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火星邀光拓新土,光伏为梯探星河
星辰科技总部的技术研发中心里,灯火通明得像白昼。
几十名工程师围着大屏幕,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形正是北极光伏站捕捉到的神秘信号。解码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天,虽然用光伏能量解析技术初步拆解了信号的表层规律,但核心信息依旧像裹在迷雾里,看不真切。
“林总,信号的脉冲间隔里藏着某种二进制逻辑,但和人类已知的编码方式都对不上。”技术总监张工指着屏幕上的拆解图,语气里满是挫败又兴奋,“就像……就像一套全新的语言体系,我们连字母表都没摸透。”
林晚站在人群中间,穿着简单的白色工作服,眼里带着淡淡的红血丝——这几天她和团队一起熬到深夜,一边跟进解码,一边处理全球光伏站的日常运维。她揉了揉太阳穴,目光落在屏幕上:“再试试调整算法,把光伏组件捕捉极光能量时的波形数据加进去比对,说不定能找到共通点。”
陆哲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过来,递给林晚一杯,又拍了拍张工的肩膀:“别急,探索未知本就没有捷径。北极的信号是意外之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破解。”
就在这时,研发中心的大门被推开,前台小姑娘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林总!陆总!中国火星科考队的张教授一行人来了,说是有紧急合作要谈,已经在会客室等了!”
“火星科考队?”林晚和陆哲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里看到了惊讶。解码工作正到关键时候,火星科考队怎么会突然找上门?
“张教授?是张启明教授吗?”陆哲皱了皱眉,“我记得他是我国火星探测工程的总设计师,怎么会亲自来江城?”
“应该是他,随行的还有几位航天领域的专家,说是专门为了光伏技术来的。”前台补充道。
林晚放下咖啡,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去会会他们。张教授可是航天界的泰斗,亲自到访,肯定是大事。”
星辰科技的会客室里,几位穿着深蓝色航天制服的人正围坐在沙发上,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是中国火星科考队总设计师张启明教授。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正和身边的助手低声讨论着什么,看到林晚和陆哲走进来,立刻站起身,伸出手:“林总,陆总,久仰大名!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张教授,您太客气了,能见到您是我们的荣幸。”林晚快步走上前,和他紧紧握手,“您可是我们的偶像,为中国的火星探测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知道您这次亲自到访,有什么指教?”
陆哲也和几位专家一一握手,笑着招呼:“快请坐,喝杯热茶暖暖身。您这么忙,还特意跑一趟,肯定是有重要的事。”
大家落座后,张教授没有绕弯子,直接打开手里的文件,推到林晚面前:“林总,陆总,不瞒你们说,我们这次来,是想邀请星辰科技,和我们一起完成一项历史性的任务——帮中国火星科考队,在火星上建光伏站!”
“在火星上建光伏站?!”林晚和陆哲同时愣住了,眼里满是难以置信。虽然星辰的光伏技术已经覆盖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从沙漠到极地,从深海到高空,但火星——那可是距离地球数千万公里的星球,环境极端恶劣,光伏站怎么建?怎么运行?
张教授点点头,眼神坚定:“没错。我们计划在三年后实施‘火星拓荒计划’,在火星建立首个长期有人值守的科考基地。而科考基地的核心能源供应,必须靠光伏站——火星上没有电网,燃油运输成本太高,核能风险太大,只有太阳能,是最稳定、最可持续的能源选择。”
他翻开文件,里面是一张张火星环境的详细数据图表:“你们看,火星的环境比地球极端得多。表面平均温度零下63℃,昼夜温差能达到160℃;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度是地球的1.5倍,还有大量的宇宙射线;最麻烦的是沙尘暴,每年都会爆发全球性的强沙尘暴,持续数月,光伏板很容易被沙尘覆盖,甚至被石块砸坏。”
张教授的助手补充道:“我们考察了全球所有的光伏企业,只有星辰科技的技术,有可能适应火星的环境。你们的抗极寒光伏组件,能在北极零下40℃的环境下稳定运行;抗辐射、抗风沙的技术,在撒哈拉沙漠和中东沙漠的光伏站里已经得到了验证;还有高效的储能技术,能解决火星极夜期间的供电问题。”
“而且,”张教授看着林晚,语气诚恳,“你们的柔性光伏膜技术,重量轻、易折叠,非常适合太空运输。火箭的运载能力有限,每一斤重量都很宝贵,星辰的柔性光伏组件,能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林晚拿起文件,仔细看着里面的火星环境数据和科考基地的规划图。火星的地貌荒凉,红色的沙丘连绵起伏,科考基地的模型图里,光伏站是核心区域,围绕着生活区、实验室、储能中心。她的手指轻轻划过光伏站的示意图,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抗极寒的技术可以升级,应对火星更大的温差;抗辐射需要在组件表面增加特殊涂层;抗沙尘暴可以设计自动清洁和防护装置;储能系统要结合火星的日照规律,优化充放电逻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