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故宫秀场绽华彩,非遗光伏耀全球
秋日的北京,天朗气清,风里带着股干爽的桂花香。故宫博物院的朱红大门一早就敞开了,往常里摩肩接踵的游客今天少了些,取而代之的是穿着黑色西装的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的媒体记者,还有一群打扮得格外惹眼的人——有穿着精致礼服的国际明星,有背着绣绷的非遗传承人,还有捧着平板电脑、不停核对流程的设计师团队。红墙黄瓦被晨光镀上一层暖金,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往日里供游人驻足的石板路,此刻铺成了一条长近百米的T台,深灰色的台面上嵌着密密麻麻的微型光伏芯片,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蓝金色光点,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T台两侧,临时搭建的观众席已经坐满了人。朱红的宫墙下,挂着一排排绣着缠枝莲、卷草纹的纱幔,微风一吹,纱幔轻轻晃动,露出后面陈列的非遗手工艺品:苏绣的扇面绣着戏水鸳鸯,针脚细得像发丝;云锦的荷包流光溢彩,龙纹栩栩如生;蜡染的布料蓝白相间,花纹古朴雅致;苗绣的背扇缀着银饰,轻轻一碰就发出清脆的响声。每个展品旁边都立着个小小的光伏灯,灯光柔和,刚好照亮展品的细节,既不刺眼,又能让人们看清老手艺的精妙——这都是张瑶和团队特意设计的,要让非遗从一开始就和光伏“绑”在一起。
这场名为“光映非遗”的时装秀,是张瑶筹备了整整两年的心血。此刻她穿着一身改良版苏绣旗袍,领口绣着细小的光伏组件纹样,针脚是她跟着苏州绣娘学了三个月才练会的“打籽绣”,旗袍的盘扣是用光伏丝线编的,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蓝光。她手里捏着皱巴巴的秀场流程表,指尖微微发颤,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不是冷的,是紧张的。
“瑶瑶,别慌!”大姑拍着她的肩膀,语气里满是笃定,“咱这设计,把老祖宗的手艺和星辰的光伏技术凑一块儿,全中国独一份,保准让他们看得眼睛都直了!”大姑今天特意穿了张瑶给她设计的光伏唐装,藏青色的面料上绣着大朵的牡丹,牡丹的花瓣里嵌着微型光伏芯片,此刻正吸收着阳光,花瓣边缘泛着柔和的金光,好看得很。
张瑶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她想起十年前,自己还在江城老巷子里开着一家不到二十平米的非遗服装店,店面小得转不开身,货架上摆着绣好的荷包、手帕,却没多少人问津。那时候总有人说“老手艺过时了,年轻人不爱看”,她守着店,每天营业额勉强够交房租,好几次都想过放弃。是林晚在她最难的时候找到了她,手里拿着星辰的光伏面料样品,笑着说:“瑶瑶,非遗是宝贝,光伏是新技术,咱把它们结合起来,让老手艺活起来,怎么样?”
就这么一句话,给了张瑶新的希望。林晚给她投资,帮她联系星辰的技术团队,还带着她跑遍了全国的非遗村落:在苏州,她跟着七十多岁的绣娘学苏绣,手指被针扎得全是小口子,绣坏了上百块布料才练会“双面绣”;在贵州,她住在苗族寨子里,跟着老人学蜡染,煮染料的大锅烫得她胳膊上起了泡,却硬是跟着染了几十匹布,摸清了颜色深浅的门道;在南京,她蹲在云锦厂的车间里,看工人师傅织云锦,看了整整一个月,才明白“寸锦寸金”的门道。这两年,她把星辰的光伏技术一点点融入非遗工艺:光伏丝线能发光、能导电,织进衣服里,走路时能随着动作变换颜色;微型光伏芯片嵌在服饰上,晒晒太阳就能给手机充电;光伏面料轻薄柔软,还能根据光线调整亮度,白天吸光,晚上发光,既好看又实用。
“快看!那不是艾玛·沃特森吗?”广场上突然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打断了张瑶的思绪。只见好莱坞女星艾玛·沃特森穿着一身简约的白色长裙,肩上披着一条绣着竹叶纹样的光伏披肩,披肩的边角用光伏丝线绣成,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光,头上还戴着一支绣着梅花的光伏发簪,发簪顶端的微型光伏板像颗小小的珍珠,闪着光。她笑着向周围挥手,眼里满是好奇,时不时低头打量着身上的披肩,嘴里还和身边的助理小声说着什么,语气里满是赞叹。
紧随其后的是国际超模米兰达·可儿,她穿着一件改良版的云锦外套,外套的主体是用顶级云锦织成的,上面的龙纹图案用光伏丝线绣成,龙鳞一片片错落有致,走动间,龙纹仿佛活了过来,泛着金色的光芒,霸气又灵动。她的手上提着一个苗绣光伏手包,手包上的银饰和光伏芯片完美融合,既保留了苗族手工艺品的古朴,又增添了科技感,引得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拍照。
“还有李敏镐!”“是章子怡!”“那不是梁朝伟吗?”越来越多的国际明星和国内艺人走进秀场,他们有的穿着张瑶设计的光伏非遗服饰,有的穿着正装,但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莱拉挽着玛丽婶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在石板路上,她穿着一身蓝白相间的蜡染光伏裙,裙子上的光伏芯片能随着脚步变换颜色,一步一蓝,一步一白,看得她眼睛都直了,忍不住低头转了个圈,裙摆散开,像一朵盛开的花。“张瑶姐姐太厉害了!这裙子也太好看了吧!”莱拉兴奋地对玛丽婶子说,声音里满是雀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