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53章 看尽人间冷暖情。

浮世金钗录 第153章 看尽人间冷暖情。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昔日沈府门庭若市,如今连街边稚童都敢朝朱门扔泥巴。

老仆颤巍巍捧出最后半袋米,却被昔日得济的远亲抢去。

风雪夜我蜷缩破庙,忽闻墙外议论:「沈家那位嫡女,当初若肯给太守作妾…」

猛然惊醒——原来世人踩的不是沈家,而是不肯低头的脊梁。

---

雪粒子砸在干枯的椿树枝上,簌簌的响,像是要把这残存的一点火气也给磨蚀干净。风从长街那头卷过来,带着腊月里特有的,那种能冻透骨头的寒意,吹过沈府门前两只石狮子中间那两扇紧闭的、漆皮剥落得不成样子的朱漆大门。

门楣上那块御笔亲题的“积善流芳”匾额,金漆早已斑驳,边缘处裂开一道深痕,像是美人面上无法愈合的伤疤。几个总角的小童缩着脖子从门前跑过,其中一个穿着打补丁棉袄的,忽然停下脚步,弯腰从地上抠起一团半冻的、脏污的泥巴,嘴里“嗬”了一身,用力朝那匾额掷去。

“啪!”

一声闷响,泥团在匾额下方溅开,留下个难看的污迹。孩童们发出一阵哄笑,像是完成了什么了不得的壮举,又一窝蜂地跑远了,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面上敲打出零落的回音。

门内,其实听得真切。

青石板铺就的庭院,往日里是如何的履舄交错、衣香鬓影,如今却只积着一层薄薄的、灰扑扑的雪末,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被风驱赶着,蜷缩到角落里去。正堂“嘉禧堂”里,空荡荡,冷冰冰,昔日宾客满堂时熏染的沉香早已散尽,只余下一种木头朽坏和尘土混合的、沉甸甸的气味。多宝格上空了,桌椅歪斜着,地面甚至能看到搬动重物时留下的拖拽划痕。

沈府,曾经显赫得如同金陵城一颗熠熠明珠的沈府,如今也走到了这般山穷水尽、门可罗雀的境地。

沈知澜裹着一件半旧的、颜色已看不大出本来的素绒斗篷,站在廊下。风吹起她鬓边几缕散碎的发丝,黏在失了血色的脸颊上,她也浑然不觉。那双曾经被赞誉为“秋水为神,寒星为魄”的眸子,此刻静静望着门的方向,方才门外孩童的嬉闹与那一声泥巴砸在匾额上的闷响,一字不落,都滚进了耳中。

心里不是不刺痛的。那匾额,曾是沈家几代人的荣光,是祖父当年在御前得蒙圣眷的见证。小时候,她由父亲抱着,用小小的手指,小心翼翼地去触摸那金灿灿的字迹,父亲温厚的声音在耳边说:“澜儿,这是咱们沈家的根骨,是立身的根本,无论日后如何,这份体面,不能丢。”

体面?

她嘴角极轻微地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近乎惨淡的自嘲。如今这沈家,还有什么体面可言。

脚步声在身后响起,很轻,带着老年人特有的迟滞。是老仆沈忠。他原是祖父身边的长随,在沈家待了一辈子,如今府中树倒猢狲散,走的走,散的散,只有他和他那在厨房帮工的老妻还留着,守着这破败的府邸,和同样破败的、昔日的主子。

“小姐,天冷,站久了寒气入骨。”沈忠的声音沙哑,像被砂纸磨过。他手里捧着一个粗陶碗,碗里是半碗热气微乎其微的温水。“喝口水,暖暖身子吧。”

知澜转过身,接过碗。指尖触到陶碗粗糙的边沿,也触到老忠伯那双布满冻疮和老茧、微微颤抖的手。她垂下眼帘,看见老忠伯棉袍下摆沾着泥点,膝盖处磨得发白,几乎要透出里面的单裤来。

“忠伯,”她开口,声音有些干涩,“还有……米吗?”

老忠伯的腰佝偻得更深了些,脸上纵横的皱纹像是瞬间又深刻了几道。他沉默了一下,才低声道:“回小姐,库里……库里原本还有最后半袋粳米,是老奴前日悄悄藏在高阁杂物后头的,想着……想着紧要时再……”

他话没说完,但知澜已经明白了。府里早已断了几日的正经进项,先前变卖古董字画、金银细软得来的银钱,填了窟窿,打点了官司,也如水泼沙般耗尽了。这半袋米,是沈忠拼尽全力为这摇摇欲坠的家,留下的最后一点口粮。

“去拿来吧。”知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总不能,真让大家饿死。”

沈忠抬起头,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泪光,嘴唇嗫嚅了几下,终究什么也没说,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一步一顿地朝着后院库房的方向去了。

知澜看着他那蹒跚的背影消失在廊柱后,心里那点惨淡的自嘲,渐渐凝成了冰。她想起两个月前,也是在这嘉禧堂,父亲尚在狱中,母亲急得病倒,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不得不强撑着出面,接待那些闻讯而来的“亲戚”。

来的是一位远房的堂叔公,论起来,还是她父亲的族叔。早年家境不济时,没少受沈家的接济,他儿子前年捐个九品的虚职,走的还是沈府的门路,父亲一句话,没收半文钱。那时这位堂叔公是如何的感恩戴德,在父亲面前几乎要屈膝下跪,口口声声说着“永世不忘兄长提携之恩”。

可那日,他坐在下首,端着早已不是雨前龙井的粗茶,翘着腿,眼皮耷拉着,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轻慢。

“贤侄女啊,不是叔公说你,如今这光景,府上这宅子……留着也是招祸。不如早早脱手,换些银钱,上下打点,或许还能保住亲家公一条性命,你们母女也好有个傍身。我认识几个牙行的朋友,虽则价格上……难免被压一压,但总好过烂在手里不是?”

他那双精明的眼睛在空荡荡的多宝格和桌椅之间逡巡,像是在估量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搜刮。那一刻,知澜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上来,比门外呼啸的北风更冷。她记得自己当时是如何挺直了背脊,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声音的平稳,回道:“不劳堂叔公费心,父亲的事,我们自有主张。这宅子是御赐的祖产,不敢变卖。”

堂叔公当时便冷了脸,哼了一声,放下茶杯,拂袖而去,临走时还丢下一句:“死守着这空架子,能有几日好?真是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

是啊,在这些人眼里,沈家如今就是那不识时务的傻子。他们踩着沈家的败落,不是为了泄愤,更像是要碾碎沈家那点不肯随着权势富贵一同消散的、所谓的“脊梁”。

脚步声再次响起,急促而慌乱,打断了知澜的回忆。是沈忠,他空着手,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像是见到了什么极可怕的事情。

“小、小姐……米……米没了!”老仆的声音带着哭腔,几乎要站不稳。

知澜心下一沉:“怎么回事?”

“是……是表少爷!他带着几个人,直接闯到库房,抢了那半袋米就走!老奴拦了,拦不住啊!他们……他们还推了老奴一把……”沈忠老泪纵横,伸出胳膊,袖口被撕扯开一道口子,露出里面青紫的痕迹。

表少爷。是母亲娘家那边的一个侄儿,叫王蟠。往日里,他像个甩不掉的膏药,三天两头往沈府跑,姐姐长姐姐短地叫着,变着法儿地从母亲和她这里讨要银钱、古玩,或是借着沈家的名头在外面行事。父亲那时还说他虽有些纨绔习气,但心地不坏,多加管教便是。

心地不坏?知澜只觉得一股腥甜涌上喉咙。雪中送炭世所稀,落井下石天下多!连这最后一点活命的口粮,他们也要来抢!还是亲戚!

她身子晃了一下,扶住了旁边冰凉的廊柱,才勉强站稳。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冷,刺骨的冷,不是来自这天气,而是从心里漫出来,瞬间冻僵了四肢百骸。

“他……他还说……”沈忠哽咽着,难以启齿。

“说什么?”知澜的声音异常平静,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湖面。

“说……说小姐您……当初若是肯低头,给太守大人做了妾,沈家何至于此……说您……清高能当饭吃吗?活该有此报应……”

“轰”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在脑子里炸开了。太守……那张油腻肥胖的脸,那双看人时总带着衡量货物价值般精光的眼睛,又一次浮现在眼前。那是去年春日宴上,太守夫人半真半假地提过,想纳她为贵妾,许了诸多好处,都被她婉言谢绝了。父亲当时虽觉可惜了一桩攀附的机缘,却也尊重她的意愿,未曾强逼。

原来,在这些人眼里,这竟成了沈家败落的原罪?因为她不肯低头,不肯弯下那所谓的“脊梁”,去换取可能的庇护,所以沈家合该遭此大难,合该被所有人抛弃、践踏?

荒谬!何其荒谬!

这荒谬的言语,却像一把最锋利的锥子,刺破了她最后一点自己的幻想。她一直以为,世态炎凉,不过是权势更迭、利益使然。直到此刻,她才真正明白,这些人,这些曾经依附沈家、受尽恩惠的人,他们不仅要分食沈家倒下的血肉,更要将沈家曾经有过的风骨、尊严,彻底踩进泥泞里,碾得粉碎!他们要证明,清高是错,坚持是错,不肯同流合污便是最大的罪过!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己的攀附、他们的蝇营狗苟,显得理所当然,显得正确无比!

天色,就在这片死寂与彻骨的寒意中,一点点暗沉下来。雪粒子变成了雪片,纷纷扬扬,覆盖了庭院的污秽,也试图掩盖这人间一切的丑陋与不堪。

夜里,雪下得更大了。风像鬼哭一般,在空荡荡的府邸里穿梭呼啸。嘉禧堂里燃着一小盆炭火,是沈忠用最后一点碎炭渣升起来的,火苗微弱得可怜,几乎驱不散那无孔不入的寒气。

知澜坐在一张破旧的圈椅里,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已经板结的棉被。母亲在里间躺着,下午听闻米被抢后,又呕了一口血,昏昏沉沉地睡去了。丫鬟婆子早已散尽,只有沈忠的老妻,忠婶,还守在外间,借着那点微弱的炭火光亮,缝补着一件不知从哪里找出来的旧衣裳。

寂静里,能听到雪花落在瓦上、庭前的细碎声响,也能听到远处街巷里,更夫那被风雪扯得断断续续的梆子声。

二更天了。

就在这时,一阵喧哗声隐约从前门方向传来,夹杂着粗暴的拍门声和呵斥。

“开门!快开门!官府查抄!”

知澜猛地睁开眼。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沈忠连滚带爬地冲进来,面无人色:“小姐!不好了!是……是京里来的缇骑,拿着刑部的文书,说……说老爷的案子定了,要……要抄没家产!”

知澜深吸了一口气,那冰冷的空气刺得肺叶生疼。她慢慢地、极其缓慢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半旧的斗篷,又将散乱的鬓发抿到耳后。动作从容,甚至带着一种近乎仪式般的庄重。

她走到嘉禧堂门口,站在那里,看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差举着火把,踹开了沈府的大门,汹涌而入。火光跳跃,映照着他们冰冷的面甲和手中雪亮的刀鞘,也映照着这庭院满目的萧索。

为首的是一个穿着青色官服、面容冷峻的中年人,他展开一卷文书,朗声宣读,声音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清晰,又格外残忍。无非是“贪墨军饷”、“结党营私”、“罪证确凿”之类的罪名。知澜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父亲的为人,她清楚。这些罪名,不过是成王败寇后,胜利者随意罗织的遮羞布罢了。

官差们开始翻箱倒柜,动作粗鲁,毫不留情。空了的箱笼被踢翻,仅存的几件笨重家具被砸开检查,墙壁被敲击着寻找暗格。每一声巨响,都像是在这破败的府邸心脏上,又重重地锤击了一下。

一个校尉模样的军官走到知澜面前,目光在她脸上扫了一圈,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惋惜。“沈小姐,按律,府中一应财物充公,女眷……暂且圈禁在此,听候发落。”他顿了顿,补充道,“请小姐将身上首饰、值钱之物交出,以免弟兄们动手,伤了体面。”

体面。又是体面。

知澜 小心翼翼 取下耳朵上那对小小的、分量极轻的珍珠耳坠,又褪下腕上一只成色普通的银镯子。这是母亲给她的及笄礼,如今,也留不住了。她将东西放在那校尉伸出的手掌上,指尖冰凉,没有一丝颤抖。

那校尉似乎有些意外她的平静,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转身指挥手下继续搜查。

风雪从洞开的大门灌进来,吹得火把明灭不定,官差们的身影在墙壁上投下巨大而扭曲的影子,如同群魔乱舞。曾经钟鸣鼎食的沈府,此刻彻底沦为了一场野蛮的狂欢与掠夺的场所。

不知过了多久,喧嚣声渐渐平息。官差们抬着、抱着搜刮来的零零碎碎——几匹半旧的绸缎、几套还算完整的瓷器、甚至厨房里几把厚重的铜壶——鱼贯而出。那为首的官员最后看了一眼站在堂前、如同一尊雕塑的沈知澜,挥了挥手:“封门!”

沉重的朱漆大门被“哐当”一声合上,接着是铁链缠绕、封条粘贴的声音。世界,仿佛瞬间被隔绝在外,只剩下这庭院里无边的死寂,和漫天呼啸的风雪。

炭火盆不知何时已经彻底熄灭,连最后一点余温都散尽了。忠婶压抑的、低低的啜泣声从里间传来。

沈忠瘫坐在廊下的雪地里,老泪纵横,喃喃道:“没了……什么都没了……”

知澜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雪片落在她的头发上、肩膀上,积了薄薄的一层。她望着那扇被贴上封条、再也打不开的大门,望着这漆黑、空洞、再也没有一丝温暖的所谓“家”。

心,好像已经不会痛了,只剩下一种被彻底掏空后的麻木。

良久,她缓缓转过身,对沈忠和闻声出来的忠婶说道:“忠伯,忠婶,这里……待不得了。你们……各自去寻条活路吧。”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没有任何波澜。

沈忠和忠婶闻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痛哭失声:“小姐!老奴不走!老奴死也要死在沈家!”

知澜摇了摇头,弯腰,用尽力气将他们扶起。“走吧。”她只说了一句,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带上你们自己的细软,立刻就走。再晚,只怕……走不了了。”

她深知,覆巢之下无完卵。沈家倒了,那些昔日依附的人会来踩踏,这些忠仆若留下,只会被牵连,下场恐怕更为凄惨。

沈忠夫妇看着她那双在黑暗中依然清亮、却深不见底的眸子,知道再劝无用,只得哭着磕了头,相互搀扶着,一步三回头地,从后院的角门悄悄离开了。

现在,这偌大的、被查封的府邸里,真的只剩下她和里间病重的母亲了。

不,连母亲,也未必能留得住了。

她走回嘉禧堂,走到母亲床前。母亲不知何时醒了,睁着眼睛,定定地望着帐顶,眼神空洞,没有焦距。听到女儿的脚步声,她极其缓慢地转过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却最终只化作两行清泪,顺着深陷的眼角滑落,浸湿了鬓边花白的头发。

知澜握住母亲枯瘦如柴的手,那手冰得吓人。她没有哭,也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握着,仿佛要将自己生命中最后一点热度,传递过去。

这一夜,格外漫长。

天快亮时,风雪渐歇。母亲的手,在她掌心,一点点、一点点地变冷、变硬。

窗外,透进一丝灰蒙蒙的、黎明前的微光。映照着母亲安详却又带着无尽悲凉的遗容。

知澜轻轻将母亲的手放进薄被里,为她理了理散乱的头发。然后,她站起身,走到窗边。

院子里,积雪覆盖了一切,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仿佛昨夜的喧嚣、掠夺、悲泣、死亡,都从未发生过。

她看着那纯净得刺眼的雪色,心里那片冰原,却在悄然碎裂。不是悲伤,不是愤怒,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的明悟。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这没什么可指责,可怨恨的。就像水往低处流,鸟往高处飞。要怪,只能怪曾经的沈家,被泼天的富贵和权势迷了眼,蒙了心,不懂得惜福,不懂得收敛,不懂得那“盛极必衰”的道理。父亲在官场,难道就真的全然清白吗?或许没有文书上那些骇人的罪名,但结党营私、贪图享受、疏于防范,总是有的。沈家上下,包括她自己,在锦绣堆里待得太久,早已失了警惕,忘了这世间的险恶。利令智昏,这四个字,便是沈家最好的写照。

世人踩的不是沈家,而是沈家不肯低头的脊梁。这句话,此刻想来,半分不错。因为这脊梁,映照出了他们的卑躬屈膝,他们的软骨病,所以必欲折断之而后快。

人性,何须试?何须验?

它在富贵时对你展露的笑脸,与在贫贱时向你露出的獠牙,本就是一体两面。

她缓缓走回母亲床前,跪下来,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母亲,您先行一步。女儿……怕是不能为您风光下葬了。”

她站起身,没有丝毫犹豫,走到自己从前居住的绣楼——那里也早已被翻得一片狼藉。她从一堆被扔在地上的破烂书卷中,翻捡出一件颜色最暗、最不显眼的深灰色粗布棉裙,换下了身上那件还算体面的斗篷。又将长发用一根最普通的木簪草草绾起。

她走到妆台前,那面菱花铜镜早已蒙尘,映出的人影模糊不清。她伸出手,用力将镜面扣在桌上。不再需要了。

从后院的角门出来,踏入积雪的巷弄。冷风如同刀子般割在脸上。她一步一步,走得很稳,没有回头。

长街清冷,偶尔有早起的行人缩着脖子匆匆走过,投来或好奇、或怜悯、或漠然的一瞥。无人认得,这个穿着粗布衣裙、形单影只的女子,就是昔日那个出门前呼后拥、名动金陵的沈家嫡女。

她不知该往何处去,只是漫无目的地走着。脚步虚浮,身子一阵阵发冷,是饿的,也是冻的。从昨日到现在,滴水未进。

不知不觉,竟走到了西城。这里多是贫苦百姓聚居之地,房屋低矮破败,污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贫穷特有的酸腐气味。一座废弃不知多少年的破庙,歪歪斜斜地立在街角,门窗早已烂光,里面黑黢黢的。

她实在走不动了,踉跄着走了进去。庙里供奉的神像早已坍塌,只剩半截泥塑的身子,落满了灰尘和鸟粪。墙角堆着些干草,似乎曾有乞丐在此栖身。

她找了个背风的角落,蜷缩着坐下,将身子紧紧缩成一团,试图保存一点可怜的热量。寒意依旧无孔不入,牙齿开始不受控制地打颤。

就在这时,庙墙外,传来了两个妇人的说话声,伴随着踩雪的“嘎吱”声,由远及近。

“……听说了吗?东城那头,沈家,昨儿夜里被抄了!家产充公,女眷圈禁等候发卖呢!”

“啧啧,真是造孽哦!那么大的家业,说没就没了?”

“可不是嘛!要我说啊,也是他们自己作的。尤其是那位沈家嫡女,模样生得那般好,心气儿却高上了天!去年太守大人想纳她做贵妾,那是多大的脸面?她倒好,一口回绝了!要是当初肯低头,攀上太守这棵大树,沈家何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就是!清高能当饭吃吗?这下好了,别说做妾,只怕将来……唉,还不如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呢!真是活该……”

声音渐渐远去,消失在风雪后的寂静里。

破庙中,蜷缩在干草堆里的沈知澜,缓缓抬起了头。

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没有泪,没有恨,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波动。

原来,世人果真如此看。

原来,那根不肯弯折的脊梁,在世人眼中,竟是这般可笑,这般……活该。

她慢慢站起身,拍了拍沾在粗布裙子上的草屑。动作依旧从容。

然后,她走出了破庙,走进了那片灰蒙蒙的、毫无希望的天地间。

背影单薄,却挺得笔直。

如同一株被风雪摧折,却始终不曾彻底伏倒的残荷。

只是那双眼眸深处,曾经有过的、属于少女沈知澜的所有温度、所有光彩,都已寂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透了炎凉世态、洞悉了人心鬼蜮后的,死水般的平静。

寒意彻骨,前路茫茫。

而她,只是向前走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