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58章 洗净铅华归本真。

浮世金钗录 第158章 洗净铅华归本真。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朔风卷着残雪,扑打在破旧的窗纸上,发出簌簌的声响。沈青荷蜷在炕角,将身上那件打满补丁的棉被又裹紧了些。屋内没有生火,呵出的气在面前凝成一团白雾,很快消散在寒冷的空气中。

这是京城郊外一处荒废的农舍,与她从前住过的亭台楼阁相比,简直云泥之别。然而,正是在这四壁萧然之中,她却感受到了一种奇特的安宁。

“姑娘,喝点热粥吧。”老仆沈忠端着一只粗陶碗走进来,碗里盛着稀薄的小米粥。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沈家败落后仍不离不弃,陪着她从锦绣堆跌入这茅檐草舍。

青荷接过碗,指尖传来的温热让她冻得发麻的手稍稍恢复了知觉。她小口啜饮着,米粥稀得能照见人影,却让她想起从前那些珍馐美馔——熊掌猩唇,驼峰鲤尾,哪一样不曾尝过?可如今这一碗薄粥,却比那些更让她感到暖意融融。

“忠叔,今日是腊月二十三了吧?”青荷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轻声问道。

“是啊,姑娘,明儿就是小年了。”沈忠叹了口气,“往年的这个时候,府上早已张灯结彩,备足了年货...”

青荷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没有苦涩,只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那些热闹,如今想来,倒像是别人的故事了。”

她放下碗,走到窗前。院子里,几株老梅正在寒风中绽放,点点红萼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醒目。曾几何时,她是沈家嫡女,父亲官至礼部侍郎,家中宾客盈门,金银堆积如山。她记得自己十四岁那年,一件冬衣就用了二十两银子的孔雀金线绣成,惹得京中贵女们艳羡不已。

而后命运急转直下。父亲卷入朝堂党争,被罢官抄家;母亲忧思成疾,不久撒手人寰;兄长流放边关,音信全无。不过三年光景,煊赫一时的沈家便如大厦倾颓,烟消云散。

那些曾经趋之若鹜的亲友,在她家落难后避之不及。就连与她定有婚约的永安侯世子,也匆匆退了婚,另娶他人。

世态炎凉,她尝了个遍。

“姑娘,外头冷,别冻着了。”沈忠担忧地说。

青荷转过身,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血色:“忠叔,你说,若我当初真的嫁入了侯府,如今会是什么光景?”

沈忠愣了愣,低声道:“姑娘何必想这些...”

“我不是感怀身世,”青荷平静地说,“只是在想,若我仍是那个锦衣玉食的沈家大小姐,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明白,那些繁华背后的虚妄。”

她走回炕边,从破旧的木箱中取出一件折叠整齐的衣裳。那是她唯一从沈家带出来的东西——一件云锦裁制的斗篷,上面用金线银丝绣着百鸟朝凤的图案,在昏暗的光线下依然熠熠生辉。

这件斗篷,是她十五岁及笄礼时,父亲特意请了江南十二位绣娘,耗时半年才制成的。那时她多么喜爱这件斗篷啊,每每重要场合必定穿上,引来无数赞叹。

可现在,她抚摸着那细腻的纹路,却只觉得陌生。

“忠叔,明日你把这件斗篷拿去当了吧。”青荷轻声说。

老仆震惊地抬起头:“姑娘!这可是您最心爱的...”

“再心爱,也不过是一件衣裳。”青荷淡然道,“换了钱,咱们过个好年,再买些种子农具。开春后,我想把屋后那片荒地开垦出来,种些蔬菜粮食。”

沈忠怔怔地望着她,浑浊的老眼里泛起泪光:“姑娘,您真的...真的变了。”

青荷微微一笑:“不是变了,是醒了。”

第二天清晨,青荷早早起床,帮着沈忠生火做饭。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如今能熟练地捏团子、熬粥汤,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适应。

记得刚来这里的第一个月,她连灶火都生不着,常常被烟熏得眼泪直流。有一次不小心打翻了水缸,弄得满屋狼藉,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不是为那翻倒的水,而是为自己这狼狈不堪的处境。

而今,她已经能平静地接受这一切了。

沈忠拿着那件斗篷进城去了。青荷独自坐在门槛上,望着远处覆雪的山峦发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院子里的老梅树下,几只麻雀正在啄食落下的梅瓣,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

这般景象,是从前在深宅大院里看不到的。那时的她,眼中只有绣楼外的四角天空,和那些永远争奇斗艳的姐妹们。

午时刚过,沈忠回来了,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姑娘,您猜那斗篷当了多少钱?整整五十两!当铺掌柜说,这是上好的云锦,金线也是真金的,要是全新,能值几百两呢!”

青荷平静地点点头:“足够了。买了什么?”

沈忠如数家珍地掏出采购的物品:一袋白面、一块猪肉、两匹粗布、一些日常用品,还有青荷特意嘱咐的种子和几件简单的农具。

“还剩三十多两银子呢,”沈忠高兴地说,“够咱们用上一年半载了。”

青荷却摇摇头:“忠叔,银子留着应急。从今往后,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青荷开始了她从未想象过的生活。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和沈忠一起清理屋后的荒地。起初,她握锄头的手不一会儿就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又长出厚茧;她的腰酸背痛,晚上几乎直不起身来。

但奇怪的是,尽管身体疲惫,她的内心却一日比一日平静。那些曾经纠缠她的噩梦——抄家时的哭喊、亲友背离的冷漠、未婚夫退婚时的绝情——都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沾枕头就睡的酣畅。

春雪消融,土地变得松软。青荷在沈忠的指导下,将土地分成几畦,种上了青菜、萝卜、黄瓜、豆角等时蔬。她学着施肥、浇水、除草,看着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心中竟涌起一种莫名的喜悦。

这种喜悦,比从前得到任何珍奇玩物时都更加真实、持久。

一日午后,青荷正在菜地里捉虫,忽听院外传来马蹄声。不一会儿,沈忠领着一个衣着体面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姑娘,有客人来访。”沈忠的声音有些异样。

青荷直起身,拍去手上的泥土,这才看清来人的面容——竟是昔日府上的大管家周禄。当年父亲待他不薄,可在沈家落难时,这位大管家却卷了不少财物匆匆离去。

周禄见到青荷,明显愣了一下。眼前的女子,荆钗布裙,素面朝天,手上还沾着泥土,哪里还有当年那个娇贵千金的影子?可细细端详,她那平静如水的眼神,挺直的脊背,又分明透着沈家女儿独有的气度。

“大小姐...”周禄躬身行礼,语气却不再有从前的恭敬。

青荷淡淡一笑:“周管家不必多礼,如今的沈家,早已没有大小姐了。请屋里坐。”

屋内陈设简陋,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和几条长凳。周禄环视四周,眼中闪过一丝怜悯,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大小姐,这是永安侯府送来的请柬。下月初八,是侯爷五十寿辰,府上设宴,特意邀请您前去。”

青荷微微一怔。永安侯府,正是她从前定亲的那家。退婚后,世子另娶了吏部尚书的千金,这件事当年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

沈忠站在一旁,脸色顿时变了:“他们这是什么意思?看姑娘笑话吗?”

周禄叹了口气:“不瞒大小姐,我如今在侯府当差。这次前来,其实是世子妃的意思。她说...说想让大小姐去看看,如今的侯府是何等风光。”

如此直白的羞辱,让沈忠气得浑身发抖。青荷却平静地接过请柬,那精致的洒金笺与她粗糙的手指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劳周管家跑这一趟。”青荷语气平和,“请转告世子妃,届时我一定前往。”

周禄惊讶地看着她:“大小姐,您真的要去?”

“为何不去?”青荷微微一笑,“故人相邀,盛情难却。”

送走周禄后,沈忠急急地道:“姑娘,您何必去受这个气?那世子妃分明是不安好心!”

青荷望着手中的请柬,轻声道:“忠叔,你可知我当初为何同意退婚?”

“不是他们势利,见沈家败落就...”

“不全是,”青荷摇摇头,“其实是我主动提出的。那时我就明白,若我嫁入侯府,一辈子都只能是沈家的政治筹码,是侯府的装饰品。即使沈家不倒,那样的生活,也不过是金丝笼中的鸟儿罢了。”

她走到窗前,望着院子里新绿的菜苗:“如今我虽粗茶淡饭,布衣草履,却比任何时候都自在。既然心中无怨,又何惧面对故人?”

沈忠望着她沉静的侧脸,忽然老泪纵横:“老爷夫人若是在天有灵,看见姑娘这般坚强,也该欣慰了。”

接下来的日子,青荷一如往常地劳作。倒是对即将到来的侯府寿宴,她特意请村里的张寡妇帮她改了一件旧衣——那是她唯一一件还算体面的衣裙,淡青色的缎面,只是边缘已有些磨损。

张寡妇手艺不错,在衣襟和袖口处缀上了同色的补花,遮住了磨损的地方,反倒显得别致起来。

寿宴那日清晨,青荷早早起身,仔细梳洗。铜镜中的女子,面容清瘦,肤色也不似从前那般白皙,但一双眼睛却明亮有神,透着从前没有的坚毅与从容。

她穿上那件改好的衣裙,用一根木簪简单绾了发,便要出门。

“姑娘,就这般去吗?”沈忠担忧地问,“连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青荷从院中折下一支初开的红梅,别在衣襟上,笑道:“这不就是最好的装饰?”

永安侯府门前车水马龙,宾客如云。青荷步行而至,在那些华服美饰的宾客中显得格格不入。递上请柬时,迎客的仆从明显愣了一下,才引她入内。

侯府依旧金碧辉煌,甚至比记忆中更加奢华。穿过熟悉的回廊水榭,青荷心中却再无波澜。那些曾让她惊叹不已的珍玩摆设,如今看来,不过是冰冷的物件罢了。

宴客厅内,已是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青荷的出现,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许多人认出了她,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那不是沈家大小姐吗?怎么这般模样...”

“听说住在城外农舍,自己种地过活呢...”

“啧啧,真是造化弄人...”

青荷恍若未闻,自顾自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她平静地打量着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主位上的那对璧人身上——永安侯世子赵珩和他的世子妃柳氏。

赵珩比记忆中成熟了许多,眉目间却添了几分世故与疲惫。而柳氏,确实如传言中那般美艳,珠环翠绕,光彩照人,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透着一股藏不住的得意与傲慢。

很快,柳氏注意到了青荷,她挽着赵珩的手臂,袅袅婷婷地走了过来。

“沈姐姐,你可算来了!”柳氏声音甜腻,“还以为你不好意思来呢。”

赵珩面露尴尬,低声道:“芷兰,少说两句。”

柳芷兰却不理会,上下打量着青荷,目光在她简素的衣着上停留片刻,故作惊讶:“沈姐姐怎么穿得这般...朴素?可是生活有困难?早说啊,我们侯府还能不接济故人吗?”

厅内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一角。青荷从容起身,微微一笑:“多谢世子妃关心,我一切安好。”

“一切安好?”柳芷兰掩口轻笑,“听说沈姐姐如今亲自下地种菜?这可真是...难以想象。从前沈姐姐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啊。”

青荷平静地看着她:“自食其力,并非耻辱。”

“话是这么说,可这也太委屈姐姐了。”柳芷兰语气中满是怜悯,眼中却闪着胜利者的光芒,“要不这样,我在府中给姐姐安排个差事,保管比种地轻松体面得多。”

这话已是**裸的侮辱,周围的宾客都屏住了呼吸。赵珩脸色难看,却不敢出声制止妻子。

青荷却不气不恼,只淡淡问道:“世子妃觉得,何为体面?”

柳芷兰一愣,随即笑道:“体面自然是锦衣玉食,仆从如云,受人敬重...就如我们这般。”

青荷轻轻摇头,从衣襟上取下那支红梅,轻嗅其香:“世子妃可知,我如今清晨起身,可见旭日东升;劳作之余,可听鸟语虫鸣;夜幕低垂,可观星河璀璨。我种下的种子,会发芽生长;我付出的汗水,会换来果实。这世间,有何种体面,比得上与天地自然为伴的自由?”

她环视四周金碧辉煌的厅堂,目光最终落在柳芷兰满身的珠翠上:“这些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看似光华夺目,实则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心中的安宁与自在,才是真正的体面。”

一番话,说得满堂寂静。柳芷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欲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

赵珩怔怔地望着青荷,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她。从前的青荷,美则美矣,却如同精致的瓷娃娃,缺少灵魂。而眼前的女子,虽荆钗布裙,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说得好!”厅外忽然传来一声洪亮的赞叹。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老者在侯爷的陪同下步入厅堂。

有人认出,这位正是当朝帝师,年过七旬的陆鸿渐陆老先生。他虽无官职,却因曾为天子师,德高望重,连皇上都敬他三分。

陆老先生径直走到青荷面前,目光中满是赞赏:“老夫方才在门外,听得姑娘一席话,深感敬佩。不知姑娘是哪家千金?”

青荷躬身行礼:“小女沈青荷,参见陆老先生。”

“沈青荷...”陆老先生沉吟片刻,“可是前礼部侍郎沈明达之女?”

“正是。”

陆老先生长叹一声:“令尊之事,老夫略有耳闻。可惜了一位清廉之臣啊。”他仔细端详青荷,又道:“不过今日见你,倒是应了那句老话——‘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姑娘能在困境中悟得人生真谛,实在难得。”

侯爷忙上前打圆场:“陆老先生过奖了。青荷,既然来了,就多坐会儿,尝尝府上的点心。”

青荷却微微一礼:“多谢侯爷美意,不过家中还有农事,不便久留。祝侯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她又向陆老先生行了一礼,这才转身,从容离去。那一袭素衣的背影,在满堂华服中,竟显得格外挺拔夺目。

走出侯府大门,青荷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边。

回程的路上,她走得很慢,尽情欣赏着沿途的景色。路边的野花在晚风中摇曳,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农人扛着锄头归家,孩童在田间追逐嬉戏...这一切平凡的画面,此刻在她眼中,却比侯府的繁华盛景更加动人。

回到农舍时,已是月上柳梢。沈忠焦急地等在门口,见她安然归来,才松了口气。

“姑娘,他们没为难你吧?”

青荷摇摇头,微笑道:“没有。倒是让我更加确信,我们选择的生活没有错。”

她走进屋内,点亮油灯,昏黄的光晕填满了简陋的房间。这一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平静。

几日后,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陆鸿渐老先生竟然亲自来访,还带来了几本书籍和一封推荐信。

“沈姑娘,老夫欣赏你的见识与气节。城南的白云庵近日在寻一位教书先生,为庵中收养的孤女授课。你若愿意,我可为你引荐。”陆老先生诚恳地说。

青荷惊喜交加:“多谢老先生!我...我确有些学识,若能传授给那些可怜的孩子,自是再好不过。”

就这样,青荷开始了在白云庵的教学生涯。每日清晨,她步行前往庵堂,为那里的十几个孤女授课。她们大多是战乱或灾荒中失去亲人的孩子,最小的只有六岁,最大的也不过十二三岁。

青荷不仅教她们识字读书,还教她们女红、算术。有时天气晴好,她还会带着孩子们到户外,辨认花草树木,讲述四时变化的道理。

庵堂生活清苦,但青荷乐在其中。看着那些原本怯生生的孩子,渐渐变得开朗活泼,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一日午后,青荷正在教孩子们背诵《千字文》,忽见庵门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赵珩。

他独自一人,穿着寻常的青色长衫,与那日在侯府见到的判若两人。

课后,青荷走出庵门,赵珩仍等在那里。

“世子有何贵干?”青荷平静地问。

赵珩神情复杂地看着她:“我...我只是想来看看你。”他顿了顿,低声道:“那日寿宴后,我思前想后,夜不能寐。你说的那些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青荷默然不语。

赵珩叹了口气:“芷兰她...回娘家去了。我们大吵一架,她说我变了,说我...羡慕你的生活。”他自嘲地笑了笑:“或许她说得对。那日见你,我才意识到,这些年来,我活得多么虚伪疲惫。”

青荷轻轻摇头:“世子不必如此。人各有命,富贵贫贱,本就不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

“可是心境可以自己选择,不是吗?”赵珩望着她,“你教会了我这一点。”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赵珩最终告辞离去,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有些落寞。

青荷望着他远去,心中并无波澜。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有些路,注定要独自前行。

春去秋来,转眼三年过去。青荷的菜园越发茂盛,她甚至开辟了一小块药圃,种些常见的草药,免费送给村里的穷苦人家。她在白云庵的教学也卓有成效,有几个年长的女孩已经能够读写算数,有望将来谋得一份体面的活计。

生活依旧清贫,但青荷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富足。她的面容不再年轻光滑,手上布满了劳作的茧子,可她的眼神却越发清澈明亮。

一日,村里来了个游方僧人,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讲经说法。青荷路过时,被他的话语吸引,驻足聆听。

“...世人皆求福报,殊不知福祸相依,得失相随。执着于外物,便是苦海无边;放下执念,方见本性自在...”

僧人讲毕,众人散去。青荷却上前,合十行礼:“大师方才所言,深得我心。不知如何才能常保这般心境,不为外物所动?”

僧人微微一笑,打量她片刻:“女施主眉目清明,想必已有所悟。老衲且问你:你可还执着于从前的身份?”

青荷摇头。

“可还怨恨那些负你之人?”

青荷思索片刻,轻轻摇头。

“可还恐惧未来的贫苦?”

青荷笑了:“自食其力,何惧之有?”

僧人合十道:“既然如此,女施主已然‘洗净铅华归本真’了。恭喜!”

“洗净铅华归本真...”青荷喃喃重复着这句话,只觉无比贴切。

那夜,她做了一个梦。梦中,她还是那个沈家大小姐,穿着华丽的衣裙,在花园中嬉戏。忽然间,风云变色,亭台楼阁纷纷倒塌,金银珠宝化作尘土,那些曾经围绕她的人也都消失不见。她独自站在废墟中,却发现脚下开出了一朵洁白的小花,简单,却生机盎然。

醒来时,天已微明。青荷披衣起身,推开柴门。晨雾尚未散尽,远山如黛,近处的菜园里,露珠在菜叶上闪烁,宛如颗颗明珠。

她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这份平凡的宁静。曾经的荣华富贵,如同隔世一梦;而今的粗茶淡饭,却是触手可及的实在。

沈忠从屋里出来,见青荷站在晨光中,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不由也笑了:“姑娘,今天天气真好。”

“是啊,忠叔,又是一个好日子。”青荷轻声说。

她走到菜园边,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一片菜叶。那上面的露珠滚落下来,浸湿了她的手指,凉凉的,却很真实。

这一刻,她明白,自己终于真正地活着——褪去了所有浮华,回归到生命最初的本质。而这,才是人生最珍贵的礼物。

远处,白云庵的晨钟悠悠传来,在晨曦中回荡,仿佛在唤醒还在迷途中的人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