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张瑶工作室!闺蜜事业起飞
三月十三上午10点,江城“创意谷”文化园区被初春的阳光泡得暖洋洋的。青灰色的老砖墙爬满了嫩绿的爬山虎,新抽的芽尖卷着边,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砖缝里冒出来的阿拉伯婆婆纳开着细碎的蓝紫色小花,点缀得墙面像块绣布;园区主干道旁的染井吉野樱刚过盛花期,风一吹,粉白色的花瓣就簌簌落下,铺在鹅卵石小径上,踩上去发出“沙沙”的轻响,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花香与咖啡的醇厚气息。
“瑶光设计”工作室藏在园区最深处的一栋Loft小楼里,与周围的工业风建筑不同,它的外墙刷成了温柔的米白色,原木色的双开门上挂着一块不规则的铜制牌匾——牌匾是张瑶找老木匠手工打造的,上面用瘦金体刻着“瑶光设计”四个字,边缘故意做了做旧处理,透着几分随性的文艺感;门楣上挂着一串贝壳风铃,风一吹,就发出“叮铃铃”的清脆声响,像少女的笑声。
林晚站在门前,看着这栋被张瑶亲手打理过的小楼,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弧度。她穿了一件米白色的羊绒针织开衫,是去年冬天和张瑶一起在羊绒店挑的,柔软得像云朵;内搭一条浅蓝色的直筒牛仔裤,脚上是一双白色帆布鞋,彻底褪去了商场上的凌厉,多了几分邻家姐姐的温和。她手里捧着一束饱满的向日葵,花盘朝着太阳的方向,金黄色的花瓣像撒了一把碎阳光,用浅棕色的牛皮纸包着,系着同色系的麻绳——她记得张瑶从大学时就喜欢向日葵,说“看到它就觉得心里亮堂”。
袁琳跟在她身后,手里提着一个长方形的深棕色皮盒,里面是林晚特意托人从德国代购的设计绘图工具套装——包含十二支不同硬度的石墨铅笔、三块天然橡皮和一把纯铜圆规,都是专业设计师最爱的牌子,当年张瑶在设计杂志上看到时,曾眼馋了好久。
“晚晚!你可算来了!我都在窗边看了八回了!”门“哗啦”一声被拉开,张瑶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扑了出来。她穿了一身白色的工装连体裤,裤脚卷到脚踝,露出纤细的脚踝和一双白色帆布鞋,头发高高扎成马尾,额前的碎发用发夹别住,露出光洁的额头,脸上没化浓妆,只涂了点淡粉色的口红,却难掩眼底的兴奋,眼睛亮得像盛满了星星。
她一把抱住林晚,力道大得差点把向日葵挤变形,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哽咽:“我真的不敢相信……昨天还在收拾样品,今天就真的开业了!感觉像做梦一样!”
“傻丫头,梦早就该醒了。”林晚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把向日葵递到她怀里,“开业大吉,我的张设计师。以后这里就是你的战场了。”
张瑶接过向日葵,低头闻了闻,眼泪瞬间涌了上来:“还是你最懂我,知道我喜欢向日葵。”她擦了擦眼泪,拉着林晚走进工作室,像献宝一样展示着自己的“领地”。
一楼是开放式办公区,地面铺着浅灰色的亚麻地毯,踩上去软软的;四张原木色的工作台并排靠在窗边,阳光透过白色的纱帘洒在桌上,照亮了上面的苹果电脑、Wa绘图板和整齐码放的面料样本——有哑光的棉麻、亮面的真丝、挺括的羊毛,每一份面料上都贴着标签,写着“成分”“克重”“适用款式”。一面墙上钉着密密麻麻的软木板,上面贴满了张瑶的设计手稿:从最初潦草的线条草稿,到标注着尺寸的细节图,再到用彩铅上色的效果图,甚至还有几张被揉皱又展平的废稿,记录着她的设计历程。
角落的休息区摆着一个灰色的懒人沙发,旁边是一个原木书架,上面除了专业的设计书籍,还放着几本两人大学时一起买的言情小说,书脊都被翻得有些毛边;书架最上层摆着一个相框,里面是她们大学毕业时的合影——两人穿着学士服,挤在学校的香樟树下,笑得一脸青涩。
“二楼是样品间和会议室,我带你上去看我的‘宝贝’!”张瑶拉着林晚跑上楼梯,楼梯扶手缠绕着暖黄色的串灯,像一条发光的藤蔓。走到二楼转角,眼前豁然开朗——整个二楼的南墙是落地窗,阳光充足得晃眼,靠墙的位置立着一排银色的衣架,上面挂着十几件设计好的服装,每件衣服的领口都挂着一个小巧的金属吊牌,上面刻着“逆光”两个字。
“‘瑶光’这个名字,是我查了好几天字典选的。”张瑶抚摸着吊牌,语气里满是骄傲,“瑶光是北斗七星的第七颗星,古书里说它‘主祥瑞,为指引’,就像你一直指引我往前走一样。去年我从设计公司辞职,说想自己开工作室,我爸妈都反对,说‘没资源没客户,肯定要赔本’,只有你二话不说就给我转了500万,还说‘别怕失败,我养你’。”
她顿了顿,拿起一件黑色的西装外套,指着袖口内侧:“你看这里,我偷偷绣了个‘晚’字,用的是银色的丝线,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个‘逆光’系列,就是专门致敬你投资的《竹石图》网剧,我看了三遍,特别喜欢林曦那种‘明明很难,却从来不服输’的劲儿,所以设计里加了很多硬朗的直线条和反光面料,象征‘在逆境里也要发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