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16章 少妇城南欲断肠。

浮世金钗录 第116章 少妇城南欲断肠。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腊月里的北风像一把淬了冰的刀子,刮过城南低矮的屋檐,在破败的窗棂间发出呜呜的哀鸣。苏婉清将孩儿阿囡往怀里又紧了紧,那床露出棉絮的薄被早已冻得硬邦邦的,像块铁板贴在身上。孩子的额头烫得吓人,小小的身子在她怀中不住地颤抖。

“娘亲,爹爹什么时候带糖酥回来?”阿囡忽然睁开眼,乌黑的瞳仁在深陷的眼窝里闪着微弱的光。他的声音细若游丝,却像针一样扎在苏婉清心上。

她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恍惚间又回到了三年前的镇北侯府。

那时也是这样的雪天,府中的暖阁却温暖如春。地龙烧得太旺,竟让角落里的那株杏树误以为春至,绽开了点点粉白。她穿着新裁的孔雀纹锦裘,领口镶着一圈雪白的狐腋,坐在铺着猩红坐褥的紫檀木圈椅上。丈夫沈青崖刚立下战功,圣上赐下金丝炭,满屋飘着淡淡的梨木香。婆婆笑着将一碟糖酥推到她的面前:“这是宫里新赐的,你尝尝。”

而今,她怀里这床薄被,还是用最后那支碧玉簪从当铺换来的。那簪子是青崖送她的定情信物,上面刻着比目鱼的图案,取“相濡以沫”之意。当铺老板掂量着簪子,斜眼看着她:“罪臣家眷的东西,可不好出手啊。三两银子,爱当不当。”

她当了。为了给阿囡抓药。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带着往昔的温热与现实的冰冷。

她记得嫁入镇北侯府那日,满城争看凤冠霞帔的盛况。花轿绕着内城走了整整一圈,撒出的喜钱如雨点般落下,孩童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婆婆将库房钥匙交到她手中时,特意叮嘱:“侯府世代忠烈,最重清白二字。你既为沈家妇,当时刻谨记。”

那时的她,何曾想过“清白”二字,竟能成为杀人的刀?

变故发生在两年前的秋日。边境传来战败的消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尚未抵达京城,一道密折已先到了御前——镇北侯沈青崖通敌叛国。

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锦衣卫闯府搜查的声音如惊雷般炸响。她抱着刚满周岁的阿囡,站在庭院中,看着那些穿着飞鱼服的人如入无人之境。管家沈忠——那个在侯府侍奉了三代人的老人,颤巍巍地引着锦衣卫指挥使走向书房。就在跨过门槛的瞬间,她清楚地看见,沈忠的袖子在暗格处轻轻一拂。

次日,搜出的“密信”成了铁证。字迹模仿得惟妙惟肖,连青崖平日里写字时“崖”字最后一笔总是微微上挑的习惯都分毫不差。

族老们来得很快,捧着厚厚一叠分产契书要她画押。昔日对她百般殷勤的堂嫂冷笑着:“罪臣之妇,还想赖着享用富贵不成?”

她试图争辩,试图告诉所有人青崖是冤枉的。可没有人听。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被一箱箱抬走,田产地契被一张张瓜分。不过三日,显赫一时的镇北侯府,就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宅院。

被赶出侯府那夜,暴雨如倾。

她紧紧抱着高烧不退的阿囡,跪在侯府门前的石阶上。朱漆大门紧闭着,门缝里隐约飘出炙羊肉的香气,夹杂着堂兄一家的谈笑声。雨水顺着她的额头流下,模糊了视线。怀中的阿囡哭得声嘶力竭,小脸通红。

“少夫人……”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她回头,看见曾经为她梳头的婢女春桃。春桃飞快地塞给她一个碎银包,眼泪混着雨水:“快走吧,他们明日就要将宅子封了。”

她握着那包碎银,如同握着最后一丝温暖。可三日后,她在城南的破庙里安顿下来,却听说春桃因为“偷盗主家财物”,被发卖到了勾栏。

城南是贫苦人的聚集地,低矮的棚户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污水在狭窄的巷道里肆意横流。好心的张婆子腾出半间柴房收留了他们母子。可当阿囡咳血,需要人参吊命时,她不得不跪在城南最大的药铺“济世堂”前叩首。

掌柜的叹着气摇头:“夫人,不是小人狠心。侯府早打过招呼,谁敢接济你们,就是同党啊。”

她这才明白,有些人不仅要他们死,还要他们死得悄无声息,死得合情合理。

为了活下去,她开始接绣活。

从前在侯府,她的绣工就是京城一绝。如今,富家小姐们嫌城南绣娘晦气,却都爱她仿制的宫中新样。她们不知道,那些精美绝伦的嫁衣,是在怎样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绣完第一百件嫁衣那晚,油灯熏得她咳出血丝。殷红的血滴在洁白的缎面上,像雪地里绽开的梅花。她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不能让人看出痕迹——主家会扣工钱的。

阿囡蜷在草席上,小声说:“娘亲,手冷。”

她拆了自己夹袄的棉絮,一针一线地絮进小儿襁褓里。北风从墙壁的破洞钻进来,吹得她单薄的身子瑟瑟发抖。可看着阿囡睡得安稳些了,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直到那日,医馆的学徒偷偷告诉她,边关驿报找到了沈青崖的断枪——那个曾许诺“纵使马革裹尸也定归家”的人,终究化作阴山下的无名枯骨。

她站在风雪中,久久没有动弹。雪花落满了她的肩头,像是天地为她披上的缟素。

腊月初七的夜晚特别冷。

破庙里四处漏风,唯一的一盏油灯在寒风中明明灭灭。阿囡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小脸呈现出一种不祥的青灰色。

“娘亲,”阿囡忽然睁开眼睛,声音清晰了些,“糖酥……甜吗?”

苏婉清的眼泪终于决堤。她想起侯府暖阁里那碟金黄油亮的糖酥,想起青崖笑着喂她一口时,那满口的甜香。可她的阿囡,从出生到现在,竟从未尝过糖酥的滋味。

“甜,”她哽咽着说,“很甜很甜。”

阿囡满足地笑了,小手紧紧攥着她剪下青丝编的护身符,慢慢闭上了眼睛。

庙外,北风呼啸,像是万千冤魂在哭泣。

苏婉清轻轻放下孩儿尚且温软的尸身,颤巍巍地站起身。她咬破食指,在斑驳的墙壁上一笔一划地写着:

“朱门分肉糜,城南骨欲销。

莫羡锦幄暖,须防风折腰。

孤雁难暖旧巢寒,母子相依命如蒿。

他日若见青天开,勿忘今朝血泪谣。”

落款“断肠人”。

血书完成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她回到阿囡身边,将孩子紧紧搂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做最后的守护。

腊月初八的黎明,巡更人发现城隍庙壁上的血诗时,苏婉清母子早已冻僵多时。几个路过的书生抄了诗句,很快就在茶肆酒馆间传开。

“听说镇北侯的案子另有隐情……”

“那沈将军尸骨未寒,妻儿就落得如此下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新任按察使程大人循迹找来时,只见草席下母子相拥的尸身。那孩子嘴角噙着的青丝护身符,在晨光中泛着幽幽的光。

程大人沉默良久,命人厚葬母子,将血诗拓下,收入袖中。

尾声

三年后,边境突然传来消息:沈青崖未死!他带着一队誓死相随的老兵杀回朝堂,当年的冤案终于水落石出。原来通敌叛国的,正是那位构陷他的堂兄,为的是吞并侯府的万贯家财。

沈青崖官复原职,加封忠勇公。可他站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上,却只觉得四面寒风。

他在城南破庙找到那面血诗墙,颤抖的手指抚过早已发黑的血字。窗外,卖唱的童稚正唱着新编的《城南骨》:

“朱门酒肉终将冷,路有冻骨谁人怜。

莫道权贵深似海,转眼荒冢对残照。

且看城南断肠人,血泪书成警示篇……”

沈青崖伫立良久,忽然拔出佩剑,削去官帽上的璎珞。

次日,忠勇公沈青崖辞官归隐的消息传遍京城。有人说他去了城南,在那座无名坟茔旁结庐而居;有人说他云游四方,专为蒙冤者奔走;还有人说,每逢腊月初八,总能在城南破庙看见一个身影,在血诗墙前焚香祭拜。

而那首用生命写就的血诗,终成一代传奇,警示着后世:

荣华终是昙花露,权势不过镜中影。

积善方为传家宝,恤民才是立身根。

莫羡朱门酒肉香,且看城南骨成尘。

天道轮回终有报,唯有清白留其名。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这个故事被一遍遍地传颂。每当有少年郎艳羡权贵之家的奢华,总有白发老翁拄杖叹息:“孩子,你可知城南断肠人的故事么?”

风雪依旧年年降临城南,将那面血诗墙冲刷得愈发斑驳。可墙根下,不知何时生出了一株红梅,年年腊月,花开如血,幽香阵阵,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永远不该被遗忘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