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各州郡,荀攸这边才是时间紧、任务重。
但是开采铜矿是个技术活,为了以后能不出人命,这会子前期隧道就得建的精益求精,因此荀攸在秦王宫找齐人手,就开始下地干活。
毕岚会的是机械,自己本身也还有改进农业和交通的任务若干,荀攸找他帮忙参详工程一二,看看能不能搞点更方便的道具来加快工程进度。
荀攸倒是蛮想回太学去拉几个人来的,但是陛下又说他这事得保密,于是荀攸在秦王宫漫步好些天,发现是自己傲慢了。
这天下除了寒门和士族,给其他人一个受教育的机会,照样可以筛选出大量的人才。
恰巧,秦王宫里头,有的是接受过教育的人才。
而且和其他人才不同,秦王宫的人才,会的是数理化,平时干的活是组织耕种,做做工,跟着一起去外推广陛下为黎庶所建的那什么沼气池。
不要小看他们做的这些事情,还一种说法,那就是懂机械,善于团体行动,会看天时,能干活的同时还能沟通。
虽然五经他们一本没读过,历史也就强制被教育知道点暴秦之后建立的大汉,但他们知道自己是汉人,是秦王宫的人,天子的人,这就足够了。
荀攸观察到这一点后,几经思考,最后还是决定放下身段,去邀请这些秦王宫的黎庶进自己的工程队。
不是请他们做工,而是请他们加入项目,大家一起来看看怎么分配活,干好这件事。
在大家一起干工程的过程中,荀攸日渐放下自己的成见,夜半时分,他也会想,是不是陛下需要的所有天下汉人,都是这样的?
无事时做做工,种种地,有事了随时也能选出一二人才来。
但一个秦王宫是陛下曾经耗费数年心血所供养,这里的百姓是这样,不稀奇,全大汉的百姓都是这样……
那就美好到都有点恐怖了。
荀攸的工程进展到十分之一的时候,皇帝来视察过一次,看荀攸一副踌躇不定的模样,他直接把人叫出来,两个人单独聊聊天。
“公达,朕看你的表情,似有疑惑。”
荀攸:“陛下,臣只是在想,是否秦王宫的工程队,是陛下更重视的未来。”
这话说的没头没尾,但小白听明白了。
“你们也好,郑玄、孔融也好,太学的学子,长安的公侯贵族,地方的官吏大将,还有秦王宫的百姓,天下的百姓,所有人,都是大汉百姓,朕的子民。”
“于国有功者,朕会用之赏之;于国有罪者,自要为国除之。”
郑玄和孔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两人别管在太学的事情上和皇帝有多过不去,没投敌,那都还是好样的。
孔融那是赶在袁绍叛逆当口,指责皇帝忘了袁家前人的优秀,这是纯纯自己撞刀口上了,小白才把他罢官。
而且只是罢官,几代不用而已,又没收回他们曲阜老家的地,最多就是去查查税,没查出什么,那他们就没事。
郑玄那就更是了,小白在卢植的上书下把人赶回老家,今年新太学考的时候,和卢植他们商量考试资格的事,卢植连匠籍能考都毫不犹豫答应,也不为自己儿子要福利,只请求皇帝看在郑玄坚决唾弃袁绍的份上,给他赐点荣誉。
这事好说,小白回头就让尚书台拟诏,言明学术的归学术,郑玄本人的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他这个皇帝还是很满意的,于是太学修改后的全新官方五经书,他来给郑玄送一箱子。
不过卢植和蔡邕听说了,觉得皇帝就是故意膈应郑玄的,郑玄要是认可他们修的新五经,那不早加入太学阵营了嘛。
反正卢植想想郑玄收到这书,又不能丢的表情……算了,想象不出来。
小白也不妨对荀攸把话挑明一点。
“大家都是朕的子民,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一些人不要总想挤占另一部分人的生存空间。”
顶级士族对普通士族,二者对寒门,三者对普通百姓。
然后他又对着荀攸道:“朕知道公达你,不是因为你是荀家子,而是因为你是太学考的第二名”
我用你,和荀家没关系,你得搞清楚。
“你的卷子是朕和诸公一起评阅,你在太学的表现,朕都看着,朕知道你和其他庸碌之人不同”
你和别人不一样,我可是一直有在关注你的,你的好我都知道。
“在太学几百学子之中,朕就挑中了一个你,来替朕办这件事。”
我最信任你了。
“秦王宫只是开始,朕心里早给公达留了个位置,就等着你这里先成事。”
你先干,干好了,我就给你升官。
“前些日子文若问起,朕说有要事托付。话都已经放出去了,你可不能让朕难做啊。”
别想其他有的没的了,给我把心思回归挖矿大业。
被皇帝一番真情实感pua话术砸下来,荀攸能说什么,还不是只能说“臣必不会辜负陛下所托”这种话,然后回去老老实实干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