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大姑学光伏知识,成“银发专家”
星辰科技的光伏车间里,机器轰鸣声嗡嗡作响,蓝色的柔性光伏板像铺了一地的蓝绸缎,整齐地码在货架上。大姑戴着林晚特意给她买的浅蓝色安全帽,帽檐有点大,时不时滑下来挡眼睛,她就用手背蹭一下,继续凑在一块光伏板跟前,手里攥着个巴掌大的放大镜,眯着老花眼,手指头点着板上比头发丝还细的线路,嘴里念念有词:“逆变器接正极,控制器连负极,这俩铁疙瘩可不能搞混,一错就烧板咯!烧了板,非洲的娃就没电灯用啦!”
旁边正在调试光伏板的技术小哥小王忍不住笑出声,手里的万用表都晃了晃:“大姑,您这记口诀比我们新来的学徒还认真!我们张博士教的专业术语,您一翻译成大白话,记起来比谁都快!”
大姑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灰,头发丝里还沾着点光伏板的蓝色碎屑,她低头瞅了瞅,用手指拈下来,语气带着点小骄傲:“那可不!我这一把年纪了,脑子不如你们年轻人活络,学东西慢,不得多念叨几遍?你们林总说了,这光伏板不光能照亮非洲的草原,咱们社区的老人活动室也能装几块,以后活动室的灯坏了、电断了,我就能自己修,不用总麻烦你们年轻人跑一趟,也能给星辰省点人力成本!”
大姑是林晚的亲姑,今年六十二,退休前在国营工厂做了三十年会计,一辈子跟账本、算盘打交道,连家里换个灯泡都得喊老伴帮忙,用她自己的话说:“以前除了算账,啥动手的活儿都不沾,没想到老了老了,倒跟‘高科技’较上劲了!”
学光伏的契机,说起来还挺偶然。三个月前,大姑知道林晚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一边要盯非洲的光伏电站,一边要处理星辰的日常运营,就亲手做了一坛子林晚爱吃的萝卜干酱菜,装在玻璃罐里,打车直奔星辰科技。刚进光伏车间,就撞见技术团队围着一堆光伏板忙得热火朝天,几个年轻人手里拿着扳手、万用表,敲敲打打没十分钟,原本暗着的光伏板指示灯就“唰”地亮了,蓝盈盈的光晃得人眼睛都亮。
大姑一下子就看入了迷,凑在旁边看了半天,直到林晚找过来,她才拉着侄女的手,眼睛还盯着光伏板,语气里满是期待:“晚晚,这蓝色的板子也太神奇了吧?晒晒太阳就能发电,老年人能学不?我退休在家没事干,天天跟老姐妹们跳广场舞,跳得腿都酸了,也想搞点‘新鲜玩意儿’,说不定以后还能去非洲给玛丽婶子他们搭把手,帮着修修板呢!”
林晚一听就乐了,拉着大姑的手往车间办公室走,顺手给她递了瓶矿泉水:“当然能!有啥不能的?您年轻时算账那么厉害,逻辑清晰得很,学光伏肯定比别人快!我这就让技术部的张博士带您,从基础学起,保证您三个月就能上手修简单故障!”
谁知道,学光伏的第一天,大姑就碰了壁。张博士拿来一张光伏系统电路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线路、符号,还有“最大功率点跟踪”“短路电流”“开路电压”这些专业术语,看得大姑头都大了,她把图纸推到一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有点泄气地说:“张博士,你这图纸跟天书似的,我连字都认不全,更别说搞懂啥意思了,我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
张博士赶紧把图纸拉回来,笑着安慰:“大姑,您别着急,咱们不学这么复杂的,先从认零件开始,把专业词都翻译成您能听懂的大白话。您看,这个方方正正的叫逆变器,就相当于光伏板的‘心脏’,负责把太阳能转换成家里能用的交流电;这个小盒子叫控制器,就是‘大脑’,管着电流,防止光伏板被烧坏。咱们先把‘心脏’和‘大脑’认清楚,再学怎么接线路,一步步来!”
大姑点点头,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小本子,还是当年做会计时用的,封面都磨掉皮了,她掏出圆珠笔,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心脏=逆变器(方的),大脑=控制器(小盒子)”,写完还在旁边画了个小爱心做标记,怕自己记混。
从那天起,大姑就成了光伏车间的“常客”,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比技术团队的年轻人还早半小时。她把小本子揣在口袋里,遇到不懂的就逮着人问,不管是张博士这样的专家,还是刚入职没半年的学徒,都被她问过“光伏板怕不怕下雨”“冬天太阳少,发电够不够用”“非洲的风沙大,板上积了沙怎么办”,问得大家都笑着说:“大姑,您这问题比客户还刁钻!”
有一次,她跟着学徒学拆光伏板,想看看里面的线路结构,没注意板上的线路还通着电,手指不小心碰到了裸露的接口,“啪”的一下,手被电得麻了半边,半天没知觉。大姑吓得脸都白了,林晚闻讯赶来,赶紧拉着她去医务室,心疼地说:“大姑,要不别学了,您在家享清福多好,犯不着遭这罪!”
大姑却摆摆手,揉着发麻的手指,反倒笑了:“没事没事,小电一下更记牢!以后修板的时候就知道要先断电了,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教训!”第二天,她还特意在小本子上写了个大大的“先断电!”,用红笔圈了三圈,贴在自己的老花镜盒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