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17章 征人蓟北空回首。

浮世金钗录 第117章 征人蓟北空回首。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朔风卷着雪沫子,像一把把冰冷的刀子,刮在人脸上生疼。蓟北的冬天总是来得格外早,才不过十月,天地间已是一片苍茫的白。远山近树,都失了原本的颜色,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僵立在灰白的天穹之下。

陆明远勒马站在一处高坡上,身上厚重的铁甲结了薄薄一层冰霜,一动便是铿然作响。他望着南方,目光试图穿透这无尽的雪幕,越过千山万水,落回那个记忆里温暖如春的江南小院。那里,该是丹桂余香未散,秋水碧于天的光景吧?而不是眼前这般,触目所及,唯有冻硬的土地,枯死的草梗,以及远处营地点点簇簇、在寒风中明灭不定的篝火。

“将军,风大了,回营吧。”亲兵队长赵虎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被冷风呛住的嘶哑。

陆明远没有回头,只微微动了动冻得有些发木的嘴唇:“再待片刻。”

他需要这片刻的清醒,需要这刺骨的寒冷来压下心头翻涌的焦躁与无力。蓟北告急的军报一道紧似一道传入京城时,他正因上书谏言漕运弊政触怒天颜,被闲置家中。是座师林阁老一封密信,力陈边关危局,才为他争来了这个“戴罪立功”的蓟州督军之职。名义上是督军,实则能调动的,只有自己带出来的这三千旧部,以及蓟北镇残存的一些老弱病残。

真正的精锐,都被那位只知克扣军饷、巴结权监的蓟北总兵王崇带走了,说是要“主动出击,扬我国威”,结果一头扎进了北狄主力的包围圈,生死不知,音讯全无。留下的,是一个兵力空虚、人心惶惶的烂摊子。

“王崇误国!”陆明远在心里狠狠骂了一句,胸口一阵憋闷。他想起离京前,去林府辞行。恩师屏退左右,只在书房与他密谈。烛火摇曳下,林阁老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格外凝重。

“明远,此去蓟北,凶险异常。王崇其人,贪婪无能,又好大喜功,老夫恐其迟早酿成大祸。你此去,一要稳住防线,狄人狼子野心,冬日必来犯边;二要……设法保全自身。”恩师压低了声音,“朝中如今……风雨欲来啊。有人不想看到蓟北安稳,更不想看到你活着回来。”

他当时心中凛然,却也只能深深一揖:“学生明白。定不负恩师所托,不负朝廷厚望。”

“朝廷?”林阁老苦笑一声,声音几不可闻,“如今的朝廷……唉,你去吧,万事小心。”

此刻,身处这冰天雪地的边关,恩师那句未尽之语,像鬼魅一样缠绕在心头。是谁不想蓟北安稳?是谁欲除他而后快?是那些因漕运之利被触犯的勋贵?还是宫中那位权势熏天、与王崇过从甚密的刘公公?

“将军!有情况!”一名斥候顶着风雪,连滚带爬地冲上高坡,打断了陆明远的思绪。

“讲!”

“西南方向,三十里外,发现大队人马移动痕迹!看蹄印和车辙,不像狄人,倒像是……像是我们的人!”

陆明远心头猛地一沉。“我们的人?”王崇部失踪多日,难道……

他立刻下令:“再探!弄清楚是哪部分的,有多少人,状态如何!赵虎,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开营门!”

命令一道道传下去,原本沉寂的营地像被投入石子的水面,瞬间波动起来。兵士们匆忙抓起兵刃,奔向各自的防守位置,虽然紧张,却并无太多慌乱。这一个月,陆将军带着他们加固营垒,清理壕沟,囤积粮草,演练防守,虽苦虽累,却让这群刚刚经历主将失踪、士气低迷的残兵,重新凝聚起了一点主心骨。

陆明远回到中军大帐,盯着那张粗糙的蓟北地图,眉头紧锁。西南方向……那是王崇部当初出击的路线。如果他们真的回来了,是突围成功,还是……溃败?

约莫一个时辰后,斥候带回了一个更详细也更令人心惊的消息:来的确实是王崇部,但已不成建制。人数不足出发时的一半,丢盔弃甲,旗帜歪斜,许多士卒身上带伤,步履蹒跚,更像是一群逃难的流民。而在他们后方不足二十里,烟尘大起,显然有追兵!

“将军,怎么办?开营门放他们进来吗?”赵虎急声问道。

帐内几位裨将也议论纷纷。

“不能放!谁知道后面跟着多少狄人?万一被他们趁乱冲进来,咱们这点人马根本守不住!”

“可那是王总兵的部队啊!见死不救,日后朝廷追究起来……”

“王总兵?哼,要不是他贪功冒进,咱们何至于如此被动!”

陆明远抬手,止住了众人的争论。他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营门不能大开。赵虎,你带两百弓箭手上前,依托营外拒马鹿砦列阵,但凡有试图冲击营门者,无论是谁,立斩不赦!李校尉,你带三百骑兵出营,在弓箭手两翼警戒,伺机接应溃兵,但绝不可恋战,听到鸣金必须立刻撤回!其余各部,严守各自岗位,没有我的命令,一步不退!”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众将凛然领命,各自奔出安排。

陆明远也披甲持剑,走出大帐,登上了营门的望楼。

风雪似乎小了一些,视野开阔了许多。远远地,已经能看到那条蜿蜒而来的、溃败的人流。他们衣衫褴褛,如同被驱赶的羊群,哭喊声、哀嚎声随着寒风隐隐传来。在他们身后,地平线上,一道黑色的潮线正在迅速逼近,那是北狄追兵的旗帜和马蹄卷起的雪尘,带着毁灭一切的气势。

溃兵越来越近,已经能看清他们脸上惊恐绝望的神情。有人看到了营寨,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发疯般地向这边跑来。

“开门!快开门啊!”

“我们是王总兵的人!救救我们!”

哭喊声、哀求声、咒骂声混杂在一起,冲击着营墙上每一个守军的心神。有些心软的士兵,已经不忍地别过头去。

赵虎站在弓箭手阵前,厉声高喝:“停下!全都停下!再往前一步,格杀勿论!”

一些溃兵被震慑住,停在原地,更多的人却不管不顾,依旧向前冲来。

“放箭!”赵虎咬牙下令。

嗖嗖嗖——!一片箭雨落下,射在溃兵前方的空地上,溅起朵朵雪泥。

溃兵们终于被吓住了,大部分停在了弓箭射程之外,绝望地徘徊哭喊。只有少数几十个彻底失去理智的,依旧红着眼往前冲。

“瞄准……放!”赵虎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这次箭矢落在了人身上,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人惨叫着扑倒在地。后面的溃兵终于彻底崩溃,有的瘫软在地,有的则向两侧逃散。

就在这时,北狄的先锋骑兵已经追至,如同饿狼扑入羊群,开始肆意砍杀落在后面的溃兵。惨叫声顿时响彻原野。

“骑兵,出击!”陆明远在望楼上看得分明,立刻下令。

营门侧方的小门打开,李校尉率领三百骑兵如利箭般射出,直插狄人先锋的两肋。狄人没料到这支看似龟缩不出的守军还敢主动出击,一时间阵脚微乱,被李校尉部冲杀一阵,救下了百余名溃兵。

“鸣金!”陆明远见好就收。

清脆的锣声响起,李校尉毫不恋战,带着救回的溃兵和自家骑兵,迅速撤回营内,小门轰然关闭。

狄人主力此时也已赶到,在营外一箭之地外勒住马匹。一员身披狼裘的狄将策马出阵,用生硬的汉话高声叫骂:“营里的南蛮子听着!速速开门献降,可免一死!否则,破营之时,鸡犬不留!”

陆明远走到营墙垛口前,冷冷地看着那狄将,朗声道:“蓟州督军陆明远在此!尔等蛮夷,侵我疆土,杀我百姓,此仇不共戴天!想要我开门,除非从我陆明远的尸体上踏过去!”

他的声音在内力催动下,清晰地传遍四野,营内守军闻言,精神都是一振。

那狄将又骂了几句,见陆明远不为所动,营寨防守严密,己方又是长途奔袭,士气已堕,便悻悻地挥了挥手,引兵后退数里,扎下营盘,显然打算围困。

危机暂时解除,营内的气氛却更加凝重。救回来的溃兵不过百余人,个个带伤,精神萎靡,带来的更多是坏消息:王崇部在野狐岭遭遇北狄主力埋伏,全军覆没,王崇本人据说在乱军中被杀,首级已被狄人悬于旗杆之上。随军的监军太监刘瑾——正是那位刘公公的干儿子——下落不明。

更麻烦的是,随着这些溃兵的涌入,一种名为“恐慌”的瘟疫,也开始在营中悄然蔓延。

陆明远下令妥善安置伤员,又将几个看似清醒的低级军官带到中军大帐,详细询问遇伏经过和狄人兵力、战术。正询问间,亲兵来报,说是抓到了一个形迹可疑之人,混在溃兵中,试图在营中水源附近窥探。

“带上来!”陆明远心中一紧。

人被押了上来,是个身材瘦小、面色蜡黄的汉子,穿着普通士卒的号衣,眼神却透着一股与溃兵截然不同的狡黠。

“说!谁派你来的?意欲何为?”赵虎厉声喝问。

那汉子起初还嘴硬,只说是普通溃兵,走错了路。直到陆明远命人搜身,从他贴身衣物里搜出一小包油纸包裹的粉末,以及一枚刻着奇异花纹的铜符时,他才脸色大变。

“这是……鸠羽粉?”随军的老郎中查验过粉末后,骇然变色,“此物无色无味,少量入水,数日后方可致人虚弱无力,若剂量稍大,立时便能夺人性命!”

而那铜符,陆明远却认得。他曾在一本前朝杂记上见过类似图样,与宫中某些隐秘势力有关。

“是刘瑾派你来的?”陆明远盯着那汉子,声音冷得像冰,“他许诺了你什么?富贵?还是活命?”

那汉子浑身一颤,瘫软在地,磕头如捣蒜:“将军饶命!将军饶命!是刘公公……不,是刘瑾那阉狗逼小的做的!他说……他说只要坏了营中水源,让将军您……您无法守城,狄人破营后,便可保小的性命,还……还赐千金……”

帐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奸细作乱,而背后下黑手的,竟是本该同舟共济的“自己人”!

陆明远闭上眼,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恩师的警告言犹在耳。他们不仅要他败,要他死,还要他身败名裂,连带着满营的将士,蓟北的百姓,都成为他们权力倾轧的牺牲品!

再睁开眼时,他眼中已是一片决然。

“拖出去,斩了。首级悬于营门示众!”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传令全军,将此贼罪行公之于众!再有惑乱军心、通敌卖国者,形同此獠!”

处置了奸细,稳定了军心,但现实的困境并未解除。狄人虽未强攻,但围困之势已成。营中存粮最多还能支撑半月,箭矢等消耗品亦需补充。最要命的是士气,王崇部覆灭的阴影,朝廷援军渺茫的无望,像两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深夜,陆明远辗转难眠。他披衣起身,走出大帐。雪不知何时停了,一弯冷月挂在天边,清辉洒落在覆雪的原野和营帐上,泛着幽蓝的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信步走到伤兵营帐外,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呻吟和低低的交谈声。

“……俺家就在蓟州城南,出来时,媳妇刚生了娃,还不知道是小子还是闺女……”一个虚弱的声音说道。

“别想了,老李,养好伤再说。陆将军不是带咱们打退了狄人一次吗?肯定有办法的……”

“办法?有啥办法?王总兵几万人都没了,咱们这点人,能守到几时?朝廷的援兵在哪?”

“唉……听说京城里的老爷们,还在为修园子的事吵架呢,谁管咱们这些边关丘八的死活……”

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化作一片无奈的叹息。

陆明远站在帐外,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必须做点什么,不能坐以待毙。狄人擅长野战,不擅攻坚,这是唯一的优势。必须利用营垒,尽可能消耗敌人。同时,必须派人突围求援,哪怕希望渺茫。

可是,派谁去?又能向谁求援?最近的蓟州府城,守将是个出了名的滑头,没有上峰明确指令,绝不肯派一兵一卒。而京城……山高路远,朝中还有掣肘之人。

他抬头望向南方,那是京城的方向,也是……家的方向。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妻子沈青岚那双含忧带愁的眸子,听到了幼子咿呀学语的声音。离家时,青岚已有数月身孕,如今……该生了吧?是男是女?可还安好?

“青岚……”他无声地念着这个名字,胸口一阵刺痛。他曾许诺与她携手终老,看庭前花开花落,如今却身陷这绝域,生死未卜,让她独守空闺,担惊受怕。

还有那些京中的故旧,林阁老,那些清流同僚……他们是否也在为边关危局、为国事日非而忧心如焚?亦或是,依旧在名利场中浮沉,醉生梦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喃喃念出这两句诗,只觉得一股悲凉之气充塞胸臆。这煌煌天朝,难道真的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地步了吗?

不!不能!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纵然朝堂昏暗,奸佞当道,纵然希望渺茫,前路艰险,他也不能放弃。这营中数千将士的身家性命,身后蓟北无数百姓的安危,都系于他一身。他若倒了,这些人便真的没有活路了。

个人的生死荣辱,在这家国大义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他转身,大步走回中军大帐。脚步不再迟疑,目光不再迷茫。

第二天,陆明远召集众将,宣布了三项决定:第一,加固营防,深挖壕沟,多设陷阱,准备长期固守;第二,组织精锐小队,夜间不断出营骚扰狄人,焚其粮草,断其水源,让其不得安生;第三,选派死士,分批突围,向蓟州、乃至京城求救。

“诸位,”陆明远目光扫过帐中一张张或坚毅、或忧虑、或茫然的脸,“我知道,形势危殆,前途未卜。陆某亦知,此去求援,希望渺茫。但,坐以待毙,非丈夫所为!纵然只有一线生机,我等也当奋力一搏!”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沉凝:“这蓟北之地,是我华夏疆土,不容蛮夷践踏!这营中弟兄,是你我手足,不容奸人陷害!陆某在此立誓,愿与诸位同生共死,坚守此地,直至最后一兵一卒!但使陆明远一口气在,绝不让狄人越雷池一步!”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众将看着主帅那清瘦而坚毅的面容,看着他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心与信念,胸中的热血渐渐被点燃。

“愿随将军死战!”赵虎第一个单膝跪地,抱拳吼道。

“愿随将军死战!”

“死战!死战!”

激昂的吼声冲出大帐,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驱散了几分笼罩在营地上空的阴霾。

当夜,三支由军中好手组成的突围小队,借着夜色的掩护,从不同的方向悄然出营,如同三把尖刀,义无反顾地射向黑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永远也无法到达目的地,但他们的行动本身,就是一种不屈的宣言。

与此同时,陆明远亲自督阵,守军依托加固后的营垒,与试图趁夜偷袭的狄人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火箭、擂石、滚木、热油……所有能用上的守城器械都被充分利用。喊杀声、兵刃撞击声、垂死者的哀嚎声,响彻夜空。

血与火,再次染红了蓟北的雪原。

陆明远持剑屹立在营墙最危险的一段,甲胄上沾满了血污,也不知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他目光冷冽,指挥若定,仿佛一尊永不倒塌的战神。士兵们看到主将如此,士气大振,个个奋勇当先,竟一次次打退了狄人凶猛的进攻。

战斗最激烈时,一支冷箭破空而来,直射陆明远面门。身旁的赵虎眼疾手快,猛地将他推开,自己的肩胛却被箭矢贯穿。

“将军小心!”

陆明远扶住踉跄的赵虎,看着他因剧痛而扭曲的脸,和那依旧死死盯着前方敌情的眼神,心头猛地一热,又是一酸。这些淳朴的士卒,他们不懂朝堂上的阴谋诡计,他们只是信任他,愿意跟着他,把性命交托给他。

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天光微亮时,狄人终于退去,留下满地狼藉和尸体。守军虽然疲惫不堪,损失也不小,但营寨依然屹立不倒。

陆明远站在晨曦微光中,望着远处狄人营寨升起的炊烟,又回头看了看营中那些相互包扎伤口、整理器械的士兵们,他们脸上有疲惫,有伤痛,却也有了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愈发坚定的神色。

他知道,最艰难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围困,饥饿,寒冷,伤病的折磨,还有随时可能到来的内部崩溃……这些,都比明刀明枪的厮杀更为可怕。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他想起史书上那些守孤城、抗强敌的先贤,想起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铮铮誓言。个人的得失,家族的荣辱,在这一刻,似乎都变得遥远而模糊。唯有脚下这片需要守护的土地,和身边这些需要庇护的人,是如此的真实而沉重。

“征人蓟北空回首……”他低声吟哦着这句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而又决绝的笑意。

回首?他已无暇回首,亦无路可回首。

既然选择了这条征途,便只能一往无前,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是骸骨铺就的不归路。

他转身,面向南方,那个他魂牵梦萦却又无法归去的方向,深深看了一眼。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京城那座日益奢靡的宫殿,落在了那些依旧在醉生梦死、争权夺利的衮衮诸公身上。

这蓟北的风雪,这将士的鲜血,这百姓的苦难,可能惊醒那繁华迷梦中的一丝良知?

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他的战场在这里。他的使命在这里。他的归宿,或许……也在这里。

“青岚,保重。孩儿,安康。”

他在心中默默祝祷,然后毅然转身,走向那需要他继续支撑的、摇摇欲坠的防线。

寒风卷起战旗,猎猎作响,如同一声声悲壮的战歌,在这苍茫的天地间,久久回荡。

警示之言: 此一回,非独述征人之苦、边关之危,更欲警醒世人。权欲熏心,如王崇、刘瑾之流,只为一己私利,置家国于不顾,终至身败名裂,贻害无穷;而忠贞之士,如陆明远,纵身处绝境,亦不忘社稷黎民,其志可嘉,其情可悯,然其境,岂非时局之悲耶?观古鉴今,当知庙堂之上,若皆营营于私利,而无视边疆烽火、民生疾苦,则虽金城千里,终将自毁于萧墙之内。愿掌权者戒之、慎之,莫使“蓟北空回首”之叹,代代不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