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75章 旧地重游物是人非。

浮世金钗录 第75章 旧地重游物是人非。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京城里的雪还未完全消融,屋檐下挂着晶莹的冰凌,在初春的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街市上已经热闹起来,各色花灯早早挂出,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宋青书从医馆出来,手中提着一包刚配好的药材。今日病人不多,他想着早些回去,陪沈云裳去看灯。

“先生,”小学徒阿福追出来,递上一封信,“刚才有人送来的,说是给先生的。”

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没有署名。宋青书拆开一看,脸色微微变了。

“怎么了?”沈云裳从内室走出,见他神色有异,关切地问。

宋青书将信递给她:“是芍药...不,是静慧师太托人送来的。她说要离开京城了,临走前想见一面。”

沈云裳接过信笺,上面的字迹清秀工整:“贫尼静慧,不日将离京云游。临行之际,欲与故人一别。若蒙不弃,请于明日往昔贾府后院一晤。”

静慧,这是芍药出家后的法号。

沈云裳将信折好,轻轻放在桌上:“你去吧。”

宋青书有些犹豫:“你若不愿,我便不去了。”

沈云裳摇摇头:“故人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该去的。”

她语气平静,眼中却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绪。宋青书与芍药之间的那段过往,她不是不知道。只是时过境迁,如今她已是宋青书的妻子,而芍药也已是方外之人,再去计较这些,未免太过狭隘。

可人心终究是肉长的,想到自己的丈夫与从前的丫鬟之间有过那么一段情愫,要说全无芥蒂,那也是自欺欺人。

“我陪你一同去吧。”沈云裳忽然道。

宋青书怔了怔,随即明白她的心意,轻轻握住她的手:“好。”

---

次日清晨,二人乘着马车,往昔日的贾府行去。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辘辘的声响。沈云裳掀开车帘,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恍如隔世。

不过一年光景,这条她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街道,似乎既熟悉又陌生。路边的老槐树还在,只是枝桠光秃秃的,尚未抽出新芽;那家她常去买胭脂的铺子换了招牌,改成了一家书店;曾经与她交好的李夫人府邸门前,如今挂上了“陈府”的匾额...

物是人非,大抵如此。

“快到贾府了。”宋青书轻声道。

沈云裳放下车帘,深吸一口气。说不紧张是假的,那里有她太多不愿回忆的过往,也有她与芍药主仆情深的点滴,更有宋青书与芍药之间那段无果的情缘。

马车在贾府门前停下。昔日气派的朱漆大门上贴着封条,石狮子身上落满了灰尘,门楣上“贾府”两个鎏金大字已经斑驳脱落,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我们从侧门进去吧。”宋青书道,“后院应该还能进去。”

两人绕到侧面的小巷,果然发现一扇小门虚掩着。推门而入,迎面而来的是一片荒凉景象。

昔日精心打理的后花园,如今杂草丛生,枯黄的草叶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那座芍药最爱的凉亭已经坍塌了一半,亭角的铜铃锈迹斑斑,再也发不出清脆的声响。假山上的太湖石东倒西歪,上面的藤蔓枯死,如同老人干枯的手臂。

沈云裳缓缓走在熟悉的小径上,每一步都踏在回忆里。

那里是她曾经住过的小院,院门歪斜,从门缝中可以看见里面荒草丛生;那里是秦玉娥的正院,如今门窗破损,屋檐下结满了蛛网;那里是陈月柔的香闺,曾经香气缭绕,如今只剩一股霉味...

“云裳。”宋青书轻声唤她。

沈云裳回过神,才发现自己站在一株枯死的芍药花前。这是当年芍药亲手种下的,说是最喜欢芍药的花语是“情有所钟”。

如今,花已死,人已逝,情归何处?

“去后院看看吧。”沈云裳轻声道,“师太应该在那里等我们。”

---

后院比前院更加荒凉。这里曾经是下人们住的地方,也是沈云裳与芍药朝夕相处的地方。

在那株老槐树下,他们看见了静慧师太。

她穿着一身灰色的僧袍,背对着他们,面向那口早已干涸的古井,双手合十,仿佛在默诵经文。寒风吹起她的僧袍,显得她身形单薄,却又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宁静。

“师太。”宋青书轻声唤道。

静慧缓缓转身,露出一张清瘦的面容。她剃度后的头显得格外小巧,眉眼间再无往日的娇俏灵动,只剩下一片澄澈的平静。

“宋大夫,沈...施主。”她微微躬身行礼,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

沈云裳看着她,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眼前的静慧与记忆中的芍药判若两人,若不是那双依旧明亮的眼睛,她几乎认不出这就是当年那个爱笑爱闹的小丫鬟。

“听说师太要离开京城了?”宋青书问道。

静慧点头:“贫尼准备南下云游,寻一处清净之地修行。临行前,想与故人道别,也好了却尘缘。”

她的目光掠过荒芜的庭院,轻声道:“这里曾是贫尼与二位结缘之地,故而约在此处相见。”

沈云裳终于开口:“师太这一去,不知何时归来?”

“出家之人,四海为家。”静慧微微一笑,“归与不归,皆是缘法。”

三人一时无言。寒风穿过破败的庭院,卷起几片枯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二位可愿随贫尼走走?”静慧忽然问道,“故地重游,或许别有一番感悟。”

沈云裳与宋青书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

他们沿着后院的小径缓缓而行。静慧走在前面,步伐从容,仿佛行走在佛堂之中,而非这片承载着太多恩怨情仇的废墟。

“这里曾是小僧的住处。”静慧在一间破败的厢房前停下,“那时小僧还叫芍药,是沈施主的贴身丫鬟。”

沈云裳记得这间屋子。她曾经无数次来这里找芍药,有时是吩咐事情,有时只是找她说说话,排解深闺寂寞。芍药总是笑嘻嘻的,一双眼睛弯成月牙,声音清脆如银铃。

“施主可还记得,”静慧转头看向沈云裳,“那年冬天,小僧感染风寒,高烧不退,是施主连夜请医煎药,守了小僧一整夜?”

沈云裳轻轻点头:“记得。”

那是她入贾府的第二年冬天。芍药病得厉害,其他下人怕被传染,都不敢近身。只有她不顾劝阻,亲自照顾芍药,直到她康复。

“小僧一直记得施主的恩情。”静慧双手合十,深深一躬。

沈云裳眼眶微热。那些主仆情深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

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一处较为僻静的院落。这里曾是宋青书暂住过的地方,那时他受邀来为贾世清调理身体,一住就是半年。

静慧在一扇窗前停下,轻声道:“这里,是小僧与宋大夫初次相见的地方。”

宋青书神色微动,却没有说话。

沈云裳记得那个春天。芍药奉命给暂住的宋大夫送茶水,回来时双颊绯红,说是见到了一位“神仙般的大夫”。从那以后,这小丫头就常常找借口往宋青书的院子跑,有时是送点心,有时是请教医理。

少女情怀,总是诗。

“那时小僧不懂事,给宋大夫添了不少麻烦。”静慧语气平静,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

宋青书轻轻摇头:“不曾麻烦。”

静慧微微一笑,继续向前走去。

沈云裳看着她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她记得芍药对宋青书的那份情愫,也记得自己曾经如何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小丫鬟的初恋情怀。甚至在她决定离开贾府时,还想过要带上芍药,成全她与宋青书。

谁知命运弄人,最终是她嫁给了宋青书,而芍药看破红尘,出家为尼。

这世间的情缘,当真是难以预料。

---

他们来到后院最深处的一处小佛堂。这里曾是贾府老太太礼佛的地方,老太太过世后便鲜有人至,如今却意外地保存完好。

佛堂内,一尊观音像静静伫立,虽然蒙尘,却依旧宝相庄严。香案上摆放着几本佛经,看样子是静慧平日诵经所用。

“二位请坐。”静慧在蒲团上盘膝坐下,示意他们也坐下。

沈云裳和宋青书在她对面的蒲团上坐下,三人在佛前相对,气氛一时肃穆。

“今日请二位来,一是道别,二是想与二位说几句话。”静慧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二人,“这些话若不说,怕是再没有机会了。”

沈云裳端正坐姿:“师太请讲。”

静慧先看向宋青书:“宋大夫,小僧出家之前,心中一直有个结。今日想在佛前,将这个结解开。”

宋青书神色凝重:“师太请说。”

“当年小僧对大夫,确是一片痴心。”静慧语气平和,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那时小僧年少无知,将一时心动误作终身依托,给大夫造成了困扰,小僧在此致歉。”

宋青书轻轻摇头:“不曾困扰。只是...我心中早已有人,无法回应师太的情意。”

静慧微笑:“小僧明白。如今想来,那份情愫不过是困境中的一点妄念罢了。小僧眷恋的,或许不是大夫本人,而是大夫所代表的那份自由与清明。”

她转眸看向沈云裳:“就如同小僧曾经嫉妒施主,不是因为施主得到了大夫的心,而是因为施主有勇气挣脱牢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沈云裳怔住了,她从未想过芍药会这样想。

“在贾府那些年,小僧看着施主在困境中挣扎,却始终保持着本心,不与人同流合污。”静慧继续道,“那时小僧不懂,总觉得施主太过固执。如今方才明白,那是何等的智慧与勇气。”

佛堂内一时寂静,只有窗外风声呜咽。

“小僧今日说这些,不是要追忆过往,而是想告诉二位,”静慧的目光清澈见底,“小僧早已放下一切,真心祝愿二位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沈云裳眼中泛起泪光。她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与芍药这样心平气和地坐在一处,更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番话。

“多谢师太。”宋青书郑重道,“也祝愿师太早日修得正果,得大自在。”

静慧含笑点头,转而看向沈云裳:“施主,小僧还有一事相告。”

“师太请讲。”

“小僧前日去探望了秦施主。”静慧道,“她的身子已大好了,在城南开了一家绣庄,收了几个贫苦人家的女孩做学徒,日子过得充实。”

沈云裳惊讶不已。秦玉娥那样心高气傲的人,竟然能放下身段,开绣庄谋生?

“秦施主让小僧转告施主,”静慧继续道,“她说多谢当日救命之恩,来日若得闲,可去绣庄坐坐。”

沈云裳心中一阵温暖。那个曾经与她势同水火的正室夫人,终究也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陈施主也在庵中潜心修行,”静慧又道,“日前她发愿抄经千卷,超度亡魂。她说,这是她唯一能做的赎罪。”

沈云裳轻轻点头。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

日头偏西时,三人才从佛堂出来。

静慧送他们到侧门,双手合十行礼:“就送到这里吧。二位珍重。”

沈云裳看着她平静的面容,忽然上前一步,轻声道:“芍药,保重。”

这是她今日第一次唤她从前的名字。

静慧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波动,随即恢复平静:“施主也保重。”

宋青书也躬身行礼:“师太保重。”

静慧还礼,转身离去。灰色的僧袍在风中飘动,她的步伐坚定而从容,一步一步走向院门,不曾回头。

沈云裳和宋青书站在原处,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破败的庭院深处。

“我们也走吧。”良久,宋青书轻声道。

沈云裳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承载了她太多记忆的地方。夕阳西下,断壁残垣在余晖中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

走出侧门,街市上华灯初上。各色花灯在暮色中亮起,孩童们提着灯笼奔跑笑闹,处处都是团圆喜庆的气氛。

沈云裳回头望去,贾府那高大的围墙在夜色中如同一头沉睡的巨兽,再也不能困住任何人。

“冷吗?”宋青书握紧她的手。

沈云裳摇摇头,靠在他肩上:“我们回家吧。”

马车缓缓行驶在热闹的街市上,沈云裳掀开车帘,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花灯,忽然想起静慧临走时的那份从容与平静。

人世间的因缘聚散,爱恨情仇,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经历。重要的是,在经历中成长,在磨难中觉醒,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与自在。

就像秦玉娥找到了重生的勇气,陈月柔找到了赎罪的方式,静慧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而她,找到了相守一生的良人。

这或许就是普通人最好的命运——在历经沧桑后,依然能够选择如何活着。

马车驶过转角,医馆的灯光在前方亮起,温暖而明亮。

那是她的家,她的归宿,她新人生的起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