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94章 云开雾散见青天。

浮世金钗录 第94章 云开雾散见青天。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寒夜将尽,东方既白。

沈青君从一场噩梦中惊醒,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铁窗外,启明星正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闪烁着清冷的光。她靠在冰冷的石墙上,望着那一缕微光,心中却异常平静。

这是她被关入天牢的第三十七日。

初入狱时,那些昔日对她阿谀奉承的官员们纷纷变脸,审讯、逼供、恐吓,无所不用其极。狱中阴暗潮湿,鼠蚁横行,每日只有一餐发馊的牢饭。但她从未屈服。

“沈姑娘,用些热水吧。”牢门轻响,一个年老的狱卒端着一碗热水走了进来,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温和。

沈青君微微一愣。这些日子,除了偶尔前来探望的贴身侍女云袖,狱卒们对她多是冷眼相待。这老狱卒姓张,平日里最为沉默寡言,今日却像是换了个人。

“多谢张伯。”她接过热水,轻声道谢。

张伯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姑娘再忍耐片刻,天就快亮了。”

这话中有话,沈青君听出来了,但她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多问。这些日子,她早已学会了在绝境中保持耐心与希望。

热水下肚,一股暖意流遍全身。她整理着身上已经有些发皱的衣裙,即便身处囹圄,她依然每日梳理整齐,保持着世家女子应有的体面。

天色渐明,牢房外的走廊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伯迅速收起碗,退到一旁,垂首而立。

几个身着绯色官服的官员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走了过来,为首的是刑部侍郎周明达。沈青君认得他,他是当朝首辅杨国忠的门生,这些日子没少对她施压。

然而今日,周明达的脸上却堆满了笑容,与往日的冷峻判若两人。

“开门,快开门!”他催促着狱卒。

牢门打开,周明达躬身行礼:“沈姑娘,委屈您了。经过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司会审,现已查明,您是被奸人诬陷。皇上下旨,即刻释放您出狱,恢复一切名誉。”

沈青君静静地看着他,没有惊喜,也没有激动,仿佛这一切都在她的预料之中。

“是谁诬陷的我?”她平静地问。

周明达面露难色,支吾道:“这个...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是杨国忠杨首辅吧?”沈青君直接点破。

周明达脸色顿时煞白,急忙摆手:“姑娘慎言!杨首辅是朝廷重臣,怎会...”

“周大人不必紧张,”沈青君淡淡一笑,“我随口一说罢了。”

她缓缓站起身,由于多日不见阳光,眼前一阵发晕,但她很快稳住了身形,步履从容地走出了这间囚禁她三十七天的牢房。

走过长长的走廊,两旁牢房中的囚犯纷纷投来复杂的目光——有羡慕,有嫉妒,也有希望。沈青君心中轻叹,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罪犯,又有多少是像她一样被冤枉的呢?

天牢大门缓缓打开,刺眼的阳光照射进来,沈青君下意识地抬手遮挡。待眼睛适应了光线,她看见门外站着黑压压的一群人。

“小姐!”云袖第一个冲了上来,抱着她泣不成声。

沈青君轻轻拍着云袖的背,目光却越过她,看向她身后的人们——有沈家的老仆,有与她交好的世家子弟,还有许多她意想不到的人。

“青君,受苦了。”一个温润的声音响起,靖王赵琛走了过来。他身着紫色亲王常服,眉目间带着怜惜与欣慰。

沈青君正要行礼,却被他伸手扶住:“不必多礼。这些日子,让你受委屈了。”

“多谢王爷相助。”沈青君诚恳地说。她心知肚明,若非靖王在朝中周旋,单凭她沈家之力,难以如此快地平反冤屈。

靖王轻轻摇头:“非我一人之功。是你平日广结善缘,危难时刻,自有八方来援。”

话音刚落,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沈姑娘!”

人群分开,一个身着粗布衣裳的中年汉子快步走上前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恩人!您终于平安出来了!”

沈青君仔细一看,认出这是城西的豆腐郎李老四。去年他的女儿得了怪病,无钱医治,是沈青君出资请医送药,救回了那孩子的性命。

“李大哥快请起,”沈青君连忙示意云袖扶他起来,“小事一桩,何必行此大礼。”

李老四却不肯起身,哽咽道:“姑娘可能不记得了,但对我们这些小民来说,姑娘的恩情如同再造。听说姑娘蒙冤入狱,我们这些受过您恩惠的人,联名上书,求朝廷还您清白!”

他转身指向身后,沈青君这才注意到,远处还站着许多布衣百姓——有她曾帮助过的穷苦书生,有她施粥救济的灾民,有她出资修建的学堂中的学子...

“我们都在刑部衙门外跪了三天了!”一个老妇人抹着眼泪说,“老天有眼,终于让姑娘洗清冤屈了!”

沈青君喉头哽咽,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她从未想过,自己随手所做的那些善事,竟在危难时刻成为了救命的稻草。

靖王轻声解释道:“这些百姓联名上书,惊动了皇上。皇上亲自过问此案,下令三司会审,这才查清了真相。”

原来,沈青君入狱后,她昔日帮助过的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四处奔走呼吁。更有不畏权势的言官,将这些民意上达天听。与此同时,靖王在朝中联合忠直大臣,全力施压;沈家在江湖上的朋友也暗中搜集证据,最终揭穿了杨国忠构陷忠良的阴谋。

“杨国忠已经认罪了。”靖王低声说,“他承认是因为你父亲在边境屡立战功,怕他功高震主,所以才设计诬陷沈家谋反,想借此铲除你们全家。”

沈青君心中一震。原来这场无妄之灾,竟源于朝堂上的权力争斗。

“皇上如何处置?”她问。

靖王叹了口气:“罢官免职,贬为庶民,其家眷流放三千里。”

沈青君沉默片刻,轻声道:“如此...也好。”

她并不感到快意,反而有些悲凉。权倾朝野的首辅,一朝失势,竟落得如此下场。可见世事无常,善恶终有报。

在众人的簇拥下,沈青君坐上靖王府的马车,离开了天牢。马车行驶在京城街道上,路旁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不少人向她投来善意的目光。

“小姐,您不知道,这些日子京城里流传着许多关于您的故事呢。”云袖兴奋地说,“说您是女中豪杰,在狱中不屈不挠;说您慈悲心肠,昔日广施恩惠;还说您...”

“说什么?”沈青君微笑问道。

“还说您与靖王爷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云袖俏皮地眨眨眼,“这次您能平安出来,靖王爷可是出了大力呢。”

沈青君脸上微微一热,没有接话,只是轻轻掀开车帘,望向窗外。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这平凡而热闹的市井景象,在她眼中却显得格外珍贵。经历过牢狱之灾,她才真正懂得自由的可贵。

忽然,她的目光被街角的一幕吸引——几个孩童正围着一个老乞丐,向他扔石子,嘴里还喊着“老骗子”、“偷东西的贼”。

沈青君立即吩咐停车。

“小姐,怎么了?”云袖不解。

沈青君没有回答,径直下车走向那群孩童。孩子们见到衣着华贵的她,立刻停了下来,怯生生地站到一旁。

老乞丐蜷缩在墙角,衣衫褴褛,脸上布满污垢,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清明。

“他做了什么,你们要这样对他?”沈青君温和地问孩子们。

一个胆大的孩子回答:“他偷了张记包子铺的肉包子!”

“是啊,我们都看见了!”其他孩子附和道。

沈青君转身看向老乞丐:“老人家,这是真的吗?”

老乞丐低下头,羞愧不语。

沈青君从袖中取出一些碎银,递给那个胆大的孩子:“劳烦你去张记包子铺,把这些银子给老板,就说是这位老人付的包子钱。”

孩子接过银子,飞快地跑了。不一会儿,他带着一包热腾腾的包子回来了。

沈青君将包子递给老乞丐:“老人家,吃吧。”

老乞丐颤抖着接过包子,老泪纵横:“多谢姑娘...多谢姑娘...小老儿实在是饿得不行了,才...”

“我明白,”沈青君柔声道,“人生在世,谁没有艰难的时候。但即便再难,也要守住做人的底线。今日你为饥饿所迫,行了不当之事,他日若有机会,当以善行弥补。”

老乞丐连连点头:“姑娘教诲的是...小老儿记住了...”

沈青君又取出一些银两,递给老乞丐:“这些钱您拿着,做点小买卖,或是寻个安身之处。记住,无论境遇如何,都要做个正直的人。”

老乞丐跪地叩谢:“姑娘大恩,小老儿没齿难忘!敢问姑娘尊姓大名,来日必当报答!”

沈青君轻轻摇头:“不必问我的名字。只盼您日后若见他人有难,也能伸出援手,便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在周围百姓敬佩的目光中,沈青君回到了马车上。云袖不解地问:“小姐,您为何对那个老乞丐如此仁慈?他确实偷了东西啊。”

沈青君望着窗外,轻声道:“云袖,你可知道,人在绝境中,很容易迷失本性。我们今日拉他一把,或许就能避免他从此堕落。况且...”

她顿了顿,想起自己在狱中的日子:“在我蒙冤入狱之时,若非有许多人伸出援手,恐怕我也难以坚持到今天。将心比心,我们又怎能对他人困境视而不见呢?”

云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沈府,沈青君沐浴更衣,洗去一身牢狱的污浊与疲惫。当她身着干净衣裙,重新坐在自己熟悉的闺房中时,恍如隔世。

傍晚时分,沈青君的父亲沈巍从边境赶回。这位威震边疆的大将军,见到爱女无恙,竟忍不住老泪纵横。

“是为父连累了你...”沈巍哽咽道。

沈青君摇摇头,握住父亲粗糙的手掌:“爹爹何出此言?是那些奸佞小人嫉妒爹爹功绩,才使出这等卑劣手段。女儿能够平安归来,全靠爹爹平日教导女儿要行善积德,危难时刻才有这么多人出手相助。”

沈巍欣慰地看着女儿:“经此一劫,你长大了许多。”

当晚,沈家大摆宴席,既是庆贺沈青君平安归来,也是感谢各方相助。席间,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沈青君悄然离席,独自来到后花园中的凉亭。夜空如洗,明月高悬,繁星点点。她仰望着这久违的夜空,心中感慨万千。

“独赏明月,不觉得寂寞吗?”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沈青君转身,看见靖王赵琛站在亭外,月光洒在他身上,为他平添了几分柔和。

“王爷怎么不在前厅饮酒?”她笑问。

赵琛步入亭中,与她并肩而立:“见你离席,特来寻你。”他顿了顿,轻声道,“这些日子,我很担心你。”

沈青君心中一暖,低声道:“多谢王爷挂心。”

二人沉默片刻,赵琛忽然道:“青君,经此一事,我更加明白你的可贵。你善良而不软弱,坚韧而不固执,聪慧而不狡黠。这样的你,让我敬佩,也让我...”

他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让我倾心。”

沈青君心跳加速,脸上泛起红晕,幸好夜色遮掩了她的羞涩。

赵琛继续道:“我知你经历此番磨难,需要时间平复。我不会逼你立刻答复。只希望你知道,无论你作何选择,我都会尊重你,支持你。”

沈青君抬头望着他真诚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狱中最艰难的时刻,正是想到还有他这样的人在为自己奔走,她才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

“王爷,”她轻声说,“青君感激不尽。”

月光下,二人的影子在亭中交织,如同一幅静谧美好的画卷。

翌日清晨,沈青君早早起床,准备前往城外的慈幼局。这是她多年前出资创办的孤儿院,入狱前她每月都会前去探望。

“小姐,您刚出狱,何必急着去那里?”云袖担忧地问。

沈青君微笑着整理衣装:“正是因为我刚经历磨难,更明白困境中的人需要关怀。那些孩子们失去父母,比我们更需要温暖与陪伴。”

马车驶出城门,来到郊外的慈幼局。得知沈青君前来,管事嬷嬷急忙迎了出来。

“姑娘可算来了!”嬷嬷激动地说,“孩子们听说您的事,都担心得不得了,日日为您祈福呢!”

沈青君心中感动,快步走入院内。只见数十个孩子整齐地站成两排,一见到她,齐声喊道:“恭迎沈姐姐平安归来!”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跑上前来,将一幅画递给沈青君:“沈姐姐,这是我画的,送给您。”

画上是一个女子站在阳光下,周围有许多小人围着她,上方是蓝天白云,写着歪歪扭扭的几个字:“好人有好报”。

沈青君接过画,蹲下身轻轻抱住小女孩:“谢谢你,这画我很喜欢。”

她在慈幼局待了一整天,陪孩子们读书、游戏,听他们讲述这些日子的趣事。傍晚离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直到她答应很快就会再来,才肯放她离开。

回城路上,云袖忍不住问:“小姐,您为何对这些人如此关心?京城里其他世家小姐,都在忙着参加诗会、游园,或是挑选嫁妆呢。”

沈青君望着窗外渐落的夕阳,轻声道:“云袖,你可知道,人生在世,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今日可能高高在上,明日或许就跌落尘埃。唯有心存善念,多行善事,才能无愧于心,无悔于人生。”

她转过头,认真地看着云袖:“我父亲常教导我,沈家之所以能屹立不倒,不是靠攀附权贵,也不是靠积累财富,而是靠秉持正道,广结善缘。你看这次,若非平日我们乐于助人,危难时刻,又怎会有这么多人挺身而出?”

云袖若有所思:“所以小姐才一直这么关心穷苦百姓,资助学子,创办慈幼局...”

沈青君点点头:“这些事,在有些人看来是傻事,是浪费金银。但他们不知道,善行如同种子,撒在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发芽。或许不会立即看到回报,但终有一天,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开花结果。”

她轻轻叹了口气:“就如这次,我能在三十七天内洗清冤屈,重见天日,不正是昔日种下的善因,今日结出的善果吗?”

云袖终于明白了,她敬佩地看着自家小姐:“小姐说的是。从今往后,云袖也要多行善事,做个好人。”

沈青君欣慰地笑了。

数日后,沈青君听闻那个曾经诬告她的小官刘炳文被罢官后,家境一落千丈,妻子患病无钱医治,竟沦落到在街头乞讨。

许多人劝沈青君趁机报复,她却派人找到刘炳文,赠他银两为妻子治病,还为他谋了个私塾先生的职位,让他能养家糊口。

刘炳文羞愧难当,亲自登门谢罪。沈青君坦然接受,并劝诫道:“刘大人,往事已矣。只盼你从此明辨是非,秉持良心做事。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终有报。”

刘炳文涕泪交零,发誓必改过自新。

此事传开后,京城上下无不称赞沈青君胸襟宽广,以德报怨。皇上听闻,也大为赞赏,特赐“仁德淑慧”匾额,表彰她的品德。

时光荏苒,转眼三个月过去。沈家不但恢复了往日荣光,声望更胜从前。而沈青君与靖王赵琛的感情也日渐深厚,两家已开始商议婚期。

这日,沈青君受邀参加一场赏花会。席间,不少昔日对她避之不及的官家小姐,如今又纷纷前来攀附。她皆以礼相待,不卑不亢。

“沈姐姐真是好气度,”一位小姐奉承道,“经历那般磨难,依然从容不迫,实在令人敬佩。”

沈青君微微一笑:“磨难是试金石,能检验一个人的品格。我很庆幸,通过这次考验,我看清了谁是真正的朋友,也看清了自己的本心。”

赏花会结束后,沈青君在回府途中,特意绕道经过天牢。那高大的围墙、阴森的大门,曾经是她的噩梦。但今日再看,她却不再恐惧。

“小姐,要不要快点过去?”云袖小声问,担心这个地方会勾起沈青君不好的回忆。

沈青君却摇摇头:“就停在这里吧。”

她走下马车,静静地看着那座囚禁过她的牢狱。夕阳西下,余晖为冰冷的石墙镀上了一层金色。

“你知道吗,云袖,”她轻声说,“在这里面的那些日子,我曾经绝望过,害怕过。但每当那时,我就会想起那些我帮助过的人的笑脸,想起父亲教导我要坚守正道的话语,想起这世上还有许多值得我去做的事。”

她转过身,面向夕阳:“正是这些善念与希望,支撑我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如今云开雾散,重见青天,我更加确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举,终有一天,会云开雾散见青天。”

云袖用力点头:“小姐,我明白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沈青君微笑着望向远方。天空湛蓝,白云悠悠,一群飞鸟正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际。

她想起佛家的一句话:“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人生路漫漫,她不知道未来还会有怎样的风雨,但她坚信,只要秉持善心,多行善举,无论遭遇什么困难,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走吧,”她轻声说,“回家。”

马车缓缓启动,驶向那条洒满夕阳的归家路。沈青君的心中充满了平静与力量。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秉持善念,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善的种子在这世间开花结果。

因为云开雾散之后,必是朗朗青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