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59章 雪埋焦土净如拭。

浮世金钗录 第159章 雪埋焦土净如拭。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腊月的寒风如刀,刮过这片焦黑的土地。沈青荷站在曾经是沈家祖宅的废墟前,一袭素白斗篷在风中猎猎作响。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烧得焦黑的梁柱、倾颓的断壁,仿佛在审视一段与己无关的往事。

三天前的那场大火,将这座曾经车马不绝的府邸化作了一片灰烬。有人说是不慎走水,也有人说是仇家报复,更有甚者传言是沈家冤魂不散,引天火**。众说纷纭,却无人知晓真相。

“姑娘,外头冷,还是回去吧。”沈忠搓着冻得通红的手,低声劝道。这位忠心耿耿的老仆,在沈家败落后依然不离不弃,如今更是陪着青荷前来面对这片象征着家族彻底覆灭的废墟。

青荷轻轻摇头,迈步踏入这片焦土。脚下的灰烬发出细微的碎裂声,每走一步,都扬起一阵黑色的尘雾。她记得这里曾经是父亲的书房,那里是母亲最爱的小花园,那边是她和姐妹们嬉戏的回廊……如今,一切皆成过眼云烟。

“忠叔,你可还记得,从前这个时候,府上是何等的热闹?”青荷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废墟中沉睡的往事。

沈忠叹了口气,眼中泛起泪光:“记得,怎么会不记得。腊月里,府上早就张灯结彩,备足了年货。老爷在时,每逢此时,总要开仓济贫,门前排起长队;厨房里日夜不停地准备各色点心;小姐们围着夫人试穿新衣……”

那些记忆鲜活如昨,却又遥远得仿佛隔世。

青荷蹲下身,从灰烬中拾起半片烧焦的玉佩。那是她及笄那年,父亲特意请工匠雕刻的,上面原本是一只展翅的凤凰,如今却只剩下半只焦黑的翅膀。她轻轻摩挲着那片残玉,忽然笑了。

“姑娘笑什么?”沈忠不解。

“我笑这世间荣华,原来如此脆弱。”青荷将残玉重新丢回灰烬中,站起身,“一场大火,便什么都剩不下了。”

正当主仆二人相对无言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不多时,几匹高头大马停在废墟前,马上的人锦衣华服,与这片焦土格格不入。

为首的中年男子翻身下马,目光复杂地打量着青荷:“可是沈家大小姐?”

青荷微微颔首:“小女沈青荷。不知阁下是?”

男子拱手道:“在下王崇明,现为户部侍郎。昔年曾受沈老大人提携之恩,听闻府上遭此大难,特来探望。”

青荷记得这个名字。父亲在位时,确实提拔过一个叫王崇明的年轻官员,只是那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主事,如今却已是堂堂侍郎了。

“王大人有心了。”青荷淡淡回应。

王崇明环视四周,叹道:“真是世事无常。沈老大人若在天有灵,见到这般光景,不知该何等心痛。”

他身后的一个年轻官员接口道:“这沈家也真是,败落就败落了,如今连祖宅都保不住,岂不是断了香火传承?”

这话说得刻薄,沈忠顿时怒目而视。青荷却伸手拦住了他,平静地道:“这位大人说得不错。沈家确实断了传承,不过,这世间又有几个家族能真正千秋万代呢?”

王崇明瞪了那年轻官员一眼,转身对青荷道:“沈小姐今后有何打算?若是不弃,王某可在府中为小姐安排个住处。”

“多谢王大人好意。”青荷婉拒,“青荷自有去处。”

王崇明也不强求,从怀中取出一锭银子:“既然如此,这点心意还请收下,算是王某对故人之女的一点帮助。”

青荷看着那锭白花花的银子,却没有伸手去接:“王大人的心意青荷领了,但这银子,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王崇明愣了愣,显然没想到她会拒绝。他身后的年轻官员嗤笑道:“沈小姐这是还端着从前大小姐的架子呢?都这般境地了,清高给谁看?”

青荷不气不恼,只淡淡看了那年轻官员一眼:“这位大人以为,人活着就只为了一口饭吃、一件衣穿吗?”

那官员被问得一怔,竟不知如何作答。

王崇明叹了口气,收回银子:“沈小姐气节不改,令人敬佩。既然如此,王某就不强求了。告辞。”

一行人上马离去,马蹄扬起的灰尘,与废墟上的黑灰混在一起,久久不散。

沈忠望着他们的背影,愤愤道:“这些人,哪里是真心来帮忙的,分明是来看笑话的!”

青荷却道:“忠叔,人活一世,各有各的缘法。他们来看他们的笑话,我们过我们的日子,互不相干。”

主仆二人正说话间,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起初只是零星几点,不多时便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铺天盖地而下。

白雪落在焦黑的废墟上,很快覆盖了那些刺目的黑色。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整片废墟就被一层洁白无瑕的雪毯覆盖,仿佛从未经历过那场焚天大火。

青荷站在雪中,任凭雪花落满她的肩头。她静静地看着这片被白雪覆盖的焦土,忽然间,心中一片清明。

“忠叔,你看这场雪,”她轻声道,“无论底下是怎样的断壁残垣,它都能将其化作一片洁白。这世间万事,不也应当如此吗?无论过往如何,终究要放下,要重新开始。”

沈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姑娘说的是。只是...这沈家祖宅就这么没了,老奴心里终究不是滋味。”

“宅子没了,但沈家的精神未灭。”青荷转身,目光坚定,“父亲在世时常说,沈家以诗书传家,以忠孝立世。这些,不是一场大火就能烧毁的。”

雪越下越大,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木都披上了银装。青荷最后看了一眼被白雪覆盖的祖宅废墟,轻声道:“我们回去吧。”

主仆二人踏雪而行,在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走着走着,青荷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忠叔,前日你说在城南发现了一处废弃的土地庙,可还记得具体位置?”

沈忠点点头:“记得,就在南山脚下,虽然破败,但遮风避雪还是可以的。姑娘问这个做什么?”

“我在想,这大雪天的,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该如何度过。”青荷望着漫天飞雪,眼中流露出怜悯,“我们虽不富裕,但总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那些真正无家可归的人,怕是难熬过这个冬天了。”

沈忠恍然大悟:“姑娘是想...”

“我想去看看那座土地庙,若能修缮一番,或许可以收容一些流浪之人。”青荷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沈忠犹豫道:“姑娘,咱们自己尚且艰难,哪有余力帮助他人?”

青荷微微一笑:“忠叔,你可记得《道德经》中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帮助他人,未必就会让自己更加困顿。”

沈忠不再劝阻,他知道,一旦姑娘下定决心,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二人回到城郊的农舍时,已是傍晚。简陋的茅屋在风雪中摇摇欲坠,但比起那些真正无家可归的人,已是天上地下。

青荷推开柴门,屋内寒气逼人,显然比外面好不了多少。沈忠急忙生火,好不容易才让冰冷的屋子有了一丝暖意。

“姑娘先歇着,老奴去熬点粥。”沈忠说着,走向灶台。

青荷却道:“不忙,忠叔,你先坐下,我有话与你说。”

沈忠依言坐下,青荷从破旧的木箱中取出一本泛黄的书册,封面上《沈氏家训》四个字依稀可辨。这是她从火场中唯一抢救出来的东西。

“这是父亲生前亲手所书的家训,”青荷轻轻抚摸着书页,“我一直不明白,为何父亲要在最后一页写下‘洗净铅华归本真’这句话。直到今日,看见那片被白雪覆盖的焦土,我才恍然大悟。”

沈忠困惑地看着她。

青荷继续道:“父亲为官数十载,历经沉浮,最终才明白,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如过眼云烟,唯有内心的平静与自在才是永恒。他写下这句话,是希望沈家后人不要被外物所困,能够认清生命的本质。”

“所以姑娘才拒绝了王侍郎的资助?”沈忠似有所悟。

青荷点头:“接受施舍,固然能暂缓困顿,却会让人产生依赖,迷失本心。自食其力,虽艰辛,却能保持精神的独立。”

屋外,风雪更大了。狂风卷着雪花,拍打在窗纸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屋内的火苗摇曳不定,映得青荷的脸庞明暗交错。

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沈忠警惕地起身:“这么晚了,会是谁?”

青荷示意他开门。门开处,一个满身是雪的老妇人踉跄着跌进门来,怀中还抱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孩子。

“救...救命...”老妇人气息微弱,几乎冻僵。

青荷急忙上前搀扶,和沈忠一起将老妇人扶到火堆旁。那孩子约莫三四岁,小脸冻得发紫,已经失去了知觉。

“快,把咱们那床厚被子拿来!”青荷吩咐道,同时解开孩子的衣物,用自己的体温为他取暖。

沈忠犹豫道:“姑娘,那床被子是您...”

“快去!”青荷的语气不容置疑。

沈忠只得从箱底取出那床他们唯一厚实的棉被,裹在孩子身上。青荷又让沈忠热了粥,一勺一勺地喂给老妇人。

良久,老妇人才缓过气来,泣不成声地道谢:“多谢恩人救命之恩...老身和孙子...无家可归,若不是恩人收留,怕是今晚就要冻死在街头了...”

青温声问道:“老人家从哪里来?为何流落至此?”

老妇人抹着眼泪道:“老身本是城西李家的奶娘,李家前些日子获罪抄家,老身带着小少爷逃了出来...无处可去,只能在街头流浪...”

青荷心中一震。李家,那是与沈家齐名的世家大族,没想到也落得如此下场。

“这孩子是李家的小少爷?”青荷看着怀中渐渐回暖的孩子,轻声问道。

老妇人点头,又摇头:“如今还有什么少爷不少爷的...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这一夜,青荷将自己的床铺让给了老妇人和孩子,自己和衣坐在火堆旁,久久不能入睡。

望着跳动的火焰,她想起了很多往事。记得小时候,父亲带她去看元宵灯会,人山人海,灯火辉煌。她看中了一个精美的莲花灯,父亲便命人买下。她提着那盏灯,在人群中穿梭,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然而不过转瞬之间,那盏灯就被拥挤的人群撞倒,烧成了灰烬。她当时哭得撕心裂肺,父亲却摸着她的头说:“荷儿,这世间美好之物,大多如这盏灯般短暂。看得开,方能自在。”

那时的她,并不明白父亲话中的深意。如今想来,父亲早已看透了世事的无常。

次日清晨,雪停了。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老妇人带着孩子千恩万谢地告辞。临行前,青荷将家中所剩不多的干粮分了一半给他们。

送走祖孙二人,沈忠忧心忡忡地道:“姑娘,咱们的存粮本就不多,如今又分出去一半,这个冬天怕是难熬了。”

青荷望着祖孙二人远去的背影,轻声道:“忠叔,你可知道昨夜我为何收留他们?”

沈忠摇头。

“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沈家的影子。”青荷的声音有些哽咽,“曾几何时,沈家败落,你我流落街头,若不是好心人收留,恐怕早已不在人世。如今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人,又怎能袖手旁观?”

沈忠沉默了。他想起三年前的那个雪夜,他们主仆二人饥寒交迫,蜷缩在破庙角落,是一个不知名的老和尚给了他们一碗热粥,才保住了性命。

“姑娘说得对。”沈忠终于点头,“是老奴糊涂了。”

青荷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们去南山看看吧。看看那座土地庙,能否修缮成收容流浪之人的场所。”

主仆二人踏着厚厚的积雪,向南山走去。一路上,他们看见不少冻死的鸟兽,还有几个蜷缩在墙角、已经僵硬的乞丐。

每见一具尸体,青荷都会停下脚步,默默念诵一段往生咒。沈忠则找来草席,将尸体简单掩埋。

“这世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青荷叹息道,“可那些朱门中人又怎知,今日的富贵,未必不是明日的凄凉?”

终于到了南山脚下的土地庙。这座庙宇显然已经荒废多年,门窗破损,屋顶漏雨,但主体结构尚且完整。

青荷仔细查看了庙内的情况,点头道:“比想象的要好。收拾一下,应该能住人。”

沈忠为难道:“姑娘,修缮这庙宇需要不少银两,咱们...”

青荷从怀中取出一个绣花钱袋,倒出几块碎银:“这是我这些年攒下的,虽然不多,但买些基本的材料应该够了。”

“这可是姑娘最后的积蓄啊!”沈忠急道。

“钱财本就是身外之物,用在恰当处,才有价值。”青荷平静地道,“去吧,找几个工匠来,尽快开工。”

接下来的日子,青荷和沈忠忙碌起来。他们请来了村里的木匠、瓦匠,开始修缮土地庙。消息传开后,不少受过沈家恩惠的村民也自发前来帮忙。

更有趣的是,那日离去的王崇明不知从何处听说了这件事,竟然派人送来二十两银子,说是聊表心意。这一次,青荷没有拒绝。

半月之后,土地庙修缮完毕。青荷将其命名为“归真堂”,取“洗净铅华归本真”之意。

开堂那日,归真堂收容了十余名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其中有落魄书生,有残疾老兵,有失去儿女的老人,也有被主家赶出来的仆人。

青荷并不施舍他们,而是让他们各尽所能,共同维持归真堂的运转。识字的教孩童读书,会手艺的做些活计换钱,身强体壮的负责砍柴挑水...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腊月三十,除夕夜。归真堂内燃起熊熊炉火,众人围坐一堂,虽然吃的只是简单的素饺和杂粮粥,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感慨道:“老夫曾经家财万贯,奴仆成群,却从未感受过这般真挚的温情。”

一个年轻书生接口道:“晚生也曾追逐功名利禄,如今方知,平淡才是真。”

青荷静静地听着众人的感慨,心中平和如水。她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但见夜空澄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在雪地上,天地间一片洁净。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不多时,一辆马车停在归真堂外。车帘掀起,走下来的竟是多日未见的赵珩。

他比上次见面时消瘦了许多,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忧郁。

“听闻沈小姐在此行善,赵某特来拜访。”赵珩拱手道。

青荷还礼:“世子里面请。”

赵珩随着青荷走进归真堂,看到堂内其乐融融的景象,不禁怔住了。他环视四周,目光最终落在青荷平静的脸上,长叹一声:“我终于明白,为何你宁愿选择这样的生活,也不愿接受侯府的接济。”

青荷微微一笑:“世子何出此言?”

赵珩低声道:“侯府如今...表面风光依旧,内里却已腐朽不堪。父亲贪赃枉法,母亲挥霍无度,芷兰她...终日与人争风吃醋。偌大的侯府,竟无一人真正快乐。”

他顿了顿,眼中流露出痛苦:“那日你走后,我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向父亲提出分家。父亲大怒,将我赶出侯府...如今,我已不是世子了。”

青荷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出声安慰,也没有表示惊讶。

赵珩继续道:“我本以为自己会痛苦不堪,谁知离开侯府后,反而觉得一身轻松。今日见到你这归真堂,更是感触良多。”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青荷,让我留下来吧。我愿意放下一切,与你一同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青荷却轻轻摇头:“世子,你放得下世子的名分,可放得下心中的执念吗?”

赵珩愣住了。

“你今日想来此,或许只是一时冲动。”青荷语气平和,“待你真正想明白了,若还愿意来,归真堂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赵珩沉默良久,终于点头:“你说得对,我确实还没有真正放下。”

送走赵珩后,沈忠不解地问:“姑娘为何不留他?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啊。”

青荷望着远去的马车,轻声道:“他来此,是为了逃避侯府的烦恼,而非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本质。若不能从内心觉悟,到哪里都是牢笼。”

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雪花纷纷扬扬,将归真堂周遭的世界再次染白。

青荷站在檐下,看着这洁白无瑕的天地,忽然想起那片被白雪覆盖的沈家废墟。一样的雪,一样的洁白,一样的能够掩去所有过往的痕迹。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跑到她身边,仰着头问:“姑姑,为什么雪是白色的?”

青荷蹲下身,柔声道:“因为雪洗净了世间的污浊,还天地一片纯净。”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出小手接住飘落的雪花,看着它们在掌心融化。

青荷望着女孩纯真的笑脸,心中一片澄明。她终于明白,父亲所说的“洗净铅华归本真”,不是要人逃避世俗,而是要人在历经繁华后,依然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不是要人否定物质,而是要人不被物质所奴役。

这场大雪,掩去了沈家祖宅的焦土,也掩去了世间多少兴衰荣辱。但总有一些东西,是白雪无法掩埋的——比如人心中那份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苦难中依然不灭的希望,比如放下执念后的自在安然。

雪依旧在下,无声无息,覆盖万物。归真堂内,烛火温暖,人声祥和,与堂外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

青荷转身走入室内,加入到那些平凡而真实的人群中。她知道,在这洗净铅华的路上,她不再孤独。

而这场大雪,终将过去。待雪融之后,被洗净的大地,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