的谷底,公司连续亏损,每股收益为负,市盈率指标完全失效,显示为负数或无意义。市场上充斥着悲观情绪,股价跌至冰点。但此时,却往往是行业复苏的前夜,是布局的最佳时机。

“市盈率在周期性行业这里,完全失灵了……”韩风皱紧眉头,在日志上记录下这个棘手的发现。“它不仅在错误的时间发出‘廉价’的信号,更在真正廉价的时刻保持沉默。必须找到另一种工具,来为这些‘周期之王’进行估值。”

这个需求,将他引向了估值武器库中的另一件重型装备——市净率。

市净率 = 公司市值 \/ 公司净资产 = 每股股价 \/ 每股净资产

与市盈率关注“盈利能力”不同,市净率关注的是公司的“家底”,即账面价值。净资产,代表着理论上股东拥有的公司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价值。市净率回答的问题是:“市场为这家公司1块钱的净资产,标价多少?”

例如,一家公司市净率为1倍,意味着市场认为其公司的价值正好等于其账面上的净资产。如果市净率为0.8倍,意味着市场在以八折的价格交易其净资产;如果为2倍,则意味着市场愿意为其净资产支付两倍的价格,这通常包含了对其盈利能力和品牌等无形价值的溢价。

“所以,对于利润波动巨大的周期性公司,忽略其变幻莫测的利润,转而审视其相对稳定的净资产,是一个更可靠的思路。”韩风恍然大悟。

他深入研究了市净率适用于周期性行业的深层逻辑:

1. 利润的幻象与资产的锚点:周期性公司的利润如同海面的波浪,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甚至潜入水下(亏损)。而净资产则如同海床,虽然也会因盈利或亏损而缓慢变化,但其波动性远小于利润。以相对稳定的净资产作为估值的锚,可以有效避开利润波动带来的干扰。

2. 重置成本的视角:市净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重置成本。如果一家公司的市值低于其净资产(即pb<1,俗称“破净”),意味着在市场上购买这家公司的成本,比重新建设一个同样规模、同样资产的公司还要便宜。这为投资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安全边际。对于钢铁、煤炭、造船、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这一点尤为重要。

3. 破产清算的底线思维:理论上,即使公司破产清算,股东也能按净资产份额获得偿付。因此,当股价远低于每股净资产时(深度破净),下行空间相对有限,而上行空间则在行业复苏时被打开。这种“底线思维”是投资周期性行业的重要心理支撑。

理解了理论,韩风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家钢铁公司。他调出了其超过十年的股价与市净率走势图,并将其与钢铁价格指数、公司的净利润曲线进行对照。

一幅清晰的图景展现在他眼前:

在行业巅峰期,公司利润丰厚,股价也处于高位,但此时市净率往往也处于高位(如1.5倍甚至2倍以上)。此时买入,正是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了其净资产,风险巨大。

随着行业下行,利润下滑,股价下跌,市净率也开始回落。当行业进入深度萧条期,公司开始出现巨额亏损,股价跌至冰点,其市净率也进入了历史低位区域,甚至跌破1倍,达到0.5倍、0.6倍的惊人水平。

“看!这就是信号!”韩风激动地指着图表上那几个市净率的极端低点。这些低点,恰恰对应着过去十几年来,布局该钢铁公司的最佳时机。随后,当行业景气度悄然回升,利润虽然还未体现,但股价已经开始从底部反弹,市净率也随之从谷底开始向上修复。

投资的逻辑链条变得清晰起来:在市净率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深度破净)时买入,等待行业景气度回升,股价上涨和净资产积累形成戴维斯双击,推动市净率回归到正常甚至较高水平,然后卖出。

这就是周期性行业的“高买高卖,低买低卖”在市净率维度上的完美体现——在市净率低位买入,在市净率高位卖出。

与市盈率估值法一样,市净率同样需要横向与纵向比较。

· 横向比较:将该钢铁公司的当前市净率,与行业内其他规模、产品结构相似的公司进行比较,判断其在行业中的相对估值水平。

· 纵向比较:这是市净率法用于周期股的核心。深入研究该公司自身的历史市净率波动区间,识别出具有代表性的高位区、中轴区和低位区。结合当时的行业背景,理解为何市净率会达到那样的极端值。

韩风为自己定下了投资周期性公司的“军规”:

1. 只投资龙头:在行业寒冬中,拥有成本、规模、管理优势的龙头企业存活能力最强,更能熬到春天,并且能在复苏中获取更大份额。

2. 深度破净是前提:在市净率低于1倍,尤其是进入历史最低的20%分位区间时,才开始密切关注。

3. 寻找行业复苏的蛛丝马迹:不能仅仅因为便宜就买入。必须结合宏观政策(如基建投资)、行业供需关系(产能出清情况)、产品价格(如钢价、煤价)是否已触底并开始企稳等因素综合判断。

4. 耐心与纪律:周期性行业的复苏可能漫长而反复,买入后可能需要忍受相当长时间的寂寞,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一旦市净率修复到历史高位区间,必须果断卖出,不能恋战,因为周期的轮转会再次来临。

当然,韩风也清醒地认识到市净率的局限性。它并非万能,尤其在应用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时,需要格外小心。

· 对轻资产公司失效:对于互联网、软件、文化传媒等依赖人才、知识产权等“轻资产”的公司,其核心价值无法在账面上体现,净资产意义不大,市净率往往很高,参考价值有限。

· 净资产的质量问题:账面上的净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存货等,其真实价值可能远低于账面价值。例如,一条淘汰的生产线,一堆跌价的原材料,其清算价值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分析净资产的结构和质量。

· 不适用于持续毁灭价值的企业:如果一家公司常年亏损,其净资产会不断被侵蚀,今天的“破净”可能明天会变得“更破”。必须确保公司能在行业低谷中生存下来。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上,他画下了一幅典型的周期股估值与股价关系图。

“日期:xxxx年x月x日

今日学习主题:市净率估值法——破解周期性行业的估值密码。

核心认知:

1. 应用前提:主要适用于利润波动剧烈的强周期性行业(钢铁、煤炭、有色、化工、航运、券商等)及金融业(银行、保险)。

2. 核心逻辑:避开利润的‘幻象’,锚定相对稳定的‘净资产’,以重置成本和清算底线思维寻找安全边际。

3. 周期股投资心法:

· 买在‘破净’时:在市净率(尤其是经过纵向比较)处于历史极端低位时布局。

· 卖在‘高估’时:在市净率修复至历史高位区间时离场。

· 核心是‘等待’:等待行业景气度从谷底回升,驱动股价和市净率双击。

4. 两大分析法:

· 纵向比较是核心:深刻理解公司自身历史pb的波峰、波谷规律。

· 横向比较是辅助:在行业内比较,确保相对吸引力。

5. 重要局限与风险:

· 对轻资产、高成长公司无效。

· 需审视净资产质量(是否存在大量水分或无效资产)。

· 警惕‘价值陷阱’——公司可能因持续亏损不断侵蚀净资产。

思维跃迁:我从追逐‘盈利的波浪’,学会了审视‘资产的基石’。对于周期股,市场的疯狂在于,会在其赚取最高利润时给予它最高的估值(低pE),而在它最困难的时刻给予它最低的估值(低pb)。真正的智慧,在于逆而行之。”

掌握了市净率这把专克周期股的“利刃”,韩风感觉自己的投资体系变得更加立体和健全。他已经拥有了评估成长股\/稳定股(pE)和周期股(pb)的两套基本但强大的估值框架。

他明白,公司的世界纷繁复杂,没有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锁。但正是这种对不同工具、不同逻辑的持续学习和灵活运用,才是一个投资者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下一个更能精确捕捉成长性价值的估值工具——pEG。

(第三十四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