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弹琴确实弹得蛮好。
楚调悲亢,周瑜奏起来,弦音却不见半点悲凉,全然没有高皇帝暮年的悲叹,只有帮皇帝回忆先祖往昔荣耀的意气风发,一如此刻他自己。
反正旁听的诸葛亮是觉得,这周瑜是有点心思在的,以雅驭势,柔中藏锋。
翻译翻译此刻诸葛亮的心思,那就是:坏了,冲皇帝来的。
好消息是,周瑜这番暗示,皇帝完全没有接受的意思,他真就只是闭目听琴,欣赏琴音。
小白只有一个想法:我斫的琴,果然音质非凡,便宜周瑜这小子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黄门侍郎,曾经杨修都能大气十足地为陛下招揽英才,诸葛亮自然也能,因此在周瑜一曲奏完,余音渐散后,他主动夸道:“能将《大风歌》奏得如此慷慨激昂,足见周都尉琴技冠绝江东,然亮听其琴……”
他等着皇帝来问呢,却不想周瑜自己主动说到:“瑜志不在琴,而在‘调和五音以正天下’。”
小白给了诸葛亮一个眼神暗示,让他去收回自己的琴,自己则是手指在案桌上点了点,“你继续说。”
诸葛亮上去收琴,抱着琴在一边,准备回头等这些人出未央宫了,给陛下也奏上一曲,让皇帝换个风格听听,换个心情。
周瑜遂继续自荐。
“宫商角徵羽,五音不乱,则曲成;仁义礼智信,五常不废,则国治。”
诸葛亮:这人说大话是有一套的。
“乱世如乱弦,需解而更张。琴弦过紧则断,过松则哑——治国亦然。”
诸葛亮:老生常谈。
“今凉州、益州之乱,如‘商弦’过烈,需以田政缓之;江东士族如‘羽弦’过散,需以吏策束之。陛下圣明,当知‘松紧得宜’之道。”
孙策侧目。
他带着周瑜来从长安,也是愿意带着兄弟更进一步,只是他也没想到,周瑜会愿意主动跟皇帝提起江东。
毕竟他们孙家在江东根基浅,皇帝登基这些年才开始有底气扩张发展,但是随时可以抽身来长安,可周瑜就是庐江周氏子弟。
眼光超前的周瑜看得见天下大势,比起未来家族被一起连坐端了,他觉得,果断还是加入朝堂,献祭其他江东家族吧。
主要是吧,他们周家分明也是外戚啊!
凭什么孙、吴就可以倚仗天子势力一步登天,在江东名利双收,以后还能政治跃迁到长安来,周家就只能做两家的附庸?
哪有这个道理!
以前是天子没看见周家的功劳,因为孙坚在战场确实够猛,但现在都是他们平辈,周瑜势必要让天子看见他的存在。
你的表兄弟,不止有孙家人和吴家人的,陛下!
小白轻飘飘的目光此时才看向周瑜,“说说你如何看凉州。”
凉州?
以为自己要好生剖析一番江东的周瑜也有瞬间的怔住,接着迅速掩盖起来,道:“凉州乃长安西北门户,自古便胡乱频繁,今更是羌人作乱。陛下令皇甫将军坐镇凉州,徐荣掌兵,长安安定,凉州遂定。”
小白给他个前情提要:“韩遂已除,马腾不日将来长安,其子马超也已归降,朕意封其为安西将军,以镇边关。”
孙策、周瑜他们才从江东而来,孙权不是尚书台机要官员,三人也是此时才知道,凉州已定。
该说不说,皇帝的办事效率真的很快,这才多久,凉州就已经拿下来了,等到益州也安定,就该是幽州、江东了吧。
安西将军、安西,这个西,是哪个西?镇的边关,是陇西、武威,还是……最远的玉门关?
周瑜脑子立刻转动起来,瞬间反应过来了什么,双目微张,道:“陛下,意在西域?”
孙策和孙权听得一顿,尤其当皇帝并未否认时,三人心思更是复杂。
凉州也就才拿下来,益州还乱着,大汉东北和东南的势力都还没整合完成,皇帝却已经把目光看向了西域。
眼光确实是很远大,但是会不会太远大了,咱先把全国安定下来在折腾西域不好吗,也没看出来您是个穷兵黩武的皇帝啊?
这么一想,又发现皇帝登基以来,大汉也就两京一带没有兵乱,河内、河东、关东、益州、凉州……这不是处处都在小规模用兵吗!
小白:“大汉需要西域都护府。”
得给西边的商路重新带起来,只有长安到西域的商道畅通,凉州那一大片的地方才能收收过路费,发展发展地方,省的一天天没事就闹各种乱子。
“表兄若是没有想去的去处,朕有意让表兄和周都尉一起去西域,为朕经略大汉与西域诸国的关系。”
孙策谨慎问到:“陛下是要什么个经略程度?”
“别和班超一样在朝中被人参就可以了,我们大汉是去做正经事,不是欺压弱小的。
西域小国林立,周围胡羌环绕,和我大汉久未联系,不知近况如何。朕需要文武双全,有眼光有谋算,通四夷之辩,有行人之能,精飞箝之术的人才,为大汉筹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