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少年逐光竞风流,星神一掷助梦行
MIT的约翰逊会议中心被装点得像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外墙挂着巨幅海报,上面印着“逐光少年,点亮未来”八个大字,背景是全球各地光伏站的缩影——从撒哈拉的蓝色矩阵到南极的抗寒组件,再到叙利亚光伏小学的亮堂教室,每一处都透着“光伏无界”的主题。走进大厅,扑面而来的是青春的朝气与科技的锋芒,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支青少年队伍,正忙着在各自的展示区调试设备,蓝色的光伏组件在灯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会场被划分成ABC三个展区,每个展区都用光伏灯带勾勒出边界,灯带白天吸收光线,晚上自动亮起,既环保又美观。展示台上,各种造型奇特的光伏设备让人目不暇接:有巴掌大的便携光伏充电器,巴掌大小却能给笔记本电脑快充;有像向日葵花瓣一样的自动追踪光伏板,能360度跟着阳光转,发电效率比普通板高30%;还有结合了储能功能的光伏背包,背在身上既能遮阳,又能给相机、无人机供电,适合户外探险;甚至还有光伏驱动的微型灌溉机器人,能在农田里自动移动浇水,专为缺水地区设计。
星辰穿着一身简约的深灰色西装,胸前别着烫金的“评委”徽章,袖口露出半截白色衬衫,少年的青涩里透着超出年龄的沉稳。他刚满16岁,却已经是MIT光伏研发专业的大二学生,更是全球光伏圈里响当当的“星神”——不仅研发出效率提升15%的第四代碲化镉光伏芯片,还深度参与了火星光伏站的前期技术论证,连MIT的教授都忍不住称赞他“天生为光伏而生”。
“星神!真的是星神!”三个穿着蓝色校服的中国中学生一眼就认出了他,激动地围了过来,手里紧紧攥着笔记本和笔,脸颊涨得通红。他们是来自江城三中的“光伏小子”团队,这次带着“光伏应急救援包”项目参赛。
“我们是你的超级粉丝!从你考上MIT开始就关注你了,你的第四代光伏芯片论文我们都打印出来反复看了!”领头的男生叫周子昂,说话语速飞快,眼里满是崇拜,“能给我们签个名吗?我们想把你的签名贴在实验室里,激励自己好好学习!”
星辰被他们的热情逗笑了,接过笔记本,一笔一划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光伏板图案:“谢谢你们的支持,快带我看看你们的项目吧,我早就听说江城有支厉害的中学生团队了。”
“好!好!”三个男生立刻拉着星辰走到他们的展示台,展示台上摆着一个银灰色的背包,看起来和普通登山包没两样,但打开拉链,里面藏着折叠式光伏板、微型储能电池、LED应急灯,还有几个适配不同接口的充电线。
“星神你看,这是我们设计的‘光伏应急救援包’,重量只有两公斤,能轻松背在身上。”周子昂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折叠光伏板展开有一平方米,晒两个小时就能充满储能电池,应急灯能连续亮12小时,还能给手机、对讲机充电,特别适合地震、洪水这些灾害现场使用。上次我们在江城郊区做测试,遇到暴雨断电,就是靠它给救援设备供电的!”
星辰认真地听着,伸手拿起应急救援包试了试重量,又仔细查看了光伏板的折叠接口。接口处用的是普通合页,边缘已经有些磨损的痕迹。“想法很实用,针对性也强,”他点点头,语气诚恳,“但折叠式光伏板的接口是薄弱点,灾害现场环境复杂,反复折叠很容易损坏,你们可以试试用星辰科技的柔性光伏膜。”
他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改进示意图:“把硬质光伏板换成柔性的,接口用磁吸式设计,既轻便又耐磨,抗压性也能提升不少。另外,储能电池可以加个防水外壳,灾害现场难免遇到积水,防水很重要。”
三个男生盯着示意图,眼睛瞬间亮了,周子昂赶紧拿出手机拍照:“哇!星神太厉害了!我们怎么没想到磁吸接口!回去我们就联系星辰科技的客服,申请柔性光伏膜样品,一定把这个改进做出来!”
“加油,”星辰拍了拍他的肩膀,“应急救援讲究的是可靠,细节一定要做到位,说不定将来你们的产品能跟着公益组织,送到索马里、叙利亚这些需要的地方。”
旁边的几位评委看着这一幕,纷纷点头称赞。MIT光伏实验室的主任戴维斯教授,是个头发花白的美国老人,他笑着对身边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教授说:“星辰这孩子,不仅技术功底扎实,还这么有耐心,懂得换位思考,难怪能成为年轻人的偶像。现在的青少年需要这样的榜样,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能一起交流、一起进步的同行者。”
王教授深有同感:“这孩子是林晚女士教得好,既有技术追求,又有公益初心,和他妈妈一样,心里装着别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