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81章 宦海风波连宅院。

浮世金钗录 第81章 宦海风波连宅院。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残冬的寒意尚未散尽,京城的初春已透出几分躁动。护城河的冰层渐渐消融,露出底下浑浊的流水,汩汩有声,仿佛预示着暗流的涌动。青囊阁庭院里那几株老梅已然开败,嫩绿的新叶尚未抽芽,光秃秃的枝桠伸向灰蒙蒙的天空,带着一种风雨欲来的沉寂。

自贾世清伏法,朝堂经历了一番不小的震荡。空出的吏部侍郎之位,如同一块滴着油的肥肉,引得无数双眼睛窥伺,无数只无形的手在暗处角力。这场风波,远未因一个贪官的倒台而平息,反而因其留下的权力真空,掀起了更为隐秘、却也更加凶险的波澜。而这波澜,不可避免地,开始向着那看似已远离漩涡中心的青囊阁蔓延而来。

这日午后,阳光稀薄,空气中还带着料峭的春寒。一位不速之客,打破了青囊阁多日来的宁静。

来人约莫四十上下年纪,面容白净,三绺长须修剪得整整齐齐,身着簇新的宝蓝色湖绸直裰,外罩一件玄色暗纹鹤氅,步履从容,气度俨然。他身后跟着两个青衣小帽的随从,手中捧着几个锦盒。此人便是新近被擢升为通政司右参议的官员,姓吴,名仁瑾。

“宋大夫,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吴仁瑾未语先笑,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亲热,径直走入堂内,目光却似有若无地扫过在一旁整理医案的沈云棠。

宋青书放下手中的药杵,起身相迎,神色平淡:“吴大人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见教?”他与此人素无往来,仅闻其名,知他是近期在吏部侍郎空缺的争夺中,颇为活跃的人物之一,据说背后有某位阁老的支持。

“见教不敢当,”吴仁瑾哈哈一笑,示意随从将锦盒放在桌上,“听闻宋大夫医术通神,仁心仁术,吴某钦佩不已。今日冒昧前来,一则是为结识高贤,二则嘛……”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掠过沈云棠,笑意更深,“也是听闻沈小姐贤淑聪慧,持家有方,特来拜会。”

锦盒打开,里面是两支品相极佳的老山参,一套官窑的青瓷茶具,还有一匣子圆润饱满的南海珍珠。这份“见面礼”,不可谓不重。

沈云棠放下医案,走上前来,与宋青书并肩而立,神色平静如水:“吴大人厚礼,妾身与夫君愧不敢当。青囊阁乃清静行医之地,当不起大人如此抬爱。”

吴仁瑾仿佛没有听出她话中的疏离,自顾自地在客位坐下,捋了捋长须,叹道:“宋大夫,沈小姐,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如今朝中局势,想必二位也有所耳闻。贾世清之流虽已伏法,然余毒未清,正需我等同心协力,涤荡乾坤,匡扶社稷啊!”

他话语慷慨,眼神却闪烁着精明的光:“吴某不才,蒙圣上恩典,同僚抬爱,暂居现职。然欲行大事,需有良才辅佐。宋大夫医术高明,名动京城,若愿为国效力,吴某可在太医院或惠民药局,为大夫谋一席之地,也好施展抱负,普惠万民。至于沈小姐……”他看向沈云棠,意味深长,“听闻小姐与已故的沈故园沈大人,乃是父女?沈大人当年蒙冤,实乃贾贼构陷,令人扼腕。若小姐有心,吴某或可代为周旋,奏请朝廷,为沈大人追复原职,谥号,以慰忠魂,亦全小姐孝道。”

话语如绵里藏针,诱惑与压力并存。他看中的,不仅是宋青书的医术声望可为他增添“礼贤下士”的美名,更是沈云棠作为“忠良之后”的身份可能带来的清流舆论支持,以及……或许还有沈故园旧日可能留下的人脉或隐秘?

宋青书眉头微蹙,正欲开口,沈云棠却轻轻按了按他的手背,上前一步,对着吴仁瑾敛衽一礼,声音清晰而坚定:

“吴大人美意,妾身与夫君心领。然先父一生,但求问心无愧,身后哀荣,并非他所愿,亦非妾身所图。至于夫君,志在悬壶济世,于市井间为百姓解除病痛,便是其抱负所在。太医院、惠民药局虽好,却非其愿。宦海风波,非我等山野之人所能涉足,还请大人见谅。”

她的话语不卑不亢,直接将那看似锦绣的前程与沉冤得雪的诱惑,轻飘飘地推了回去,同时也划清了界限——青囊阁,不参与任何派系争斗。

吴仁瑾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如常,呵呵笑道:“沈小姐高洁,宋大夫淡泊,令人敬佩。既如此,吴某也不便强求。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若有似无的警示,“如今时局纷乱,树欲静而风不止。有时,并非你想置身事外,风波就不会找上门来。二位还需……早做打算才是。这些薄礼,权当吴某一点心意,还望笑纳,日后也好常来常往。”

这便是要以礼开路,强行建立联系了。

宋青书此时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拒绝:“大人厚赐,青书实不敢受。医者有医者的规矩,无功不受禄。青囊阁虽小,尚能自给自足。大人请回吧。”

接连被拒,吴仁瑾脸上的笑容终于挂不住了,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在宋青书和沈云棠脸上逡巡片刻,冷哼一声:“既然如此,吴某告辞。只望二位……好自为之。”

他拂袖而去,随从连忙抱起那些锦盒,匆匆跟上。那背影,带着一股压抑的怒气。

二、 风波初起 宅院难安

吴仁瑾的到访,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虽然被沈云棠和宋青书坚定地挡了回去,但那泛起的涟漪,却开始悄然扩散,波及他们赖以安身的“宅院”。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青囊阁刚开门,便迎来了几位官差打扮的人,声称是京城兵马司下属的吏员,前来核查药铺的“经营许可”与“药材来源凭据”。态度虽不算恶劣,但查验之细致,要求之繁琐,远超寻常。

“宋大夫,你这几味药材,”一个吏员指着账册,皮笑肉不笑地说,“据说是从南边来的?可有沿途关卡的税引?与供货商家的契书是否齐全?如今朝廷严查商路,可不敢有丝毫纰漏啊。”

另一人则在药柜前踱步,随手拿起一包药材嗅闻,又放下,漫不经心地道:“这铺面位置不错,听说以前是个茶楼?改作医馆,可有向工部报备改建文书?防火走水之策,可都完备?”

这些问题,看似依章办事,实则吹毛求疵。青囊阁开业已久,各项手续原本齐全,但经不起这般鸡蛋里挑骨头。宋青书心知肚明,这是吴仁瑾那日被拒后,施展的些许手段,意在敲打、施压。

他耐着性子,一一应对,找出相关文书凭证。沈云棠则在旁沉默观察,发现其中一名吏员,眼神闪烁,不时与领头者交换眼色,显然并非例行公事那么简单。

好不容易打发走这拨人,尚未喘口气,又有税课司的人上门,说是要重新核定青囊阁的“营业税额”,言辞间暗示,若想“平安无事”,或许需要“打点”一番。

紧接着,是附近几条街的坊正,带着几分无奈前来告知,说是上头有令,要整顿市容,青囊阁门前悬挂的招牌“过于显眼”,檐下灯笼“有碍观瞻”,需要限期整改。

一连数日,各种名目的小麻烦接踵而至。虽不致命,却如蚊蝇萦绕,扰得人不得安宁。原本井然有序的医馆,平白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应对与烦扰。连前来求诊的病患,也感受到这股不寻常的气氛,有些熟识的贫苦病人,甚至不敢再如往常般前来。

“这便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了。”夜里,沈云棠替宋青书斟上一杯安神茶,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我们不想卷入风波,风波却因他人之欲,主动寻上门来。”

宋青书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意料之中。权力如同磁石,我们虽非铁屑,但身处其磁场之内,难免被波及。只是苦了你,要应付这些琐碎风波。”

沈云棠摇头:“夫妻一体,何言辛苦。我只是觉得可悲,这偌大京城,想求一方清净,竟也如此之难。”她顿了顿,眼中露出忧色,“我担心……这还只是开始。吴仁瑾此人,看似道貌岸然,实则心胸未必宽广。我们拒他于千里之外,他岂会善罢甘休?只怕后续还有更棘手的手段。”

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三、 前车之鉴 警醒常在

与此同时,贾府那场尚未远去的悲剧,如同一个冰冷的注脚,时时警醒着世人,权力的双刃剑,若挥舞不当,将带来何等可怕的后果。

沈云棠曾悄悄去看过一眼贾府旧宅。封条依旧,只是更加破败。曾经试图巴结贾府、如今急于撇清关系的邻人,偶尔会谈及贾家败落后的凄惨景象:贾世清的原配夫人柳氏贫病交加,最终在一个寒冷的雪夜悄无声息地死去;几个妾室或被发卖,或不知所踪;年幼的庶子庶女,据说被远房族人接走,前途未卜;那些昔日倚仗贾府权势作威作福的管家、仆从,树倒猢狲散,有的下了大狱,有的流落街头。

一座曾经煊赫无比的宅院,短短时日,便人丁凋零,门庭冷落,只剩下一片供人唏嘘的废墟。而那把曾经让贾世清权倾一时、风光无限的“权力之剑”,最终不仅斩了他自己的头颅,更将整个贾氏家族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连带着无数依附于这棵“大树”的猢狲,也一同遭殃。

“这便是权欲熏心,反噬自身的活生生例子。”宋青书与沈云棠谈及此事时,语气沉痛,“贾世清初入仕途时,或许也曾想过为民请命。但权力如同烈酒,易醉人,更易让人迷失。他只看到了权力带来的尊荣与便利,却忘了权力背后的责任与风险。用之愈狠,伤己愈深,累及家人宅院,更是难以避免。”

沈云棠深以为然:“是啊,权力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执权之人,心术是否端正,用法是否得当。用于造福百姓,便是功德;用于满足私欲,便是灾殃。只可惜,世人往往只看到前者表面的风光,却忽视了后者潜在的祸根。”

他们夫妇二人,一个历经家族冤屈,看透官场倾轧;一个秉持医者仁心,淡泊名利。对于权力的诱惑与危险,有着比常人更为清醒的认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在那位新任吴参议的威逼利诱面前,保持那份难得的冷静与坚定。

四、 坚守本心 风波暂平

吴仁瑾的小动作仍在继续,甚至开始有些变本加厉。有人开始在市井散播流言,暗示青囊阁的药材来路不正,或说宋青书医术并非传闻中那般神奇,更有甚者,隐隐将沈云棠与其父当年的“旧案”牵扯出来,含沙射影。

这一日,竟有几个地痞无赖,假借求医之名,在青囊阁内寻衅滋事,故意打翻药柜,污言秽语,试图挑起事端。

一直隐忍的宋青书,终于动了怒。他并未与那些无赖动手,而是直接让伙计去请来了坊正和负责治安的巡城御史。当着官差的面,他条理清晰地道明原委,并指出这些无赖背后恐有人指使。

“青囊阁行医济世,奉公守法,从未与人结怨。近日屡遭刁难,想必是有人见青书不肯依附,故而打击报复。”宋青书目光清明,看向那巡城御史,“大人明鉴,京城天子脚下,若因不肯结党营私,便遭此等手段胁迫,岂非寒了天下正直士民之心?”

那巡城御史与宋青书有过数面之缘,知其为人,加之宋青书在京城百姓中口碑极佳,此事若闹大,于他自己官声也无益。更何况,他也隐约听闻吴仁瑾与宋青书之间的龃龉,并不想过多掺和。于是,他严厉斥责了那几个无赖,将其驱散,并安抚宋青书,表示会加强巡防,确保医馆安宁。

此事之后,那些明里暗里的骚扰,竟奇迹般地渐渐平息了。或许是吴仁瑾发现这些小打小闹并不能迫使宋青书和沈云棠就范,反而可能引火烧身,损害他苦心经营的“清流”形象;又或许是朝中权力角逐有了新的变化,他暂时无暇他顾。

青囊阁,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尾声:慎权如临渊

风波暂歇,春意渐浓。庭院的桃树冒出了粉嫩的花苞,在微风中轻轻颤动。

沈云棠和宋青书并肩站在廊下,望着那孕育着生机的枝头。

“此番风波,虽未伤筋动骨,却也令人心惊。”沈云棠轻声道,“可见权力之惑,无处不在。纵使我们无心于此,亦难保不被其阴影笼罩。”

宋青书颔首:“故此,更需时刻谨记,慎权如临渊,如履薄冰。非分之权,不可慕;应得之权,亦需善用。贾世清前车之鉴,吴仁瑾今日之举,无不是警钟。”

他转头看向沈云棠,目光温柔而坚定:“无论外界风波如何,只要我们守住本心,守住这方宅院的清净与仁心,纵有惊涛骇浪,亦能岿然不动。”

沈云棠依偎在他身侧,感受着那份历经风波后愈发厚重的安宁。是的,宦海风波总会牵连宅院,权力之剑的双刃始终高悬。但只要持心正,立身稳,便能在纷乱的世道中,为自己,也为所爱之人,撑起一片不受侵扰的晴空。

只是,这京城的天空,风云变幻,谁又能知道,下一场风波,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再度袭来呢?那初绽的桃苞,在渐暖的春风中,似乎也预示着一场更为绚烂,却也可能更为残酷的——青云之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