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76章 新桃旧符总关情。

浮世金钗录 第76章 新桃旧符总关情。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京城又飘起了细雪。这雪下得绵软,落在青瓦白墙间,将整座城池装点得素净雅致。城南绣云坊的屋檐下,早早挂起了红灯笼,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鲜艳。

沈云裳提着食盒踏进绣坊时,秦玉娥正俯身在绣架前,指点一个小姑娘针法。

“这里要用抢针,花瓣才显得饱满。”秦玉娥的声音温和而耐心,全然不见往日的凌厉。

那小姑娘约莫十三四岁,衣衫虽旧却整洁,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学得十分认真。见沈云裳进来,忙起身行礼:“宋夫人。”

“不必多礼。”沈云裳笑着将食盒放在一旁的桌上,“快过年了,做了些桂花糕,大家尝尝。”

秦玉娥直起身,揉了揉酸痛的腰,对沈云裳微微一笑:“又劳你费心。”

如今的秦玉娥,穿着一身半旧的靛蓝棉裙,发间只簪一支木簪,手上戴着顶针,俨然一个寻常的绣坊主人。唯有那挺直的脊梁和说话时的不怒自威,还依稀可见当年贾府正室夫人的风范。

“今日怎么得空过来?”秦玉娥净了手,与沈云裳一同在窗边的茶桌旁坐下。

“青书去城外出诊了,我闲着也是闲着,过来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沈云裳打量着绣坊,只见四处堆着布料绣线,几个绣娘正埋头赶工,处处透着年关前的忙碌。

“正好,”秦玉娥叹了口气,“接了几家大宅院的年礼订单,要在腊月二十八前赶出来,正愁人手不够。”

沈云裳挽起袖子:“我虽绣工不精,打个下手还是可以的。”

秦玉娥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想不到,有一天我们会这样坐着说话,更想不到,你会来帮我。”

沈云裳轻轻搅动着茶杯中的桂花,香气袅袅升起:“我也想不到。”

谁能想到呢?昔日贾府后院里,一个是高高在上的正室夫人,一个是处处受制的妾室;一个运筹帷幄,一个谨小慎微。如今却并肩而坐,如同相识多年的老友。

这世间的事,当真说不清。

---

午后,绣坊里更加忙碌。沈云裳帮着分线、熨烫绣品,秦玉娥则来回巡视,不时指点绣娘们的针法。

“秦师傅,”一个绣娘拿着绣了一半的牡丹图过来,“这花蕊总是绣不好。”

秦玉娥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要用捻金线,一针压一针,力道要均匀。你看——”

她接过绣绷,亲自示范。手指翻飞间,金线在红缎上勾勒出精致的花蕊,栩栩如生。

沈云裳在一旁看着,不禁想起当年在贾府,秦玉娥的绣工就是出了名的好。只是那时她身为正室,很少亲自动针,最多也就是绣个香囊、帕子赏给得宠的妾室。

如今,这双曾经执掌中馈、发号施令的手,却要靠针线谋生了。

“想不到秦姐姐的绣工还是这般精湛。”沈云裳由衷赞叹。

秦玉娥将绣绷递还给绣娘,苦笑道:“年轻时学的本事,总算没有荒废。若不是靠着这点手艺,怕是真要饿死在街头了。”

她说得轻松,沈云裳却听出了其中的辛酸。

贾府倒台后,秦玉娥带着几个忠仆在城南租了这个小院。起初靠着变卖随身首饰度日,后来首饰卖完了,她狠了狠心,拿出当年做姑娘时学的绣工,开了这间绣坊。

从高高在上的官夫人到自食其力的绣娘,这其中的落差,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说起来,还要多谢你。”秦玉娥忽然道,“若不是你让宋大夫救我一命,我也没有今日。”

沈云裳摇摇头:“是秦姐姐自己坚强。”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小学徒阿福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夫人,秦师傅,不好了!送货的车在巷口翻了,绣品都掉进泥水里了!”

秦玉娥脸色一变,急忙向外走去。沈云裳也跟了上去。

巷口,一辆板车歪在路边,几个大箱子散落在地,里面的绣品多半沾了泥水,污浊不堪。车夫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这是要送到李尚书府上的年礼...”秦玉娥捡起一件污损的绣屏,手微微发抖,“后日就要的,这可如何是好?”

沈云裳仔细查看了绣品:“别急,或许还有救。”

她吩咐阿福回医馆取来几种草药,又让绣娘们烧热水。将草药泡入热水中,待水色变深,再将污损的绣品小心浸入。

“这是宋大夫配的方子,去污效果极好,又不伤绣线。”沈云裳一边操作一边解释。

秦玉娥将信将疑,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跟着一起忙碌。两人带着绣娘们一直忙到深夜,总算将大部分绣品清洗干净。

“只剩下这几件实在救不回来了。”秦玉娥看着最后几件绣品,眉头紧锁,“可工期紧迫,重新绣制已经来不及了。”

沈云裳沉思片刻:“我倒有个主意。将这些污损处拆了,改绣成雪景如何?就说这是特意设计的瑞雪兆丰年。”

秦玉娥眼睛一亮:“这主意好!”

说干就干,两人连夜修改绣品。秦玉娥设计图样,沈云裳帮着拆线配色,其他绣娘也纷纷加入。烛光下,众人飞针走线,竟有了几分当年在贾府筹备年节时的热闹。

只是那时是为虚情假意应酬,如今却是为实实在在的生计。

---

腊月二十五,宋青书从城外回来了。

他先去绣坊接沈云裳,一进门就看见她和秦玉娥并肩坐在窗下,正低声讨论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二人身上,温暖而宁静。

“青书,”沈云裳抬头看见他,眼中漾起笑意,“你回来了。”

秦玉娥也起身行礼:“宋大夫。”

宋青书还礼,打量了一下绣坊:“年关将至,绣坊很忙吧?”

“多亏云裳帮忙,总算赶上了工期。”秦玉娥语气真诚,“今日李府的人来取货,对改绣的雪景赞不绝口,还多给了赏钱。”

沈云裳笑道:“是秦姐姐绣工好,化腐朽为神奇。”

看着二人相处融洽,宋青书心中感慨。他记得很清楚,去年此时,沈云裳还在贾府后院艰难度日,秦玉娥则是她最大的对手。谁能想到,一年后的今天,她们会如此和睦地相处?

“既然宋大夫回来了,云裳也快回去吧。”秦玉娥道,“这几日辛苦你了。”

沈云裳摇摇头:“明日我再来,年节前的订单还没做完呢。”

回去的路上,宋青书忍不住问道:“你与秦夫人...”

“很奇怪是吗?”沈云裳微微一笑,“我也觉得奇怪。可是看着她如今的样子,从前的那些恩怨,竟都恨不起来了。”

她望着街边忙着置办年货的人群,轻声道:“她也不过是个可怜人,被困在那个牢笼里大半生,如今好不容易挣脱出来,我怎能不帮她一把?”

宋青书握紧她的手:“你总是这般善良。”

“不是善良,”沈云裳摇头,“是懂得了。懂得了每个人的不得已,懂得了命运的无常。”

就像她,曾经是官家小姐,却沦为商贾妾室;曾经在深宅大院中挣扎求存,如今却成了济世名医的妻子。这其中的起伏跌宕,谁又能预料?

---

腊月二十六,绣坊来了个意想不到的客人。

沈云裳正在后院帮忙晾晒绣品,忽听前院传来秦玉娥激动的声音:“你怎么来了?”

她好奇地走到前院,只见一个身着灰色僧袍的尼姑站在店中,竟是静慧师太。她手中提着一个小包袱,风尘仆仆。

“贫尼云游路过京城,听说秦施主在此开店,特来探望。”静慧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和。

秦玉娥忙请她入内,又吩咐绣娘上茶。

静慧打量着绣坊,点头道:“施主能放下身段,自食其力,善哉善哉。”

秦玉娥苦笑:“不过是讨生活罢了。”

静慧从包袱中取出几本经书:“这是贫尼在南方寺院中请的平安经,送给施主。愿施主生意兴隆,平安喜乐。”

秦玉娥接过经书,眼中泛起泪光:“多谢师太。”

沈云裳站在门边,看着这一幕,心中触动。贾府倒台后,每个人都走上了不同的路,可冥冥中,这些命运线却又再次交织在一起。

静慧转头看见沈云裳,双手合十行礼:“沈施主也在。”

“师太云游可好?”沈云裳关切地问。

“一切安好。”静慧微笑,“南方气候温和,寺院清静,正适合修行。”

三人坐下喝茶,说起各自近况。静慧说起南方的风土人情,秦玉娥说起绣坊的经营,沈云裳说起医馆的琐事,气氛融洽得如同老友重逢。

谁能想到,她们三人曾经是主仆、是情敌、是对手?如今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心平气和。

“世间因缘,果然奇妙。”静慧轻叹一声。

秦玉娥也感慨:“是啊,若是去年此时,有人说我们三人会这样坐着说话,我定以为他疯了。”

沈云裳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道:“或许这就是命运要给我们的启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看不透的执念。”

---

腊月二十八,绣坊终于赶完了所有订单。

秦玉娥给绣娘们发了工钱和年礼,小姑娘们个个喜笑颜开,相约着要去买新衣裳过年。

“这一年,多谢大家了。”秦玉娥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心中欣慰。

这些姑娘多半是贫苦人家出身,有的甚至是无父无母的孤儿。秦玉娥收留她们,教她们手艺,给她们一条活路。看着她们从懵懂无知到技艺娴熟,她仿佛也找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送走绣娘们,秦玉娥独自坐在空荡荡的绣坊里,忽然有些怅然。

往年这个时候,贾府早已张灯结彩,仆从来往如织。她作为当家主母,要安排年节祭祀、准备年礼年货、接待来往宾客,忙得脚不沾地。

如今,只有这一方小小的绣坊,和几个相依为命的绣娘。

“秦姐姐,”沈云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

秦玉娥回过神,勉强笑道:“都忙完了,歇歇。”

沈云裳看出她的落寞,轻声道:“我和青书商量了,今年过年,想请秦姐姐一同守岁。”

秦玉娥怔住了:“这...这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宋青书也走进来,“医馆后院宽敞,我们三人一起过年,也热闹些。”

秦玉娥看着他们真诚的目光,眼眶湿润了:“好...好...”

---

腊月三十,除夕。

宋家医馆早早关了门,后院却热闹非凡。沈云裳和秦玉娥在厨房准备年夜饭,宋青书则带着阿福贴春联、挂灯笼。

“左边一点,再高一点...”阿福指挥着。

宋青书将大红灯笼挂在檐下,又贴上沈云裳亲手写的春联:

“杏林春暖救死扶伤不忘初心

绣阁灯明飞针走线重续前缘”

横批是:“新桃旧符”

秦玉娥从厨房出来,看见这副春联,不禁怔住了。

“秦姐姐觉得如何?”沈云裳笑问。

“好...很好...”秦玉娥声音哽咽。

这“新桃旧符”,不正是她们如今的写照吗?新年换新桃,可那桃符还是旧的;人生开启新篇章,可那些过往的经历、那些恩怨情仇,却都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塑造了今天的她们。

夜幕降临时,年夜饭准备好了。虽不似贾府当年的山珍海味,却都是精心烹制的家常菜:红烧鲤鱼、四喜丸子、翡翠白菜、八宝饭...样样透着年节的喜庆。

三人围桌而坐,举杯共饮。

“愿来年平安喜乐。”宋青书道。

“愿绣坊生意兴隆。”秦玉娥道。

沈云裳看着杯中清澈的酒液,轻声道:“愿我们,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窗外,爆竹声声,烟花绚烂;屋内,烛光摇曳,温情脉脉。

秦玉娥看着对面的沈云裳和宋青书,忽然觉得,这样的除夕,比她在贾府过的任何一个年都要真实、温暖。

那些虚名浮利,那些勾心斗角,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唯有这平凡日子里的相守相助,才是最珍贵的。

“多谢你们。”她举杯,一饮而尽。

不必多言,一切都在这杯酒中。

夜深时,秦玉娥告辞回绣坊。沈云裳送她到门口,塞给她一个红包:“给秦姐姐压岁。”

秦玉娥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走出几步,又回头道:“云裳,谢谢你。”

沈云裳站在灯笼下,微笑着向她挥手。

回到屋内,宋青书正在整理医书。见沈云裳进来,他放下书,轻声道:“今日看你与秦夫人相处,我很欣慰。”

沈云裳靠在他肩上:“经历了这么多,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窗外,新年的钟声敲响,浑厚悠扬。旧年已逝,新岁伊始。

沈云裳想起这一年的风云变幻,想起每个人的命运转折,忽然明白了:这世间的恩怨情仇,终将在时光中沉淀;而人性中的善与美,却会如这岁末的灯火,永远温暖人心。

新桃换旧符,总关情字。

这,就是普通人的命运,也是最好的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